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宇斌
韩跃新
+1 位作者
袁致涛
印万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7,82,共5页
采用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油酸钠稳定化处理前后半水硫酸钙晶须的表面形貌、表面基团、物相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半水硫酸钙晶须表面的吸附状态随其用量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油酸钠稳定化处理前后半水硫酸钙晶须的表面形貌、表面基团、物相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半水硫酸钙晶须表面的吸附状态随其用量的不同而不同,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表面活性点钙离子的封闭作用、对晶须表面离子的阻溶作用以及对晶须表面性质的改变是油酸钠使半水硫酸钙晶须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晶须
油酸钠
稳定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荧光光谱法研究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对DhaA的稳定化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禾
钟近艺
+5 位作者
崔燕
赵冲林
郭旋
吴琼
赵渊中
娄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采用F-4600荧光光谱仪,对尿素和二甲基亚砜两种变性剂中烷基卤脱卤酶DhaA在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前后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测定。运用荧光相图分析DhaA在两种变性剂中的去折叠过程,并结合活性残留率进行了变性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比较...
采用F-4600荧光光谱仪,对尿素和二甲基亚砜两种变性剂中烷基卤脱卤酶DhaA在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前后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测定。运用荧光相图分析DhaA在两种变性剂中的去折叠过程,并结合活性残留率进行了变性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比较固定化前后DhaA去折叠过程和热力学参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DhaA催化活性随变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相同变性剂浓度下,固定化DhaA能够比游离态DhaA保持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变性剂到达临界浓度之前(尿素浓度5.5mol·L^-1,DMSO浓度7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的稳定化作用显著。DhaA在尿素诱导下的变性过程符合“二态模型”,而在DMSO诱导下符合“三态模型”,DhaA中间态出现在浓度为5.6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不改变DhaA变性过程,但能够提高DhaA的去折叠热力学参数。在尿素诱导下,计算得到的DhaA初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H2O)为8.51kcal·mol^-1,固定化后ΔG(H2O)提高为9.55kcal·mol^-1;但由于尿素分子容易通过静电作用进入氨基介孔泡沫孔道,固定化后DhaA的溶液可及面积m由3.69kcal·(mol·mol·L^-1)^-1增大到4.00kcal·(mol·mol·L^-1)^-1,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增强DhaA的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尿素可及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提高了DhaA的尿素耐受性。在DMSO诱导下,计算发现游离态与固定化DhaA在折叠态向中间态转变过程中的ΔG(H2O)均为12.12kcal·mol^-1,由于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有效阻碍非极性DMSO分子的进入,造成m从3.39kcal·(mol·mol·L^-1)^-1降低为2.30kcal·(mol·mol·L^-1)^-1;当DhaA从中间态向去折叠态转化时,DhaA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导致m增加,由于孔道内极性微环境作用,固定化DhaA的m值(4.40kcal·(mol·mol·L^-1)^-1)仍然低于游离态DhaA(4.94kcal·(mol·mol·L^-1)^-1)。荧光光谱法研究固定化对DhaA去折叠过程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是深入研究DhaA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他生物酶的稳定化机理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A
荧光光谱
稳定化机理
尿素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潘露露
李天然
+1 位作者
蒲维肖
陈文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84-90,102,共8页
在铅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钠(SD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钠(TPA),研究不同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及其修复机理,并与未处理的铅污染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P、DSP、TPA处理后,均能在较短的养护时间(5d)后显著降低污...
