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针形超微粒α-Fe_2O_3还原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忠 洪智富 +2 位作者 朱以华 郑柏存 胡黎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在针形γ-Fe_2O_3磁粉制备过程中,还原过程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针形超微粒a-Fe_2O_3还原过程机理,建立了还原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得到了a-Fe_2O_3在氮氢混合气体中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还原过程... 在针形γ-Fe_2O_3磁粉制备过程中,还原过程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了针形超微粒a-Fe_2O_3还原过程机理,建立了还原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得到了a-Fe_2O_3在氮氢混合气体中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还原过程动力学特征,给出了还原过程的优化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粉 Α-FE2O3 还原 超微粒 程序升温 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江芳 郑寿荣 +4 位作者 郑正 郭照冰 袁守军 帖靖玺 陈立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O42-/TiO2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了具有不同特性的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静态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特性的SO42-/TiO2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r... 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O42-/TiO2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了具有不同特性的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静态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特性的SO42-/TiO2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r(Ⅵ)的行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42-/TiO2在300-600℃下焙烧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而在700℃及800℃下焙烧其催化活性显著降低.SO42-/TiO2的这种催化特性是由其吸附性能、晶相组成及表面酸量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4/TiO2 Cr(Ⅵ) 光催化还原 热重-差热分析 TIO2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程序升温脱附 X射线衍射 静态吸附 催化效率 催化活性 吸附性能 催化特性 表面酸量 晶相组成 焙烧 600 7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基材作载体制备MoP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3
作者 邹洁 李翔 +2 位作者 盛强 尚森森 王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评价了其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M-Al_(2)O_(3)上制备纯相MoP所需磷酸盐前驱体的P/Mo摩尔比在1~1.2之间。DBT在MoP催化剂上转化率大小为MoP(1)/SiO_(2)>MoP(1)/Ce-Al_(2)O_(3)>MoP(1.2)/M-Al_(2)O_(3)。动力学研究表明,DBT在MoP(1)/Ce-Al_(2)O_(3)和MoP(1.2)/M-Al_(2)O_(3)上的HDS反应活化能几乎相同,显著小于MoP(1)/SiO_(2)上的活化能。在MoP催化剂上,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的温度下(如280℃),DBT主要通过加氢(HYD)反应路径脱硫;在较高的温度下(如360℃),DDS和HYD两条反应路径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P 磷酸盐前驱体 程序升温还原 Al_(2)O_(3)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振动在Ce-Zr-La/Al_2O_3及负载型Pd三效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黎 王康才 +2 位作者 赵明 龚茂初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9-863,共5页
制备了CeO2-Zr02-La203/Al2O3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振动对材料进行处理,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制备了单Pd三效催化剂.对所制备的载体进行了织构性能分析(BET)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及H2程序升温... 制备了CeO2-Zr02-La203/Al2O3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振动对材料进行处理,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制备了单Pd三效催化剂.对所制备的载体进行了织构性能分析(BET)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BET结果表明,900℃焙烧后,超声波振动处理的载体比表面积为130m2·g-1,而没有进行处理的载体比表面积为117m2·g-1.超声波处理的CeO2-ZrOrLa203/Al20s材料介孔直径为11.4nm,相对较大,载体更加稳定.XRD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载体在1150℃焙烧5h后仍然只有Ce0.5Zr0.5O2一个单一物相,而未经过超声波处理的载体此时出现相分离,体相中有θ-Al2O3出现.以超声波处理材料为载体的Pd催化剂新鲜和老化后NO-TPD测试结果变化很小.H2-TPR测试中,超声波振动处理的材料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和载体的还原峰温较未超声处理材料制备的催化剂稍高,而峰面积远大于未超声处理材料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说明,由超声波振动处理过的载体制备的三效催化剂对汽车尾气中的三种污染物的起燃温度更低,有更好的活性以及温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三效催化剂 催化活性 NO程序升温脱附 h2程序升温还原 织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Cu_xO_(2-x)/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银凤翔 季生福 +4 位作者 陈能展 赵丽萍 王伟 李成岳 刘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4-750,共7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1xCuxO2x/Al2O3催化剂(x=0~1)以及不同Ce0.2Cu0.8O1.2含量的Ce0.2Cu0.8O1.2/Al2O3催化剂,采用XRD、TP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1xCuxO2x/Al2O3催化剂(x=0~1)以及不同Ce0.2Cu0.8O1.2含量的Ce0.2Cu0.8O1.2/Al2O3催化剂,采用XRD、TP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e1xCuxO2x/Al2O3催化剂中Ce和Cu的摩尔比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载体γAl2O3表面,Ce和Cu形成了固溶体,从而提高了Cu的分散性,改变了Ce和Cu的氧化还原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并且Ce和Cu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1-xCuxO2-x/Al2O3催化剂 甲烷催化燃烧 X射线衍射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Ni2P/SiO2催化剂结构及萘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荆洁颖 杨志奋 +3 位作者 王九占 刘道诚 冯杰 李文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2-851,共10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和次磷酸盐歧化法制备了Ni2P/SiO2催化剂,结合现代仪器分析表征技术,研究了制备方法对Ni2P/SiO2催化剂结构和萘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制备出仅含Ni2P活性相的Ni2P/SiO2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40℃、氢气...