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通路拮抗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夏黎明 岳锋 +2 位作者 祝仰钊 张秋雨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这导致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受阻,免疫功能随之受损。探索干预PD-1通路的目的是恢复T细胞的活性。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拮抗剂、小分子肽类拮抗剂及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逆转动物和人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开拓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拮抗剂 免疫功能损伤 免疫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玉三龙汤降低肺癌荷瘤小鼠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的水平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泽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实验第11天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0.12、40.24、80.48)g/(kg·d)灌胃给药,化疗组按照0.4 m L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联合组以高剂量中药灌胃和顺铂腹腔注射联合给药,模型组按照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0 d;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23.86%,联合组与化疗组抑瘤率相当;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脏组织PD-1 mRNA及PD-1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组织PD-L1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组PD-1、PD-L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但对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玉三龙汤能通过降低PD-1/PD-L1水平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玉三龙汤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增加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伟 柴琳 +2 位作者 粱军利 鲁之中 杨思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pd-L2 γ干扰素(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且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水平降低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丰钒 张欣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的比例以及PD-L1在这两种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的比例显著增加,Treg比例无明显变化;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PD-L1+Teff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低于稳定期AS患者;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Teff膜表面PD-L1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稳定期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S患者外周血PD-L1+Treg的比例和Treg膜表面PD-L1的相对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比例增加,PD-L1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 强直性脊柱炎 效应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6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抗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对小鼠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刘玉梅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以分析铁过载抑制T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铁过载小鼠模型外周血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活性氧以及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以分析铁过载抑制T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铁过载小鼠模型外周血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活性氧以及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钙黄绿素平均荧光强度为2492±311.1,较对照组的3136±537.3明显降低(P<0.01),提示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例正常或升高;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2452±393.3,较对照组的1874±121.8明显增加(P<0.001);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明显升高,其中CD8+T细胞PD-1+比例为(12.97±6.92)%,对照组为(6.18±2.95)%(P<0.05);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PD-1+比例为(33.55±15.69)%,对照组为(12.51±4.11)%(P<0.001)。结论:铁过载小鼠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抑制T细胞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柴静 张家弘 李梦雪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4-579,共6页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EC患者(EC组)、9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AH组)及94例无EC、AH等子宫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组织中PD-1、VISTA的表达及子宫内膜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组织PD-1、VISTA表达与EC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组织PD-1、VIST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EC组、AH组中PD-1、VIST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高于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AH组子宫内膜微环境中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对照组,Th2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AH组,Th22表达高于AH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PD-1、VISTA的表达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均无相关性(P>0.05);AH组和EC组中PD-1、VISTA的表达均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呈负相关(r<0,P<0.05),与Th22呈正相关(r>0,P<0.05)。(3)EC患者中,PD-1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ISTA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C组织中PD-1、VISTA呈高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及EC侵袭性密切相关,PD-1、VISTA免疫检查点双抑制策略或能为EC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 子宫内膜癌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微环境免疫失衡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在脓毒症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烨 戴璐 +2 位作者 向雅婷 孙玥 俞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3-848,共6页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中表达上调,不仅在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中,而且在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非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导致其功能改变,通常会产生不利的后遗症。在许多脓毒症的临床前模型中,旨在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治疗药物已被证明可改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显著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熙 江文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一种细胞膜受体,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D-1 mRNA可通过剪接形成可溶性PD-1(s PD-1),s PD-1对T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功能。...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一种细胞膜受体,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D-1 mRNA可通过剪接形成可溶性PD-1(s PD-1),s PD-1对T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功能。