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波 杨艳 +2 位作者 苏仁意 许细平 孙乾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来氟米特初始50 mg,3 d后改维持量20 mg口服;泼尼松片10 mg,1次/d,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0 mg,1次/d,口服。观察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0 mg,1次/d,口服,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末在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PD-L1水平,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ESR、CRP、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方案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D-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较治疗前2组PD-L1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症状、色素沉着、皮下出血、皮疹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治疗有效率为43.1%、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能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能和该药物能抑制炎性反应,抑制PD-L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常规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积分 炎性反应递质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临床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鹏 欧阳少波 +3 位作者 王军 黄自坤 王娇龙 廖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 PD-1)和可溶性PD-L1(s 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亚群百分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鳞癌组血清s 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 PD-1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PD-L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表达显著升高。异常升高的s PD-L1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阻断抗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悦蓉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 在免疫系统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而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造成的组织损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性共刺激分子也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它们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在肿瘤患者中,利用特异性的抗体阻断这些负性共刺激分子,可消除它们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现针对负性共刺激分子的阻断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共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阻断抗体 肿瘤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105
4
作者 周彩存 王洁 +22 位作者 王宝成 程颖 王哲海 韩宝惠 卢铀 伍钢 张力 宋勇 朱波 胡毅 王子平 宋启斌 任胜祥 何雅億 胡晓桦 张艰 姚煜 赵洪云 王志杰 褚倩 段建春 柳菁菁 秦叔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7-235,共19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NSCLC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经历了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变革,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尤其...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NSCLC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经历了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变革,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阴性晚期NSCLC一线及二线的标准治疗和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标准治疗,并在辅助/新辅助治疗中显示出可喜的结果,改变了NSCLC整体治疗格局。随着越来越多的ICIs在国内获批肺癌适应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NSCLC专家委员会牵头,组织该领域的专家,结合2019年版专家共识,参考最新国内外文献、临床研究数据及系统评价,在专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达成统一意见并制定、更新本共识,为国内同行更好地应用ICIs治疗NSCLC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郝贺 李幸 +4 位作者 郭晓金 曹静 张晓 杨春旺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PD-L1(sPD-L1)及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sPD-L1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血清sPD-L1、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P<0.05),而sPD-1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PD-1、sPD-L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IFN-γ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T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IFN-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PD-L1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术后表达较术前减少,说明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YY1上调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杰 李敬东 +1 位作者 权刚 孙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6,120,共8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阴阳1(Yin-Yang1,YY1)上调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YY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正常人胆囊上皮细胞系HGBEC和人胆囊癌细胞...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阴阳1(Yin-Yang1,YY1)上调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促进胆囊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囊组织中YY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正常人胆囊上皮细胞系HGBEC和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SGC-996、IH-GB1,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各细胞中YY1水平;YY1 siRNA-1675转染GBC-SD细胞。实验分为BC组、YY1 siRNA NC组、YY1 siRNA-1675组。流式细胞仪测定PD-L1、CD69、CD25水平及人T淋巴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PROMO网站预测YY1的潜在靶基因,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癌旁组织、胆囊癌组织中YY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YY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人胆囊上皮HGBEC细胞相比,人胆囊癌IH-GB1、SGC-996、GBC-SD细胞中YY1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GBC-SD细胞中YY1水平最高,因此后续实验以GBC-SD细胞进行。与BC组、YY1 siRNA-NC组相比,YY1 siRNA-1675组IL-2、IL-4、IL-10、IFN-γ、CD69、CD25水平显著升高(P<0.05),YY1、PD-L1水平和人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ROMO网站预测表明,PD-L1是YY1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PD-L1是YY1的作用靶点。结论下调YY1水平可靶向抑制PD-L1表达,可能通过此机制抑制胆囊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阴阳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胆囊癌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林城 陈雄 +2 位作者 刘静南 黄于芳 欧阳学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4-740,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但很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但很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1 ligand,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NSCLC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在治疗NSCLC中的良好疗效性和安全性。本综述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阻滞剂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免疫治疗 调定点阻滞剂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8
作者 吴介恒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是一对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抑制淋巴细胞功能,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在自身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多...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是一对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抑制淋巴细胞功能,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在自身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可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1 肿瘤 免疫逃逸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可 杨晓冬 +2 位作者 孙奉昊 詹成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1/PD-L)的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1/PD-L)的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初步探索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浩 康晓艳 +1 位作者 朱海波 宋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拮抗剂,通过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在SCLC的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SCLC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肿瘤突变负荷(tumormutation burden,TMB)与PD-L1表达作为生物标记物在SCL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肿瘤突变负荷 PD-L1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PD-L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传旭 刘晓清 +3 位作者 胡海圣 陈希 李璐 孙宝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36-304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清sPD-L1水平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分过敏性鼻炎组(n=18),过敏性哮喘组(n=17)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n=16),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PD-L1,屋尘螨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疾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清sPD-L1水平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分过敏性鼻炎组(n=18),过敏性哮喘组(n=17)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n=16),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PD-L1,屋尘螨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疾病患者sPD-L1水平显着降低(P <0.05)。