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和次磷酸盐歧化法制备了Ni2P/SiO2催化剂,结合现代仪器分析表征技术,研究了制备方法对Ni2P/SiO2催化剂结构和萘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制备出仅含Ni2P活性相的Ni2P/SiO2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40℃、氢气压力4 MPa、空速为20.8 h-1下,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的Ni2P/SiO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萘加氢活性,这主要是因为程序还原法制备的Ni2P/SiO2催化剂中有更多Ni2P物种生成,提供了较多的活性位点(CO吸附量21.6μmol/g);且催化剂表面弱酸位点多,有利于芳烃吸附。当选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Ni2P/SiO2催化剂时,在保证生成纯相Ni2P的前提下,较低的Ni/P比更有利于合成高加氢活性的Ni2P/SiO2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加氢 Ni2P/SiO2 程序升温还原 次磷酸盐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复合助剂对MoNiP/Al_2O_3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侠 包洪洲 +1 位作者 高鹏 付秋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50,共5页
采用2种不同方式加入硅、磷复合助剂,即在干胶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SiO2和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P2O5(方式①)、SiO2和P2O5都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方式②),制备了含硅、磷复合助剂的MoNiP/Al2O3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H2-程序升温还原... 采用2种不同方式加入硅、磷复合助剂,即在干胶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SiO2和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P2O5(方式①)、SiO2和P2O5都在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方式②),制备了含硅、磷复合助剂的MoNiP/Al2O3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研究了复合助剂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对催化剂孔性质、活性金属配位结构、还原性质以及金属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以含有一定量噻吩、哌啶和萘的液体石蜡为原料,采用微型反应器对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复合助剂加入量的条件下,以方式②加入复合助剂制备的MoNiP/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以方式①加入复合助剂时制备的催化剂,但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活性却相反。当复合助剂中SiO2/P2O5质量比为2.5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好,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的钼物种所占比例最高,H2-TPR还原峰的耗氢量最大,活性金属钼与氧化铝的相互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助剂 加入方式 拉曼光谱 h2-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O对Al_2O_3的改性及MnO_x/BaO-Al_2O_3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秀峰 潘燕飞 +1 位作者 刘艳霞 安立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0-33,共4页
以Mn(CH3COO) 2 ·4H2 O为前驱体 ,制备了MnOx/Al2 O3 和MnOx/BaO Al2 O3 系列催化剂 ,用X 射线衍射 (XRD)和程序升温还原 (TPR)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加入BaO对Al2 O3 的热稳定性及对MnOx/BaO Al2 O3 还原性能的影响。以甲烷燃烧为模... 以Mn(CH3COO) 2 ·4H2 O为前驱体 ,制备了MnOx/Al2 O3 和MnOx/BaO Al2 O3 系列催化剂 ,用X 射线衍射 (XRD)和程序升温还原 (TPR)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加入BaO对Al2 O3 的热稳定性及对MnOx/BaO Al2 O3 还原性能的影响。以甲烷燃烧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MnOx/BaO Al2 O3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aO Al2 O3 负载MnOx 催化剂对甲烷燃烧的活性比MnOx/Al2 O3 有明显提高 ,Ba在Al2 O3 中的最佳质量分数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BaO-Al2O3 X-射线衍射 程序升温还原 甲烷 燃烧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添加钇(Y)的非负载型Ni_2P催化剂的影响
9
作者 李锋 张福勇 +2 位作者 宋华林 徐晓伟 宋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法和低温次磷酸盐法(L)制备了Y-Ni2P-T和Y-Ni2P-L催化剂,并采用XRD、BET、CO吸附、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稀土Y对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法和低温次磷酸盐法(L)制备了Y-Ni2P-T和Y-Ni2P-L催化剂,并采用XRD、BET、CO吸附、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稀土Y对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T法制备的催化剂,添加稀土Y可以抑制Ni5P4杂晶的生成,从而促进活性相Ni2P的生成;添加稀土Y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小粒径、高度分散的Ni2P晶粒的生成。Y-Ni2P-T催化剂的DBT转化率达到91.0%,比Ni2P-T催化剂提高了29%。