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曙一区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包连纯 支印民 +1 位作者 段宪余 杨立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3,55,共4页
方法 综合应用钻井、录井、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试油、采油等资料及实验研究技术和方法 ,对曙一区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 为超稠油的开发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结果 该油层单层厚度大 ,油源丰富 ,后... 方法 综合应用钻井、录井、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试油、采油等资料及实验研究技术和方法 ,对曙一区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目的 为超稠油的开发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结果 该油层单层厚度大 ,油源丰富 ,后期的构造运动使原油发生稠变 ,形成了超稠油油藏。结论 该油层为一个 SE向倾斜的单斜构造 ,油层发育 ;储层具高孔、高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属超稠油油藏。开采该油藏需通过升温、降粘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油藏 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稠变作用 辽河油区 兴隆台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623块馆陶组特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国禄 权宝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18,共3页
综合应用钻井、录井、侧井、地震、试油、采油等资料及相关研究技术和方法 ,对欢 62 3块馆陶组绕阳河油层特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 :该油层单层厚度大 ,油源丰富 ,后期的构造运动使原油发生稠变 ,形成了特稠油油... 综合应用钻井、录井、侧井、地震、试油、采油等资料及相关研究技术和方法 ,对欢 62 3块馆陶组绕阳河油层特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 :该油层单层厚度大 ,油源丰富 ,后期的构造运动使原油发生稠变 ,形成了特稠油油藏 ;该油层为一个ES向倾斜的单斜构造 ,油层发育 ;储层具有高孔渗 ,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 ,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开采该油藏需要通过蒸汽吞吐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油藏 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稠变作用 辽河油区 欢623块 馆陶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破坏的油气显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霍志鹏 庞雄奇 +3 位作者 杜宜静 沈卫兵 姜涛 郭丰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油气显示可以为发现与其相关的残留油气藏或次生油气藏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分析和文献调研,系统研究了各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的分布,探讨了油气显示的成因机制,并分析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按油气藏破坏... 油气显示可以为发现与其相关的残留油气藏或次生油气藏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分析和文献调研,系统研究了各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的分布,探讨了油气显示的成因机制,并分析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按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轻度破坏型、严重破坏型和完全破坏型3类。这3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油苗、气苗和泥火山等轻度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稠油等严重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东部;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等完全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按照油气藏破坏的次数和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直接破坏成因和二次破坏成因。直接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油苗、气苗和泥火山,它们的形成主要受强烈构造运动、频繁地震和快速沉积等因素影响,按照出露地表的方式可细分为断裂通天型、隆升剥蚀型、底辟刺穿型和不整合面露地型4种类型。二次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和地下的稠油、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其显著特征是油气发生直接破坏后又发生了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它们常具有共生或过渡的关系。在勘探早期,轻度破坏型或位于活动冲断带和底辟构造上的油气显示对地下油气藏的指导意义更大。各种破坏作用在破坏油气藏形成各种油气显示的同时,有时也可对油气的再分配和保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保存条件是在油气显示发育区寻找油气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稠变作用 油气显示 油气藏破坏 含油气盆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油沥青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43
4
作者 胡见义 牛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中国重油多具陆相成因特点:硫、微量元素及饱和烃含量均低。严重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对甾萜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均产生影响,并造成原油及族组分较大幅度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重质油藏多为新构造运动产物,与常规油藏有一定共生关系。中国... 中国重油多具陆相成因特点:硫、微量元素及饱和烃含量均低。严重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对甾萜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均产生影响,并造成原油及族组分较大幅度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重质油藏多为新构造运动产物,与常规油藏有一定共生关系。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沥青 稠变作用 重质油藏 油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