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掺稀井下动态混合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琴 彭云 +3 位作者 黄志强 邱成松 靳永红 王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掺稀降粘工艺已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但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为此,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原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影响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 掺稀降粘工艺已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但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为此,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原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影响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素是混合器叶轮依靠流体冲击旋转,而未对混合流体进行有效的旋转搅拌。基于分析结果,研究了一种新型动态混合器,并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新型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动态混合器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动态混合器比原动态混合器能更有效地增强稠油掺稀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动态混合器 叶轮 旋转搅拌 涡旋流动 混合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解速率和降黏率的稠油掺稀降黏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敬加强 肖飞 +2 位作者 杨露 周健 李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工艺存在稀释剂利用效率低问题,以新疆油田J7井、TK675X井和FZ010井稠油油样及柴油和凝析油两种稀释剂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和稀释剂对稠油溶解速率的影响及稀释剂对稠油的降黏效果。J7、TK675X和FZ010稠油在50℃下的黏...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工艺存在稀释剂利用效率低问题,以新疆油田J7井、TK675X井和FZ010井稠油油样及柴油和凝析油两种稀释剂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和稀释剂对稠油溶解速率的影响及稀释剂对稠油的降黏效果。J7、TK675X和FZ010稠油在50℃下的黏度分别为524.5、4337.3和139836.6 mPa·s。结果表明,稀释剂中稠油的质量浓度在0~1200 mg/L时,质量浓度和混合油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拟合相关度均大于0.99。三种稠油在稀释剂中的溶解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30℃增至80℃,稀释剂为柴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溶解速率分别由44.3、5.4和28.3 mg/(m2·s)增至413.9、171.2和201.8 mg/(m2·s);稀释剂为凝析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溶解速率分别由224.7、110.8和168.3 mg/(m2·s)增至994.1、450.1和371.8mg/(m2·s)。在相同温度下,J7稠油的溶解速率大于TK675X和FZ010稠油;凝析油对三种稠油的溶解速率均大于柴油。掺稀混合油的黏度随着掺稀质量比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稀释剂为柴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在掺稀比为0.4、0.3和0.2时的降黏率分别为90.54%、92.59%和96.04%,稠油黏度越大,掺稀降黏效果越显著。稀释剂为凝析油时,混合油的黏度随掺稀比的变化规律与掺柴油时基本一致。相同掺稀比下,稠油掺凝析油的降黏率大于掺柴油。从提高稀释剂溶解效率和降黏率两方面考虑,凝析油更适宜作为三种稠油的稀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速率 降黏率 稠油掺稀 释剂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构建稠油掺稀黏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云萍 刘奇 +2 位作者 聂畅 孙啸 陈崎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建立稠油掺稀黏度预测模型,以对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掺入四种稀油的黏度预测为例,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与四种传统基于线性回归的建模方法及改进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神经...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建立稠油掺稀黏度预测模型,以对新疆塔河油田稠油掺入四种稀油的黏度预测为例,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与四种传统基于线性回归的建模方法及改进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最大误差为4.1%,黏度与温度、稀稠比的非线性关系能够较好拟合,对比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的建模方法及其改进算法有着更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稠油掺稀 黏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掺稀井掺稀参数对井口压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柳文莉 韩国庆 +3 位作者 吴晓东 朱明 罗佳洁 丁洪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0期2181-2184,共4页
