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智算中心光网络的Ring Allreduce业务算网协同部署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婷婷 袁志林 +1 位作者 翟德伟 李泳成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业务的快速发展,智算中心面临算网协同调度的新挑战。为优化分布式智算Ring Allreduce业务的部署问题,首先,通过扩展传统波平面,开发了算力波平面技术,实现了算力与网络资源的一体化虚拟管理。然后,基于算...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业务的快速发展,智算中心面临算网协同调度的新挑战。为优化分布式智算Ring Allreduce业务的部署问题,首先,通过扩展传统波平面,开发了算力波平面技术,实现了算力与网络资源的一体化虚拟管理。然后,基于算力波平面,提出了一种高效路由、波长、算力和时隙分配(routing,wavelength,computing power and time slot assignment,RWCTA)算法用于环规约(Ring Allreduce)业务部署。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波平面的部署算法相比,基于算力波平面的RWCTA算法能有效降低62.4%的总业务完成时间和54.5%的平均业务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算中心光网络 算网协同 Ring allreduce业务 路由、波长、算力和时隙分配 算力波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凸稀疏与低秩分解的车载雷达抗干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家强 危雨萱 +1 位作者 任梦豪 陈金立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稀疏特性构建优化模型,将干扰抑制问题转化为了优化问题;然后,在使用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作为稀疏惩罚的情况下,借助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在指定误差范围内结束迭代,分别求解出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实现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精准分离。与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跳过了繁琐的干扰检测步骤,且干扰抑制后的信号与纯净参考信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7。仿真模拟以及后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达间干扰的抑制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干扰抑制 低秩 稀疏 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全变差和低秩约束的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晨光 郭禹 +4 位作者 李峰 刘翼 李艳 邓承志 刘燕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081,共11页
高光谱稀疏解混是利用一个含有丰富的端元光谱信息的光谱库作为先验,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与光谱库中各端元光谱对应的丰度的图像处理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稀疏解混方法,在高噪声条件下的解混效果不佳,且很多去噪解混算法只是片... 高光谱稀疏解混是利用一个含有丰富的端元光谱信息的光谱库作为先验,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与光谱库中各端元光谱对应的丰度的图像处理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稀疏解混方法,在高噪声条件下的解混效果不佳,且很多去噪解混算法只是片面的利用了高光谱的某些特性,并没有对高光谱特性进行全面考虑,从而影响了解混算法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全变差和低秩约束的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方法。首先对稀疏解混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对自适应全变差和低秩约束的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算法进行建模,提出自适应全变差和低秩约束的高光谱图像稀疏解混算法。该算法把高光谱数据的低秩特性和自适应TV空间特性进行了融合,在保持丰度的低秩性和稀疏性的同时,自适应调整丰度矩阵在不同结构下全变差正则化的水平差和垂直差比例,达到更好的去噪效果。然后,使用ADMM算法对新的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SUnSAL-TV,ADSpLRU,S2WSU,SU-ATV等几种比较经典的算法与本算法比较,通过两组模拟数据和一组真实数据来实验验证算法的好坏。两组模拟数据分别是在背景单一的DC1和背景复杂的DC2中各自加入10、15和20 dB三种高斯噪声得到的数据。模拟数据实验通过利用不同算法对这两组数据解混,对解混结果的信号与重建误差比、丰度重构正确率和稀疏度三个数值来比较,并对几种算法解混后的丰度图像、丰度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差值图等信息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分析几种算法的好坏。真实数据实验是利用了内华达州的Cuprite矿区高光谱真实数据对解混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用真实数据验证本算法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对于较为流行的几种解混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解混效果,在SRE方面提高了11.4%~310.2%,拥有更出色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解混 自适应全变差 低秩约束 高光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多任务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正平 王侃 +2 位作者 周倩 王继刚 朱泽轩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80,共23页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存在稀疏位置探测困难、搜索空间巨大等诸多挑战,现有为数不多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稀疏位置的探测准确率和非零决策变量的优化程度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的性能,本文...