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乳化降黏剂FPESS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乐 黄良仙 +1 位作者 李婷 李顺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了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以α-ω含氢含氟硅油、烯丙基环氧基聚醚、KHSO_3等为原料,经硅氢加成,磺化反应制得一种磺酸盐型氟硅表面活性剂(FPESS);采用FTIR和~1H NMR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FPESS的表面张力,考察了油水... 为了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以α-ω含氢含氟硅油、烯丙基环氧基聚醚、KHSO_3等为原料,经硅氢加成,磺化反应制得一种磺酸盐型氟硅表面活性剂(FPESS);采用FTIR和~1H NMR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FPESS的表面张力,考察了油水质量比、FPESS含量、乳化时间、碱含量等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PES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0 g/L,表面张力21.02 m N/m;在油水质量比8∶2、FPESS含量0.40%(w)、乳化时间30 min、碱含量0.040%(w)的最佳条件下,稠油的降黏率达到96.35%,FPESS与碱组成的降黏体系的耐盐、耐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氟硅表面活性剂 降黏剂 稠油乳化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组成与油水界面化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冰 彭朴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4-1269,共6页
以蒸汽裂解轻油为原料制备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用核磁共振碳谱、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的组成,并探讨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为降黏剂时的组成与油水界面张力、稠油乳液的稳定性和乳液液滴粒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以蒸汽裂解轻油为原料制备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用核磁共振碳谱、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的组成,并探讨了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为降黏剂时的组成与油水界面张力、稠油乳液的稳定性和乳液液滴粒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分子中含有缩合度不同的磺酸盐,且含有一些未缩合的磺酸盐,分子大小不同的阴离子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间隔及附形成了致密的界面膜,对乳化稠油有利。以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为主剂的乳化降黏剂在4个稠油井取得了良好的现场乳化降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化 降黏剂 油水界面化学性质 石油磺酸钠甲醛缩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高矿化度油藏超稠油乳化降黏技术
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系列稠油乳化降黏剂可应用于油田稠油开采和集输过程,对高胶质、沥青质以及含蜡稠油都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该稠油乳化降黏剂由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和分散稳定能力,使稠油...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系列稠油乳化降黏剂可应用于油田稠油开采和集输过程,对高胶质、沥青质以及含蜡稠油都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该稠油乳化降黏剂由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和分散稳定能力,使稠油在水相中乳化分散,形成以水为外相的均匀乳液,从而大幅降低稠油黏度,提高稠油开采效率或便于稠油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化降黏 稠油开采 界面活性 降黏效果 稠油黏度 沥青质 集输过程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乳化稠油堵水技术 被引量:31
4
作者 高玉军 马春宝 +2 位作者 傅奎仕 白宝君 韩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加有复配型破乳剂JC942的稠油注入油层后与地层水或注入水相遇而形成稠油乳状液,其粘度可超过稠油粘度的20倍以上,因而产生选择性堵水作用。本文报道稠油乳化剂的筛选、堵剂稠油的选择、不同含水率稠油乳状液的粘度性能、乳... 加有复配型破乳剂JC942的稠油注入油层后与地层水或注入水相遇而形成稠油乳状液,其粘度可超过稠油粘度的20倍以上,因而产生选择性堵水作用。本文报道稠油乳化剂的筛选、堵剂稠油的选择、不同含水率稠油乳状液的粘度性能、乳化稠油岩芯封堵性能、处理半径计算、现场堵水、1991年以来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大量稀油井、稠油井堵水中应用的效果。乳化稠油堵水已成为该采油厂的主要堵水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状液 稠油乳化 油井堵水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自乳化降黏技术在临盘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元军 张子玉 +3 位作者 韩炜 董双平 王在华 肖贤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针对目前临盘油田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采出液含水率高、产油量低、普通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开展了稠油自乳化降黏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了最佳配方,然后进行了温度、质量分数、矿化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驱油效果影响的评价及... 针对目前临盘油田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采出液含水率高、产油量低、普通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开展了稠油自乳化降黏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了最佳配方,然后进行了温度、质量分数、矿化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驱油效果影响的评价及物模驱替评价,得出了适合临盘油田稠油低温高矿化度地层条件的降黏剂的使用条件。现场小型试验表明,NB-5034A降黏剂能有效提高临盘稠油井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盘油田 稠油乳化 降黏技术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稠油选择性堵剂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曲兆选 王桂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56-58,共3页
