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Cu/β-Mo_(2)C催化剂及其RWGS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译文 戴咏川 +3 位作者 么志伟 丁巍 刘芷君 宋官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中,Cu氧化物催化剂在高温下极易发生失活,而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分散和稳定Cu颗粒的作用。以七钼酸铵(AMT)、六次甲基四胺(HMT)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了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3%的... 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中,Cu氧化物催化剂在高温下极易发生失活,而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分散和稳定Cu颗粒的作用。以七钼酸铵(AMT)、六次甲基四胺(HMT)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了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3%的Cu/β-Mo_(2)C催化剂,采用XRD、H_(2)-TPR、SEM和HRTE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的加入直接使β-Mo_(2)C的特征衍射峰变弱,说明金属与载体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低负载量的Cu在β-Mo_(2)C载体上以5 nm大小的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具有更多的活性中心。其中1%Cu/β-Mo_(2)C催化剂在600℃下的CO_(2)转化率和CO选择性分别为51.00%和100%;表观活化能为24.69 kJ/mol,低于3%Cu/β-Mo_(2)C,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证实1%Cu/β-Mo_(2)C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是RWGS潜在的高效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碳化法 Cu纳米粒子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