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汇编程序覆盖测试中分支路径数的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科 汪文勇 +1 位作者 向渝 罗光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说明了覆盖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方法,是软件动态测试的基本手段。并提出通过基本块存储矩阵和邻接表来处理汇编语言程序流图,从而计算其分支路径数的算法并验证其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支覆盖率计算奠定基础。实验证明,该方法能高效准... 说明了覆盖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方法,是软件动态测试的基本手段。并提出通过基本块存储矩阵和邻接表来处理汇编语言程序流图,从而计算其分支路径数的算法并验证其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支覆盖率计算奠定基础。实验证明,该方法能高效准确地计算出给定汇编程序的分支路径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测试 基本块 程序流图 存储矩阵 邻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测试和模型检测需求的程序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晶 张学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93-2696,2701,共5页
由于同时支持软件测试和模型检测需求的程序建模比较少,为此提出了一种程序建模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存储模型、可视化模型和代数模型。利用程序流图的思想建立物理存储模型和可视化模型,并通过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上的代数模型验证... 由于同时支持软件测试和模型检测需求的程序建模比较少,为此提出了一种程序建模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存储模型、可视化模型和代数模型。利用程序流图的思想建立物理存储模型和可视化模型,并通过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上的代数模型验证可视化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程序模型为后续的模型检测工作提供了基本路径等可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模型检测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同时为后续的TTCN-3抽象测试套的自动生成提供了基本路径、数据类型等信息。该程序模型为最终实现建模与检测自动一体化,提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检测 软件测试 模型代数 程序建模 程序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程序的差别分析方法
3
作者 陈雨亭 杨威 赵建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2-1092,共11页
程序差别分析是程序调试的常见手段,其主要用于分析程序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信息.然而,将现有程序差别分析算法扩展到并行程序语言还面临众多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并行程序复杂性较高,且存在支持并行活动的特殊机制,如地址(或线程)、活动... 程序差别分析是程序调试的常见手段,其主要用于分析程序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信息.然而,将现有程序差别分析算法扩展到并行程序语言还面临众多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并行程序复杂性较高,且存在支持并行活动的特殊机制,如地址(或线程)、活动、同步等,从而为有效进行程序差别分析设置了障碍.文中研究基于PGAS模型的X10并行程序的程序差别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种语句级的、针对X10程序的程序差别分析算法X10Diff.X10Diff包括下列步骤:(1)匹配原程序和修改后程序中的类、接口、方法及地址;(2)为待分析程序片段构建基于地址的程序流图,并建立相应简化图;(3)迭代扩展并比较简化图,并将差别信息定位到代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差别分析 X10 程序流图 软件测试 程序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支配图算法的覆盖测试方法
4
作者 于炳霞 谷青范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70-71,74,共3页
目前的覆盖测试存在着大量的冗余测试用例,严重影响测试的效率。基于此,介绍一种基于全局支配图算法的覆盖测试工具,通过在局部支配图中加入辅助循环树算法及寻找临近节点,提出一种全局支配图改进算法,利用该算法能够计算出覆盖源程序... 目前的覆盖测试存在着大量的冗余测试用例,严重影响测试的效率。基于此,介绍一种基于全局支配图算法的覆盖测试工具,通过在局部支配图中加入辅助循环树算法及寻找临近节点,提出一种全局支配图改进算法,利用该算法能够计算出覆盖源程序的最小测试用例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覆盖分析时间,生成较少的测试用例和达到较高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测试 全局支配算法 测试用例 程序流图 代码插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4/DMA 通信适配器的剖析
5
作者 施荣华 行治民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50-55,共6页
本文在剖析了 SIO_4/DMA 通信适配器硬件、软件的基础上,阐述了 SIO_4/DMA 通信适配器的设计原理与工作过程,介绍了该适配器监控程序流程图.
关键词 SIO4/DMA 工作过程 程序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s to Hom-Schunck optical flow equations-part I: Stability and rate of convergence of classical algorithm 被引量:3
6
作者 DONG Guo-hua AN Xiang-jing FANG Yu-qiang HU De-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909-1918,共10页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which implies converg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ir classical iterative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heat equations and energy integral after embedding the discrete iteration into a continuous flow.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depends explicitly on smoothness of the image sequence, size of image domain, value of th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and finally discretization step. Specifically, as the discretization step approaches to zero, stability holds unconditionally. The analysis also clarifies relations among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the original variation formulation and the PDE system. The proper regularity of solution and natural images is briefly surveyed and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claims both on convergence and exponenti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low Hom-Schunck equations 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convergence convergence rate heat equations energy integral and estimate Gronwall inequality natural images RE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