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通路拮抗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夏黎明 岳锋 +2 位作者 祝仰钊 张秋雨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这导致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受阻,免疫功能随之受损。探索干预PD-1通路的目的是恢复T细胞的活性。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拮抗剂、小分子肽类拮抗剂及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逆转动物和人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开拓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拮抗剂 免疫功能损伤 免疫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 祝子祎 +1 位作者 范龙飞 谭玉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治疗将其归入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疗效,分析观察组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余1~2级及3级不良反应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FOLFOX-HAIC联合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CNLCⅢa期HCC疗效较佳而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栋 顾锡炳 +2 位作者 朱银芳 戴亚萍 汤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 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 L,比较2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11.101,P〈0.01),HBV特异性CTL水平高于乙组(t=24.42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2.652,P〈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2.347,P〈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HBV特异性CTL水平低,进一步导致HBV DNA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 DNA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志红 吴亚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PD-1/PD-L1在多数OSCC微环境中高表达,有助于实现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对PD-1/PD-L1及其抑制剂在OSCC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对T淋巴细胞株程序性死亡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旻 肖新强 +4 位作者 梁云生 彭敏源 蒋永芳 许允 龚国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以T淋巴细胞株Molt-4细胞为模型,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azacytidine,5-Zac)对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诱导的PD-1基因表达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去甲... 目的:以T淋巴细胞株Molt-4细胞为模型,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azacytidine,5-Zac)对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诱导的PD-1基因表达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去甲基化作用与PD-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5-Zac分组(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olt-4细胞72 h,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表面表达PD-1的Molt-4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5-Zac作用后P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亚硫酸氢钠处理各组Molt-4细胞DNA,PCR扩增PD-1启动子基因片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克隆测序,检测扩增的PD-1启动子片段甲基化状态。结果: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的5-Zac作用于Molt-4细胞72 h后,PD-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率分别为(1.13±0.01)%,(18.96±1.87)%和(63.09±6.2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D-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相比,5μmol/L组、10μmol/L组5-Zac处理72 h后Molt-4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凋亡率分别为(1.9±0.06)%,(8.98±1.36)%和(2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3组DNA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表明:加入甲基化抑制剂5-Zac处理后,PD-1启动子上-601 bp和-553 bp CpG点去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结论:甲基化抑制剂5-Zac可导致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Molt-4细胞表面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这种增高可能与PD-1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去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去甲基化 5-杂氮胞苷 亚硫酸氢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琛 赵长城 +2 位作者 王勇 徐前明 刘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323,32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61例HIV/AI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以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究基因PD-1... 目的探讨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61例HIV/AI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以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究基因PD-1 mRNA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通过双夹心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数的HIV/AIDS患者血清sPD-1的差异。结果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研究对象PBMC中P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数分别为0.337 8±0.064、0.578 2±0.073和0.771 5±0.124,健康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极显著,健康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31、P=0.043);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血清sPD-1浓度分别为42.22±2.21 ng/mL、38.24±2.79 ng/mL和29.88±1.41 ng/mL。健康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P=0.040和P=0.020)。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治疗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mm^3患者血清sPD-1水平均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mm^3患者。结论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水平sPD-1表达下调以促使PD-1/PD-L1通路的恢复,从而促进机体免疫重建。监测PD-1 mRNA及sPD-1的表达在HIV的辅助诊断和推断病情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伍筱玫 雷月 段晓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蛋白4(CTLA-4)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与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T细胞受体信号的负反馈调节。研究表明,PD-1/PD-L1在...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蛋白4(CTLA-4)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与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T细胞受体信号的负反馈调节。研究表明,PD-1/PD-L1在卵巢癌患者中肿瘤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显著相关性。文中就PD-1/PD-L1在卵巢癌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PD-1/PD-L1表达的影响因素,相关药物研究进展以及针对卵巢癌的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肿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小辉 李怡 +2 位作者 张颖 赵文瑶 邹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4例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行PD-1输注治疗,通过设置日间病房模式;提升护士免疫治疗专业能力;制定特殊用药管理规范;双重把控,全面评估,知情同意;严格药物交接、检查;... 目的总结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4例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行PD-1输注治疗,通过设置日间病房模式;提升护士免疫治疗专业能力;制定特殊用药管理规范;双重把控,全面评估,知情同意;严格药物交接、检查;正确配制、准确输注;多途径多维度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64例患者每次在院中位时间102 min,输注费用中位数172元/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74例(28.03%),其中1~2级62例;3~4级12例,其中7例经评估后永久性停用PD-1抗体,1例患者停药后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采取日间病房模式输注PD-1抗体,可以缩短患者在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但需要完善特殊用药制度、流程及应急预案,严格药物交接、检查,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日间病房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静脉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玥茜 李茵佳 周素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0-634,共5页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免疫治疗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免疫治疗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主要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许多肿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PD-L1与T细胞等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使T淋巴细胞失能,形成肿瘤免疫逃逸。研究发现,对PD-1进行阻断可重建T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延长肝癌等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本文就PD-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何通过联合治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卡控点抗体的应答率,同时降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抗体 免疫治疗 免疫卡控点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诱发急性免疫性肝炎:附1例报告 被引量:18
10
