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产妇爆发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菁 陈晨 +3 位作者 孙啸云 徐世琴 冯善武 王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 目的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负荷剂量15 ml,脉冲剂量10 ml/h,单次追加剂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30 ml/h。当产妇出现爆发痛时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0 ml追加,根据产妇是否发生爆发痛分为两组:爆发痛组和无爆发痛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和分娩镇痛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爆发痛的相关因素。结果93例(43.2%)产妇发生爆发痛。与无爆发痛组比较,爆发痛组产间发热率明显升高、分娩镇痛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中断、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和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硬膜外镇痛中断、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爆发痛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与持续背景输注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8
2
作者 方向东 谢雷 陈先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EI)两种模式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在宫口...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EI)两种模式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在宫口扩张2~3 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PIEB组背景输注剂量为8 ml/h,给药速度为6 ml/min,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以8ml/h的速度持续给药。观察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10 min(T1)、30 min(T2)、1 h(T3)、2 h(T4)、宫口开全时(T5)、分娩时(T6)、分娩后1 h(T7)BP、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PCEA追加次数、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用量、宫缩情况、胎心率、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产妇使用催产素、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 T4~T6时PIE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1)。PIEB组PCEA追加次数、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CEI组(P〈0.05)。两组产妇的血压、宫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胎心率、产程、镇痛时间、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CEI+PCEA模式比较,PIEB+PCEA模式的PCEA追加率更低、用药量更少、VAS评分更低、产妇的满意度更高,而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与持续背景输注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兴波 林玉志 +1 位作者 孙秋菊 朱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两种模式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和持续背景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两种模式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开胸食管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镇痛泵配方:0.1%罗哌卡因200 mL;PIEB组:bolus为4 mL/h,给药速度为6 mL/min;CEI组:以4 mL/h持续给药;PCEA设置Bolus为4 mL,锁定30 min。观察术后2、4、8、12、24、48 h的VAS评分、局麻药用量、PCEA次数、阻滞平面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静息VAS评分无统计差异,但是术后8至48 h的运动VAS评分PIEB组显著低于CEI组(P <0.05)。PIEB组在术后24 h和48 h局麻药用量和PCEA次数显著少于CEI组(P <0.05),阻滞平面和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差异。结论与CEI相比,PIEB应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能够降低术后运动VAS评分和局麻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持续硬膜外镇痛 开胸手术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速度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熊立娜 马骏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IEB)速度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PIEB方式镇痛的单胎产妇163例,年龄20~35岁,BMI 21~2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低速度组(L组,n=50)、中速度组(M组,n=... 目的观察不同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IEB)速度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PIEB方式镇痛的单胎产妇163例,年龄20~35岁,BMI 21~2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低速度组(L组,n=50)、中速度组(M组,n=55)和高速度组(H组,n=58)。产妇侧卧位于L_(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均使用首次剂量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镇痛液8~10 ml,30 min后连接电子脉冲泵。电子脉冲泵配方: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镇痛液100 ml。参数设置:脉冲剂量8 ml/次,间隔时间1 h,PCA 6 ml,间隔时间20 min。L组、M组和H组的脉冲速度分别为200、400、600 ml/h。记录分娩镇痛前、镇痛后30 min、1、2、3、4 h、宫口开全时宫缩VAS疼痛评分和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RMF)的发生情况。记录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局麻药物总用药量和镇痛时间。结果三组不同时点宫缩VAS疼痛评分、ERM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均未出现运动阻滞。三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局麻药物用药总量和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速度的分娩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 硬膜外阻滞 脉冲输注速度 产时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与持续硬膜外输注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莫晓飞 黄发 +4 位作者 曾洁群 陈天宇 何耿兴 陈景晖 刘文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与持续硬膜外输注(CEI)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年龄18~45岁,单胎,足月妊娠(≥37周),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 【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与持续硬膜外输注(CEI)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年龄18~45岁,单胎,足月妊娠(≥37周),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组(PIEB组)与持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每组60例。术毕两组患者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相同镇痛首剂后实施硬膜外镇痛。PIEB组在首次剂量注入30分钟后,开始PIEB模式,6 mL·h^(-1);CEI组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CEI模式,6 mL·h^(-1)。镇痛泵中均使用0.1%罗哌卡因。于术后2、6、12、24和36h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疼痛情况,采用Bromage score评分评估双侧下肢的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和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PIEB组术后12、24和36 h VAS评分及术后6、12和24 h下肢Bromage评分均低于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EB组术后12 h~24 h使用的硬膜外镇痛剂量较CEI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IEB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于CEI组,麻醉满意度高于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EI相比,PIEB可为剖宫产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降低术后运动阻滞评分、减少硬膜外镇痛用药量、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剖宫产 运动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输注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雪 徐婧 曲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量输注两种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镇痛方案分成两组,即持续背景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CEI+PCEA组,n=245... 