针对影响稠油掺稀降黏的四种掺稀参数——掺稀量、掺稀相对密度、掺稀温度及掺稀深度,采用多元二次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它们对稠油掺稀井井口压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口压力随着掺稀量、掺稀相对密度、掺稀温度及掺稀... 针对影响稠油掺稀降黏的四种掺稀参数——掺稀量、掺稀相对密度、掺稀温度及掺稀深度,采用多元二次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它们对稠油掺稀井井口压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口压力随着掺稀量、掺稀相对密度、掺稀温度及掺稀深度呈线性变化趋势,随着掺稀量、掺稀温度及掺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掺稀相对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掺稀量对井口压力的影响最大,而对掺稀相对密度、掺稀温度及掺稀深度的影响相对小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非线性回归 井口压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掺稀混合器混合机理与结构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世金 邱成松 +1 位作者 彭云 黄志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186,共4页
稠油掺稀降粘开采时,存在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而混合器是目前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分析了掺稀降粘机理和混合机理,因此,要提高掺稀混合效果,就需要在掺稀管柱中增加混合元件。针对目前存在的几种混合器,... 稠油掺稀降粘开采时,存在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而混合器是目前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分析了掺稀降粘机理和混合机理,因此,要提高掺稀混合效果,就需要在掺稀管柱中增加混合元件。针对目前存在的几种混合器,根据有无自由旋转的叶轮分为静态混合器和动态混合器,而静态混合器容易造成流道堵塞,混合效果受流体流速影响较大等问题,现有动态混合器存在旋转动力不足,搅拌效果不好等问题。新型混合器设计有旋转动力叶轮和搅拌叶轮,旋转动力叶轮在流体的冲击下旋转提供动力,搅拌叶轮在旋转动力叶轮的带动下主动旋转。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发现,从速度迹线和稀油体积分数分布曲线来看,新型混合器比自动旋转动态混合器有更强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混合器 结构设计 混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掺稀井下混合器结构设计与混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成松 黄志强 +1 位作者 彭云 李琴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器,采用一个涡轮式叶轮和折叶式叶轮组合的方式,并且通过键与轴连接,两个叶轮一起联动。采用FLUENT 6DOF模型,对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叶轮旋转...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器,采用一个涡轮式叶轮和折叶式叶轮组合的方式,并且通过键与轴连接,两个叶轮一起联动。采用FLUENT 6DOF模型,对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叶轮旋转速度、稀油体积分数、涡旋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器虽然旋转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稀油分布更加均匀,具有更强的涡旋速度,说明新型混合器比现有混合器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混合器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混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掺稀管道输送工艺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万宇飞 邓道明 +4 位作者 刘霞 曾德春 李洪福 李立婉 薛君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3-2297,共5页
对国内某WK掺稀稠油保温管道,进行工艺特性分析和安全输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1加热输送的掺稀稠油管道存在随输量减小压降急剧增大的不稳定区;2掺稀比增大时,管道的不稳定工作区左移,安全输送的临界输量减小,有利于管道在低输量下安全... 对国内某WK掺稀稠油保温管道,进行工艺特性分析和安全输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1加热输送的掺稀稠油管道存在随输量减小压降急剧增大的不稳定区;2掺稀比增大时,管道的不稳定工作区左移,安全输送的临界输量减小,有利于管道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3最大输送能力并非随掺稀比或首站出站油温单调递增;在某一掺稀比和/或首站出站油温下,WK掺稀稠油管道具有最大输送能力;4WK线的整体压降受掺稀比、输量的影响较大,但季节对压降的影响很小;5WK线整体温降主要受输量影响,而掺稀比、季节对其影响不大;6对于同一种掺稀比稠油和同样的出站温度,在不同季节下的末站进站温度、临界输量以及最大输送能力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加热输送 黏度 工艺特性 安全 输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水平管道稠油掺稀均质化流场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沈瞳瞳 敬加强 +1 位作者 李蔚鹏 吴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07-213,共7页
掺稀降黏输送是常用的稠油管道输送工艺,稀油通过分散和溶解作用降低稠油黏度。然而,稠油黏度较高,稀稠油是否混合均匀将直接影响降黏效果。国内外学者对竖直井筒中稠油掺稀举升的混合方式和效果多有研究,但针对水平管道掺稀方式及入口... 掺稀降黏输送是常用的稠油管道输送工艺,稀油通过分散和溶解作用降低稠油黏度。然而,稠油黏度较高,稀稠油是否混合均匀将直接影响降黏效果。国内外学者对竖直井筒中稠油掺稀举升的混合方式和效果多有研究,但针对水平管道掺稀方式及入口速度和掺稀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故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平管道稠油掺稀模型,着重分析了稠油入口速度、掺稀比以及加装静态混合器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道稠油掺稀流动过程中,稠油、稀油混合不均匀,形成稠油、混合油、稀油的分层流动形态;稠油进口速度不能改善分层流动现象,对稠油、稀油的混合均匀性影响较小;改变掺稀比不能有效改善稠油、稀油的混合效果;在管道内加装3组SK组件能实现稠油、稀油的最优混合;SK静态混合组件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混合油品在管道内的湍动能,促进稠油、稀油均匀混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改善稠油水平掺稀的混合均匀性,提高降黏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水平管道 混合均匀性 入口速度 SK组件 湍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稠油掺稀开采稀油用量技术
