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个人主体性——以程序利益与程序主体的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尚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序中具有独立的属己利益支撑。民事诉讼程序应当淡化国家色彩,以个人的程序利益保障为基点,实现个人的独立性程序地位,进而使民事诉讼程序获得真正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程序 个人主体 程序利益 程序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 被引量:46
2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而法院则应当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要求提供妥当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还要求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畅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形成既有"分权"又相互"协作"的诉讼构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 民事诉讼制度 司法制度 诉讼主体 司法权 诉讼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理念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睿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确立当事人诉权法院审判权的优越地位,也没有建立起诉权对审判权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 法院审判权 程序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程序公正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祖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8,共7页
公正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上一个永恒的论题 ,一般公正只是通过程序公正才能最终实现。程序公正的必备要素含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强化、确信真实的定案依据和审判者中立。
关键词 法哲学 程序公正 公正 立法正义 程序主体 人格尊严 导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6,共7页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势、实现民事诉讼目的、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程序效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实践价值。在我国立法中,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增设某些程序选择权;明确法官的阐明与告知义务;明确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选择权 程序主体性原则 纠纷解决方式 民事诉讼目的 处分权主义 人权保障 诉讼手段 诉讼程序 发展趋势 诉讼成本 实践价值 司法公正 程序效益 立法经验 当事人 义务 法官 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程序中的教示制度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55-59,共5页
面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缺乏对教示制度的关注和理解的现状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示制度之后 ,重新界定教示的含义。文中从服务行政理念的渗入、参与行政之落实以及制度间之配合三方面 ,挖掘出教示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 ... 面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缺乏对教示制度的关注和理解的现状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示制度之后 ,重新界定教示的含义。文中从服务行政理念的渗入、参与行政之落实以及制度间之配合三方面 ,挖掘出教示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 ;逐一分析教示主体、教示行为、不教示及教示有误的行为后果等内容。文章最后强调 :确立我国教示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体现出“服务行政” ,为程序主体提供反思机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教示制度 行政效能 法制建设 教示主体 程序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公诉和解中当事人主体地位之考量
7
作者 刘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5,共6页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 作为一种体现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平等保护司法理念的新型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一直颇受争议的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在立法上得到最终确认,这一立法的变化是刑事司法改革推进过程中当事人诉权和程序性主体理念对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在把握公诉和解当事人主体地位时,必须正确认识刑事公诉和解程序的不独立性,准确理解刑事公诉和解对证据制度的冲击。在厘清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大对当事人程序性主体权利的进一步保障以及强化刑事和解中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两个方面来实现当事人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主体理念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当事人诉权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目的论纲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祖军 田毅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58,共8页
一般说来,民事诉讼具有实现法律和解决纠纷的功能,但此二者究竟谁是民事诉讼的目的,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之外另有目的?学者间存在着多种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以实现法律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即识解决纷争为民事诉讼的后果;以... 一般说来,民事诉讼具有实现法律和解决纠纷的功能,但此二者究竟谁是民事诉讼的目的,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之外另有目的?学者间存在着多种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以实现法律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即识解决纷争为民事诉讼的后果;以解决纠纷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却识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法学 当事人 民事诉讼制度 程序利益 实体利益 利益保障说 程序主体 确信真实 事实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本主义刑事司法理念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明 陈爱蓓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2,共5页
司法制度中所有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都在于关注人,人本主义所蕴含的尊重人的尊严、价值的法律精神,可以引伸出刑事司法程序的主体性要求,并成为重塑我国刑事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法律意蕴 程序主体 刑事司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定法官到选择法官——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制度论析与启示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台湾地区制定了《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 ,从而修正了传统的法定法官原则 ,确立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疏减讼... 为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台湾地区制定了《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 ,从而修正了传统的法定法官原则 ,确立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疏减讼源、减少讼累、促进司法的民主化都有重要意义。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的背后 ,隐含着对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及程序选择权的尊重。这一现代司法理念是值得我国大陆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借鉴和吸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意 当事人 法官制度 民事诉讼 程序主体 程序选择权 审判 法定 台湾地区 暂行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新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3,75,共4页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已经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构建奠定了宪政基础。以人为本司法观要求现代司法珍惜人的生命和自由,保护人的财产,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要求,其理论基础包括:现代法治理论、程序主体性理论和权力与...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已经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构建奠定了宪政基础。以人为本司法观要求现代司法珍惜人的生命和自由,保护人的财产,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要求,其理论基础包括:现代法治理论、程序主体性理论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理论。以人为本司法观是判断司法是否公正和是否有效率的根本依据,而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则是以人为本司法观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现代法治理论 程序主体性理论 权力 权利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之芳 王永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自然权利理论、权利制约权力理论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自然权利理论衍生出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障的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非法剥夺性;诉讼...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自然权利理论、权利制约权力理论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自然权利理论衍生出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障的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非法剥夺性;诉讼参与人享有广泛的参与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是权利制约权力理论在刑事司法机制中的必然诉求;程序主体性理论则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性和充分的权利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自然权利 权利制约权力 程序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被引量:3
13
作者 冀祥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72,共9页
研究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原则、本土化建构以控辩平等为原则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权力制衡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哲学思想基础;程序主体性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法律文化基础;个人本位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核... 研究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原则、本土化建构以控辩平等为原则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权力制衡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哲学思想基础;程序主体性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法律文化基础;个人本位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核心价值基础;实体公正是控辩平等内在的结果价值追求;程序正义是控辩平等外化的过程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辩平等 权力制衡 程序主体 个人本位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理念错位及其调整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小菊 《法治研究》 2018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民众的司法救济需求,理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理念,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过程并没有践行这一理念,而是出现了明显的权力本位尤其是法院本位倾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审判迅速化是以法院为主导... 民事审判迅速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民众的司法救济需求,理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理念,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过程并没有践行这一理念,而是出现了明显的权力本位尤其是法院本位倾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审判迅速化是以法院为主导在推进。为此,审判迅速化中应构建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在迅速化改革决策中充分吸收民意、扩大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范围、确立适时审判请求权制度和完善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使审判迅速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迅速化 以人为本 理念错位 程序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垄断法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桂青 《学术论坛》 CSSCI 1998年第4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垄断行为 限制竞争行为 环境影响 行为分析 主体需要 行为动机 主体满足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