阐述了乳化稠油堵水的机理,分析了影响乳化稠油性质的各种因素.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今后油田的乳化稠油选择性堵水提供了室内实验数据,并对乳化稠油的堵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堵水机理 堵水剂 乳化稠油 堵水效果 油田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水乳化特性及其对乳化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建斌 刘顺 +3 位作者 钟立国 魏超平 杜恒毅 王宗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油藏采用水驱后采出液乳化严重,地层流动能力降低,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乳化状态分析、黏度和流变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等研究稠油和水的乳化特性,分析乳化稠油的流动特性;通过对油田常用的乳化驱油剂与W/O型...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油藏采用水驱后采出液乳化严重,地层流动能力降低,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乳化状态分析、黏度和流变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等研究稠油和水的乳化特性,分析乳化稠油的流动特性;通过对油田常用的乳化驱油剂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形成乳状液的乳化状态、粒径、黏度和黏弹性分析,对乳化稠油再乳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乳化稠油再乳化机理,并对乳化驱油研究提供了思路。结果表明:乳化严重影响稠油乳状液的黏度,在油藏温度(60℃)条件下,含水率为60%的W/O型乳状液,其黏度、黏性模量和油水界面张力分别是脱水稠油的11.9倍、13.49倍和2.49倍。当含水率高于40%时,非牛顿特性变强、黏度开始呈指数式增大、黏性模量增大显著、油水界面张力迅速增大,严重制约了其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当乳化稠油与乳化驱油剂再乳化时,形成W/O/W型多重乳状液。乳状液的粒径、黏度和黏弹性随着W/O型乳状液中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为60%时,乳化驱油剂LPA,HPF和SDS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后形成乳状液的粒径分别为91.3,40.6和27.5μm。相比于它们与脱水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粒径分别增大7.9倍、4.0倍和2.2倍。说明地层水/注入水与稠油的乳化对乳化驱油剂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强化乳化驱油体系穿透油膜和取代稠油中活性物质在油水界面上吸附的能力是后续乳化驱油体系研发和施工工艺设计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稠油乳化 黏弹性 乳化驱油剂 金1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义祥 张喜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56-58,共3页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降粘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和化学2种降粘方法,在现有的注蒸汽开发工艺技术基础上,采用滴注技术将超稠油乳化剂随蒸汽同步注入油层,利用声波振动的方法使其混凝,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从而实现... 稠油物化降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降粘工艺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和化学2种降粘方法,在现有的注蒸汽开发工艺技术基础上,采用滴注技术将超稠油乳化剂随蒸汽同步注入油层,利用声波振动的方法使其混凝,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从而实现稠油在地层内的降粘,有效降低原油在地层井稠中的流动阻力,以达到降粘增产的目的。经现场应用证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稠油乳化 物化降粘 滴注技术 声波发生器 比例泵 水包油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剂/乳化剂复合体系的深部调剖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威 卢祥国 +5 位作者 刘长龙 陈征 李彦阅 吕金龙 曹伟佳 徐元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5,共7页
渤海油藏稠油丰富但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或稠油乳化剂提高采收率效果不理想。利用室内评价方法开展了对渤海LD5-2稠油油藏稠油乳化剂与聚合物微球和冻胶分散体等颗粒转向剂复配体系性能及转向效果的研究... 渤海油藏稠油丰富但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或稠油乳化剂提高采收率效果不理想。利用室内评价方法开展了对渤海LD5-2稠油油藏稠油乳化剂与聚合物微球和冻胶分散体等颗粒转向剂复配体系性能及转向效果的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中值为8.7~9.2μm,膨胀倍数为2.5~3.0,冻胶分散体外观呈现不规则形态,缓膨效果不明显。转向剂颗粒吸附表面活性剂致使稠油乳化剂有效含量减少,乳化降黏效果变差,但当油与降黏体系的质量比达到6∶4时仍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与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相比,“稠油乳化剂/颗粒转向剂”二元复合体系中的颗粒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注入性及深部调驱能力。对于存在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油藏,颗粒转向剂必须与强凝胶结合使用,发挥微观和宏观液流转向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系 相互作用 配伍性 机理分析 稠油乳化 颗粒转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液用于稠油降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现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1-82,80,共3页
在注蒸汽开采稠油时常用掺热稀油降粘的方法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本文探索了用造纸度液代替热稀油降粘的可能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将造纸废液用水稀释至10%—30%,按稠油与稀释液之比为60:40或50:50加入稠油中,可得到良好的降粘效果又... 在注蒸汽开采稠油时常用掺热稀油降粘的方法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本文探索了用造纸度液代替热稀油降粘的可能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将造纸废液用水稀释至10%—30%,按稠油与稀释液之比为60:40或50:50加入稠油中,可得到良好的降粘效果又不致影响电脱水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 减稠剂 稠油乳化 稠油开采 电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利用多元化吞吐技术开发超稠油藏
11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5,共1页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流动能力低,常规开采非常困难,常规蒸汽吞吐效果也不好,主要是生产周期短、油气比低。为此,辽河油田采用了一种集调剖、降黏、解堵于一身的多元化吞吐技术。该技术利用声波发生器的振动作用使油层孔道内的超稠...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流动能力低,常规开采非常困难,常规蒸汽吞吐效果也不好,主要是生产周期短、油气比低。为此,辽河油田采用了一种集调剖、降黏、解堵于一身的多元化吞吐技术。该技术利用声波发生器的振动作用使油层孔道内的超稠油乳化剂、冷凝水充分混合,形成了稳定的水包油乳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开发 辽河油田 多元化 稠油 利用 水包油乳化 稠油乳化 声波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70km海底长输管道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路宏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绥中36—1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黏稠油,原油的物性,尤其是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对长输管道的输送作业影响很大,准确地选择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即油水乳状液的黏度值,是确保海底管道正常有效工作的关键;同时长输管道的非正常工况,尤其是最小输量... 绥中36—1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黏稠油,原油的物性,尤其是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对长输管道的输送作业影响很大,准确地选择含水原油的黏度值,即油水乳状液的黏度值,是确保海底管道正常有效工作的关键;同时长输管道的非正常工况,尤其是最小输量的确认及停输后再启动工况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叙述设计中对上述问题的考虑及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稠油黏度 最小输量 停输再启动 渤海绥中36-1油田 海底长输管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