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存在稀疏位置探测困难、搜索空间巨大等诸多挑战,现有为数不多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稀疏位置的探测准确率和非零决策变量的优化程度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的性能,本文从辅助任务构建与优化、辅助任务重新初始化、知识迁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进化多任务优化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Evolutionary Multi-Task for Sparse Large-scal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SLMO-EMT).其中,辅助任务构建与优化方面,基于主任务精英解的稀疏分布,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决策变量的搜索空间进行限定,构建分别用于对稀疏位置和非零决策变量进行降维优化的两个辅助任务.辅助任务重新初始化方面,根据辅助任务在历史迭代中的知识迁移效果,对其搜索空间和当前种群进行更新,以使辅助任务可持续促进主任务的进化.知识迁移方面,首先基于轮询方式和各辅助任务的知识迁移概率,挑选用于知识迁移的辅助任务,再基于相似度挑选适合的知识受体,最后在子代生成过程中采用迁移知识引导的局部交叉,借助辅助任务的知识促进主任务的进化.为验证SLMO-EMT的性能,将其与8个先进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1000-10000维的32个基准测试实例,以及8个应用测试实例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LMO-EMT对于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SLMO-EMT的源代码已在Github上公开:https://github.com/CIA-SZU/W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 进化多任务 辅助任务 知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稀疏表示的牙隐裂OCT三维图像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石博雅 董潇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2个扫描视角进行成像,经过三维图像配准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对于低频子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最大L1范数”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采用“绝对最大”规则融合,最后通过DTCW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融合后的牙隐裂图像可以得到裂纹的完整信息,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分级,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独采用各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和边缘信息评价因子(Q)的值分别平均提高到36.7、6.0、27.9和0.74,有效提高了OCT牙隐裂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光学相干层析 稀疏表示 双树复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光谱成像的线路复合绝缘子积污状态可视化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明 李乾宇 +1 位作者 夏昌杰 董明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5,共13页
对线路复合绝缘子的污秽状态进行及时、准确的在线评估,可以有效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线路复合绝缘子污秽状态可视化评估方法。首先,结合图像配准算法和目标区域框选构建多源反射光谱图像半自动化配准方法,解决多目相机固有的... 对线路复合绝缘子的污秽状态进行及时、准确的在线评估,可以有效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线路复合绝缘子污秽状态可视化评估方法。首先,结合图像配准算法和目标区域框选构建多源反射光谱图像半自动化配准方法,解决多目相机固有的图像配准难题;其次,利用低成本、轻量化、高成像质量的多目式稀疏光谱成像设备拍摄人工染污样品并进行模型预训练,进一步通过真实自然积污样品进行迁移训练,构建复合绝缘材料表面污秽等级诊断模型;最后,借助无人机平台,在不同拍摄条件下对线路复合绝缘子污秽状态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人工染污和自然积污样品污秽等级的划分准确率分别为95.3%和87.8%,实际线路复合绝缘子污秽等级划分准确率可达90%,污秽分布区域显示清晰。通过无人机实测分析验证了基于稀疏光谱成像技术的线路绝缘子污秽等级评估和污秽分布可视化诊断的可行性,为线路绝缘子状态巡视和检修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稀疏光谱成像技术 污秽状态评估 图像配准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非零位置约束:算法-硬件协同设计的DNN稀疏训练方法
7
作者 王淼 张盛兵 张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设备上的学习使得边缘设备能连续适应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数据。利用稀疏性消除训练过程中的冗余计算和存储占用是提高边缘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学习效率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非零位置的假设,往往需要昂贵的代价用... 设备上的学习使得边缘设备能连续适应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数据。利用稀疏性消除训练过程中的冗余计算和存储占用是提高边缘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学习效率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非零位置的假设,往往需要昂贵的代价用于实时地识别和分配零的位置以及对不规则计算的负载均衡,这使得现有稀疏训练工作难以接近理想加速比。如果能提前预知训练过程中操作数的非零位置约束规则,就可以跳过这些处理开销,从而提升稀疏训练性能和能效比。针对稀疏训练过程,面向边缘场景中典型的3类激活函数探索操作数之间的位置约束规则,提出:①一个硬件友好的稀疏训练算法以减少3个阶段的计算量和存储压力;②一个高能效的稀疏训练加速器,能预估非零位置使得实时处理代价被并行执行掩盖。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比密集加速器和2个其他稀疏训练工作的能效比分别提升了2.2倍,1.38倍和1.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训练 非零位置约束 DNN 稀疏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学习的稀疏矩阵乘算法优选
