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瘤细胞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表达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配体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国 刘丛 +3 位作者 吴谦 李兴华 杨福兵 游国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84-238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PD-L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胶质瘤与脑原代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诱导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上调,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10.40±1.31)%、(48.67±2.19)%和(98.17±0.78)%,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6 d,10、20和40μg/mL组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8.40±11.45)%、(38.67±2.19)%和(68.1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37±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去除外泌体后的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的能力大大降低,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2.53±1.22)%,(13.93±1.59)%和(13.87±3.02)%。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能通过外泌体介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成纤维细胞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程序性细胞蛋白-1配体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宫颈癌TC-1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静 肖肖 +2 位作者 魏洁 寇蓬 杨丽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宫颈癌TC-1细胞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将细胞分为紫杉醇组及紫杉醇联合蛋白激酶D(PKD)阻断药(G6976),每组设4个浓度梯度,各5个复孔,分别加入对应浓度试剂,MTT法检测紫杉醇对TC-1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宫颈癌TC-1细胞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将细胞分为紫杉醇组及紫杉醇联合蛋白激酶D(PKD)阻断药(G6976),每组设4个浓度梯度,各5个复孔,分别加入对应浓度试剂,MTT法检测紫杉醇对TC-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G6976对紫杉醇IC50值的影响。2将细胞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及紫杉醇组,每组5个复孔,分别加入对应浓度试剂,免疫组化法检测紫杉醇对TC-1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3将细胞分成阴性对照组、G6976组、紫杉醇组、紫杉醇联合G6976组4组,每组5个复孔,分别加入对应浓度试剂,免疫组化法检测紫杉醇、G6976对TC-1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结果紫杉醇组紫杉醇对TC-1细胞的IC50值为40.0μg·m L-1,紫杉醇联合G6976组紫杉醇对TC-1细胞IC50值为38.9μg·m L-1,两组I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处理TC-1细胞24 h后PD-L1的表达为(88.48±13.4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39.59±5.99)%(P<0.05)。紫杉醇联合G6976处理TC-1细胞24 h后PD-L1表达为(79.7±4.7)%,显著低于紫杉醇组(96.8±2.5)%(P<0.05)。结论紫杉醇可增加TC-1细胞PD-L1表达,阻断PKD途径可显著抑制PD-L1表达增加的程度,紫杉醇可能是通过PKD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程序性凋亡配体1 蛋白激酶D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儿童复发难治淋巴瘤中的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乔晓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一些临床研究中显示,以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PD-1)或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难治复发儿童恶性血液疾病及肿瘤有一定疗效,对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儿童和青少年... 一些临床研究中显示,以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PD-1)或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难治复发儿童恶性血液疾病及肿瘤有一定疗效,对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儿童和青少年耐受性相对良好。PD-1/PD-L1抑制剂似乎并未增加感染率,但对于补充糖皮质激素和/或TNF-α靶向药物免疫抑制治疗者建议使用卡氏肺囊虫预防措施。与其他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药物及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PD-1/PD-L1抑制剂的儿童使用剂量、疗程及方案还需要多中心的进一步研究,是否能够达到持久抗肿瘤作用亦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蛋白-1 程序性配体-1 淋巴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 PD-L1抗体在黑素瘤临床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艳红 宋璞 高天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89-592,共4页
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黏膜及眼色素膜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皮肤黑素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然而传统疗法敏感性低且不良反应明显,疗效欠佳。近几年来,随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 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黏膜及眼色素膜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皮肤黑素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然而传统疗法敏感性低且不良反应明显,疗效欠佳。近几年来,随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BRAF抑制剂的出现,尽管晚期黑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但其获益人群有限且耐药率高。2014年,程序性凋亡细胞因子1/程序性凋亡细胞因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rogrammed death 1-ligand,PD-1/PD-L1)单抗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素瘤,不仅为晚期黑素瘤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期获益,还为经其它疗法治疗失败的晚期黑素瘤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就PD-1单抗派若拉姆、尼鲁姆、pidilizumab及PD-L1单抗(MPDL3280A、BMS-936559、MEDI4735)治疗黑素瘤的现状及未来进行回顾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 程序性细胞因子配体1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小鼠宫颈癌局部CD8^+T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素仙 魏洁 +3 位作者 陈艳 冷天艳 张琴 杨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顺铂对小鼠宫颈癌局部CD8^+T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TC-1肿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4只)和顺铂组(4只),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溶液(PBS)100μl,顺铂组给予顺铂5 mg/kg,两组均腹腔注射,3天1次,共2次。免疫组... 目的:探讨顺铂对小鼠宫颈癌局部CD8^+T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TC-1肿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4只)和顺铂组(4只),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溶液(PBS)100μl,顺铂组给予顺铂5 mg/kg,两组均腹腔注射,3天1次,共2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8阳性T细胞(CD8^+T)、程序性凋亡配体1(PD-L1)的表达,并对小鼠宫颈癌组织中CD8^+T细胞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脾单核淋巴细胞中CD4^+CD25^+T调节细胞(Treg)数量比例。结果:①顺铂组模型小鼠宫颈癌组织中CD8^+T表达的MOD值为3.24±0.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PD-L1表达的MOD值为7.65±1.82高于对照组2.8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与PD-L1表达呈负相关(r=-0.61,P<0.05)。③顺铂组小鼠脾脏内单核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71.50±4.04)%低于对照组(87.00±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可增加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减少宫颈癌组织局部CD8^+T细胞数量,抑制机体免疫内环境,并且顺铂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可能并不来源于对Treg细胞的影响。应用PD-L1抗体阻断顺铂诱发的PD-L1表达可能可促进顺铂的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程序性凋亡配体1 CD8+T细胞 免疫治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欣 周倩(综述) 唐小葵(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071-1074,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也进一步被开发,在指导治疗、揭示转移机制、评估程序性细胞凋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临床价值。本文就CTCs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TCs与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检测在肺癌中的互补意义,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肺癌 程序性细胞配体-1 循环游离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