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干扰素-γ的稀释复性及活力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忠广 张桂红 +2 位作者 夏春丽 李宝贤 李一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2-86,共5页
文章探讨了不同折叠促进剂、加样方式、温度、pH在稀释法复性条件下对重组犬IFN-γ体外折叠的复性影响。结果表明,0.5mol·L-1精氨酸、0.5mol·L-1盐酸胍、2.0mol·L-1尿素均能有效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其中精氨酸... 文章探讨了不同折叠促进剂、加样方式、温度、pH在稀释法复性条件下对重组犬IFN-γ体外折叠的复性影响。结果表明,0.5mol·L-1精氨酸、0.5mol·L-1盐酸胍、2.0mol·L-1尿素均能有效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其中精氨酸的效果最好。在4℃、pH8.0、精氨酸浓度0.5mol·L-1,蛋白浓度0.15mg·mL-1及脉冲加样操作方式下,复性后重组犬IFN-γ的活性为1.35×104U·mL-1,比活为3.74×106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犬IFN—γ 稀释复性 折叠促进剂 活性 比活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γ-干扰素包涵体稀释复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靳挺 关怡新 +1 位作者 费峥峥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0-774,共5页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重组人γ 干扰素包涵体复性条件 ,如温度、pH值、蛋白浓度、复性液中脲浓度 ,同时对加样操作方式进行了考察 ,得到了较为适宜的复性条件 .结果表明 ,脲能有效地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 ,合适的脲浓度随复性蛋白浓...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重组人γ 干扰素包涵体复性条件 ,如温度、pH值、蛋白浓度、复性液中脲浓度 ,同时对加样操作方式进行了考察 ,得到了较为适宜的复性条件 .结果表明 ,脲能有效地抑制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 ,合适的脲浓度随复性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 ,在 4℃、pH值 8 0、脲浓度 1 0mol·L-1、蛋白浓度0 1mg·ml-1及脉冲加样操作方式等条件下 ,复性后重组人γ 干扰素的活性为 2 39× 10 5IU·ml-1,比活达 2 2 1× 10 7I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Γ-干扰素 包涵体 稀释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蛋白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分析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的集聚体 被引量:5
3
作者 梁长利 边六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本文利用蛋白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层析法分析了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体。当用复性液稀释复性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时,会迅速产生可观量的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的不连续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 本文利用蛋白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层析法分析了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体。当用复性液稀释复性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时,会迅速产生可观量的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的不连续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高效凝胶排阻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在稀释复性过程中除了能够复性成天然态蛋白溶菌酶分子外,还会形成可溶的蛋白溶菌酶分子二聚体和三聚体,二聚体和三聚体主要是靠分子间二硫键的错配连接而成的;可溶的蛋白溶菌酶分子二聚体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集聚体沉淀,而可溶的三聚体溶菌酶分子则仍处于复性液上清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高效凝胶排阻层析 还原变性溶菌酶 集聚体 稀释复性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及其集聚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清法 张潭 +1 位作者 罗海燕 王世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以及激光光散射光谱研究了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及其集聚作用。在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中,当最终复性液中脲浓度大于2.0mol/...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以及激光光散射光谱研究了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及其集聚作用。在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中,当最终复性液中脲浓度大于2.0mol/L时,牛碳酸酐酶B在复性液中以单分子和二分子集聚体形式存在;当最终复性液中脲浓度小于2.0mol/L大于1.0mol/L时,牛碳酸酐酶B在复性液中以单分子、二分子集聚体和少量多分子集聚体形式存在;而当最终复性液中脲浓度小于等于1.0mol/L时,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复性时会形成均匀透明的上清和不透明的沉淀,牛碳酸酐酶B在上清和沉淀中达到动态解离平衡,且在两相中都以单分子、二分子集聚体和少量多分子集聚体形式存在。溶液中二分子和多分子牛碳酸酐酶B集聚体是通过牛碳酸酐酶B分子之间的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当溶液中这些成分达到一定浓度并且溶液中脲的浓度小于某一个值时,它们之间会通过非共价形式形成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碳酸酐酶B 凝胶电泳 凝胶排阻色谱 集聚体 稀释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Onconase的稀释复性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红 徐殿胜 王庆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0期57-60,共4页
采用稀释复性方法从包涵体中复性得到有活力的Onconase蛋白,并与传统的醋酸沉淀复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复性温度、尿素浓度、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加入时间对复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复性温度为4℃、采用最佳复性体系(先加G... 采用稀释复性方法从包涵体中复性得到有活力的Onconase蛋白,并与传统的醋酸沉淀复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复性温度、尿素浓度、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加入时间对复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复性温度为4℃、采用最佳复性体系(先加GSSG的含2mol·L-1尿素的稀释复性缓冲溶液)时,复性纯化后Onconase含量和回收率明显高于醋酸沉淀复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包涵体 稀释复性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刺螠硫醌氧化还原酶的表达、纯化和复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玉彬 谭志 张志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