9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降低稠油掺稀开采稀油用量技术可用于油田稠油开采和输送过程,大幅降低稠油黏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技术使用的油溶性降黏剂含有极性基团、芳香环和烷基侧链。通过与稠油中沥青质、胶质发生作用,削弱沥青质片层的... 降低稠油掺稀开采稀油用量技术可用于油田稠油开采和输送过程,大幅降低稠油黏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技术使用的油溶性降黏剂含有极性基团、芳香环和烷基侧链。通过与稠油中沥青质、胶质发生作用,削弱沥青质片层的聚集作用,使其以胶体形式溶解在油中,表现为原油表观黏度降低,从而大大减小流体流动阻力,提高油井产量,降低输送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降黏剂 稠油掺稀 沥青质 极性基团 稠油开采 表观黏度 稠油黏度 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稀稠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改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玉国 任文博 +2 位作者 袁波 李浩 杨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3,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掺稀稠油井系统效率测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SY/T 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中抽油井系统效率测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了现行抽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标准不适合稠油井的原因,即未考虑抽油泵克服泵出口至井... 针对塔河油田掺稀稠油井系统效率测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SY/T 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中抽油井系统效率测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了现行抽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标准不适合稠油井的原因,即未考虑抽油泵克服泵出口至井口的流动摩阻做功,导致稠油井有效功率和系统效率被低估。基于此认识,推导了考虑环空与油管内流体密度差、泵出口以上油管内摩阻和掺稀泵影响的有效功率与系统效率计算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该方法适用于稀油井、普通稠油井及掺稀稠油井,便于系统效率的横向对比,对于科学客观评价普通稠油井和掺稀稠油井的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效率 有效功率 稠油 抽油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输送掺稀稠油性能的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曦 刘霞 +3 位作者 薛润斌 邓道明 李洪福 韩龙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73-2976,2987,共5页
原油长输管道上的外输泵能耗巨大,在多年的使用之后,其特性曲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有必要对泵性能曲线进行校核。根据相关规范,本文对某原油管线上的3种外输离心泵展开了现场工业实验,测试了它们输送掺稀稠油(黏度为199.5mm2/s、190... 原油长输管道上的外输泵能耗巨大,在多年的使用之后,其特性曲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有必要对泵性能曲线进行校核。根据相关规范,本文对某原油管线上的3种外输离心泵展开了现场工业实验,测试了它们输送掺稀稠油(黏度为199.5mm2/s、190.2mm2/s)的性能,绘制了实际的扬程-流量曲线和效率-流量曲线。基于离心泵出厂时的性能曲线和现场实验的油性,利用相关式换算得到离心泵输油时的理论性能曲线。与输水时相比,离心泵输送掺稀稠油时最高效率点效率下降了21.8%~31.2%。比较离心泵的实际性能曲线和理论性能曲线表明:对于同样流量点,使用多年的离心泵的效率降低了1.5%~9.8%;离心泵扬程也有1%~10%不等的损失,并且随着流量增大,扬程下降幅度越大。现场测试得到的泵性能特性曲线为日后输油泵的工艺计算和能耗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长距离输送 现场实验 离心泵 性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辽河油区稠油集输工艺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臧秀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辽河油区稠油物性比较复杂,不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油气集输,通过长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辽河特色的单管热输、稠油掺稀油(水)和三管伴热等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油田生产中。
关键词 稠油 单管热输 稠油掺稀 三管伴热 现场应用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非常规油藏提高采收率降低抽油机地面能耗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7,9,共3页
结合塔河油田抽油机井地面能耗的生产现状,以提高采收率降低能耗为目标,基于抽油机井地面能耗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因素分析,运用节点分析方法,阐述了影响地面能耗的主导因素以及优化改进途径措施。通过抽油机选型、合理电机匹配、加强抽油... 结合塔河油田抽油机井地面能耗的生产现状,以提高采收率降低能耗为目标,基于抽油机井地面能耗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因素分析,运用节点分析方法,阐述了影响地面能耗的主导因素以及优化改进途径措施。通过抽油机选型、合理电机匹配、加强抽油机运行管理等治理措施,应用节能变频控制、高效电机、高效掺稀注入泵等设备,同时优化生产动态参数,有效降低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井抽汲系统地面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稠油掺稀 有效功率 抽油机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