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金帅 王德明 +2 位作者 仲晓星 焦新明 雷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6,共5页
基于温控方式对煤氧化指标测试的重要性,采用自主研制的煤氧化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与恒温测试法对比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的生成量,研究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煤的氧化能力,但程序升温... 基于温控方式对煤氧化指标测试的重要性,采用自主研制的煤氧化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与恒温测试法对比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的生成量,研究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煤的氧化能力,但程序升温会造成煤样罐中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逐渐增大,煤体氧化程度不相同。低温条件下,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总体上还比较小,且程序升温法采用程序控制温升,升温连续性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可靠的温控方式,可以替代恒温测试法进行测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阶段 程序升温法 煤氧化过程 温度梯度 活化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SC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抗氧化能力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友云 李剑群 +2 位作者 徐美娟 李进 张大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8-132,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PDSC(高压差示扫描量热)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的性能评定及筛选方法。利用PDSC程序升温法,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添加不同抗氧剂的基础油的氧化峰峰顶温度,采用Ozawa-Flynn-wall法与Kissinger法计算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对几种... 提出一种基于PDSC(高压差示扫描量热)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的性能评定及筛选方法。利用PDSC程序升温法,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添加不同抗氧剂的基础油的氧化峰峰顶温度,采用Ozawa-Flynn-wall法与Kissinger法计算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对几种胺型和酚型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DSC程序升温法可以用于评价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胺型抗氧剂可以降低油品活化能,适合做高温抗氧剂,酚型抗氧剂可以提高油品的活化能,适合做低温抗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 动力学 抗氧剂 程序升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测定风油精成分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敏 《热带农业工程》 2004年第2期27-28,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技术,对风油精中5种成分———桉油、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丁香酚进 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内标法,以环己酮为内标物,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重 现性好,准确度高。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程序升温法 风油精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桉油 樟脑 薄荷脑 水杨酸甲酯 丁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程序升温法研究Pd-Ⅴ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4
作者 吴志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3期392-394,共3页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 钯和钒的氧化物是乙烯部分氧化制乙醛、乙酸的很好的催化剂。一些工作已证明微量Pd氧化物的添加起关键作用。本文采用稳定流动条件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及程序升温再氧化法(TPO)测定了不同Pd含量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借助红外光谱法考查了氧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某些成分的变化,讨论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氧化还原能力 程序升温法 氧化还原性能 红外光谱 氧化还原过程 部分氧化 稳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反应法由纳米氧化铁制备纳米氮化铁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明远 程瑞华 +4 位作者 陈小伟 李宁 丛昱 王晓东 张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7,共5页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经程序升温反应氮化后,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度的氮化铁.不同大小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小粒径的纳米氧化铁氮化后更容易长大;对于大小相近的γ相与α相纳米氧化铁粒子,γ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增大更为显著.制得的氮化铁的形貌与其氧化铁前体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 溶胶凝胶 程序升温反应 纳米氧化铁 纳米氮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氮化铁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明远 陈小伟 +3 位作者 程瑞华 王晓东 李宁 张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05-1207,共3页
研究了程序升温反应法由氧化铁制备氮化铁,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能够制备出不同晶相结构的氮化铁,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氮化铁体相中氮含量逐渐降低.在氮化过程中,氧化铁的还原与氮化同时存在.氧化铁在... 研究了程序升温反应法由氧化铁制备氮化铁,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能够制备出不同晶相结构的氮化铁,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氮化铁体相中氮含量逐渐降低.在氮化过程中,氧化铁的还原与氮化同时存在.氧化铁在氮化后比表面积减小,可能是由氮化过程中氧化铁的还原引起.提高前体氧化铁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氮化产物的比表面积,并可以降低制备温度.较高的制备空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氮化铁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反应 氮化铁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脱附法对低变反应体系的吸-脱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雪 庄新宇 +1 位作者 高正中 王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研究了低变反应各组分CO、H_(2)O、CO_(2)和H_(2)在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并对与Cu/ZnO/Al_(2)O_(3)具有可此相对组成的六种样品进行了类似的讨论,通过对所得TPD谱图的定性分析发...