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堆组件稠密棒束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淞 杨红义 +1 位作者 周志伟 冯预恒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2-616,共5页
为详细研究快堆组件稠密棒束中的冷却剂流动方式,本工作采用Fluent程序对169棒束快堆燃料组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由计算结果可知: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结果在Re为35 885~61 354时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为详细研究快堆组件稠密棒束中的冷却剂流动方式,本工作采用Fluent程序对169棒束快堆燃料组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由计算结果可知: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结果在Re为35 885~61 354时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从中心到外围,横向流和轴向流在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特性。根据模拟结果可更准确地预测棒束通道内的流动情况,可为今后稠密棒束组件水力学设计和子通道内流量测量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 稠密棒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稠密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刚 潘杰 +1 位作者 毕勤成 王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6-1762,共7页
在压力p=23~28 MPa、质量流速G=350~1 000kg/(m^2·s)、热流密度q=200~1 000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加热管周向壁温分布规律,并就出现周向温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压力p=23~28 MPa、质量流速G=350~1 000kg/(m^2·s)、热流密度q=200~1 000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加热管周向壁温分布规律,并就出现周向温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给出了压力、质量流速及热流密度等系统参数对平均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低质量流速下出现的传热恶化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加热管周向壁温并不均匀,边角子通道壁温最高,中心子通道壁温最低,周向壁温的高低与横截面流通面积的不均匀性紧密相关。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或质量流速的降低,超临界水的传热受到抑制,当q/G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棒束内发生传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密棒束 超临界水 周向壁温 传热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