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和热处理大豆蛋白稳定乳液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金梅 夏宁 +1 位作者 杨娟 杨晓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20,共5页
热处理(901、20℃)修饰的大豆分离蛋白用于制备水包油(O/W)乳液,并对天然和热处理蛋白乳液的粒径、微结构、絮凝率和分层稳定性进行表征。热处理蛋白的水力学半径随蛋白浓度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证实了可溶性聚集体的产生。乳液粒径... 热处理(901、20℃)修饰的大豆分离蛋白用于制备水包油(O/W)乳液,并对天然和热处理蛋白乳液的粒径、微结构、絮凝率和分层稳定性进行表征。热处理蛋白的水力学半径随蛋白浓度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证实了可溶性聚集体的产生。乳液粒径和分层稳定性受离子强度、聚集体粒径影响。低离子强度下(0 mmol/L),与天然蛋白相比,热处理蛋白乳液粒径较大,20 d放置后未发生分层。离子强度的增加(100mmol/L)导致天然蛋白乳液粒径明显增大;而热处理蛋白乳液则表现出较高耐盐性,体现在更小的粒径、絮凝率和分层指数。与90℃热处理相比1,20℃热处理减小了乳液液滴的粒径和絮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热处理 蛋白聚集 化活性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稳定乳液的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君文 韩旭 +1 位作者 李田甜 于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03-310,共8页
乳化剂是将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油和水)混合(分散)以形成均匀分散体(乳液)的物质。乳化剂通常为双亲分子,能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界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并降低其界面张力。乳化剂的添加可以促进乳液的形成以及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乳化... 乳化剂是将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油和水)混合(分散)以形成均匀分散体(乳液)的物质。乳化剂通常为双亲分子,能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界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并降低其界面张力。乳化剂的添加可以促进乳液的形成以及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乳化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乳化剂和合成乳化剂,考虑到合成乳化剂的安全性及单一天然乳化剂的有限稳定作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合,所得复合乳化剂要比单一乳化剂有更好的功能性。本文综述了单一乳化剂及复合乳化剂稳定乳液的机理,复合乳化剂的乳化作用是通过改变油滴之间的作用力及复合乳化剂竞争吸附来实现的,此外进一步介绍了蛋白质-多糖复合乳化剂的结合方式及机理。本文可为乳化剂及复合乳化剂在乳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剂 化机理 稳定 复合化剂 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仁蛋白-刺槐豆胶共价复合物结构表征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姜来 王佳蓉 +3 位作者 王雪梅 王文琪 杨裕华 赵玉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104,共17页
为探究刺槐豆胶(locust bean gum,LBG)共价修饰对松仁蛋白(pine kernel protein,PKP)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共价复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结构差异,并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疏... 为探究刺槐豆胶(locust bean gum,LBG)共价修饰对松仁蛋白(pine kernel protein,PKP)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共价复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结构差异,并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揭示不同质量比的PKP与LBG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PKP-LBG共价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讨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KP和LBG的物理混合物相比,共价复合物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降低,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表明共价结合使蛋白结构展开、空间构象松散。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显示,共价复合物(特别是PKP和LBG质量比为1.0∶0.5的共价复合物M-P-L-0.5)平均粒径减小,表面电荷较高,可抵抗蛋白聚集。共价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P<0.05),证明加热改变了蛋白三级结构,使疏水基团暴露,这与其溶解度和乳化性提升(M-P-L-0.5分别较PKP提高0.41倍和2.47倍)显著相关(P<0.05)。以共价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平均粒径与油相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M-P-L-0.5能吸附在油滴表面而形成界面层稳定乳液。油相体积分数为60%的M-P-L-0.5稳定乳液的液滴大、间隙小,乳液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乳液(P<0.05),且该乳液具备良好的储存、酸碱、离心、盐离子和温度稳定性。研究旨在阐明LBG共价修饰改善PKP功能特性的机理,为制备高稳定性Pickering乳液,提升松仁粕附加值及拓展PKP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蛋白 刺槐豆胶 共价复合物 Pickering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稳定性的新策略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法立 岳尧 +5 位作者 黄万成 金桥 佟长青 李伟 徐昙烨 曲敏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6,共13页
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s,PEs)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其在3D打印、脂质替代品、生物活性物质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乳液的稳定策略存在局限性,具有易聚结、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剖析PEs稳定机... 皮克林乳液(Pickering emulsions,PEs)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其在3D打印、脂质替代品、生物活性物质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乳液的稳定策略存在局限性,具有易聚结、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剖析PEs稳定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Zeta电位、流变特性和颗粒特性等角度,总结了多糖类与蛋白质类颗粒在改善PEs稳定性方面的最新研究策略,并介绍了多轮诱导技术、双凝胶稳定机制、电荷修饰及颗粒改性等多种新型PEs稳定策略。在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PEs在3D打印、活性包装改良、鱼糜抗凝胶劣化以及改善分散体抗冻融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理论,旨在为PEs在食品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克林 稳定 多糖颗粒 蛋白质颗粒 3D打印 活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解方式对大豆酶法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郑乐喜 张晓昆 王欢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16-23,共8页