对L法制备的催化剂,添加稀土Y能抑制其他杂晶的生成,提高了Y-Ni2P-L催化剂对联苯(BP)的选择性,但催化剂的总HDS活性比Ni2P-L催化剂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低温次磷酸盐法 NI2P 二苯并噻吩(DBT) 钇(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助剂对Ni基催化剂还原和吸氧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彤 祝良芳 +1 位作者 胡常伟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08-909,共2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和O2室温吸附方法,研究了以两种不同方式引入Zr助剂对Ni基催化剂Zr-Ni/Al2O3的还原行为和吸氧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单独负载在Al2O3上的Zr和Ni组分的吸氧能力有很大差异,Zr物种表现出良好的吸氧能力;Zr和Ni组分同时负载...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和O2室温吸附方法,研究了以两种不同方式引入Zr助剂对Ni基催化剂Zr-Ni/Al2O3的还原行为和吸氧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单独负载在Al2O3上的Zr和Ni组分的吸氧能力有很大差异,Zr物种表现出良好的吸氧能力;Zr和Ni组分同时负载在Al2O3上时,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催化剂上低温可还原物种的形成,提高了623 K还原后的吸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Ni/Al2O3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 O2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e_(0.6)Zr_(0.4)O_2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电导研究
11
作者 毕亚东 徐恒泳 李文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5-94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Ce0.6Zr0.4O2,CeO2和ZrO2)负载的Pt基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和原位电导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0.6Zr0.4O2固溶体具有比CeO2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Ce0.6Zr0.4O2,CeO2和ZrO2)负载的Pt基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和原位电导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0.6Zr0.4O2固溶体具有比CeO2更高的氧转移能力,因此促进了Pt/Ce0.6Zr0.4O2催化剂的WGS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e0.6Zr0.4O2催化剂 水煤气变换反应 程序升温还原 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rO_2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ZrO_2载体焙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燕杰 陈崇启 +4 位作者 詹瑛瑛 叶远松 娄本勇 郑国才 林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以经不同温度(120、250、350、450℃)焙烧处理的Zr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富氢气氛下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Zr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ZrO_2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呈现先... 以经不同温度(120、250、350、450℃)焙烧处理的Zr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富氢气氛下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Zr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ZrO_2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火山型"变化趋势,在焙烧温度为250℃时取得最高值。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_2物理吸附-脱附、N_2O滴定、H_2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还原及质谱跟踪等技术研究了系列ZrO_2载体及CuO/ZrO_2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ZrO_2焙烧温度的升高,一方面,CuO/ZrO_2催化剂的Cu分散度逐渐降低,与ZrO_2具有强相互作用的高分散活性Cu-[O]-Zr物种("[]"表示ZrO_2表面氧空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Cu-[O]-Zr物种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并诱导催化剂活性表面羟基的还原能力也相应增强(CO为还原剂),即降低了催化剂对WGS反应的起活温度。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ZrO_2载体焙烧温度为250℃(中等温度)时,CuO/ZrO_2催化剂的WGS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ZrO2催化剂 水煤气变换反应 ZrO2焙烧温度 CO程序升温还原 表面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_(2)O_(3)改性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低P/Ni摩尔比磷化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Muhammad Waqas Qureshi 楚爽 +3 位作者 李翔 周学荣 何明 王安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26,131,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γ-Al_(2)O_(3)中引入了B_(2)O_(3),以较低P/Ni摩尔比(1.2)的磷酸盐作前驱体,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以Al_(2)O_(3)为载体的磷化镍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_(2)O_(3)抑制了Al_(2)O_(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γ-Al_(2)O_(3)中引入了B_(2)O_(3),以较低P/Ni摩尔比(1.2)的磷酸盐作前驱体,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以Al_(2)O_(3)为载体的磷化镍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_(2)O_(3)抑制了Al_(2)O_(3)与磷酸盐之间的反应,降低了磷损失。获得Ni_(2)P所需的最低B_(2)O_(3)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当B_(2)O_(3)质量分数≤10%时,主要得到Ni12P5。