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苏文俊 高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SCIT,共治疗3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14、白细胞介素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T可改善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改善血清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水平,治疗儿童AR伴CA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鼻炎 过敏 哮喘症 皮下免疫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CD14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8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伟 何全利 +4 位作者 李军民 霍河水 鲁之中 李卫 姜富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38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30例HBV相关HCC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20例HBV相关肝硬化(LC)患者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 目的探讨miR-138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30例HBV相关HCC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20例HBV相关肝硬化(LC)患者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血液样本,抽取HCC组和LC组腹腔积液。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38含量;ELISA法检测可溶性PD-1(sPD-1)含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中PD-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38对PD-1基因3′-非编码区(3′-UTR)的靶向作用。结果 HBV相关HCC患者腹腔积液和血浆miR-138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D-1含量和CD3^+T细胞中PD-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138相对表达量与sPD-1含量、CD3^+T细胞PD-1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miR-138和PD-1基因3′-非编码区(3′-UTR)存在靶向关系,miR-138转染后T细胞中PD-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miR-138通过靶向作用PD-1参与HBV相关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 HBV 肝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双平 翟宇强 +1 位作者 王文亮 赵一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行定位 ,然后用蛋白酶抑制剂ALLN作用于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 ,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 ,检测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的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仅位于胞质 ,胞核中无表达 ;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肝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同时有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而在经抑制剂ALLN作用的转染乙型肝炎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的人肝癌细胞HCC 92 0 4 ,核转录因子NF κB仅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内 ,而且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由 8.1%增高至 5 1.8%。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激活肝癌细胞转录因子NF κB ,使其从胞质中转位于胞核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核转录因子NF-ΚB 肝癌细胞 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Dickkopf-1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陆鸿略 张宇丽 +2 位作者 赵勇杰 康菲 梁晓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6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SNSCC,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正常组)中PDCD5、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SNSCC组织中PDCD5蛋白、DKK-1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DCD5蛋白和DKK-1蛋白在正常组及SNIP组中呈高表达,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在SNSCC组织中呈低表达或缺失。PDCD5蛋白及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DCD5蛋白及DKK-1蛋白表达越高。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两者呈负相关。PDCD5蛋白及DKK-1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颈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D5蛋白、DKK-1蛋白的失活和Bcl-2蛋白的诱导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者之间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SNSCC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Dkk-1蛋白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基因在体干扰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波 侯伟 +4 位作者 吕社民 王慧渊 耿妍 杨旭东 薛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构建大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在体干扰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方法通过给予抗原诱导肺部炎症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以下调其体内Pdcd4的表达。收集大鼠支气管肺... 目的构建大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在体干扰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方法通过给予抗原诱导肺部炎症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以下调其体内Pdcd4的表达。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提取总RNA,RT-qPCR检测Pdcd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中的Pdcd4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Pdcd4基因的在体干扰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dcd4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基因模型构建 在体干扰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细胞色素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霞 裴艳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5期107-108,112,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PDCD4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妇科62例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皮...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PDCD4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妇科62例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石蜡标本中PDCD4和Cyt C表达情况,采用配对字2检验分析PDCD4与Cyt C表达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33例(53.2%)患者PDCD4呈阴性表达,29例(46.8%)患者PDCD4呈阳性表达;40例(64.5%)患者Cyt C呈阴性表达,22例(35.5%)Cyt C呈阳性细胞表达。 PDCD4蛋白表达呈阳性的患者Cyt C表达亦多呈阳性;Cyt C蛋白表达呈阴性的患者PDCD4表达亦多呈阴性,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PDCD4和Cyt C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χ2=5.652,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PDCD4和Cyt C表达密切相关,PDCD4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Cyt C释放,启动凋亡程序,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4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1-13,共3页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含有半胱氨酸的一组蛋白酶系列。它不但介入植物中的有关生理活动,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它与植物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Caspase参与植物程序性死亡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含有半胱氨酸的一组蛋白酶系列。