硫化物是1种广泛分布的有毒物质。硫醌氧化还原酶(SQR)是硫化物代谢的关键酶。单环刺螠是1种生活在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中的底栖生物。本研究为了获得具有活性的单环刺螠SQR,将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 硫化物是1种广泛分布的有毒物质。硫醌氧化还原酶(SQR)是硫化物代谢的关键酶。单环刺螠是1种生活在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中的底栖生物。本研究为了获得具有活性的单环刺螠SQR,将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后采用稀释复性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复性。经IPTG诱导后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8 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后,通过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首次通过蛋白复性的方法获得具有活性的单环刺螠SQR,确定最佳稀释复性条件为pH=8.0,蛋白浓度20μg/mL,L-精氨酸浓度0.2 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10∶1,复性时间为9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硫醌氧化还原酶 蛋白表达与纯化 稀释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53的原核表达及包涵体复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慧 张守涛 郭亚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通过检测血清中p53蛋白及其抗体变化诊断肿瘤的ELISA试剂盒的研发需要大量制备p53蛋白.本研究通过构建人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53,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p53包涵体蛋白,经包涵体变性、亲和纯化、复性得到可溶p53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p53蛋白及其抗体变化诊断肿瘤的ELISA试剂盒的研发需要大量制备p53蛋白.本研究通过构建人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53,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p53包涵体蛋白,经包涵体变性、亲和纯化、复性得到可溶p53蛋白.发现利用8M尿素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溶解,经镍柱亲和纯化得到纯度超过95%的变性蛋白.尝试透析复性、稀释复性和柱上复性3种方法分别对p53变性蛋白进行复性.结果表明透析复性的复性率最高,这为原核表达制备p53提供了一种参考.本研究为ELISA法检测血清中p53蛋白及其抗体诊断肿瘤相关试剂盒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包涵体 透析复性 稀释复性 柱上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膜联蛋白的尿激酶原融合蛋白衍生物的复性及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苹 井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29,共4页
构建重组人膜联蛋白的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目标基因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通过稀释复性的实验方法,对目标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变复性处理及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终制备出具有正确空间结... 构建重组人膜联蛋白的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目标基因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通过稀释复性的实验方法,对目标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变复性处理及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终制备出具有正确空间结构的有活性的尿激酶原融合蛋白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包涵体 稀释复性 纯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复性技术
9
作者 孙彦 《生物产业技术》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重组蛋白质的过表达常导致其在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被称为包含体的聚集体。因此,蛋白质复性是许多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生产过程的重要步骤。本文简要介绍包含体提取、纯化和溶解工艺,重点阐述蛋白质复性技术,包括稀释复性、... 重组蛋白质的过表达常导致其在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被称为包含体的聚集体。因此,蛋白质复性是许多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生产过程的重要步骤。本文简要介绍包含体提取、纯化和溶解工艺,重点阐述蛋白质复性技术,包括稀释复性、稀释添加剂、人工分子伴侣、柱色谱复性和反胶团溶解复性等。最后展望蛋白质复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荷电介质对同电荷蛋白质复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 复性技术 蛋白质复性 溶解工艺 稀释复性 蛋白质药物 错误折叠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的体外制备与纯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茂华 翁秀芳 +4 位作者 梁智辉 夏芳珍 李佳楠 陈雪玲 吴雄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的体外制备与纯化。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G重链及轻链(β2m)在抗原肽(人工合成九肽NH2-KGPPAALTL-COOH)的存在下,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G-肽复合物,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对折叠复合物进行纯化。利用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的体外制备与纯化。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G重链及轻链(β2m)在抗原肽(人工合成九肽NH2-KGPPAALTL-COOH)的存在下,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G-肽复合物,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对折叠复合物进行纯化。利用特异性抗体(mAb W6/32和兔抗人β2m抗体)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对纯化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G重链聚合体、HLA-G-肽复合物及β2m3种成分,纯化后主要为HLA-G-肽复合物。结论成功地获得纯度较高的可溶性HLA-G-肽复合物单体,为进一步研究HLA-G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肽复合物 稀释复性 凝胶过滤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重折叠核糖核酸酶A及其荧光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培生 罗曼 +2 位作者 盛清 关怡新 姚善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3-488,共6页
核糖核酸酶A(RNase A)作为蛋白质体外重折叠研究的模型蛋白,考察了稀释复性过程中脲浓度、稀释倍数、氧化还原环境(GSH浓度和GSH/GSSG比例)、pH值、温度以及聚集抑制剂的添加对该酶活性回收率的影响.在变性蛋白浓度为100μg?mL-1,复性... 核糖核酸酶A(RNase A)作为蛋白质体外重折叠研究的模型蛋白,考察了稀释复性过程中脲浓度、稀释倍数、氧化还原环境(GSH浓度和GSH/GSSG比例)、pH值、温度以及聚集抑制剂的添加对该酶活性回收率的影响.在变性蛋白浓度为100μg?mL-1,复性液含有2 mol?L-1脲,GSH浓度2 mmol?L-1,GSH/GSSG比为4∶1,pH8.0,并添加终浓0.1%的PEG,转速为150 r?min-1,温度37℃的条件下复性,RNase A的活力回收率可达70%以上.利用荧光分析法对RNase A复性过程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对RNase A体外重折叠过程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以及活性中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 稀释复性 荧光分析法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