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 被引量:45
1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而法院则应当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要求提供妥当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还要求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畅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形成既有"分权"又相互"协作"的诉讼构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 民事诉讼制度 司法制度 诉讼主体 司法权 诉讼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理念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睿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确立当事人诉权法院审判权的优越地位,也没有建立起诉权对审判权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 法院审判权 程序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6,共7页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势、实现民事诉讼目的、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程序效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实践价值。在我国立法中,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增设某些程序选择权;明确法官的阐明与告知义务;明确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选择权 程序主体性原则 纠纷解决方式 民事诉讼目的 处分权主义 人权保障 诉讼手段 诉讼程序 发展趋势 诉讼成本 实践价值 司法公正 程序效益 立法经验 当事人 义务 法官 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理念错位及其调整 被引量:2
4
作者 庞小菊 《法治研究》 2018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民众的司法救济需求,理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理念,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过程并没有践行这一理念,而是出现了明显的权力本位尤其是法院本位倾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审判迅速化是以法院为主导...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民众的司法救济需求,理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理念,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过程并没有践行这一理念,而是出现了明显的权力本位尤其是法院本位倾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审判迅速化是以法院为主导在推进。为此,审判迅速化中应构建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在迅速化改革决策中充分吸收民意、扩大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范围、确立适时审判请求权制度和完善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使审判迅速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迅速化 以人为本 理念错位 程序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