目的比较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与持续背景量输注两种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镇痛方案分成两组,即持续背景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CEI+PCEA组,n=245)和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给药组(IEB+PCEA组,n=258)。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不同镇痛方案对围产期事件的影响。结果IEB+PCEA组每小时罗哌卡因用药量及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CEI+PCEA组,自控按压次数和有效给药次数明显少于CEI+PCEA组。两组在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后低Apgar评分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背景输注模式相比,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模式镇痛效果更好,且对最终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持续背景输注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代虹 韩新 +3 位作者 吕袁凯 武旖旎 徐巧敏 陈新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拟经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初产妇141例,年龄22~35岁,BMI 18.5~30.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阶梯式1...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拟经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初产妇141例,年龄22~35岁,BMI 18.5~30.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阶梯式1组(S1组)和阶梯式2组(S2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L 3-4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C组在分娩全程脉冲剂量为6 ml/h;S1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8 ml/h;S2组在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6 ml/h,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为10 ml/h。记录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妇VAS疼痛评分。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使用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下肢运动功能(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胎儿脕出后,自全呼吸前,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宫口开6 cm及宫口开全时S1组、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且S2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1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1组、S2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S2组镇痛药使用总量明显少于C组,新生儿脐动脉Lac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输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且宫口≥3 cm时脉冲剂量10 ml/h镇痛效果更好,麻醉用药总量少,对母婴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脉冲输注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阶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程控间歇脉冲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姚腊梅 李元海 +2 位作者 朱海娟 汪胜友 方向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程控间歇脉冲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10例,年龄23~32岁,BMI 20~31 kg/m^2,ASAⅡ级。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奇偶性分为程控间歇脉冲输注组(PIEB组)和持续输... 目的探讨硬膜外程控间歇脉冲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10例,年龄23~32岁,BMI 20~31 kg/m^2,ASAⅡ级。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奇偶性分为程控间歇脉冲输注组(PIEB组)和持续输注组(CEI组),每组205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PIEB组以每次7 ml(6 ml/min)脉冲式输注,每小时1次;CEI组以7 ml/h的速度持续泵注给药。镇痛泵药物为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生理盐水,总量120 ml,PCA 7 ml,锁定时间60 min。记录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和宫口开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按压次数、镇痛药用量、产妇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催产素、器械助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500 ml发生情况;记录中转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镇痛后2~5 h和宫口开全时PIE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CEI组(P<0.05),产妇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第一产程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5),使用催产素明显高于CEI组(P<0.05),会阴侧切明显少于CEI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及器械助产、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转剖宫产、新生儿窒息、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程控间歇脉冲式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 持续硬膜外输注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分娩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0
9
作者 阚济伟 于泳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合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分娩产妇72例,年龄22~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0.075%罗哌卡因组(R0.075组),0.1%罗哌卡因组(R0.1组)和0.125%... 目的通过应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合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分娩产妇72例,年龄22~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0.075%罗哌卡因组(R0.075组),0.1%罗哌卡因组(R0.1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R0.125),R0.075组给予0.075%罗哌卡因组复合芬太尼1μg/ml,R0.1组给予0.1%罗哌卡因组复合芬太尼1μg/ml, R0.125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组复合芬太尼1μg/ml,三组均应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所有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10 min(T1)、镇痛后30 min(T2)、镇痛后1 h(T3)、镇痛后2 h(T4)、宫口开全时(T5)、胎儿娩出时(T6)的VAS评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记录新生儿体重和胎心率。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和24 h新生儿神经行为学(NBNA)评分。记录产妇镇痛时间和在镇痛期间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热、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 T1-T6时R0.075组VAS评分明显高于R0.1组和R0.125组(P<0.05)。T0-T6时R0.075组和R0.1组Bromage评分明显明显低于R0.125组(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胎心率、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热、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R0.075组和R0.125组(P<0.05)。结论与0.075%罗哌卡因和0.125%罗哌卡因的镇痛比较,通过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应用0.1%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芬太尼具有更佳的分娩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分娩镇痛 局麻药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冲间隔时间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董晓西 厉永亮 +1 位作者 赵敏 陈建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脉冲间隔时间下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和持续恒速输注(CEI)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妊娠、头位、足月初产妇95例,年龄20~40岁,ASAⅡ或Ⅲ级,孕期37~41周,随机分为三组:传统CEI模式组(C组,n=31)... 目的比较不同脉冲间隔时间下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和持续恒速输注(CEI)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妊娠、头位、足月初产妇95例,年龄20~40岁,ASAⅡ或Ⅲ级,孕期37~41周,随机分为三组:传统CEI模式组(C组,n=31)、PIEB模式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32)和PIEB模式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32)。