在γ-Al_(2)O_(3)载体中引入B_(2)O_(3)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B_(2)O_(3)质量分数大于10%时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二苯并噻吩在磷化镍催化剂上主要通过直接脱硫路径进行反应,引入B_(2)O_(3)提高了磷化镍催化剂酸性和加氢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 γ-Al_(2)O_(3) 程序升温还原 B_(2)O_(3)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活化的Fe/ZSM-5表面活性氧的表征(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广 张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5-1540,共6页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wa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from a high Fe-loading Fe/ZSM-5 catalyst exposed to N2O at 250 ℃. Fe-O-Fe2+ dimer was determi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wa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from a high Fe-loading Fe/ZSM-5 catalyst exposed to N2O at 250 ℃. Fe-O-Fe2+ dimer was determined as the active iron complex for N2O decomposition to produce the active oxygen. Reduction of Fe3+ to Fe2+ by H2 in the dimer and removal of OH- groups from Fe2+ dimer by heating Fe/ZSM-5 to 700 ℃ we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active Fe complex.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a slope of 1.0 between the amount of Fe-O-Fe2+ and that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was observed. Maximum amount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can be generated by reducing Fe/ZSM-5 catalyst with H2 at the temperatures over 500 ℃ and then heating the resulting product in Ar to 700 ℃, followed by N2O exposure at 250 ℃.The ratio of the total number of oxygen atoms (Ode) deposited by interaction of Fe-O-Fe2+ with N2O to the amount of Fe-O-Fe2+ was 2. However, not all the deposited oxygen atoms were active oxygen (Oa); the ratio of Oa and Ode was 0.5. The iron dimer complex composing active oxygen is a five-atom ion Fe2O32+; the most probabl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Fe/ZSM-5催化剂 N2O处理 程序升温还原 [Fe—O—Fe]^2+二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P负载量对Ni2P/Ce-Al2O3催化剂结构及萘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郄志强 张子毅 +3 位作者 荆洁颖 杨志奋 冯杰 李文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724,共7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Ni2P/Ce-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Ni2P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及萘加氢饱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2P负载量可调控活性组分Ni2P与载体Ce-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调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Ni2P粒径及催...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Ni2P/Ce-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Ni2P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及萘加氢饱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2P负载量可调控活性组分Ni2P与载体Ce-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调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Ni2P粒径及催化剂活性位点数量。当Ni2P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7%时,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40m^2/g)、较小的Ni2P粒径(26.3nm)和最多的活性位点数量(26.7μmol/g);同时,该催化剂萘转化率为95%,十氢萘选择性为76%,且活性稳定性良好,这主要归因于催化剂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活性位点数量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加氢 Ni2P/Ce-Al2O3 Ni2P负载量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Ce_(0.35)Zr_(0.55)Y_(0.1)O_(1.95)稀土储氧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毛小波 陈耀强 龚茂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1-1524,共4页
The oxygen storage material (OSM) Ce0.35Zr0.55Y0.1O1.95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routine and studied by means of TEM, XRD, XPS, BET, H2-TPR and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SC)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xygen storage material (OSM) Ce0.35Zr0.55Y0.1O1.95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routine and studied by means of TEM, XRD, XPS, BET, H2-TPR and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SC)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material possessed plenty of Ce3+ and lattice oxygen vacancy (percentage of Ce3+ was 59.6%) and high cerium atom utilization ratio (80.04%). The porous material was with an average BET surface area of 97 m2·g-1 and pore volume of 0.26 mL·g-1. After aged at 1 000 ℃ in air for 5 h, the sample still possessed plenty of Ce3+ and lattice oxygen vacancy (percentage of Ce3+ was 57.1%), and showed high cerium atom utilization ratio (78.25%),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h2-tpr) 储氧材料(OSM) 储氧量(OSC) 铈原子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和前驱体对钴基催化剂浆相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剑锋 侯学锋 +1 位作者 代小平 余长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8,共5页