它不但介入植物中的有关生理活动,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它与植物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Caspase参与植物程序性死亡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半胱氨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森 赵森 +2 位作者 周青 孙亮亮 吴海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瘤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DCD4表达水平低于非乳腺癌组(t=11.608,P<0.01)。血清PDCD4表达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 0.840~0.937)。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0.883,P<0.01)。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7.92%(94/96)]、阴性预测值[97.65%(83/85)]高于MRI动态增强成像[分别为87.50%(84/96)和87.63%(85/97);χ^(2)=7.705、6.403,P均<0.05]、血清PDCD4[分别为77.08%(74/96)和78.85%(82/104);χ^(2)=19.048、14.913,P均<0.05]单独诊断,准确度高于血清PDCD4单独诊断[94.15%(177/188)比82.98%(156/188);χ^(2)=11.580,P=0.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学敏 孙长华 +4 位作者 朱玉红 王晶 杨勇 丁长玲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组)、结扎21d(C组)再通后取不同时间点(0、1、3、5、7、10、14、21、28d)腮腺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AQP5和PDCD5在腮腺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3组均出现腺体再生现象,结扎7d和14d组的腮腺再通后AQP5表达逐渐增多,可分别在再通后第14天和第2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结扎21d组,在再通28d后仍未能完全恢复。PDCD5在腺体再通后随导管的凋亡出现增高趋势,3组分别在再通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达到最高水平,B组峰值最大,C组其次,A组峰值最小。结论: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时间越久,其再生能力越差,AQP5的表达是腮腺组织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腺体再生过程中导管样结构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主导管再通 水通道蛋白5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微小RNA-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表达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建男 王淑明 +3 位作者 张建新 王月华 康京月 刘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8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表达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于三河市燕郊人民...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表达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于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行MHD≥3个月且病情控制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6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DCD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55水平,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信息,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miR-155、PDCD4水平差异。根据MHD患者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55、PDCD4水平。以血清miR-155、PDCD4水平均值为分界点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各组MHD患者钙磷代谢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发生钙磷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8.848,P<0.001),血磷、iPTH、hs-CRP、miR-155、PD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91、3.578、10.988、16.298、19.41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1);年龄≥60岁、透析龄≥3年、透析频率>2次/w的MHD患者血清miR-155、PDCD4水平均分别高于年龄<60岁、透析龄<3年、透析频率2次/w的MHD患者(t值分别为13.723、7.773、4.846、15.740、10.206、5.15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1、<0.001);miR-155和PDCD4高表达组患者血钙、血磷、iPTH达标患者比例均分别低于miR-155和PDCD4低表达组患者,miR-155、PDCD4表达情况与血钙、血磷、iPTH水平有关(Z值分别为=21.333、7.898、7.407、15.712、9.234、7.899,P值分别为<0.001、0.019、0.025、<0.001、0.010、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OR=2.431,95%CI:1.388-4.258,P=0.002)、miR-155(OR=2.715,95%CI:1.433-5.144,P=0.002)、PDCD4(OR=2.629,95%CI:1.429-4.836,P=0.002)是影响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miR-155、PDCD4水平与血钙、血磷、iPTH代谢有关,高水平的miR-155、PDCD4是影响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小RNA-155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钙磷代谢紊乱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P3阳性调节性T细胞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通路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玉翠 夏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P3阳性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和慢...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P3阳性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对照组)各10例,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早期胃癌组和对照组的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及PD-1/PD-L1通路的表达情况,分析早期胃癌组织中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组FOXP3+Tregs、PD-1、PD-L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期胃癌组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分别与PD-1、PD-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P<0.01)。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存在FOXP3+Tregs和PD-1/PD-L1通路的共同表达,提示联合二者可为临床早期胃癌的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叉头框蛋白P3 调节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美辰 卢天舒 +3 位作者 魏峰 崔雷 张斯扬 项荣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oplastic agents,immunological/adverse effects”[Mesh]and“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antagonists and inhibitors”[Mesh]为检索策略,以2010-2020年为限定时间。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抽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获得高频主题词论文矩阵,利用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得到411篇文献,20个高频主题词,可视化分析后得到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疗法比较4个聚类。结论皮炎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患和晚期黑色素瘤为在抗PD-1治疗上最常被研究的肿瘤类型,Nivolumab是最常被研究的PD-1抑制剂类药物,对相关科学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及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向波 文添博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进行sPD-L1、TB-PPD及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结果研究组sPD-L1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检测诊断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均优于一种检测指标。结论联合sPD-L1、TBPPD及T-SPOT.TB指标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菌阴肺结核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学雨 胡楠 +4 位作者 张竞舟 洪义东 卞保祥 宋子琰 吴风雷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108-111,共4页
