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程序性辩护中的举证责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俊民 沈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举证责任是任何诉讼证明活动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程序性辩护与实体性辩护举证责任性质不同、证明对象不同;程序性辩护中的举证责任具有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双重含义;程序性辩护应由提出诉讼主张方举证,有举... 举证责任是任何诉讼证明活动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程序性辩护与实体性辩护举证责任性质不同、证明对象不同;程序性辩护中的举证责任具有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双重含义;程序性辩护应由提出诉讼主张方举证,有举证责任卸除或转移,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问题;程序性辩护举证责任是从诉讼主体角度观察的证明标准,实质上是证明标准的主体化,证明标准是从诉讼客体角度观察的举证责任,实质上是举证责任的客体化,程序性辩护中,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关系;对审判程序是否合法不应由原审法官或审判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只能由指控原审程序违法的当事人或辩护人承担举证责任;在程序性辩护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与无罪推定原则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辩护 举证责任 转移和倒置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引论 被引量:3
2
作者 石浩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59,共4页
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能够体现一国的程序运作状况,决定主体对程序性辩护策略的选取,关涉到公正审判权、辩护权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形式意义上的辩护向实质意义上的辩护的转变是法治国家辩护制度的发展的基本趋势,必须激活保障程... 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能够体现一国的程序运作状况,决定主体对程序性辩护策略的选取,关涉到公正审判权、辩护权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形式意义上的辩护向实质意义上的辩护的转变是法治国家辩护制度的发展的基本趋势,必须激活保障程序性辩护有效性的内在动力因素,观念转变、程序法律条文结构的完善、职业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执业标准的完善及程序性裁判中控辩审三方的关系的平衡,是提升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辩护 有效性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辩护对侦查行为的影响与规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怀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5,共6页
程序性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以侦控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违法行为为抗辩事由,请求法官裁定特定行为程序违法,并对程序违法行为实施惩罚与制裁,以维护程序正义的新型辩护形态。程序性辩护的日益多见,对刑事侦查程序制度改革有着... 程序性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以侦控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违法行为为抗辩事由,请求法官裁定特定行为程序违法,并对程序违法行为实施惩罚与制裁,以维护程序正义的新型辩护形态。程序性辩护的日益多见,对刑事侦查程序制度改革有着深度的影响,为侦查权司法审查机制的确立提出了思考并进行了初步、务实的探索。同时,程序性辩护的兴起也对侦查行为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侦查机关恪守程序规范,严谨侦查取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辩护 侦查行为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辩护制度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保忠 徐宜亮 《法治研究》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在目前我国的诉讼过程中,忽视乃至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性诉讼权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本着"无救济无权利"的原则,有必要设置若干保证程序性辩护的措施。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程序性辩护职能;完... 在目前我国的诉讼过程中,忽视乃至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性诉讼权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本着"无救济无权利"的原则,有必要设置若干保证程序性辩护的措施。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程序性辩护职能;完善程序性违法行为的救济机制;设立程序性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辩护 价值 缺失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框架与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文聪 谢川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64,共12页
2017年新出台的有关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司法解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发展了我国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解释细化了"非法取证行为"的内涵,初步确立了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完善了程序性辩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 2017年新出台的有关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司法解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发展了我国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解释细化了"非法取证行为"的内涵,初步确立了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完善了程序性辩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院在审判前和审判阶段排除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司法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体的排除对象上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难题;而在程序上,律师在程序性辩护中仍面临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在审判前排除程序的参与不足以及审判阶段排除程序的形式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实施,应当从根本上增强法院审判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重复性供述 程序性辩护 庭前会议 先行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