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研究了低变反应各组分CO、H_(2)O、CO_(2)和H_(2)在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并对与Cu/ZnO/Al_(2)O_(3)具有可此相对组成的六种样品进行了类似的讨论,通过对所得TPD谱图的定性分析发现:构成Cu/ZnO/Al_(2)O_(3)型低变催化剂的各个组元对低变反应各组分的吸-脱附作用互不相同,且不同的组元具有各自的吸-脱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定性分析 TPD 低变催化剂 脱附 反应体系 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淑玲 饶竹 胡蔻蔻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对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进样温度、进样压力和分流程序进行优化,建立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分流/不分流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进样体积由1μL增加到30μL,仪器检测限由2.0 ng/L降低到0.1 ng/L。同时减少样... 对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进样温度、进样压力和分流程序进行优化,建立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分流/不分流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进样体积由1μL增加到30μL,仪器检测限由2.0 ng/L降低到0.1 ng/L。同时减少样品取样量和有机溶剂用量,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分析效率,节省分析成本,有利于全国地下水大批量地质调查样品的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 有机氯农药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头色谱程序升温脱附法测定活性炭的吸附热
9
作者 戴闽光 叶学飞 杨更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8,共6页
提出一种迎头色谱程序升温脱附快速测定活性炭吸附热的新方法。本方法是基于Polanyi吸附势理论结合程序升温脱附曲线,通过微机采样和数据处理。详细介绍了测定的系统装置、控制条件和操作步骤;测定了许多活性炭对各种有机试剂... 提出一种迎头色谱程序升温脱附快速测定活性炭吸附热的新方法。本方法是基于Polanyi吸附势理论结合程序升温脱附曲线,通过微机采样和数据处理。详细介绍了测定的系统装置、控制条件和操作步骤;测定了许多活性炭对各种有机试剂的微分吸附热与填充度的关系曲线,其结果与前人文献的结果基本一致。测定周期短,操作简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头色谱 程序升温脱附 吸附热 活性炭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还原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表征全Pd催化剂
10
作者 赵彬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研制的新型储氧材料具有高的储氧量和大的比表面积,显示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将新型的储氧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到Pd/Al2O3催化剂中,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催化剂Pd/Al2O3、Pd/OSZ及Pd/Al2O3+OSZ性能进行表征,... 研制的新型储氧材料具有高的储氧量和大的比表面积,显示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将新型的储氧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到Pd/Al2O3催化剂中,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和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对催化剂Pd/Al2O3、Pd/OSZ及Pd/Al2O3+OSZ性能进行表征,表明储氧材料的添加,影响了Pd的氧化还原性能和氧脱附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储氧材料 钯三效催化剂 程序升温还原(TPR) 程序升温脱附(T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Cu/β-Mo_(2)C催化剂及其RWGS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译文 戴咏川 +3 位作者 么志伟 丁巍 刘芷君 宋官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中,Cu氧化物催化剂在高温下极易发生失活,而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分散和稳定Cu颗粒的作用。以七钼酸铵(AMT)、六次甲基四胺(HMT)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了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3%的... 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中,Cu氧化物催化剂在高温下极易发生失活,而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分散和稳定Cu颗粒的作用。以七钼酸铵(AMT)、六次甲基四胺(HMT)和硝酸铜为原料,通过程序升温碳化法一步合成了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3%的Cu/β-Mo_(2)C催化剂,采用XRD、H_(2)-TPR、SEM和HRTE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的加入直接使β-Mo_(2)C的特征衍射峰变弱,说明金属与载体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低负载量的Cu在β-Mo_(2)C载体上以5 nm大小的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具有更多的活性中心。其中1%Cu/β-Mo_(2)C催化剂在600℃下的CO_(2)转化率和CO选择性分别为51.00%和100%;表观活化能为24.69 kJ/mol,低于3%Cu/β-Mo_(2)C,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证实1%Cu/β-Mo_(2)C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是RWGS潜在的高效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碳化 碳化钼 Cu纳米粒子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升压GC法快速分析汽油中的BTEX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慧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0-432,共3页
采用程序升温和程序升柱头压的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汽油中BTEX的气相色谱方法,对汽油中芳烃的分离条件进行了选择,比较了用不同内标的定量分析结果,并测定了几种汽油中的BTEX。该方法可用于直馏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裂解... 采用程序升温和程序升柱头压的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汽油中BTEX的气相色谱方法,对汽油中芳烃的分离条件进行了选择,比较了用不同内标的定量分析结果,并测定了几种汽油中的BTEX。该方法可用于直馏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裂解汽油中BTEX和其它芳烃的测定,适合于汽油质量的快速监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升压GC 汽油 BTBX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脱附的动力学近似公式
13
作者 石守衡 李德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1期80-82,共3页
