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技术应用于稚蚕期的预知检微
1
作者 陈祖佩 潘敏慧 +5 位作者 冯丽春 万永继 祝仁英 王勤 连艳鲜 杨朝利 《四川蚕业》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经过3~4年实验室内和生产中的应用试验,证实N.b炭素凝集反应不仅能应用于原种补正检微,还能应用于1~3龄稚蚕期迟、小、弱蚕的预知检查。经三年750个样品的试验研究,N.b炭素凝集反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大,能检出镜检不能检出的低浓度... 经过3~4年实验室内和生产中的应用试验,证实N.b炭素凝集反应不仅能应用于原种补正检微,还能应用于1~3龄稚蚕期迟、小、弱蚕的预知检查。经三年750个样品的试验研究,N.b炭素凝集反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大,能检出镜检不能检出的低浓度微孢样品,经三次试验的证实,N.b炭素凝集反应检出微孢样品浓度范围是3.1×10~3、粒1ml~7.5×10~6粒/ml,故用炭素凝集反应检微比镜检检出的有微样品数多5.1倍。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反应 家蚕微粒子病 血清学检验 技术应用 稚蚕期 西南农业大学 炭素 预知检查 迟眠蚕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育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揣国利 田秀铭 田光辉 《现代化农业》 2009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温室大棚 稚蚕期 饲育技术 柞蚕 低温霜冻 蚕茧产量 大棚饲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蚕期湿叶饲养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杨维强 《蚕学通讯》 2005年第2期13-13,15,共2页
在稚蚕期用湿叶饲养情况下对蚕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稚蚕龄期延长,体重减轻,对蚕儿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
关键词 生长发育 稚蚕期 饲养 蚕儿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稚蚕期管理,提高原蚕繁育质量
4
作者 唐炜 《四川蚕业》 2022年第4期54-56,共3页
原蚕饲养以获得卵量多、卵质充实的优质蚕种为目的,饲育过程中要加强饲育期管理,着力提高虫蛹生命率和蛹体重,以增加造卵数和产卵量等指标。稚蚕期是提高原蚕质量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桑叶管理、消毒防病、小蚕期饲育技术处理等方面分析,... 原蚕饲养以获得卵量多、卵质充实的优质蚕种为目的,饲育过程中要加强饲育期管理,着力提高虫蛹生命率和蛹体重,以增加造卵数和产卵量等指标。稚蚕期是提高原蚕质量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桑叶管理、消毒防病、小蚕期饲育技术处理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稚蚕期饲育管理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蚕 饲育管理 虫蛹生命率 蛹体重 稚蚕期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柞蚕稚蚕期低温灾害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5
作者 陈忠艺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第6期9-10,共2页
对春柞蚕稚蚕期低温灾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在柞园附近实施大棚土坑保护育或建设专业稚蚕保苗场等技术措施,以防范极端异常天气对春柞蚕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低温灾害 稚蚕期 大棚:土坑保护育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有敏 李青峰 董绪国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9,共5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是危害柞蚕的主要病原。以柞蚕部分现行品种、杂交种及引进品种为材料,研究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稚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普通孵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而...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是危害柞蚕的主要病原。以柞蚕部分现行品种、杂交种及引进品种为材料,研究柞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部分生命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稚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普通孵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而与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及自然发病率无显著相关关系;5龄壮蚕对ApNPV感染的抵抗性与5龄壮蚕感染ApNPV后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抗ApNPV病毒性能应依据稚蚕期和5龄壮蚕期2个发育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性进行综合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品种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抵抗性 孵化率 虫蛹统一生命率 稚蚕期 5龄壮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1五眠蚕下一代眠性及经济性状调查初报
7