8
作者 彭林 张鹏 +2 位作者 陈俊峰 唐滔 黄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稀疏矩阵乘算法中主流的row-by-row计算公式上的SPA、HASH、ESC 3种稀疏矩阵乘实现算法,在对不同的稀疏矩阵进行计算时性能差异显著,在不同非零元规模上单一算法不总是能取得最佳性能,而且单一算法与最优选择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提出了... 稀疏矩阵乘算法中主流的row-by-row计算公式上的SPA、HASH、ESC 3种稀疏矩阵乘实现算法,在对不同的稀疏矩阵进行计算时性能差异显著,在不同非零元规模上单一算法不总是能取得最佳性能,而且单一算法与最优选择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最优稀疏矩阵乘算法选择模型,以给定矩阵集作为数据源,抽取稀疏矩阵的特征,并使用SPA、HASH、ESC计算获得的性能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获得的模型能够仅使用稀疏矩阵的特征即可完成对新数据集的算法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获得91%以上的预测准确率,平均性能达到最优选择的98%,是单一算法性能的1.55倍以上,并且可在实际库函数中使用,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乘 SpGEMM SPA算法 HASH算法 ESC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的稀疏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设计方法
9
作者 王力 王奇 +1 位作者 于大群 刘书田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6,共6页
文中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的稀疏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设计方法,构造了基于拓扑优化的稀疏阵列天线布局优化模型以及基于梯度优化算法的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考虑由于布局形式变化导致的阵元间互耦效应的变化,在优化方法中有效集成了参数化... 文中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的稀疏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设计方法,构造了基于拓扑优化的稀疏阵列天线布局优化模型以及基于梯度优化算法的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考虑由于布局形式变化导致的阵元间互耦效应的变化,在优化方法中有效集成了参数化矩量法以实现阵列天线辐射方向特性的解算和性能的精准设计。为了利用梯度优化算法有效求解优化问题,将各个天线单元等效为一系列等效电阻层,采用正切型材料插值模型建立虚拟电阻与设计变量之间的插值关系,保证离散拓扑变量连续化后的自动0-1分化。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求解低副瓣稀疏阵列天线布局优化设计问题,且在实现阵列天线副瓣电平降低的同时减少了天线单元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天线阵列 稀疏阵列 优化设计 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存数据重用的稀疏矩阵向量乘序列优化
10
作者 徐传福 邱昊中 车永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4-1442,共9页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等高性能计算应用常常涉及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序列Ax,A2x,…,Asx的计算.上述SpMV序列操作又称为稀疏矩阵幂函数(matrix power kernel,MPK).由于MPK执行多次SpMV且稀疏矩阵保持不变,在缓存(cache)中重用稀疏矩阵,可...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等高性能计算应用常常涉及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序列Ax,A2x,…,Asx的计算.上述SpMV序列操作又称为稀疏矩阵幂函数(matrix power kernel,MPK).由于MPK执行多次SpMV且稀疏矩阵保持不变,在缓存(cache)中重用稀疏矩阵,可避免每次执行SpMV均从主存加载A,从而缓解SpMV访存受限问题,提升MPK性能.但缓存数据重用会导致相邻SpMV操作之间的数据依赖,现有MPK优化多针对单次SpMV调用,或在实现数据重用时引入过多额外开销.提出了缓存感知的MPK(cache-awareMPK,Ca-MPK),基于稀疏矩阵的依赖图,设计了体系结构感知的递归划分方法,将依赖图划分为适合缓存大小的子图/子矩阵,通过构建分割子图解耦数据依赖,根据特定顺序在子矩阵上调度执行SpMV,实现缓存数据重用.测试结果表明,Ca-MPK相对于Intel OneMKL库和最新MPK实现,平均性能提升分别多达约1.57倍和1.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向量乘 矩阵幂函数 缓存数据重用 数据依赖 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率稀疏成像算法研究
11
作者 徐雷钧 王浩宇 +1 位作者 白雪 陈建锋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9-176,共8页
近场毫米波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通常依赖大量数据采集,现有的时域和频域成像算法都是在满足奈奎斯特采样率条件下处理信号,这在数据采集和硬件成本上带来负担。本文基于测量目标回波信号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的毫米波雷... 近场毫米波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通常依赖大量数据采集,现有的时域和频域成像算法都是在满足奈奎斯特采样率条件下处理信号,这在数据采集和硬件成本上带来负担。本文基于测量目标回波信号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的毫米波雷达稀疏成像算法,有效降低了数据需求量。算法重点围绕欠采样数据在波数域展现的稀疏性构建稀疏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重构信号。在方位方向上应用匹配滤波算法实现目标二维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欠采样条件下,本文算法能够实现测量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显著降低了数据需求,且图像质量在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压缩感知优化算法。在目标物体被遮挡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恢复被遮挡部分的图像信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合成孔径雷达 压缩感知 稀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稀疏图注意力的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衡红军 代栋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1-849,共9页
