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参考区间的建立
1
作者 潘婕 徐琴 +4 位作者 张俊 欧明蓉 陈琳 沈瀚 陈雨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句容人民医院进行...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句容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75例,其中男性194例,女性181例。留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基于新型探针生物传感器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法(tests-on-probes,TOP法)检测血清sPD-1水平,并分析性别、年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sPD-1的影响;采用非参数法计算总体及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为108.82(92.80,134.95)pg/mL,男性和女性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健康人群按照年龄分为<65岁和≥65岁2组,其血清sPD-1水平分别为106.65(90.35,130.60)pg/mL,113.20(95.60,144.83)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将健康人群根据年龄分成3组(<40岁,40~64岁,≥65岁)时,其血清sPD-1水平分别为112.00(98.68,137.23)pg/mL,99.07(82.38,119.60)pg/mL,113.20(95.60,144.83)pg/mL,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是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影响因素。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s,CLSI)C28-A3文件推荐的非参数法计算sPD-1参考区间,健康人群总体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第2.5%~97.5%百分位的浓度范围)为66.7~214.7 pg/mL;将健康人群分为<40岁、40~64岁、≥65岁3个年龄段,其对应的血清sPD-1在第2.5%~97.5%百分位的浓度范围分别为71.9~202.7 pg/mL、59.4~220.0 pg/mL、69.6~229.0 p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南京地区血清sPD-1健康人群以及分为3个年龄段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参考区间 荧光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在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舜英 杨芊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784-787,共4页
心肌炎是目前临床仍面临挑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预后差。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可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PD-1/PD-L1调控T淋... 心肌炎是目前临床仍面临挑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预后差。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可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PD-1/PD-L1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抑制肌钙蛋白抗体和心肌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了PD-1/PD-L1在心肌炎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有效诊治心肌炎寻求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瑞华 邢现菲 +1 位作者 刘亚萌 韩正全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呋喹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两组患者在完成2个治疗周期后,根据RECIST 1.1版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KPS)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优于对照组(16.67%比6.67%,P=0.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67%和40.00%(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转移患者的亚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转移患者的ORR分别为9.52%和5.56%,DCR分别为57.14%和22.22%(P=0.04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更长(4.3个月比2.8个月,P<0.05)。在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中,观察组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其次为掌趾红肿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疲劳。对照组患者发生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依次为肝功能损害、高血压、掌趾红肿综合征、蛋白尿。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可改善晚期MSS的CRC患者的DCR的PFS,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呋喹替尼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热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美辰 卢天舒 +3 位作者 魏峰 崔雷 张斯扬 项荣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oplastic agents,immunological/adverse effects”[Mesh]and“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antagonists and inhibitors”[Mesh]为检索策略,以2010-2020年为限定时间。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抽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获得高频主题词论文矩阵,利用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得到411篇文献,20个高频主题词,可视化分析后得到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疗法比较4个聚类。结论皮炎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患和晚期黑色素瘤为在抗PD-1治疗上最常被研究的肿瘤类型,Nivolumab是最常被研究的PD-1抑制剂类药物,对相关科学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肝细胞癌预后判断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小松 姜涛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免疫治疗等。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在HCC肿瘤免疫过程中诱导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促...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免疫治疗等。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在HCC肿瘤免疫过程中诱导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研究发现在肝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免疫治疗或其他常规治疗后,PD-1/PD-L1高表达均与患者生存率有关,但PD-1/PD-L1作为临床预后标志物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PD-1治疗后继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晖 岳仙 郝立倩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7期668-671,共4页
目的 总结1例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治疗后继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方法 加强皮肤黏膜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管路护理、疼痛管理、血糖监测、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 目的 总结1例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治疗后继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方法 加强皮肤黏膜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管路护理、疼痛管理、血糖监测、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感染)。结果 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入院47 d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PD-1抑制剂治疗后患者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综合管理方案,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消化道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P2A调节EBV相关胃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烜 童刚领 +2 位作者 程勃然 余少康 王树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膜潜伏蛋白2A(LMP2A)调节EB病毒(EBV)相关胃癌(EBVaGC)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并分析LMP2A和PD-L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NU-719[EBV阳性(EBV+)]、AGS[EBV阴性(EBV-)],采用实时... 