在铅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钠(SD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钠(TPA),研究不同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及其修复机理,并与未处理的铅污染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P、DSP、TPA处理后,均能在较短的养护时间(5d)后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最佳稳定率分别达78.98%、86.43%、91.47%,且磷酸盐的作用效果与其投加量呈正相关,稳定化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磷酸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磷酸根与铅离子生成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磷酸铅类化合物,特别是Pb_(10)(PO_4)_6(OH)_2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污染土壤中铅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土壤
磷酸盐
稳定化机理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泥处理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4
作者
王鹏
唐朝生
+3 位作者
孙凯强
陈志国
徐士康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60,共12页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碳的S/S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着重从污泥的种类、固化剂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以下主要认识:污泥按来源可分为河湖污泥、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3大类,由于不同来源污泥成分差别很大,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污泥的S/S处理,常用的固化剂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且无机固化剂占主导,目前最流行的是水泥和石灰,还包括一些工业矿渣、黏土等作为辅助材料;S/S的优劣主要通过两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浸出毒性;污泥的固化/稳定化效果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养护时间、固化剂种类、掺入量、p H值和Eh值等因素的影响;固化剂及其产物在污泥中形成骨架,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污泥颗粒胶结和填充大的孔隙,从而起到固化增强作用;固化剂及其产物主要通过物理包裹、沉淀和吸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从而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目的。最后,针对目前污泥S/S技术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主要包括:改善污泥的前期脱水效率、进一步掌握固化体的变形特性、开发针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综合S/S技术、建立重金属离子固定/溶出模型和迁移模型、研发新型固化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固化/
稳定化
技术指标
影响因素
固化/
稳定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稳定机理(英文)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朔
王成扬
+2 位作者
陈明鸣
时志强
刘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8-443,共6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空气中210℃稳定化、氮气中600℃炭化,制备了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其中,稳定化处理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利用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稳定化机...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空气中210℃稳定化、氮气中600℃炭化,制备了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其中,稳定化处理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利用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稳定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稳定化时间足够长时(如12h),所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能够保持原淀粉的颗粒形态。这是由于在稳定化过程中,马铃薯淀粉中所含结晶水的失去导致了淀粉内微晶结构的破坏,使淀粉颗粒在进一步的炭化过程中不再发生微晶的熔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炭微球
稳定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6
作者
杜思红
付晓亭
+2 位作者
王成扬
乔志军
陈明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0-103,共4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磷酸氢二铵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通过炭化制得了淀粉基炭微球。采用SEM、TEM、XRD和N2吸附实验对所制得的炭微球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实验所制备的炭微球成功地保持了原料淀粉的天然球形形貌,其碳...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磷酸氢二铵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通过炭化制得了淀粉基炭微球。采用SEM、TEM、XRD和N2吸附实验对所制得的炭微球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实验所制备的炭微球成功地保持了原料淀粉的天然球形形貌,其碳质结构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结构特点,但在其无序结构周围存在着一些炭微晶。炭微球的BET比表面积为554m2/g,总孔容为0.26cm3/g。同时,通过FT-IR对磷酸氢二铵的稳定化机理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对淀粉的化学脱水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有利于淀粉在稳定化、炭化过程中保持原有球形颗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氢二铵
马铃薯淀粉
稳定化机理
炭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宇斌
韩跃新
袁致涛
印万忠
机构
东北大学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7,8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50201171)
文摘
采用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油酸钠稳定化处理前后半水硫酸钙晶须的表面形貌、表面基团、物相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半水硫酸钙晶须表面的吸附状态随其用量的不同而不同,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表面活性点钙离子的封闭作用、对晶须表面离子的阻溶作用以及对晶须表面性质的改变是油酸钠使半水硫酸钙晶须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晶须
油酸钠
稳定化机理
Keywords
Hemihydrate calcium sulfate whiskers, Sodium oleat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O484.1 [理学—固体物理]
TQ177.3 [化学工程—硅酸盐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荧光光谱法研究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对DhaA的稳定化机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禾
钟近艺
崔燕
赵冲林
郭旋
吴琼
赵渊中
娄雷
机构
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4205)资助
文摘
采用F-4600荧光光谱仪,对尿素和二甲基亚砜两种变性剂中烷基卤脱卤酶DhaA在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前后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测定。运用荧光相图分析DhaA在两种变性剂中的去折叠过程,并结合活性残留率进行了变性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比较固定化前后DhaA去折叠过程和热力学参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DhaA催化活性随变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相同变性剂浓度下,固定化DhaA能够比游离态DhaA保持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变性剂到达临界浓度之前(尿素浓度5.5mol·L^-1,DMSO浓度7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的稳定化作用显著。DhaA在尿素诱导下的变性过程符合“二态模型”,而在DMSO诱导下符合“三态模型”,DhaA中间态出现在浓度为5.6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不改变DhaA变性过程,但能够提高DhaA的去折叠热力学参数。在尿素诱导下,计算得到的DhaA初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H2O)为8.51kcal·mol^-1,固定化后ΔG(H2O)提高为9.55kcal·mol^-1;但由于尿素分子容易通过静电作用进入氨基介孔泡沫孔道,固定化后DhaA的溶液可及面积m由3.69kcal·(mol·mol·L^-1)^-1增大到4.00kcal·(mol·mol·L^-1)^-1,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增强DhaA的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尿素可及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提高了DhaA的尿素耐受性。在DMSO诱导下,计算发现游离态与固定化DhaA在折叠态向中间态转变过程中的ΔG(H2O)均为12.12kcal·mol^-1,由于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有效阻碍非极性DMSO分子的进入,造成m从3.39kcal·(mol·mol·L^-1)^-1降低为2.30kcal·(mol·mol·L^-1)^-1;当DhaA从中间态向去折叠态转化时,DhaA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导致m增加,由于孔道内极性微环境作用,固定化DhaA的m值(4.40kcal·(mol·mol·L^-1)^-1)仍然低于游离态DhaA(4.94kcal·(mol·mol·L^-1)^-1)。荧光光谱法研究固定化对DhaA去折叠过程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是深入研究DhaA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他生物酶的稳定化机理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