作者 李永建 何怀珍 《四川蚕业》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1998年春季,我省部份蚕种场饲育的781原种在稚蚕期发生小蚕,引起我们的注意。从本场吉安乡五村原蚕区收集了一户蚕农饲育781选出的小蚕,小蚕的体色正常无病态,经过单独饲养观察,结果小蚕全部是眠性变化了的五眠蚕。进一步调查发现... 1998年春季,我省部份蚕种场饲育的781原种在稚蚕期发生小蚕,引起我们的注意。从本场吉安乡五村原蚕区收集了一户蚕农饲育781选出的小蚕,小蚕的体色正常无病态,经过单独饲养观察,结果小蚕全部是眠性变化了的五眠蚕。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户饲育的781全部小蚕共45头,其中♀性34头占75.6%,♂性10头占22.2%,死笼1头。该户饲育781原种26圈约11850头,发生变异成五眠蚕所占的比例约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 饲育 眠性 初报 原种 经济性状 稚蚕期 蚕农 蚕种场 原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说柞蚕大棚土坑育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忠艺 余付德 +1 位作者 雷伍群 赵新峰 《北方蚕业》 2003年第4期36-36,39,共2页
关键词 柞蚕 大棚 保苗率 放养 稚蚕期 园地 菜园 蚕业 可持续发展 直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网袋罩育柞蚕新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新锋 苏宝国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柞蚕 放养 保苗率 纱网 稚蚕期 敌害 收成 蚕业 增加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蒿柳建设柞蚕保苗场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秋菊 王琲 《北方蚕业》 2005年第4期40-40,共1页
柞蚕以山毛榉科的各种柞树叶子为主要食源.此外,还吃杨柳科的蒿柳叶、桦木科的白桦叶,枫树科的枫叶,蔷薇科的苹果树叶、海棠树叶等.在稚蚕期,蚕体弱,缺乏抵抗力,容易遭受损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稚蚕保苗场.建设稚蚕保苗场时可以选择... 柞蚕以山毛榉科的各种柞树叶子为主要食源.此外,还吃杨柳科的蒿柳叶、桦木科的白桦叶,枫树科的枫叶,蔷薇科的苹果树叶、海棠树叶等.在稚蚕期,蚕体弱,缺乏抵抗力,容易遭受损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稚蚕保苗场.建设稚蚕保苗场时可以选择直接在柞蚕场内建设,也可以利用蚕喜食蒿柳建立苗圃式保苗场.由于前者对树的伤害太大,且叶质不宜调节,所以后者比较受欢迎.蒿柳性喜湿,叶子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多,非常适合稚蚕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苗场 柞蚕场 建设 蒿柳 蛋白质含量 稚蚕期 山毛榉科 生长发育 杨柳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儿与水分
11
作者 木暮真志 何彬 《广西蚕业通讯》 199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生物体内所含的水分,具有把养分溶解成易吸收状态,并把这些养分运送到体内各部分,排出废物,保持细胞组织的张力,参加物质的化学反应等功能.而且,作为体内主要成份的水分,比其他的有机成份、无机成份要多得多,约占65%~85%.确保这种水分... 生物体内所含的水分,具有把养分溶解成易吸收状态,并把这些养分运送到体内各部分,排出废物,保持细胞组织的张力,参加物质的化学反应等功能.而且,作为体内主要成份的水分,比其他的有机成份、无机成份要多得多,约占65%~85%.确保这种水分量,对于维持生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收 桑叶 萎凋 添加水 水分率 水分不足 壮蚕 稚蚕期 产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皖5×皖6的性状
12
作者 柳青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24期5-5,共1页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安徽农大蚕桑系共同协作育成的家蚕皖5×皖6,为优质、强健、好养、高产、易繁的春用多丝量蚕新品种。该品种为中×日二元杂交种,正交卵色青灰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为1750粒左右。反交卵色紫褐色...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安徽农大蚕桑系共同协作育成的家蚕皖5×皖6,为优质、强健、好养、高产、易繁的春用多丝量蚕新品种。该品种为中×日二元杂交种,正交卵色青灰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为1750粒左右。反交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170O粒左右。蚁蚕孵化齐一,正交蚁蚕黑褐色,反交暗褐色。正交稚蚕期有密集性和趋光性,反交有逸散性。各龄眠起齐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状 克卵粒数 反交 卵色 蚁蚕 二元杂交种 逸散性 稚蚕期 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病识别检索表
13
作者 符云俊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1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蚕病 识别检索表 稚蚕期 壮蚕 病蚕尸体 茧中死蚕 茧中死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杂交种绿·萍×晴·光的性状
14
作者 崔青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7期6-6,共1页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林昌麒等介绍了绿·萍×晴·光杂交种的性状。该蚕种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二化,四眠。以绿萍为母体者卵绿色或灰绿色,以晴光为母体者卵灰紫色。孵化齐一,孵化率95%以上。1g蚁2300...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林昌麒等介绍了绿·萍×晴·光杂交种的性状。该蚕种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二化,四眠。以绿萍为母体者卵绿色或灰绿色,以晴光为母体者卵灰紫色。孵化齐一,孵化率95%以上。1g蚁2300头左右,蚁蚕黑褐色,有逸散性,应及时收蚁。眠性快,眠起齐一。体质强健,饲养容易,耐高温,饲养温度宜偏高,湿度宜偏干燥,忌低温多湿,稚蚕期温度为2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萍×晴·光 四元杂交种 氟化物污染 孵化率 饲养温度 蚕业研究所 叶丝转化率 逸散性 稚蚕期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