肿瘤患者体内s PD-1增加,使其具有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另外,s PD-1与PD-1抗体一样可以与肿瘤表面PD-L1结合,进而阻止它与T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发挥抗肿瘤功能,因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溶性pd-1(spd-1) 免疫调节 肿瘤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迪 祝子祎 +1 位作者 范龙飞 谭玉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治疗将其归入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疗效,分析观察组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余1~2级及3级不良反应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FOLFOX-HAIC联合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CNLCⅢa期HCC疗效较佳而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白介素-22及C反应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继惠 穆红 +2 位作者 唐志琴 张国珺 魏文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RP的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活化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活化后,银屑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银屑病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PD-1对银屑病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介素22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琦(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录翻译而来,无法形成穿膜区,但其具有胞外结构域,具有与配体PD-L1/PD-L2结合的能力,能激活T细胞并促进DC成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随着免疫疗法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出现并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兴手段,关于PD-1及其抗体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也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形式的PD-1被发现,意味着PD-1可能在机体中发挥着更加复杂及多面的功能,因此对于s PD-1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及深入。本文就s PD-1作为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及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了解sPD-1在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溶性pd-1(spd-1) pd-L1 肿瘤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病原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艳秋 王勃森 +1 位作者 李宁 郭抗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是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病理状态下能够传递免...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是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病理状态下能够传递免疫抑制信号,导致T细胞失能,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研究表明,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下游信号等方式,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PD-1/PD-L1的结构、表达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在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和揭示PD-1/PD-L1在疾病发生,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病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表达与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晓婷 赵郁 +6 位作者 王轶楠 李海丽 王钧 肖建波 刘金慧 高秀娟 鞠思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与胃癌转移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与胃癌转移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法检测PD-1及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及PDL-1表达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N分期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密切相关;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LNR(P=0.013)、PD-L1阳性(P=0.002)、肿瘤浸润深度(P=0.05)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阳性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 转移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17
作者 樊云霞 高军 +7 位作者 韩之海 黄炳俏 齐冰 陈寅嘉澍 奚凤 王丹 念沛沛 樊伟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8-635,共8页
目的:探索性临床试验初步观察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依据肿瘤类型、参照CSCO指南,采用标准化疗、靶向治... 目的:探索性临床试验初步观察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依据肿瘤类型、参照CSCO指南,采用标准化疗、靶向治疗或贝伐珠单抗联合PD-1抑制剂进行21 d为一疗程的多疗程治疗,期间适时进行脐血NK细胞输注治疗(8×10^(7)个/次)。每个治疗周期均检测患者靶病灶大小、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中12种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同时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经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后,2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依照RECIST 1.1),其中1例患者持续118 d,另1例患者持续92 d。在NK细胞输注治疗后,患者1肿瘤标志物CA199显著下降到正常值范围内并维持3个随访期,患者2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和CA724均出现显著下降。结论:NK细胞与化疗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实体瘤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中3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状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庆龙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刘星 梁盼 张永高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集别亚组间临床及常规CT特征,分析胃癌PD-L1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CT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观察各模型评估胃癌PD-L1状态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亚组间Borrmann分型、cN分期、c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及厚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rrmann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厚径均为PD-L1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PD-L1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32及0.841,在验证集分别为0.657、0.801及0.789;临床模型的AUC均低于其他模型(P均<0.05)。结论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评估胃癌PD-L1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义维丽 赵文成 +4 位作者 黄东宁 覃莉 吴新天 周斐 吴凤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88-93,共6页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晚期NSCLC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共109例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13例(11.9%)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和吸烟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均P<0.0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中,1~2级免疫相关性肺炎7例(53.8%),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46.2%);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6.3~80.0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8.5周。9例(69.2%)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临床表现,胸闷5例,气促9例,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8例,呼吸衰竭5例,伴发热2例;其余4例(30.8%)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多灶性磨玻璃影1例,双肺斑片影4例,斑片影和结节影混合分布4例,斑片影合并蜂窝肺表现3例,实变影1例。12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1例患者未治疗。激素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免疫相关性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继续使用原免疫方案治疗,未见免疫相关性肺炎复发或加重。结论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事件,其影像学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免疫相关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赖盛伟 席文锦 +4 位作者 史圣甲 王超 郝晓柯 刘家云 张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例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和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相关性。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SMA^+PD-L1^+、PSMA^+PD-L1^-、PSMA^-PD-L1^+、PSMA^-PD-L1^-四组,而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周期曲线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PSMA和PD-L1双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PSMA与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两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及生存周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