为解决时序数据中时空依赖关系不明确而导致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图注意力网络的异常检测模型PSGAT-AD(ProbSpars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s anomaly detection)。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 为解决时序数据中时空依赖关系不明确而导致多元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图注意力网络的异常检测模型PSGAT-AD(ProbSpars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s anomaly detection)。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提取时间戳上下文信息并使用全局时间戳编码和Transformer位置编码增强序列之间的联系。利用稀疏自注意力关注重要的时间戳与特征,通过自注意力蒸馏(self-attention distillation)降低输入规模,使重要的特征更加突出,以学习时间和特征两个维度的复杂依赖关系,提升表示学习质量。通过构建基于预测和重构的综合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将综合损失误差作为异常得分实现异常判定。实验结果表明,PSGAT-AD模型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的F1得分提升1.47%~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多元时间序列 图注意力网络 时间戳编码 稀疏自注意力 自注意力蒸馏 综合损失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的多机器人协同感知与围捕
13
作者 曹凯 陈阳泉 +3 位作者 魏云博 刘志 陈超波 高嵩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791,共14页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机器人动态规划任务区域;其次,利用多机器人在任务区域中的移动探索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变分自由方法来近似模型的后验分布,完成对未知环境的感知;最后,基于粒子群优算法为围捕机器人动态分配围捕点,实现多机器人的全方位均匀围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适用于单源、多源以及动态源的围捕,且能够在保证多机器人编队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迭代速度,最终成功实现均匀围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质心维诺划分 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 围捕 协同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稀疏阶估计的自适应盲频谱感知算法
14
作者 梁燕 王晶 邵凯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7-1513,共7页
受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的限制,宽带频谱感知(WBSS)的首要难点是对宽带信号的采集和恢复。根据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ACSS)提出了一种动态稀疏阶估计(SOE)的自适应盲频谱感知(adaptive and blind compressed spectrum sensing,ABCSS)算法... 受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的限制,宽带频谱感知(WBSS)的首要难点是对宽带信号的采集和恢复。根据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ACSS)提出了一种动态稀疏阶估计(SOE)的自适应盲频谱感知(adaptive and blind compressed spectrum sensing,ABCSS)算法。ABCSS采用调制宽带转换器(MWC)结构,针对广义信息准则(GIC)算法只能实现静态SOE的问题,将GIC算法应用于ACSS分时隙方案中实现动态SOE,并且联合SOE瞬时值设计了GIC-OMPa算法保证信号重构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ACSS固定步长调整采样率的基础上,联合SOE瞬时值和反馈函数,设计一种采样率动态调整策略,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设计了步长补偿数,提升时间性能和压缩采样率性能。结果表明,ABCSS相比ACSS以更少时间达到0.9以上的高检测概率,同时有效降低了虚警概率;在频段占用数大于22时压缩采样率明显降低。故ABCSS相比ACSS能够提升WBSS的实时性能和压缩采样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频谱感知 压缩感知 自适应频谱感知 稀疏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即插即用框架和二维AMP的稀疏SAR学习成像方法
15
作者 李开明 张宏伟 +2 位作者 王天润 张强 匡旭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稀疏成像问题主要通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来解决,通过构建正则化优化模型将先验信息引入图像恢复任务.然而,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难以提供目标复杂的结构信息,尤其是非稀疏场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稀疏成像问题主要通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来解决,通过构建正则化优化模型将先验信息引入图像恢复任务.然而,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难以提供目标复杂的结构信息,尤其是非稀疏场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即插即用(plug-and-play,PnP)框架和深度展开网络(deep unfolding networks,DUN)的二维稀疏SAR学习成像方法.基于线性调频变标算法(chirp-scaling algorithm,CSA)推导出近似观测模型来降低计算成本;使用基于匹配滤波的二维近似消息传递(matched filter-based approximate message-passing,MFAMP)方法迭代求解该稀疏成像问题.为了克服现有稀疏成像方法中先验模型的局限性,在稀疏重建框架中引入PnP先验模型来代替传统的L1范数稀疏正则化器.将成像过程展开为一个DUN,称为基于PnP框架和MFAMP的SAR学习成像网络(PnP-MFAMP-Net).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成像方法的鲁棒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压缩感知 深度展开网络 稀疏成像 学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据并行深度学习的准确率感知稀疏梯度融合算法