以SiO2和γ Al2O3为载体,以硝酸钴、醋酸钴和氯化钴为前驱体,利用浸渍法制备出钴基细粒子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比表面测试等技术考察了钴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分析了不同载体和前驱体对浆相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结... 以SiO2和γ Al2O3为载体,以硝酸钴、醋酸钴和氯化钴为前驱体,利用浸渍法制备出钴基细粒子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比表面测试等技术考察了钴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分析了不同载体和前驱体对浆相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载体上钴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均高于γ Al2O3载体,因而Co/γ Al2O3催化剂的活性最差,CO转化率远低于Co/SiO2催化剂。不同钴前驱体所制备的Co/SiO2催化剂钴物种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有很大的差别,其相应的Co/SiO2催化剂的浆相费托活性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o(NO3)2,Co(NO3)2+Co(CH3CO2)2,Co(CH3CO2)2,Co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钴基催化剂 SiO2 Γ-AL2O3 费托合成 载体 还原性能 程序升温还原 分散度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在氧化钒上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鹏 郑爱国 +1 位作者 田辉平 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45,共5页
利用噻吩原位吸附红外光谱、常压连续固定床反应等研究手段,结合吡啶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噻吩与五氧化二钒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500℃下,噻吩能够与V2O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噻吩被氧化成C... 利用噻吩原位吸附红外光谱、常压连续固定床反应等研究手段,结合吡啶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噻吩与五氧化二钒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500℃下,噻吩能够与V2O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噻吩被氧化成CO、CO2以及SO2,转化率可达到41.2%,同时V2O5的氧化数下降。V2O5表面存在少量B酸中心,这一特征使噻吩的反应产物中H2S的产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料 脱硫 噻吩 氧化钒 反应机理 机理研究 程序升温脱附 氧化还原反应 V2O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O对Al_2O_3载体的改性及MnO_x/SrO-Al_2O_3催化剂的甲烷燃烧活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秀峰 索掌怀 +2 位作者 齐世学 邹旭华 安立敦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 Mn(CH3COO) 2 为前驱体 ,制备了 Mn Ox/Al2 O3、Mn Ox/Sr O- Al2 O3系列催化剂 ,考察了 Sr O对 Al2 O3热稳定性的影响及 Mn Ox/Sr O- Al2 O3催化甲烷燃烧的活性 ,并用 X-射线衍射 (XRD)、程序升温还原 (TPR)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 以 Mn(CH3COO) 2 为前驱体 ,制备了 Mn Ox/Al2 O3、Mn Ox/Sr O- Al2 O3系列催化剂 ,考察了 Sr O对 Al2 O3热稳定性的影响及 Mn Ox/Sr O- Al2 O3催化甲烷燃烧的活性 ,并用 X-射线衍射 (XRD)、程序升温还原 (TPR)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随 Sr O加入量的增加复合载体 Sr O- Al2 O3的比表面积发生明显变化 ;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成 Sr Al2 O4 、 Sr O· 6 Al2 O3,Sr O的加入抑制了 Al2 O3的α相变 . Sr O- Al2 O3(10 0 0℃焙烧 )负载的 Mn Ox 催化剂 ,其还原性能有较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SrO-Al2O3 X-射线衍射 程序升温还原 甲烷燃烧
原文传递
CuMnCeLa-O/γ-Al_2O_3催化剂助燃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令朋 苗杰 +2 位作者 李明航 谈冠希 靳广洲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5-304,共10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 Mn-O/γ-Al_2O_3、Cu Mn Ce-O/γ-Al_2O_3和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用XRD、BET、SEM、XPS和H_2-TPR技术对其物相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在连续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CO+O_2和CO+NO反应性能....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 Mn-O/γ-Al_2O_3、Cu Mn Ce-O/γ-Al_2O_3和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用XRD、BET、SEM、XPS和H_2-TPR技术对其物相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在连续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CO+O_2和CO+NO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中观测不到Cu O、Mn O_x、Ce O_2和La_2O_3的XRD晶相峰,活性组分在γ-Al_2O_3载体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Ce、La的引入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影响不大.SEM谱图中未观测到活性组分的形貌,金属氧化物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Ce^(3+)!Ce^(4+)之间的可变价转换,引起Cu Mn Ce-O/γ-Al_2O_3催化剂表相Cu O中具有非完整结构的[Cu^(2+)_(1-x)Cu_x^+][O_(1-2)1_x□1_(2x)]增多,Cu^+/Cu^(2+)比例增大,表相氧空位增多,H_2-TPR还原峰温度向低温区偏移.Ce^(4+)、La^(3+)之间不平衡电荷以及共生过程中Cu-Mn-Ce-La-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加大了Cu O和Mn O_x结构的不完整性,导致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样品表相产生更多的Cu^+、Mn^(2+)、Mn^(3+)和氧空位,相应的H_2-TPR还原峰温度进一步向低温区偏移.催化氧化CO和CO催化还原NO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空速20 000 h^(-1),350℃反应温度下,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CO催化还原NO反应的CO转化率达到88.2%,NO转化率达到了96.1%,表现出了较好的氧化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h2-tpr XPS 氧空位 CO+NO 氧化 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