翻译后修饰是指多肽或蛋白质在翻译后所经历的共同加工过程,近年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翻译后存在多种修饰形式,例如糖基化、泛素化、磷酸化、甲基化、棕榈酰化和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可通过影响PD-L1的蛋白质稳定... 翻译后修饰是指多肽或蛋白质在翻译后所经历的共同加工过程,近年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翻译后存在多种修饰形式,例如糖基化、泛素化、磷酸化、甲基化、棕榈酰化和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可通过影响PD-L1的蛋白质稳定性,促进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阻断PD-L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结合,增强自身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在PD-L1蛋白稳定性、易位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后修饰的异常改变直接影响PD-L1介导的免疫抵抗。鉴于翻译后修饰机制通常是药物抑制肿瘤的治疗靶点,靶向PD-L1翻译后修饰可能是一种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 翻译后修饰 糖基化修饰 泛素化修饰 磷酸化修饰 甲基化修饰 棕榈酰化修饰 乙酰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慧 肖立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另根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程度、N2~3期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程度、N0~1期胃癌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患者占比以及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及CTLA-4、LAG-3、PD-1高表达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且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程序性死亡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蛋白D1与脑缺血神经元程序性死亡
16
作者 张巍 徐若华 万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脑局部缺血后神经元损伤除通常认为的坏死外 ,还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在这一过程中 ,周期蛋白D1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缺血神经元 程序性细胞死亡 周期蛋白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KT1、PDCD4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嘉 吕艳超 +2 位作者 许浩然 韩双双 朱振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NSCLC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肺泡组织为肺泡对照组,30例受检者的正...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NSCLC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肺泡组织为肺泡对照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支气管断端组织为支气管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标本中的AKT1、PDCD4,并分析NSCLC组二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支气管对照组和肺泡对照组相比,NSCLC组AKT1表达升高,PDCD4表达降低,P均<0.05。NSCLC组AKT1表达与NSCL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NSCLC组中PDCD4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AKT1和PDCD4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36,P=0.021),在肺鳞癌组织中无关(r=-0.012,P=0.931)。结论 NSCLC组织中AKT1表达升高、PDCD4表达降低,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NSCLC的诊治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泡 支气管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组织中FAS/DR4死亡受体膜蛋白高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世勋 刘江涛 +1 位作者 吴翠艳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组织中凋亡相关的死亡受体4/5(DR4/5)及FAS的表达变化。方法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收集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标本(KBD组),以原发性骨关节病关节软骨(OA组)作为病例对照,以正常关节软骨(NC组)作为健康对照,制备...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组织中凋亡相关的死亡受体4/5(DR4/5)及FAS的表达变化。方法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收集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标本(KBD组),以原发性骨关节病关节软骨(OA组)作为病例对照,以正常关节软骨(NC组)作为健康对照,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法检测凋亡途径中重要死亡受体DR4/5及FAS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计算软骨细胞阳性表达率,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软骨组织表层,KBD组、OA组的FA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NC组,KBD组的DR4及DR5与N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层,KBD组和OA组的FAS、DR4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NC组,KBD组的DR5与NC组无差异;在深层,KBD组的FA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NC组,KBD组和OA组的DR4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NC组,KBD组的DR5与NC组无差异。结论FAS/DR4主要表达于深层及中层,提示FAS/DR4介导的细胞死亡可能参与了深层软骨坏死这一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DR4/5 死亡受体蛋白 大骨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蛋白酶调控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尚蕾 +1 位作者 熊鲲 黄菊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485,共5页
钙蛋白酶系统是细胞内蛋白分解的重要酶系,主要由钙蛋白酶(calpain)和其内源性抑制蛋白(calpastatin)组成.钙蛋白酶是一类Ca2+依赖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参与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分化、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以及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等多... 钙蛋白酶系统是细胞内蛋白分解的重要酶系,主要由钙蛋白酶(calpain)和其内源性抑制蛋白(calpastatin)组成.钙蛋白酶是一类Ca2+依赖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参与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分化、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以及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等多种生理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过度活化的钙蛋白酶可通过水解细胞骨架蛋白、参与细胞凋亡或调控坏死等途径介导细胞死亡,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钙蛋白酶的结构特性、活化机制及其调控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细胞死亡 线粒体内膜 蛋白酶抑制剂 结构域 AIF 凋亡相关蛋白 程序性坏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TLA-4、PD-1、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陆小华 袁洪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肝癌... 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体检者分别作为肝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肝癌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TLA-4、PD-1、BTLA水平,分析外周血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肝癌组随访2年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各指标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各指标不同表达与中晚期肝癌预后生存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不同肿瘤数目、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患者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水平与肿瘤数目、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血管侵犯呈正相关(P<0.05);中晚期肝癌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外周血CTLA-4、PD-1、BTLA mRNA联合预测中晚期肝癌预后的AUC为0.935;高表达CTLA-4、PD-1、BTLA mRNA中晚期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CTLA-4、PD-1、BTLA mRNA中晚期肝癌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TLA-4、PD-1、BTLA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有关,其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外周血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