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营利组织代表性问题之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超 张志斌 蔡东进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3期171-191,共21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与志愿性部门发展迅速。非营利组织不仅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各种服务功能,并且日益成为传达民声与社会监督的管道。非营利组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民意表达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与志愿性部门发展迅速。非营利组织不仅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各种服务功能,并且日益成为传达民声与社会监督的管道。非营利组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供民意表达与社会监督?要回答以上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讨论非营利组织的代表性问题,即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代表其会员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和要求?论文依据"五维概念框架",通过"家园"和"春芽"两个案例,就五个方面来讨论中国非营利组织代表性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实质性代表、象征性代表、程序性代表、描述性代表和参与性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实质性代表 象征性代表 程序性代表 描述性代表 参与性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