文章采用不同酶解法制备水包油乳液,通过比较粒径、电位、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和氧化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大豆酶法乳液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两步酶解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为485.87±7.87 nm;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为-... 文章采用不同酶解法制备水包油乳液,通过比较粒径、电位、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和氧化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大豆酶法乳液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两步酶解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为485.87±7.87 nm;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为-34.81±0.18 mV。与其他酶解方式相较,两步酶解制备乳液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较好,分别为434.21±2.75、5635.00±3.50 min和54.28±0.09 m^(2)/g。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两步酶解制备乳液初级氧化产物和次级氧化产物最少,分别为53.98±0.18μmol/kg和7.03±0.06μmol/kg,乳液氧化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水酶法 碱性蛋白酶 磷脂酶A2 水包油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纤维协同皂皮皂苷改善杏仁乳稳定性的研究
6
作者 侯俊财 田鸽 +5 位作者 赵绪英 朱婉仪 能欣雨 李玲楠 姜瞻梅 张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6-53,共8页
为提高杏仁乳液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向杏仁乳中添加柑橘纤维和不同含量的皂皮皂苷,并测定稳定性系数、离心沉淀率、黏度、粒径、Zeta电位绝对值以及界面蛋白吸附率等指标,探究柑橘纤维协同不同添加量的皂皮皂苷对杏仁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为提高杏仁乳液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向杏仁乳中添加柑橘纤维和不同含量的皂皮皂苷,并测定稳定性系数、离心沉淀率、黏度、粒径、Zeta电位绝对值以及界面蛋白吸附率等指标,探究柑橘纤维协同不同添加量的皂皮皂苷对杏仁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ON相比,添加柑橘纤维和皂皮皂苷后的杏仁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当杏仁乳中柑橘纤维含量为0.3%时,随着皂皮皂苷添加量从0%增加到0.005%,杏仁乳液的稳定性系数、黏度、Zeta电位绝对值、界面蛋白吸附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柑橘纤维和皂皮皂苷添加量为0.3%和0.003%时,杏仁乳液CF-QS3的稳定性系数、电位绝对值、粘度及界面蛋白吸附率达到最高,其离心沉淀率、粒径最小。与CON样品相比,柑橘纤维协同皂皮皂苷处理后的杏仁乳液CF-QS3的电位绝对值增大了26%,界面蛋白吸附率增大76%,离心沉淀率和粒径分别降低了25%和33%,此时杏仁乳稳定性最佳。因此,柑橘纤维和皂皮皂苷可作为天然、安全高效的稳定剂应用于食品乳液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纤维 皂皮皂苷 食品稳定 杏仁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艺华 马开元 +2 位作者 孙晓洋 张丽芬 陈复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4,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豌豆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超声豌豆蛋白(PP-US)和超声高酯果胶(HMP-US)制备的乳液为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对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豌豆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超声豌豆蛋白(PP-US)和超声高酯果胶(HMP-US)制备的乳液为对照,比较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制备的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表观黏度和乳析指数的变化,结合复合物的油-水界面行为,阐明PP-HMP-US复合物的界面行为与其乳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豌豆蛋白(PP)和超声豌豆蛋白(PP-US)乳液相比,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剪切稀化程度较小,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储藏过程中液滴分布均匀且未出现乳析现象。与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乳液相比,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表观黏度进一步减小,储藏过程中乳液更为稳定。油-水界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促进豌豆蛋白与高酯果胶结合,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且降低复合物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更有利于PP-HMP-US乳液的稳定。【结论】超声可以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改善其油-水界面行为及乳液的理化特性,进而提高PP-HMP-US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 高酯果胶 稳定 蛋白质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增深硅油乳液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林华 樊武厚 +4 位作者 蒋旎 王斌 马逸平 梁娟 胡家啓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5,共5页
针对当前增深硅油乳液稳定性不佳、整理织物撕裂强力显著降低的问题,合成了增深硅油乳液,并研究了其乳液稳定性、增深整理工艺条件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增深硅油乳液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较优的应用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30~60g/L、焙... 针对当前增深硅油乳液稳定性不佳、整理织物撕裂强力显著降低的问题,合成了增深硅油乳液,并研究了其乳液稳定性、增深整理工艺条件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增深硅油乳液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较优的应用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30~60g/L、焙烘温度140~180℃、焙烘时间为60~100s。其在黑色涤纶织物上增深率最高(88.50%)、撕裂强力几乎无损失,且具有优异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手感,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深硅油 稳定 增深率 撕裂强力 柔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凝胶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评估
9
作者 刘茜茜 徐宝成 +3 位作者 丁玥 赵晶晶 陈树兴 刘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热处理(40~100℃)、盐离子种类(Na^(+)、Ca^(2+)、Al^(3+))及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处理后,油凝胶乳液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显著增大(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弱碱条件对乳液粒径无显著影响,Zeta电位则逐渐减小(绝对值增加);在pH 3~9,4种凝胶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Ca^(2+)、Al^(3+))及其添加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增大,其中Al^(3+)的影响最为显著,Ca^(2+)次之,而Na^(+)的影响较弱;金属离子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是Zeta电位和分散相粒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条件下,乳液未发生明显的破乳现象。低温(4~40℃)处理对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60℃处理30 min,会使乳液粒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但乳液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未发生破乳现象;高温区(80~100℃)处理30 min,凝胶乳液发生破乳现象。此外,油相中凝胶剂的比例对凝胶乳液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当m(甾醇)∶m(卵磷脂)=8∶2时,油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最紧密,凝胶乳液的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盐离子 热处理 牡丹籽油凝胶 凝胶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异构体-大豆蛋白基乳液的制备及性质比较研究
