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程序理念与程序会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小平 马元驹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1-215,共5页
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的本质是人格上的不平等对待、利益上的不公正分配。即会计信息失真或造假的实质是在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不公正的后果必然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制度、公司制度乃... 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的本质是人格上的不平等对待、利益上的不公正分配。即会计信息失真或造假的实质是在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而使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不公正的后果必然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制度、公司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因会计不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必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本文从程序的理念出发 ,试图将复杂的会计价值判断问题转换为程序会计的设计和应用问题 ,进而探讨了程序会计框架体系及其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公正 程序理念 程序公正 程序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程序理念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单飞跃 罗小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3-97,共5页
提升体现经济法本质的独特的经济法理念与建立相应的经济法程序规则是经济法研究的当务之急。经济法的程序理念 ,指导经济法程序规则的创建 ;同时 ,受制于经济法的实践理念 ,贯穿并表现出与传统程序法不同的价值趋向 ,作为其内容的实质... 提升体现经济法本质的独特的经济法理念与建立相应的经济法程序规则是经济法研究的当务之急。经济法的程序理念 ,指导经济法程序规则的创建 ;同时 ,受制于经济法的实践理念 ,贯穿并表现出与传统程序法不同的价值趋向 ,作为其内容的实质平等、保护公益和多元善治理念 ,都应当通过传统程序规则的修正和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程序理念 实质平等 保护公益 多元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刑事速裁机制的配比评估
3
作者 韩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
审判中心的提出是对过去中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流线型运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从顶层高度审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框架。中国在转型时期提出审判中心主义,并非是学习英... 审判中心的提出是对过去中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流线型运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从顶层高度审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框架。中国在转型时期提出审判中心主义,并非是学习英美法系或者学习大陆法系的选择问题,而是不同法系面对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如何正确定罪量刑、如何保障基本人权三大议题的共同探索。审判中心主义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阶段,而重新在各个主体、各个阶段之间配置司法权,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改革措施,也成为学界与司法实务界探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体系 普通程序简化审 评估 配比 审判 诉讼效率 程序理念 简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强制制度历史成因略论
4
作者 傅丽珍 金亮贤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关于行政强制制度 (制约行政强制的法律规范 )历史成因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该国行政强制立法的概貌 ,时下正值行政强制立法前的探讨、论证之际 ,对这一问题的剖析极具现实意义。行政强制制度的历史成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法治理... 关于行政强制制度 (制约行政强制的法律规范 )历史成因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该国行政强制立法的概貌 ,时下正值行政强制立法前的探讨、论证之际 ,对这一问题的剖析极具现实意义。行政强制制度的历史成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法治理论的发展 ;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正当法律程序理念的影响 ;制约行政权的膨胀的客观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强制制度 法治理论 法治思想 人权理论 法律程序理念 行政权 自由裁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公诉和解中当事人主体地位之考量
5
作者 刘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5,共6页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在把握公诉和解当事人主体地位时,必须正确认识刑事公诉和解程序的不独立性,准确理解刑事公诉和解对证据制度的冲击。在厘清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大对当事人程序性主体权利的进一步保障以及强化刑事和解中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两个方面来实现当事人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主体理念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当事人诉权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