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氧化对煤中硫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 于惠梅 +1 位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硫含量的煤被空气和HNO3氧化后含硫气体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空气和HNO3氧化后,尽管煤中有机硫总量变化不大,但煤中H2S的释放量有所下降,而COS和SO2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这说明氧化作用使得煤中弱的有机硫...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硫含量的煤被空气和HNO3氧化后含硫气体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空气和HNO3氧化后,尽管煤中有机硫总量变化不大,但煤中H2S的释放量有所下降,而COS和SO2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这说明氧化作用使得煤中弱的有机硫变成S=O和 SO2结构。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发现CS2的生成与FeS密切相关,同时对HNO3氧化后的煤来说,CS2的生成主要以气相中H2S和COS的反应为主。空气氧化后煤中CS2的生成量与原煤的差不多,但HNO3氧化后煤中释放出的CS2有所下降。提出通过(COS+SO2)/H2S的比值来研究煤及其中硫被氧化的程度,并对比了不同煤种及氧化后样品的气相含硫化合物发现:随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煤中噻吩硫含量的增加,煤被氧化的程度下降。对同一煤种而言,HNO3的氧化程度要高于空气氧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氧化 形态硫 气体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数的钒氧化物及FCC催化剂上沉积钒的程序升温还原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宇键 龙军 +2 位作者 朱玉霞 达志坚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5,共8页
选用能对沉积钒和沉积镍的氧化数进行定量表征的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方法,考察了催化裂化催化剂上沉积金属氧化数对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2O3、VO2、V2O5的最终还原产物是VO,催化剂上沉积钒与纯的钒氧化物出现TPR特征峰的... 选用能对沉积钒和沉积镍的氧化数进行定量表征的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方法,考察了催化裂化催化剂上沉积金属氧化数对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2O3、VO2、V2O5的最终还原产物是VO,催化剂上沉积钒与纯的钒氧化物出现TPR特征峰的温度范围相似;纯NiO易于被还原,而催化剂上沉积镍的TPR特征峰温度明显升高.择效活化处理导致催化剂上的沉积钒氧化数降低.在623~923 K范围内,沉积钒的氧化数随着择效活化温度的增加而降低;923 K时氧化数接近2,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沉积钒氧化数的降低改变了沉积钒的化学配位效应,有利于形成选择性降低汽油硫含量的活性中心,因而使得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下降.当沉积钒的表观氧化数低于3时,催化剂的降硫效果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金属 氧化数 择效活化 程序升温还原 催化裂化 汽油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铈氧化物体系的程序升温还原与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8
3
作者 葛欣 颜茂珠 张惠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7,共7页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剖析了钼、铈氧化物的程序升温还原过程。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氧化物还原反应的活化能降低,有利于其催化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钼铈氧化物 活化能 还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辛烷蒸汽重整制氢的研究 Ⅱ.抗硫中毒Pt/CeO_2/Al_2O_3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薛青松 高立达 +2 位作者 陈金春 路勇 何鸣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9-444,共6页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Pt/CeO2/Al2O3催化剂中Pt与CeO2/Al2O3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考察了γ-Al2O3、CeO2/Al2O3载体和Pt/CeO2/Al2O3催化剂焙烧温度、Pt和CeO2负载量对催化剂还原行为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用800℃焙烧的γ-Al2O3负...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Pt/CeO2/Al2O3催化剂中Pt与CeO2/Al2O3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考察了γ-Al2O3、CeO2/Al2O3载体和Pt/CeO2/Al2O3催化剂焙烧温度、Pt和CeO2负载量对催化剂还原行为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用800℃焙烧的γ-Al2O3负载质量分数15%的CeO2,再在450℃焙烧后制备的CeO2/Al2O3载体的CeO2还原活性最好,以该载体负载质量分数0.8%的Pt,再在600℃焙烧后制备的Pt/CeO2/Al2O3催化剂为最优化催化剂。该催化剂中Pt-CeO2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Pt分散性好,从而显著促进表面CeO2的还原及Pt-Ce-Al三者间形成较好的协同作用。在异辛烷蒸汽重整反应中,这种协同作用可能对有机硫快速转化生成H2S有促进作用,从而抑制硫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氧化铈 氧化铝 抗硫中毒催化剂 异辛烷 蒸汽重整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针形超微粒α-Fe_2O_3还原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春忠 洪智富 +2 位作者 朱以华 郑柏存 胡黎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在针形γ-Fe_2O_3磁粉制备过程中,还原过程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针形超微粒a-Fe_2O_3还原过程机理,建立了还原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得到了a-Fe_2O_3在氮氢混合气体中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还原过程... 在针形γ-Fe_2O_3磁粉制备过程中,还原过程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针形超微粒a-Fe_2O_3还原过程机理,建立了还原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得到了a-Fe_2O_3在氮氢混合气体中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还原过程动力学特征,给出了还原过程的优化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粉 Α-FE2O3 还原 超微粒 程序升温 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铈氧化物程序升温还原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葛欣 张惠良 王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6-339,共4页