DhaA
荧光光谱
稳定化机理
尿素
二甲基亚砜
Keywords
DhaA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Urea
DMSO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潘露露
李天然
蒲维肖
陈文清
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川大-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蓉信水务产业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84-90,102,共8页
文摘
在铅污染土壤中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钠(SD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钠(TPA),研究不同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及其修复机理,并与未处理的铅污染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P、DSP、TPA处理后,均能在较短的养护时间(5d)后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最佳稳定率分别达78.98%、86.43%、91.47%,且磷酸盐的作用效果与其投加量呈正相关,稳定化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磷酸盐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磷酸根与铅离子生成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磷酸铅类化合物,特别是Pb_(10)(PO_4)_6(OH)_2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污染土壤中铅的稳定性。
关键词
铅污染土壤
磷酸盐
稳定化机理
土壤修复
Keywords
lead-contaminated soil
phosphat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soil remedia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处理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4
作者
王鹏
唐朝生
孙凯强
陈志国
徐士康
施斌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60,共12页
基金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22019)
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41572246)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339)
"青蓝工程"资助
文摘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碳的S/S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着重从污泥的种类、固化剂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以下主要认识:污泥按来源可分为河湖污泥、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3大类,由于不同来源污泥成分差别很大,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污泥的S/S处理,常用的固化剂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且无机固化剂占主导,目前最流行的是水泥和石灰,还包括一些工业矿渣、黏土等作为辅助材料;S/S的优劣主要通过两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浸出毒性;污泥的固化/稳定化效果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养护时间、固化剂种类、掺入量、p H值和Eh值等因素的影响;固化剂及其产物在污泥中形成骨架,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污泥颗粒胶结和填充大的孔隙,从而起到固化增强作用;固化剂及其产物主要通过物理包裹、沉淀和吸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从而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目的。最后,针对目前污泥S/S技术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主要包括:改善污泥的前期脱水效率、进一步掌握固化体的变形特性、开发针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综合S/S技术、建立重金属离子固定/溶出模型和迁移模型、研发新型固化剂等。
关键词
污泥
固化/
稳定化
技术指标
影响因素
固化/
稳定化机理
Keywords
Sludge,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Technical indicators, Influencing factors, Solidifying/stabilizing mechanism
分类号
P642.16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稳定机理(英文)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朔
王成扬
陈明鸣
时志强
刘娜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育部绿色合成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8-443,共6页
基金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ianjin City(07jcybjc02500)~~
文摘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空气中210℃稳定化、氮气中600℃炭化,制备了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其中,稳定化处理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利用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稳定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稳定化时间足够长时(如12h),所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能够保持原淀粉的颗粒形态。这是由于在稳定化过程中,马铃薯淀粉中所含结晶水的失去导致了淀粉内微晶结构的破坏,使淀粉颗粒在进一步的炭化过程中不再发生微晶的熔融过程。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炭微球
稳定化机理
Keywords
Potato starch
Carbon spheres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Q127.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6
作者
杜思红
付晓亭
王成扬
乔志军
陈明鸣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0-103,共4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2CB72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160)
+1 种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11A232)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基金(12JCZDJC27000)
文摘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磷酸氢二铵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通过炭化制得了淀粉基炭微球。采用SEM、TEM、XRD和N2吸附实验对所制得的炭微球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实验所制备的炭微球成功地保持了原料淀粉的天然球形形貌,其碳质结构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结构特点,但在其无序结构周围存在着一些炭微晶。炭微球的BET比表面积为554m2/g,总孔容为0.26cm3/g。同时,通过FT-IR对磷酸氢二铵的稳定化机理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对淀粉的化学脱水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有利于淀粉在稳定化、炭化过程中保持原有球形颗粒结构。
关键词
磷酸氢二铵
马铃薯淀粉
稳定化机理
炭微球
Keywords
ammonium monohydric phosphate, potato starch,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carbon microspheres
分类号
TQ1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的稳定化机理
王宇斌
韩跃新
袁致涛
印万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荧光光谱法研究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对DhaA的稳定化机理
郑禾
钟近艺
崔燕
赵冲林
郭旋
吴琼
赵渊中
娄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机理的研究
潘露露
李天然
蒲维肖
陈文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污泥处理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王鹏
唐朝生
孙凯强
陈志国
徐士康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马铃薯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稳定机理(英文)
赵朔
王成扬
陈明鸣
时志强
刘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淀粉基炭微球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杜思红
付晓亭
王成扬
乔志军
陈明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