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证据衔接——“程序二元、证据一体”衔接模型之提出
1
作者
马媛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9-159,共11页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在证据种类、举证责任、收集补证及调证规则上均与《行政诉讼法》趋同,且证明范围不仅包括合法性还包括适当性,事实审查优势明显。但在司法审查实践中,法院对被诉行为是否经过复议不加区分,使得复议程序中所进行...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在证据种类、举证责任、收集补证及调证规则上均与《行政诉讼法》趋同,且证明范围不仅包括合法性还包括适当性,事实审查优势明显。但在司法审查实践中,法院对被诉行为是否经过复议不加区分,使得复议程序中所进行的行为没有彰显出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复议机关自我价值体验感和程序参与人对复议的信任度均不饱和,导致复议主渠道功能发挥受阻。为充分发挥复议的解纷制度优势和主渠道作用,也为发挥诉讼的法律审查优势和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本文大胆提出了“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证据衔接机制,并从政治正当性、法律正当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维度予以系统证成。在此基础上,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个方面构建了“程序二元、证据一体”衔接机制的具体内容,以期在复议与诉讼的双向奔赴中更快更好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议解纷主渠道
证据
衔接
程序二元、证据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诉讼中程序与证据关系再审视——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卫跃宁
刘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5,205,共14页
有学者提出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面临着显著的可行性障碍。作为程序与证据关系集中典型的举证责任规则,有着程序性基调、权力制约性与权利配置性、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的链接功能以及与法律事实的紧密关系,据以透视程序对...
有学者提出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面临着显著的可行性障碍。作为程序与证据关系集中典型的举证责任规则,有着程序性基调、权力制约性与权利配置性、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的链接功能以及与法律事实的紧密关系,据以透视程序对证据的基本规制形态。证据、程序规则具有抽象性,证据制度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技术性规定的建构性等特征。程序与证据关系的演进趋势与恒定因素统一于程序对证据规制作用的不断强化,体现着法律价值目标和政策指引的底层作用。陈光中教授“动态平衡诉讼观”基本理论与价值,阐发、强调了刑事诉讼法领域内诸多重要平衡关系的动态建构的意义。因而“程序二元,证据一体”主要障碍在于过分强调证据的相对独立性,实现“证据一体”必须基于相类的程序环境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
程序
与
证据
相关关系
监察调查
"
程序二元、证据一体
"
监检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证据衔接——“程序二元、证据一体”衔接模型之提出
1
作者
马媛婧
机构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9-159,共11页
文摘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在证据种类、举证责任、收集补证及调证规则上均与《行政诉讼法》趋同,且证明范围不仅包括合法性还包括适当性,事实审查优势明显。但在司法审查实践中,法院对被诉行为是否经过复议不加区分,使得复议程序中所进行的行为没有彰显出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复议机关自我价值体验感和程序参与人对复议的信任度均不饱和,导致复议主渠道功能发挥受阻。为充分发挥复议的解纷制度优势和主渠道作用,也为发挥诉讼的法律审查优势和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本文大胆提出了“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证据衔接机制,并从政治正当性、法律正当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维度予以系统证成。在此基础上,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个方面构建了“程序二元、证据一体”衔接机制的具体内容,以期在复议与诉讼的双向奔赴中更快更好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关键词
复议解纷主渠道
证据
衔接
程序二元、证据一体
分类号
D92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2.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诉讼中程序与证据关系再审视——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卫跃宁
刘柏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5,205,共14页
基金
北京市教委专项课题“监察权的刑事诉讼属性研究”(项目编号:ZFZX007)。
文摘
有学者提出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面临着显著的可行性障碍。作为程序与证据关系集中典型的举证责任规则,有着程序性基调、权力制约性与权利配置性、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的链接功能以及与法律事实的紧密关系,据以透视程序对证据的基本规制形态。证据、程序规则具有抽象性,证据制度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技术性规定的建构性等特征。程序与证据关系的演进趋势与恒定因素统一于程序对证据规制作用的不断强化,体现着法律价值目标和政策指引的底层作用。陈光中教授“动态平衡诉讼观”基本理论与价值,阐发、强调了刑事诉讼法领域内诸多重要平衡关系的动态建构的意义。因而“程序二元,证据一体”主要障碍在于过分强调证据的相对独立性,实现“证据一体”必须基于相类的程序环境土壤。
关键词
刑事
程序
与
证据
相关关系
监察调查
"
程序二元、证据一体
"
监检衔接
Keywords
correlation between criminal procedure and evidence
investigations by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procedure binary while evidence consist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and the procuratorate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证据衔接——“程序二元、证据一体”衔接模型之提出
马媛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刑事诉讼中程序与证据关系再审视——评“程序二元、证据一体”理论模型
卫跃宁
刘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