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稠油热采储层渗流屏障特征——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欢庆
梁淑贤
+3 位作者
荐鹏
杜宜静
王珏
樊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24,共9页
渗流屏障为储层系统内遮挡流体渗流的岩体。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地质、400口井测井资料、6口取芯井岩芯资料、10口典型井水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详细研究了目的层渗流屏障的分类、发育规律以及对稠油热采储层开发的...
渗流屏障为储层系统内遮挡流体渗流的岩体。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地质、400口井测井资料、6口取芯井岩芯资料、10口典型井水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详细研究了目的层渗流屏障的分类、发育规律以及对稠油热采储层开发的影响。从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渗流屏障划分为沉积渗流屏障、成岩渗流屏障和封闭性断层渗流屏障等3种类型,其中沉积渗流屏障占主导地位。受沉积作用控制,沉积渗流屏障大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砂的位置。从北西向南东方向,随着与物源区距离逐渐增加,沉积物粒度逐渐变小,渗流屏障的发育程度也逐渐增强。渗流屏障的存在使得蒸汽驱热采过程中蒸汽的推进路径复杂化,并进一步降低了蒸汽驱的热效率和经济有效性。渗流屏障的存在对分层注汽等开发措施的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渗流屏障
断层封闭性
稠油热采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欢庆
石成方
+1 位作者
王珏
姚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稠油热采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发育规律描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和地质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井震结合断裂系统的精细刻画、地质体分类评价、稠油热采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四维地震监测和隔夹层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验证等五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储层
精细油藏描述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沉积微相
隔夹层
储层
评价
地质建模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欢庆
杜宜静
王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28-35,共8页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以及400口井测井精细解释储层物性等多种资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稠油热采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区储层为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31.25%,平均渗透率1 829.3 md...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以及400口井测井精细解释储层物性等多种资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稠油热采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区储层为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31.25%,平均渗透率1 829.3 md。从微观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等2大类,同时进一步细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基质内微孔、解理缝、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特大溶蚀粒间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等10种亚类,其中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宏观上,基于精细测井解释资料,绘制了不同单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图。高孔隙度的区域主要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部位,指示孔隙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转换时,应该充分考虑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在保证注汽井和采油井位于孔隙度高值区与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得同一井组位于高孔隙度连片区域,已取得最好的注采对应效果。同时应该适当控制注入压力,防止蒸汽沿着高孔隙度发育条带突进,从而降低波及体积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
孔隙结构成因
储层
孔隙结构
稠油热采储层
于楼油层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热采储层渗流屏障特征——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陈欢庆
梁淑贤
荐鹏
杜宜静
王珏
樊涛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24,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驱油与埋存关键技术"(编号:2011ZX05016-006)资助
文摘
渗流屏障为储层系统内遮挡流体渗流的岩体。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地质、400口井测井资料、6口取芯井岩芯资料、10口典型井水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详细研究了目的层渗流屏障的分类、发育规律以及对稠油热采储层开发的影响。从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渗流屏障划分为沉积渗流屏障、成岩渗流屏障和封闭性断层渗流屏障等3种类型,其中沉积渗流屏障占主导地位。受沉积作用控制,沉积渗流屏障大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砂的位置。从北西向南东方向,随着与物源区距离逐渐增加,沉积物粒度逐渐变小,渗流屏障的发育程度也逐渐增强。渗流屏障的存在使得蒸汽驱热采过程中蒸汽的推进路径复杂化,并进一步降低了蒸汽驱的热效率和经济有效性。渗流屏障的存在对分层注汽等开发措施的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渗流屏障
断层封闭性
稠油热采储层
Keywords
West depression in Liaohe Basin
Yulou oil bearing sets
flow barrier
seal characteristic of fault
thermal recovery reservoir heavy oil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欢庆
石成方
王珏
姚尧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项目"2015年股份公司精细油藏描述跟踪"(2015-40217-000012)
文摘
就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看: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利用地震技术对油藏开发过程监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水平;国内在储层单砂体的精细刻画、隔夹层研究以及储层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稠油热采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发育规律描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和地质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认为,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井震结合断裂系统的精细刻画、地质体分类评价、稠油热采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四维地震监测和隔夹层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验证等五大方面。
关键词
稠油热采储层
精细油藏描述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沉积微相
隔夹层
储层
评价
地质建模
剩余油
Keywords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reservoir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fin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terlayer
reservoir assessment
geologic modeling
remaining oil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欢庆
杜宜静
王珏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28-35,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6-006)资助
文摘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以及400口井测井精细解释储层物性等多种资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稠油热采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区储层为高孔高渗,平均孔隙度31.25%,平均渗透率1 829.3 md。从微观成因角度,将研究区目的层孔隙结构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等2大类,同时进一步细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基质内微孔、解理缝、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特大溶蚀粒间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等10种亚类,其中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宏观上,基于精细测井解释资料,绘制了不同单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图。高孔隙度的区域主要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部位,指示孔隙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方式转换时,应该充分考虑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在保证注汽井和采油井位于孔隙度高值区与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得同一井组位于高孔隙度连片区域,已取得最好的注采对应效果。同时应该适当控制注入压力,防止蒸汽沿着高孔隙度发育条带突进,从而降低波及体积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关键词
开发
孔隙结构成因
储层
孔隙结构
稠油热采储层
于楼油层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
Keywords
development
cause of pores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thermal recovery reservoir heavy oil
Yulou oil-layer
west depression in Liaohe Basin
分类号
TE122.11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稠油热采储层渗流屏障特征——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陈欢庆
梁淑贤
荐鹏
杜宜静
王珏
樊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稠油热采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陈欢庆
石成方
王珏
姚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陈欢庆
杜宜静
王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