10
作者 刘秀英 张倩倩 +1 位作者 汤亚奇 江连洲 《大豆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和桑色素(Morin,M)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对水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浓度SPI-Q/M复合物稳定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凝结指数、浊度、界面蛋白吸附率及动态界面张力等性质。结... 为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和桑色素(Morin,M)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对水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浓度SPI-Q/M复合物稳定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凝结指数、浊度、界面蛋白吸附率及动态界面张力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Q/M浓度增加,SPI-Q/M乳液液滴粒径和界面张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存在最优浓度范围。当Q/M浓度为0.8 mmol/L时,SPI-Q/M乳液界面蛋白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6.71%和54.28%。当Q浓度由0.2 mmol/L增至0.8 mmol/L时,SPI-Q乳液凝结指数由21.51%降至14.41%。贮存期间SPI-Q乳液凝结指数和浊度变化较SPI-M和SPI乳液更小,稳定性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桑色素 大豆蛋白 水包油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浓缩蛋白对松仁蛋白溶解度及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文超 杨凯 赵玉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8,105,共13页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 P-WPC复合蛋白,利用SD 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法分析了复合蛋白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再以PK P-WPC复合蛋白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3%、10%和50%的乳液,并对制备的乳液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WPC与PKP的质量比为1.0∶1.0,且体系pH值经历由7.0到12.0再回到7.0时的1次pH循环后,PKP的水溶性可从48.53%提高到92.43%。SD S-PAGE结果显示,PK P-WPC复合蛋白完整保留了PKP和WPC的亚基。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是驱动PKP和WPC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PKP与WPC相互作用使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韧性,抵抗酸诱导的构象折叠;WPC的加入改变了PKP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增加,而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降低。PK P-WPC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表面电荷(-34.74 mV)来抵抗蛋白质的聚集。与由PKP制备的乳液相比,由PK P-WPC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和乳层析指数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大,稳定性显著提高。乳液的性质因油相体积分数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油相体积分数为3%的复合乳液液滴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于油相体积分数为10%和50%的复合乳液。通过pH循环法,通过添加WPC,提高了PKP的溶解度,获得了稳定性较佳的PKP乳液,研究可为新型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松仁蛋白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推动PK P-WPC双蛋白乳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蛋白 清浓缩蛋白 复合蛋白 稳定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丁醇/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稳定性研究及BaF_2纳米粉体制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燕飞 吴希俊 +1 位作者 吴大雄 王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本文用CTAB/丁醇/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沉淀制备纳米BaF2。研究了体系中丁醇和CTAB的质量比、庚烷质量、含水量及溶质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和产物BaF2沉淀粒径、分布的影响。稳定的Ba(NO3)2微乳液和NH4F微乳液混合制得10nm的BaF2颗粒,... 本文用CTAB/丁醇/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沉淀制备纳米BaF2。研究了体系中丁醇和CTAB的质量比、庚烷质量、含水量及溶质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和产物BaF2沉淀粒径、分布的影响。稳定的Ba(NO3)2微乳液和NH4F微乳液混合制得10nm的BaF2颗粒,单分散性好,颗粒呈球形。BaF2粒径大小和分布随CTAB和水质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 纳米Ba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水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伟 王芳 +2 位作者 吕菲菲 杨花娟 汤嘉陵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49,共3页
以乳化前掺混环氧树脂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水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了乳液在贮存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及乳胶粒子形态的变化,发现乳液在存放期间容易破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乳液聚氨酯分子侧... 以乳化前掺混环氧树脂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水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了乳液在贮存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及乳胶粒子形态的变化,发现乳液在存放期间容易破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乳液聚氨酯分子侧链上亲水基团羧基与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物对食品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卫东 阴文娅 +1 位作者 王光慈 陈宗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以水和油为基础相,研究了添加无机盐、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对该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一价盐、二价盐使乳液稳定性上升,高浓度一价盐、二价盐使稳定性下降、三价盐也下降。糖、有机酸和氨基酸在低浓度时乳液稳定性上升... 