血清sPD-L1诊断过敏性疾病ROC曲线的最佳诊断值为1.93 ng/mL,AUC为0.81(P <0.001)。在过敏性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组与过敏性哮喘组血清sPD-L1水平均高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P <0.001和P=0.026),血清IgE浓度较低的患者表现出较高的sPD-L1水平,且总IgE与sPD-L1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P=0.038)。结论血清sPD-L1可能在过敏性疾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防止病程进一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T细胞 过敏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飞龙 麦海星 +4 位作者 董金凯 李学超 汤永永 陈立军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成熟DC(m DC)和总DC(包括m DC和im DC)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达PD-L1的未成熟DC(im DC)、m DC和DC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m DC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DC百分比在100 ng/m L、300 ng/m L舒尼替尼组中显著降低。结论舒尼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DC表面PD-L1、PD-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树突状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2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PD-1/PD-L1/PD-L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隋启海 詹成 +1 位作者 马可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100,共8页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2(PD-L2)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PD-L1与白癜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晓婷 唐旭华 +3 位作者 毛任翔 李鎏祎 洪春丽 周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0-1044,105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与白癜风相关临床特征的联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白癜风患者(n=38)及正常对照者(n=38)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D-L1的含量,分析其与白癜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白癜...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与白癜风相关临床特征的联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白癜风患者(n=38)及正常对照者(n=38)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D-L1的含量,分析其与白癜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白癜风患者血清sPD-L1含量高于对照组[19.40(11.00~32.60)pg/mL vs. 16.20(9.10~19.90)pg/mL,P=0.043]。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血清sPD-L1>17.80 pg/mL者发生白癜风的风险增加3.46倍(OR=3.46,95%CI:1.32~9.05);白癜风患者血清sPD-L1含量与皮损面积(r=0.336,P=0.039)及发病年龄(r=0.347,P=0.033)呈正相关;快速进展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sPD-L1含量高于非快速进展期的患者[23.16(8.39,99.84)pg/mL vs. 12.89(2.38,72.91)pg/mL,P=0.02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白癜风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病情活动度是血清sPD-L1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sPD-L1升高是发生白癜风的危险因素,且血清sPD-L1水平与白癜风的发病年龄、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sPD-L1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与病情活动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伟浩 张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83-485,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能够从骨髓、脂肪、脐血等组织中分离得到。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信号通路在免疫反应的负性调控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能够从骨髓、脂肪、脐血等组织中分离得到。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信号通路在免疫反应的负性调控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MSCs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PD-1/PD-L1通路在不同组织来源MSCs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小干扰核糖核酸(si RNA)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一线联合治疗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晓潇 周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4-930,共7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有一部分NSCLC患者可以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作为一...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有一部分NSCLC患者可以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作为一线免疫肿瘤治疗(immuno-oncology,IO,又简称免疫治疗),但应用时的诸多限制使可成为IO一线单药治疗候选者的人群有限。使IO一线治疗可让更广人群的更多获益,多项研究正聚焦于IO与其他药物在NSCLC中的联合应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IO一线联合治疗的最新临床数据,提示在PD-1/PD-L1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其他IO、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或放疗可能产生抗肿瘤协同效应,有望使更多初治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肺肿瘤 一线联合 免疫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联系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欣颖 张方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属于T淋巴细胞的抑制性共受体,其配体(PD-L1)可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1/PD-L1结合介导负性免疫调节通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属于T淋巴细胞的抑制性共受体,其配体(PD-L1)可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1/PD-L1结合介导负性免疫调节通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具有免疫无能性及免疫抑制性,介导肿瘤细胞免疫耐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PD-L1参与促进诱导Treg细胞生成。文章主要就PD-L1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TREG细胞 肿瘤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驱动基因与PD-1/PD-L1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石岩 吕望 +1 位作者 汪路明 胡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1-786,共6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1)通路是免疫调节的重要通路,而这一通路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异常激活,提示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肿瘤驱动基因...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PD-L1)通路是免疫调节的重要通路,而这一通路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异常激活,提示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肿瘤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肿瘤免疫逃逸的建立同样具有潜在的作用,这提示肿瘤驱动基因通路与PD-1/PD-L1通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关于PD-L1与主要的肺癌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及棘皮微管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之间的关系及调控进行综述,总结肺癌驱动基因及PD-1/PD-L1通路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肺肿瘤 肺癌驱动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单克隆抗体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锐 乔宇 +1 位作者 任玉 周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7-522,共6页
头颈部鳞癌是以转移和局部侵袭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手术及放疗后复发率高,疾病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差。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被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复发、不可切除和转移性... 头颈部鳞癌是以转移和局部侵袭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手术及放疗后复发率高,疾病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差。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被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复发、不可切除和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其疗效引人瞩目。PD-1单抗为铂类化疗难治性的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降低术后功能丧失的风险,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其抑制剂在治疗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的糖基化修饰对肿瘤免疫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胤(综述) 陈一苇 +2 位作者 陈芳华 张舒 卢春来(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 糖基化修饰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