运用原位穆斯堡尔谱、XRD测定等方法剖析了铁铈氧化物的程序升温还原过程。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氧化铁的还原温度升高,还原反应活化能提高,抗还原能力增强。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铁铈氧化物 铁氧化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Sm_(2-x)Sr_xNiO_4 被引量:2
7
作者 楼辉 葛玉平 +2 位作者 陈平 唐寅轩 马福泰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351-354,共4页
本文用TPR技术考察了Sm2-xSrxNiO4的还原性能,探讨了Sr2+取代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Sm2-xSrxNiO4上有两个还原峰,低温还原峰的Tm值的变化趋势与Ni-OⅡ(//c-axis)键长随x的变化趋势... 本文用TPR技术考察了Sm2-xSrxNiO4的还原性能,探讨了Sr2+取代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Sm2-xSrxNiO4上有两个还原峰,低温还原峰的Tm值的变化趋势与Ni-OⅡ(//c-axis)键长随x的变化趋势相反,高温还原峰的Tm值的变化趋势与晶胞参数c值的变化趋势相反.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结合态的氧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稀土复合氧化物 还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对双金属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一种纯金属氧化物上有特定的还原温度,但双金属(或多金属)氧化物由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第二种金属加入改变第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所以显示出TPR图就不同于一种纯属氧化物的TPR图,本文以Cu-Ni催... 一种纯金属氧化物上有特定的还原温度,但双金属(或多金属)氧化物由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第二种金属加入改变第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所以显示出TPR图就不同于一种纯属氧化物的TPR图,本文以Cu-Ni催化剂为模型,利用TPR技术指出双金属原子之间结合与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性能研究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还原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表征全Pd催化剂
9
作者 赵彬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研制的新型储氧材料具有高的储氧量和大的比表面积,显示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将新型的储氧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到Pd/Al2O3催化剂中,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催化剂Pd/Al2O3、Pd/OSZ及Pd/Al2O3+OSZ性能进行表征,... 研制的新型储氧材料具有高的储氧量和大的比表面积,显示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将新型的储氧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到Pd/Al2O3催化剂中,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催化剂Pd/Al2O3、Pd/OSZ及Pd/Al2O3+OSZ性能进行表征,表明储氧材料的添加,影响了Pd的氧化还原性能和氧脱附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储氧材料 钯三效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法(tpr) 程序升温脱附法(T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法研究Pd-Ⅴ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10
作者 吴志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3期392-394,共3页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法考查了氧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某些成分的变化,讨论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氧化还原能力 程序升温 氧化还原性能 红外光谱法 氧化还原过程 部分氧化 稳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Cu-Al尖晶石材料的表征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雅杰 张文月 +2 位作者 边文璐 康荷菲 冯军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1-398,共8页
通过机械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组成不同的纳米铜铝尖晶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_(2)-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基于H_(2)-TPR技术能够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固溶体与计量CuAl_(2)O_(4)尖... 通过机械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组成不同的纳米铜铝尖晶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_(2)-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基于H_(2)-TPR技术能够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固溶体与计量CuAl_(2)O_(4)尖晶石,并可得出合成样品中Cu-Al尖晶石晶相的分子式。H_(2)-TPR分析条件的研究表明: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等对还原峰温度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样品中不同铜物种的相对含量保持基本不变,证明了基于H_(2)-TPR技术表征识别Cu-Al尖晶石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一定组成的Cu-Al尖晶石样品,适宜的H_(2)-TPR分析条件应综合考虑称样质量、气体流速、升温速率和热导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尖晶石 程序升温还原 表征识别 分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表征煤中的有机硫官能团