以水和油为基础相,研究了添加无机盐、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对该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一价盐、二价盐使乳液稳定性上升,高浓度一价盐、二价盐使稳定性下降、三价盐也下降。糖、有机酸和氨基酸在低浓度时乳液稳定性上升,高浓度时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物 稳定 食品 无机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福良 田慧琴 +2 位作者 王仪 郑斐能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微乳剂乳液稳定性是微乳剂制剂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等方面研究了对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用光散射法测定了微乳剂分散相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从微观水平探讨微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机理。结... 微乳剂乳液稳定性是微乳剂制剂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等方面研究了对微乳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用光散射法测定了微乳剂分散相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从微观水平探讨微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微乳剂乳液不稳定的有效成分,采用混合溶剂是达到乳液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微乳液粒径范围内,乳液稳定性与流体力学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了达到乳液稳定,必须调节表面活性剂系统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使其达到平衡;限定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也有助于乳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微 稳定 粒径大小与分布 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活性剂乳液稳定性HLB规则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任智 陈志荣 吕德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8,共8页
研究了 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 HL B值变化规律 ,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 ,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 ,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 (HLB值 )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说明了 HL B规则的内... 研究了 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 HL B值变化规律 ,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 ,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 ,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 (HLB值 )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说明了 HL B规则的内在作用机制 .实验还发现随着活性剂用量的增加 ,乳液粒径变小 ,体系的最佳 HL B值升高 ,并根据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对此现象给予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 HLB值规则 表面活性剂 油水界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颖 赵思明 +3 位作者 安然 张雪娜 王中江 江连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35,344,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花青素为原料,制备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乳液,研究添加花青素对复合乳液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动态光散射从宏观角度评价花青素复合对复合乳液粒径大小以及分布上的影响,采用乳化稳定性、乳层析指数和ζ-电位分...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花青素为原料,制备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乳液,研究添加花青素对复合乳液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动态光散射从宏观角度评价花青素复合对复合乳液粒径大小以及分布上的影响,采用乳化稳定性、乳层析指数和ζ-电位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复合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青素复合后,复合乳液的粒径变小,乳层析指数显著降低,ζ-电位的绝对值增加,说明乳液液滴间的静电斥力大,不易发生聚集。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40的样品具有最低的CI值(41%)和最大的电位绝对值,说明在所有花青素复合的热处理SPI-花青素复合乳液中,其具有最好的乳液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花青素浓度的增加,乳液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率先上升后略有下降,其中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40时,乳液抗氧化性最佳。因此在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花青素可以有效提高复合乳液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花青素 复合 稳定 氧化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多糖胶对花椒精油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劲松 孙达峰 +2 位作者 张卫明 徐德峰 顾龚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80,共4页
以花椒精油为乳化对象,采用Tween60(T)、Span20(S)、单甘酯(D)和白芨多糖胶(B)为乳化剂或乳化助剂,对单组份及双组份配比的乳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乳液微滴的相差显微观测,初步确定了花椒精油的乳化剂配方。由Span60和白芨多糖胶合理配伍... 以花椒精油为乳化对象,采用Tween60(T)、Span20(S)、单甘酯(D)和白芨多糖胶(B)为乳化剂或乳化助剂,对单组份及双组份配比的乳化效果进行评价,结合乳液微滴的相差显微观测,初步确定了花椒精油的乳化剂配方。由Span60和白芨多糖胶合理配伍,可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O/W型乳化体系。白芨多糖胶是天然亲水性高分子,能有效增强司盘、吐温对花椒精油的乳化效果,并赋予产品较好的表观稠度和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白芨多糖胶 化剂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乳液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任智 陈志荣 范军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4,共4页
表面活性剂和乳液稳定性最新研究中出现的研究网络化和理论纵深化特点说明了目前整个科学领域中广泛存在着深层次交叉的特点在表面活性剂及乳液稳定性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在表面活性剂和乳液应用研究中 。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稳定 研究 进展 胶体化学 表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单体存在下的MMA/BA──乳液共聚合(Ⅲ)乳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研究了 ZC-L,ZD-L 等表面活性单体存在下 ,MMA,BA和 MMA/ BA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制得了不含游离乳化剂 ,固含量在 40 %以上的 PMMA,PBA以及 P(MMA/ BA)稳定乳液 .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聚合 表面活性单体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