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程序设计的若干法理——怎样给行政行为设计正当的程序 被引量:40
1
作者 孙笑侠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7,共7页
本文涉及法律程序设计的几条主要的法理是:程序是对行为进行控制的有效方式;衡量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至少从四个角度考虑:程序性权利、权力的控制、效率的合理、实体权利目标;围绕“权利———义务”来设计程序的基本制度;不同的行... 本文涉及法律程序设计的几条主要的法理是:程序是对行为进行控制的有效方式;衡量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至少从四个角度考虑:程序性权利、权力的控制、效率的合理、实体权利目标;围绕“权利———义务”来设计程序的基本制度;不同的行为应当有不同的程序,对程序固有的弊端给予理解和宽容。此外,还涉及:程序中强调效率是有条件的,正当程序的最低要求是听取对方意见与必要的回避;根据行为涉及的实体利益的重要程度、影响的大小来决定程序的繁简;不完善的程序法比恶的实体法更叫人难以容忍。本文将结合行政程序的设计来阐述或论证以上关于程序的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法律程序设计 正当程序 法律行为 行政法 程序性权利 程序观念 基本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文化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的“二元冲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霞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法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表现为与法律有关的文化观念、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制度表现、文化符号等.现代文化学之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中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结构[1].按克鲁克洪的文化... 法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表现为与法律有关的文化观念、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制度表现、文化符号等.现代文化学之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中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结构[1].按克鲁克洪的文化结构理论,法文化亦可分为显性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和隐性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其中,隐性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等,我们称之为观念性法文化;显性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法律组织结构和法律设施等,我们称之为制度性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化观念 法治理念 文化观念 文化心理 价值取向 平等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 权力至上观念 程序虚无观念 程序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按程序办事与依法行政
3
作者 周小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2-13,共2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按程序办事又是依法行政的关键,本文试就二者关系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行政 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程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9,共11页
在以成文法为基本特征的国度里,法典化是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化,推进法律制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路径。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同样具有如此意义。就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而言,基于民事程序法与民法的内在联系,更突显了法典化的必要性。民事诉... 在以成文法为基本特征的国度里,法典化是实现法律制度体系化,推进法律制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路径。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同样具有如此意义。就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而言,基于民事程序法与民法的内在联系,更突显了法典化的必要性。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过程有助于实现民事诉讼法的体系化,推进我国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程序观念和意识,将我国的法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倒逼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民事诉讼法法典化是时代的呼唤。基于程序法的特殊性,以及与司法制度的密切关联,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其法典化的过程相较于民法的法典化也更为艰难。民事诉讼法法典化进程也要求实现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步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化 民事诉讼法体系化 民事程序法治 民事诉讼理论 程序观念 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众的民主认知与民主支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路路 王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0,共9页
本文使用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以该调查所显示出来的中国民众一种独特的民主价值观为对象,即:中国民众较高的民主支持率和极高的政府信任度与满意度并存,从民主认知的视角,以对于民主实质性理解和程序性理解为分析框架,... 本文使用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以该调查所显示出来的中国民众一种独特的民主价值观为对象,即:中国民众较高的民主支持率和极高的政府信任度与满意度并存,从民主认知的视角,以对于民主实质性理解和程序性理解为分析框架,揭示了中国民众独特的民主价值观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对民主的认知。即:民主是一种可以促进自身经济利益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民主”,这种对于民主的实质性理解与根植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对民主的程序性理解不同。并探讨了正处在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否还存在较为一致的民主价值观?结果表明,中国民众对民主政体的偏好并没有明显的代际与阶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价值观 程序性民主观念 实质性民主观念 民主支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