12
作者 B.B.Majchrowicz 李晓东 《煤炭综合利用译丛》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2-78,共7页
煤中的硫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无机硫包括二硫化物和硫酸盐,系嵌入于煤中,而有机硫是由化学键联结于煤的有机基质上。煤中不同种类的硫化物可以用标准方法定量测定。硫酸盐以硫酸钙、硫酸铁和硫酸钡的形式存在,但其量微不足道。无机硫... 煤中的硫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无机硫包括二硫化物和硫酸盐,系嵌入于煤中,而有机硫是由化学键联结于煤的有机基质上。煤中不同种类的硫化物可以用标准方法定量测定。硫酸盐以硫酸钙、硫酸铁和硫酸钡的形式存在,但其量微不足道。无机硫几乎都是立方晶格的黄铁矿或斜方晶格的白铁矿。有机硫则可能以下列官能团之一的形式存在,即二硫化物、硫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断能团 程序升温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脱附研究CoH-FBZ上NO_x的吸附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金桥 贺勇 +2 位作者 刘于英 樊卫斌 李瑞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2-457,共6页
富氧条件下具有FAU和BEA两种拓扑结构的CoH-FBZ选择催化CH4还原NO,显示出较CoH-Y和CoH-Beta机械混合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活性。应用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方法研究了NO和NO+O2与催化剂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载体的拓扑结构直接影响... 富氧条件下具有FAU和BEA两种拓扑结构的CoH-FBZ选择催化CH4还原NO,显示出较CoH-Y和CoH-Beta机械混合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活性。应用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方法研究了NO和NO+O2与催化剂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载体的拓扑结构直接影响N、O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稳定性。NO与O2在CoH-FBZ表面形成的吸附态-NOy及NO在CoH-FBZ表面形成的吸附态相对更稳定。CoH-FBZ的NO+O2-TPD脱附曲线在630K和660K形成两个NO2脱附峰,表明在CoH-FBZ表面形成了新的-NOy吸附中心,即可能有新的Co位产生,该新Co位与沸石催化剂CoH-FBZ中新强酸位协同作用,使CoH-FBZ表现出新的CH4-SCR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NO CH4 程序升温脱附 CoH-FB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甲烷裂解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光明 邱发礼 郭慎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0-34,2,共6页
本文介绍用程序升温表面裂解反应技术研究甲烷在不同载体及不同添加助剂的镍催化剂上的裂解行为。试验表明:甲烷在无活性组份的载体上,1000℃以下裂解很少;在镍催化剂上,350℃即可进行裂解。由于裂解生成的炭复盖了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 本文介绍用程序升温表面裂解反应技术研究甲烷在不同载体及不同添加助剂的镍催化剂上的裂解行为。试验表明:甲烷在无活性组份的载体上,1000℃以下裂解很少;在镍催化剂上,350℃即可进行裂解。由于裂解生成的炭复盖了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随着温度的升高,裂解曲线呈峰形分布。甲烷裂解活性随着镍晶粒度的减小而升高。采用先浸渍镍,后载上重稀土混合氧化物的镍催化剂可明显降低甲烷裂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程序升温 裂解反应 活性中心 晶粒度 混合氧化物 氢气还原 催化活性 催化裂解 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PR方法研究WO_3/TIO_2-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纪纯新 魏昭彬 辛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利用TPR(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WO3/γ-Al2O3及WO3/TiO2-Al2O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WO3/γ-Al2O3样品的WO3还原温度逐渐降低。对于WO3/TiO2-A... 利用TPR(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了WO3/γ-Al2O3及WO3/TiO2-Al2O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WO3/γ-Al2O3样品的WO3还原温度逐渐降低。对于WO3/TiO2-Al2O3作品,当WO3负载量较低时,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并且比相应负载量的WO3/γ-Al2O3样品的还原温度低得多;而当WO3的负载量超过17.7%(W)后,表面WO3的还原温度反而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原因在于经TiO2调变的TiO3-Al2O3载体,Al2O3表面的强相互作用中心已优先被TiO2占据,从而使低负载量的WO3/TiO2-Al2O3样品WO3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但在高温还原时TiO2在由锐钛矿晶型向金红石晶型转化过程中,会对WO3/TiO2Al2O3样品表面的WO3产生很强的包裹作用,从而高负载量的WO3/TiO2-Al2O3样品还原温度反而提高。