作者 汪国营 唐晖 +8 位作者 张英才 李华 易述红 姜楠 汪根树 张剑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使用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治疗肝癌肝移植后复发而诱发急性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使用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治疗肝癌肝移植后复发而诱发急性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后4个月发现肝癌肺转移,术后12个月予pembrolizumab治疗(150 mg静脉滴注1次),治疗后第5日发现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提示轻至中度急性排斥反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pembrolizumab的药物说明书,诊断为急性免疫性肝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加强免疫抑制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带瘤生存,但肝功能仍持续异常。结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不宜应用PD-1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诱发免疫性肝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性肝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克隆抗体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白介素-22及C反应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段继惠 穆红 +2 位作者 唐志琴 张国珺 魏文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RP的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活化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活化后,银屑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银屑病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PD-1对银屑病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介素22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栋梁 李紫倩 张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19-2023,共5页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D-1可能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靶向抑制PD-1蛋白,T细胞的细胞活性可显着增强,抑制肿瘤生长。目前,针对PD-1的抗体在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深入了解PD-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淋巴瘤研究现状、PD-1抗体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及其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俊昊 余天柱 +7 位作者 高珊珊 刘霄宇 浦宁 李长煜 陈颐 纪元 楼文晖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表达阳性组和PDL1表达阴性组。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PD-L1阳性51人,阴性17人。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组(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对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D-L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胰腺导管腺癌 预后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对小鼠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刘玉梅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以分析铁过载抑制T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铁过载小鼠模型外周血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活性氧以及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以分析铁过载抑制T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铁过载小鼠模型外周血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活性氧以及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钙黄绿素平均荧光强度为2492±311.1,较对照组的3136±537.3明显降低(P<0.01),提示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不稳定的铁池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例正常或升高;铁过载组小鼠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2452±393.3,较对照组的1874±121.8明显增加(P<0.001);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明显升高,其中CD8+T细胞PD-1+比例为(12.97±6.92)%,对照组为(6.18±2.95)%(P<0.05);铁过载组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PD-1+比例为(33.55±15.69)%,对照组为(12.51±4.11)%(P<0.001)。结论:铁过载小鼠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抑制T细胞效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共表达基因及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利洒 石从郁 +4 位作者 梁宇豪 刘曈 侯笑茹 田旭东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绘制头颈部鳞癌(HNSC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的协同标志物,寻找可能的PD-L1基因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和通路。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中的大样本HNSCC的...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绘制头颈部鳞癌(HNSC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共表达基因关系网络,筛选潜在的PD-L1的协同标志物,寻找可能的PD-L1基因调控肿瘤免疫状态的基因和通路。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中的大样本HNSCC的转录组学数据,在cBioPortal数据平台进行基因集的检索,筛选PD-L1共表达基因,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中进行GO-BP和KEGG富集分析,再进行分子关系网络分析,提取重要节点基因(hub基因),再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筛选出共表达基因117个,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调节和病毒反应过程。网络节度分析得到了10个hub基因,依次为STAT1、IFNG、CXCL10、CCR5、FCGR3A、CXCL9、GBP5、CD86、GZMB、IRF1。生存分析显示:CCR5、CXCL9、GZMB是HNSCC预后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均参与了免疫过程,其表达与PD-L1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0.35、0.39,P值均小于0.01)。这些基因高表达在HNSCC中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HNSCC中的PD-L1共表达的主要基因均为免疫相关基因,其中CCR5、CXCL9、GZMB与PD-L1存在共表达关系,与预后相关,其可能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避相关,为进一步研究PD-1/PD-L1的作用机制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生物信息学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柴静 张家弘 李梦雪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4-579,共6页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 目的:研究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IST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EC患者(EC组)、9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AH组)及94例无EC、AH等子宫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组织中PD-1、VISTA的表达及子宫内膜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组织PD-1、VISTA表达与EC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组织PD-1、VIST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EC组、AH组中PD-1、VIST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高于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AH组子宫内膜微环境中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对照组,Th2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EC组Th1/Th2、Th17/Treg表达低于AH组,Th22表达高于AH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PD-1、VISTA的表达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均无相关性(P>0.05);AH组和EC组中PD-1、VISTA的表达均与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呈负相关(r<0,P<0.05),与Th22呈正相关(r>0,P<0.05)。(3)EC患者中,PD-1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ISTA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C组织中PD-1、VISTA呈高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Th1/Th2、Th17/Treg、Th22失衡及EC侵袭性密切相关,PD-1、VISTA免疫检查点双抑制策略或能为EC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含V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 子宫内膜癌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微环境免疫失衡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和临床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代鑫 刘汉林 +2 位作者 程龙 骆助林 汪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7-158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纳入调查PD-1/PD-L1表达...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纳入调查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生存期(OS)、无瘤生存期(DF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符合条件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PD-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无关(HR=0.78,95%CI:0.31~1.97,P<0.05),但与DFS显著相关(HR=0.38,95%CI:0.24~0.58,P<0.01);PD-L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HR=1.64,95%CI:1.26~2.15,P<0.05),但与DFS无关(HR=1.48,95%CI:0.88~2.49,P>0.05)。PD-1/PD-L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但与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病原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艳秋 王勃森 +1 位作者 李宁 郭抗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是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病理状态下能够传递免...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是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病理状态下能够传递免疫抑制信号,导致T细胞失能,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研究表明,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下游信号等方式,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PD-1/PD-L1的结构、表达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在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和揭示PD-1/PD-L1在疾病发生,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病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的卵巢癌预后模型建立与评价
19
作者 谢溦 刘小燕 +1 位作者 韩文玲 方圆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0-1446,共7页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大小、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联系(P<0.05)。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D-1高表达和B淋巴细胞低浸润患者病死率较高(P<0.0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PD-1表达与CD20+B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和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联系,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卵巢癌 相关性 B淋巴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淋巴瘤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20
作者 蒋兴惠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1221,共5页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与周围的免疫细胞形成抑制宿主抗肿瘤免疫的肿瘤微环境,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与周围的免疫细胞形成抑制宿主抗肿瘤免疫的肿瘤微环境,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种关键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或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异常表达,以某些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细胞活化的重要负调节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抗PD-1/PD-L1治疗代表了一种淋巴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将着重介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PD-1/PD-L1在淋巴瘤中的作用及表达,探讨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