目的探讨膜潜伏蛋白2A(LMP2A)调节EB病毒(EBV)相关胃癌(EBVaGC)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并分析LMP2A和PD-L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NU-719[EBV阳性(EBV+)]、AGS[EBV阴性(EB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NU-719(EBV+)及AGS(EBV-)中LMP2A和PD-L1基因的表达水平,佛波醇(TPA)诱导SNU-719(EBV+)和AGS(EBV-)中LMP2A的表达后,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LMP2A、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D-L1在EBV阳性细胞株SNU-719(EBV+)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AGS(EBV-)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U-719(EBV+)中LMP2A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AGS(EBV-)细胞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S(EBV-)、SNU-719(EBV+)细胞株中PD-L1和LMP2A mRNA转录水平具有一致性。诱导12、24、48 h,LMP2A在SNU-719(EBV+)细胞株中表达呈上升趋势,而AGS(EBV-)细胞株无变化。TPA诱导12 h后,SNU-719(EBV+)细胞PD-L1表达明显升高,而AGS(EBV-)细胞株升高不明显。结论EBV相关胃癌可能通过LMP2A介导的致癌途径上调PD-L1表达,从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这提示阻断LMP2A致癌途径和PD-1/PD-L1检查点抑制通路可为EBV感染的胃癌患者带来潜在临床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相关胃癌 膜潜伏蛋白2A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巧云 高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施化疗治疗,研究组实施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施化疗治疗,研究组实施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但研究组患者IgA(2.98±0.82)g/L、CD4^(+)/CD8^(+)(0.92±0.25)均高于参照组的(2.34±0.68)g/L、(0.78±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4.17±1.64)ng/ml、CA199(31.81±7.56)U/ml、CA125(18.16±4.98)U/ml均低于参照组的(14.32±3.73)ng/ml、(41.27±6.73)U/ml、(28.17±4.87)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皮疹、腹泻、高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免疫抑制,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疾病控制率有效提高,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化疗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中IFN-γ、STING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傅潇 田涛 +6 位作者 高欢 阮之平 刘梦洁 姜丽丽 王文娟 梁璇 姚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70-278,共9页
目的明确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干扰素反应刺激因子cGAMP相互作用因子1(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response cGAMP interactor 1,STING)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在手术可切除肝细胞... 目的明确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干扰素反应刺激因子cGAMP相互作用因子1(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response cGAMP interactor 1,STING)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在手术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4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IFN-γ、STING和PD-L1的表达。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接受手术的213例早中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NA测序数据。Fisher精确检验和student t检验分析IFN-γ、STING、PD-L1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FN-γ、STING和PD-L1与预后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IFN-γ、STING和PD-L1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癌患者IFN-γ和STING的表达与所有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D-L1的表达与性别、乙肝病毒感染和初诊时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显著相关(P<0.05)。PD-L1高表达提示更短的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P=0.004)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IFN-γ和STING与预后无关。PD-L1表达和合并症是影响DFS独立预后因素;PD-L1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TCGA数据未发现IFN-γ、STING和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PD-L1是可切除HCC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Γ干扰素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早期反应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汤明 邹思娟 朱小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6-850,860,共6页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在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中显示出高反应率。^(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反应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淋巴瘤治疗反应评估标准的衍变,以及^(18)F-FDG PE...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在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中显示出高反应率。^(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反应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淋巴瘤治疗反应评估标准的衍变,以及^(18)F-FDG PET/CT在评估R/R cHL免疫治疗早期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临床病理标本中PD-L1表达水平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庆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口咽癌、上颌窦癌、舌癌等口腔癌的病理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自北京怀柔医院收集20例确诊为口腔癌的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石蜡切片进行PD-L1染色,所有切片于... 目的探讨口咽癌、上颌窦癌、舌癌等口腔癌的病理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自北京怀柔医院收集20例确诊为口腔癌的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石蜡切片进行PD-L1染色,所有切片于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个组织区域进行摄片,并分别计算阳性细胞比例后取平均值,依照评价标准对PD-L1的阳性等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所收集的20例口腔癌病理组织中,PD-L1强阳性表达共计6例(30%),PD-L1中等阳性表达共计4例(20%),PD-L1弱阳性表达共计4例(20%),PD-L1阴性表达共计6例(30%),PD-L1阳性表达14例(70%)。结论口咽癌、上颌窦癌、舌癌等口腔癌的发病机制也有可能是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引起免疫逃逸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咽癌 上颌窦癌 舌癌 免疫组化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病理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观察
12
作者 梁淑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具有完整随访资料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治疗的NSCLC患者50例,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65岁)28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具有完整随访资料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治疗的NSCLC患者50例,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65岁)28例、对照组(年龄<65岁)22例,两组均给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单抗治疗,随访半年以上,比较两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存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PD-1抑制剂单抗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PD-1抑制剂单抗的ICIS治疗在65岁及以上NSCLC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且与年轻患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诊断与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雨薇 赵林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798-806,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均对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管理发布了指导性建议,但在肝毒性分级、激素使用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后线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再挑战方面,仍存有较多争议和商榷空间。此外,早期识别肝毒性的发生、发现兼具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