在宫口扩张至1~4 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注射负荷量后15 min为产妇镇痛开始时间。C组于镇痛开始后立即开启CEI模式,持续以10 ml/h恒速输注。P60组于镇痛开始后60 min开启PIEB模式,单次脉冲10 ml,脉冲间隔时间60 min。P40组于镇痛开始后40 min开启PIEB模式,单次脉冲10 ml,脉冲间隔时间40 min。镇痛泵配方为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0 ml,单次按压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镇痛前(t_(0))、镇痛后1 h(t_(1))、镇痛后2 h(t_(2))、宫口开全(t_(3))和胎儿娩出时(t_(4))VAS疼痛评分、Bromage评分,记录t_(1)—t_(4)时胸段及腰骶段感觉阻滞平面。记录镇痛药物用量、PC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4)时C组、P60组和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_(2)—t_(4)时P60组和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60组比较,t_(3)、t_(4)时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t_(4)时C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t_(3)、t_(4)时P60组和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三组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2)—t_(4)时P60组和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与P60组比较,t_(3)、t_(4)时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60组和P40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P60组比较,P40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镇痛药物用量、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EI模式相比,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且40 min间隔时间优于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其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潘雪琳 刘庆 +1 位作者 张英 唐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产妇随机分为PIEB组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组,每组45例。2组产妇均给予首次剂量(0.08 g·L^(-1)罗哌卡因+0.4 mg·L^(-1)右美托咪定)10 mL。PIEB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1 h连接PIEB镇痛泵,脉冲剂量8 mL·h^(-1),速度7 mL·min^(-1)。CEI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立即连接CEI镇痛泵,持续背景剂量8 mL·h^(-1)。比较2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镇痛后1 h(T2)、镇痛后2 h(T3)和宫口开全时(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T0~T3的胎儿脐动脉波动指数(PI)、脐动脉阻力指数(RI)和脐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峰值与舒张峰值比值(S/D);比较2组胎儿娩出即刻的脐动脉血气pH值、剩余碱(BE)值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产妇在T0、T1、T2和T3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4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CEI组(P<0.05)。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胎儿PI、RI和S/D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胎儿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结论: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持续硬膜外输注 分娩镇痛 脐血流 脐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左美娟 张博 +2 位作者 叶斌 翟海霞 戴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100例,年龄18~38岁,BMI 20~32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IEB组... 目的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100例,年龄18~38岁,BMI 20~32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IEB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每组50例。两组镇痛药配方均为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PIEB组参数设置:脉冲频率每小时1次,剂量10 ml,注药速率40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CEI组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0 ml/h,单次剂量10 ml,间隔20 min。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2、3、5 h、宫口开全和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产妇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镇痛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达T 4的例数、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分娩镇痛后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EI组比较,PIEB组镇痛后2、3、5 h、宫口开全、分娩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1),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减少(P<0.01)。与CEI组比较,PIEB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感觉阻滞平面达T 4的产妇比例明显升高(P<0.05)。两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E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其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输注,产妇满意度高,且不影响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持续硬膜外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周影 张亮 +2 位作者 孙莹莹 刘永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5-990,共6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30)。在产妇宫口扩张至1~3 cm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别于镇痛开始后45 min和60 min启动PIEB模式,单次脉冲剂量为10 mL,药物配方为0.08%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通过记录镇痛开始(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t3)和胎儿娩出时(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初产妇P45组t1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P60组(P<0.05),t2—t4时间点P45和P60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P45组患者PCEA按压中位数显著低于P60组患者(P<0.05),但两组产妇PCEA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镇痛后P45组和P60组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Bromage评分、PCEA按压中位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组用药总量显著高于P60组(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PIEB模式下45 min的脉冲间隔时间能提供更优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减少PCA按压次数,且未增加运动阻滞的风险和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经产妇,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分娩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经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脉冲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旭林 徐世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20)、PIEB间隔时间50 min组(P50组,n=19)、PIEB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20)、PIEB间隔时间70 min组(P70组,n=20)和PIEB间隔时间80 min组(P80组,n=22)。给予负荷剂量12 ml 1 h后采用PIEB模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间隔时间根据各组分配时间确定,泵内药物为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共12 ml。根据有效镇痛率(第一产程结束前无需追加镇痛药物的产妇比例),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半数有效间隔时间(EI_(50))和90%有效间隔时间(EI_(90))。记录镇痛前、镇痛后20 min、1、2、3、4 h、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分娩镇痛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P40组、P50组、P60组、P70组和P80组有效镇痛率分别为95.0%、84.2%、70.0%、55.0%和50.0%,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 PIEB行分娩镇痛的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氢吗啡酮 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