TiO2的调变作用存在一个受WO3负载量制约的最佳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精制 程序升温还原 催化剂 三氧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rO_2活性组分与载体相互作用及其TPR特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仁贤 陈平 +1 位作者 郑小明 陈林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4-467,共4页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CuO supported on ZrO2 and Al2O3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nd TG techniques. The oaldation activity of CO on the catalyst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t has ... The reduction behavior of CuO supported on ZrO2 and Al2O3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nd TG techniques. The oaldation activity of CO on the catalyst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PR profiles of ZrO2 supported CuO and Al2O3 supported catalysts, the monolayer CuO on ZrO2 is easily reduced, and which leads to a dramatic increase in oxidation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氧化锆 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e-Zr/γ-Al_2O_3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曹蕃 苏胜 +4 位作者 向军 王鹏鹰 胡松 孙路石 陆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38-2245,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温脱硝活性良好的Mn-Ce-Zr/γ-Al2O3催化剂。催化剂在150℃下达到接近70%的脱硝效率并在250~300℃下升高到95%左右。空速和SO2/H2O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空速变化适应能力和抗SO2/H2O中毒性能。NH3和N...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温脱硝活性良好的Mn-Ce-Zr/γ-Al2O3催化剂。催化剂在150℃下达到接近70%的脱硝效率并在250~300℃下升高到95%左右。空速和SO2/H2O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空速变化适应能力和抗SO2/H2O中毒性能。NH3和NO氧化性能实验在固定床上进行。结果发现NH3在300℃以上会逐渐被氧化为NO;而NO在250~300℃下容易被氧化为NO2,这有利于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如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可以掺杂进入Ce O2微晶晶格内并形成了固溶体结构,这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NH3主要吸附在催化剂的不稳定酸性位上,而NO吸附后可以亚硝酸盐、不稳定和稳定硝酸盐等多种形式存在,这有利于促进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Mn-Ce-Zr 固溶体 氨气 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负载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碧君 刘晓勤 +1 位作者 肖萍 王述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5-80,共6页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2>Mn-Cr/TiO2>Mn-Mo/TiO2;N2选择性:Mn-Fe/TiO2>Mn-W/TiO2>Mn-Mo/TiO2>Mn-Cr/TiO2,Mn-Fe/TiO2和Mn-W/TiO2保持了较高低温催化活性的同时提高了N2选择性。当反应气中含有&(SO2)=0.01%和&(H2O)=6%,空速为12600h-1、120℃、8h后NOx转化率Mn-W/TiO2、Mn-Fe/TiO2、Mn-Mo/TiO2分别保持在98.5%、95.8%及94.2%。由此得出,WO3、Fe2O3为MnOx有效的助催化剂,可大大提高MnOx/TiO2的选择性和抗SO2毒性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与Fe2O3不同,WO3也提供了部分Lewis酸活性点,说明在有低浓度SO2存在下,Mn-W/TiO2显示了极好的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二元金属氧化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R研究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参数求解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俊和 张群 余亮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程序升温热分析(TPR)实验结果获得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学原理和计算程序,不需将热分析得到的TG线转化为DTG线.在PC机上可方便快捷地由TG试验结果获得动力学参数.应用实例证明了该... 提出了一种由程序升温热分析(TPR)实验结果获得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学原理和计算程序,不需将热分析得到的TG线转化为DTG线.在PC机上可方便快捷地由TG试验结果获得动力学参数.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参数 热分析 焦炭 溶损反应 程序升温热分析 t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_yM_(1-y)~'O_3的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社田 于作龙 吴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3-449,共7页
用TPR、XRD和XPS手段研究了B位二元复合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yMO3(M、M’=Mn、Fe、Co;y=0.0~1.0)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还原过程·LaMnO3和LaCoO3及富Mn和富Co样... 用TPR、XRD和XPS手段研究了B位二元复合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yMO3(M、M’=Mn、Fe、Co;y=0.0~1.0)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还原过程·LaMnO3和LaCoO3及富Mn和富Co样品的还原分为两步:第一步对应于高价过渡金属离子的还原,且不破坏钙钛矿的骨架结构,但可使晶体的对称性及缺陷浓度发生改变;第二步还原使钙钛矿结构破坏,还原产物中出现单元氧化物和金属单质如La2O3、MnO、Co.LaFeO3和富铁样品的还原过程比较复杂,温度低于1123K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此温度范围内的还原主要是缺陷浓度的变化和高价金属离子数量的减少,第二种离子的加入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样品的还原温度和氧化还原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与样品的结构有关.Mn、Fe、Co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能的强弱可用如下的反应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复合氧化物 氧化还原性能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