几十年来,程序升温脱附法(TPD方法)被催化理论与实验工作者广泛地用于测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脱附活化能,和鉴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不同吸附态,某些热分解反应也采用了线性升温的方法。我们知道,在TPD的实验处理上大多采用了忽... 几十年来,程序升温脱附法(TPD方法)被催化理论与实验工作者广泛地用于测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脱附活化能,和鉴定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不同吸附态,某些热分解反应也采用了线性升温的方法。我们知道,在TPD的实验处理上大多采用了忽略再吸附的近似。这里不妨在同一近似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原近似结果的条件下,采取进一步近似,以方便于覆盖度θ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脱附活化能 程序升温脱附 热分解反应 近似公式 吸附态 实验处理 T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朋 于庆波 +1 位作者 秦勤 杜文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利用STA409PC综合热分析仪以程序升温法来研究煤焦-CO2气化反应,主要考察了高温下升温速率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用Ozawa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算.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升温速率越大... 利用STA409PC综合热分析仪以程序升温法来研究煤焦-CO2气化反应,主要考察了高温下升温速率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用Ozawa法和单一升温速率法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算.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升温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煤焦的碳转化率越高,但是其升温速率存在一上限值,而且这一上限值随煤种的不同而不同;随升温速率的增大,D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峰值温度和最大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利用Ozawa法求得的鞍钢煤焦和本钢煤焦的活化能均在110 kJ/mol左右,阜新煤焦的活化能为8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气化 动力学 程序升温法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益生菌发酵的青稞酶解液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萍 易晓成 +1 位作者 邓娟 黄丽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78,215,共6页
采用程序升温法对青稞进行酶解,以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青稞酶解液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料水比1:15(g/mL)溶解青稞粉,经糊化后冷却至45℃,加入8.9U/g·青稞的α-淀粉酶和原料质量2.0%,3.5%的糖化酶、菠萝... 采用程序升温法对青稞进行酶解,以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青稞酶解液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料水比1:15(g/mL)溶解青稞粉,经糊化后冷却至45℃,加入8.9U/g·青稞的α-淀粉酶和原料质量2.0%,3.5%的糖化酶、菠萝蛋白酶,保温20 min后升温到60℃酶解,直至碘试液体呈无色,过滤得到青稞酶解液,其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5.68%、0.47g/L,可作为制备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的良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酶解液 还原糖 程序升温法 益生菌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对负载Pd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孟飞 边平凤 郑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3-114,共2页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supported PdO catalyst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on the kind of the support as follows: CeO2>ZrO2>TiO2>Al2O3>SnO2>ZSM-5>SiO2.The reduction state of PdO in the catalys...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supported PdO catalyst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on the kind of the support as follows: CeO2>ZrO2>TiO2>Al2O3>SnO2>ZSM-5>SiO2.The reduction state of PdO in the catalys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xidation activityof the catalyst. PdO/CeO2 was inferior to PdO/Al2O3 in heat-stability, but its activity for COoxidation was higher than PdO/Al2O3, after it had been calcinated at 1200 ℃ for 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 程序升温法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体系的交联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亚康 汪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采用程序升温 DSC法研究了含环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癸二酸体系的交联反应动力学 ,结合 Ozawa方程推导出该交联体系的交联动力学方程 ,并计算了交联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 ,程序升温 DSC法可较好地克服恒温DSC法谱图中因晶态交联剂的... 采用程序升温 DSC法研究了含环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癸二酸体系的交联反应动力学 ,结合 Ozawa方程推导出该交联体系的交联动力学方程 ,并计算了交联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 ,程序升温 DSC法可较好地克服恒温DSC法谱图中因晶态交联剂的熔融峰与交联反应放热峰相互重叠而引起的交联程度难以精确计算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因常规交联反应动力学方程较复杂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基丙烯酸酯 共聚物 程序升温DSC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红 钟志剑 +3 位作者 廖锦东 黄泽鸣 李树华 林维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用DSC及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方法对载体的稳定性及几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TiO2/γ-Al2O3/cordierite的热稳定性比较好。以其为载体的催化剂中,用Pt贵金属修饰的Cu-... 用DSC及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方法对载体的稳定性及几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TiO2/γ-Al2O3/cordierite的热稳定性比较好。以其为载体的催化剂中,用Pt贵金属修饰的Cu-K-V催化剂表现的活性最高,而老化则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催化剂 颗粒物 程序升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ZnO微波辅助合成与微波增强光催化罗丹明B
19
作者 李莉 张秀丽 +5 位作者 李恩帅 于岩 段喜鑫 赵丽杰 白丽明 赵月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83,共9页
本文通过微波辅助、程序升温溶剂热以及煅烧等不同方法制备了系列纳米复合材料Ag/ZnO,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X-射线能量色散谱... 本文通过微波辅助、程序升温溶剂热以及煅烧等不同方法制备了系列纳米复合材料Ag/ZnO,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等测试手段对上述合成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辅以微波后其纤锌矿晶型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同时,其光的吸收性质以及粒子尺寸、形貌以及颗粒分布等方面则有较大改变。其中,经微波辐射、程序升温溶剂热以及煅烧三步处理的样品(mcd-Ag/ZnO)更多呈现规则的六棱柱结构。在紫外光照射和微波辐射下,合成产物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结果显示,经微波辅助合成的Ag/ZnO光催化活性较未经微波处理样品的活性有较大提高,且明显高于市售P25。同时,mcd-Ag/ZnO在微波辐射下的光催化活性也被有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ZnO 程序升温溶剂热 微波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