16
作者 李洪亮 张蒙 +1 位作者 王子琛 李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6-1365,共10页
针对数据并行的深度学习作业中梯度同步导致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动态的稀疏梯度融合算法.该算法将梯度压缩、流水线技术与张量融合技术进行协同建模,建立稀疏梯度融合行为对准确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寻找加快梯度同步的同时提... 针对数据并行的深度学习作业中梯度同步导致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动态的稀疏梯度融合算法.该算法将梯度压缩、流水线技术与张量融合技术进行协同建模,建立稀疏梯度融合行为对准确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此寻找加快梯度同步的同时提高验证准确率的梯度融合方案,以解决稀疏梯度融合导致验证准确率不稳定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稀疏梯度融合算法比分层稀疏化方法缩短了1.63倍的通信时间,比已有的稀疏梯度融合算法缩短了2.68倍的收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深度学习 梯度稀疏 张量融合 通信流水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的涡致振动系统建模
17
作者 季廷炜 王亮 +2 位作者 谢芳芳 张鑫帅 郑畅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432,共12页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SINDy算法,识别了带有附加阻尼的二维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该模型与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锁定(lock-in)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基本保持不变,结构的无量纲最大振幅保持在较高水平;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非锁定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呈现线性下降的特征,结构的无量纲振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SINDy方法识别的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和三维VIV系统结构响应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预测值能够表征原系统的运动特征,对二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6%,结构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5%,对三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和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辨识 涡致振动 流固耦合 降阶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对称十字阵列的低复杂度近场多信源定位算法
18
作者 李亚军 陈焕煜 +1 位作者 史意乔 吴皓威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针对多个信源定位中存在的谱峰搜索维度较大、算法运算量大、参数无法自动配对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稀疏对称十字阵列(Sparse Symmetric Cross Array,SSCA)的近场多信源信号接收模型,并提出了针对该模型的低复杂度降维多信号分类(Reduced-d... 针对多个信源定位中存在的谱峰搜索维度较大、算法运算量大、参数无法自动配对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稀疏对称十字阵列(Sparse Symmetric Cross Array,SSCA)的近场多信源信号接收模型,并提出了针对该模型的低复杂度降维多信号分类(Reduced-dimension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RD-MUSIC)算法。SSCA结构具有中心对称的互素稀疏线阵结构。RD-MUSIC算法利用阵列结构的对称性,通过构造连接矩阵,将三维搜索转换成多个一维搜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该算法仅需2K+1次一维搜索就可以实现K个信源的定位,且能自动匹配多个信源的角度和距离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阵列结构下,与经典三维MUSIC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复杂度降低了5~6个数量级;在相同阵元数量下,与均匀对称十字阵列相比,SSCA结构能够输出更为明显的谱峰,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且其定位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信源定位 多信源定位 改进MUSIC算法 稀疏对称十字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plat:一种深度约束的稀疏视角三维重建方法
19
作者 黄志勇 佘雅丽 +3 位作者 华喜锋 向梦丽 杨晨龙 丁妥君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9,共10页
针对稀疏视角三维重建中的挑战,尤其是高斯椭球数量不足引起的重建孔洞和精度衰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约束的3D Gaussian splatting(3DGS)稀疏视角三维重建方法(DCSplat),利用深度约束自适应的补全3DGS初始化时所需的点云,设计了一种... 针对稀疏视角三维重建中的挑战,尤其是高斯椭球数量不足引起的重建孔洞和精度衰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约束的3D Gaussian splatting(3DGS)稀疏视角三维重建方法(DCSplat),利用深度约束自适应的补全3DGS初始化时所需的点云,设计了一种随机结构相似性损失,实现了稀疏视角图像的快速高精质量重建。其核心在于利用提出的前馈神经网络来完善SFM过程中产生的稀疏点云。首先,通过预训练的单目深度估计网络从图像中预测深度信息。其次,利用相机参数构建投影矩阵,将稀疏点云投影到图像上,建立点云z值与深度值关联关系,进一步构建和训练图像像素深度值与点云z值映射的深度神经网络,用于优化和补全3DGS所需的点云信息。再次,为克服3DGS逐点优化损失的局限性,引入了一种随机结构相似性损失函数,该函数将对应于像素的多个高斯视为整体来处理,能够全局考虑点云结构,促进更连贯和精确的三维重建。DCSplat在LLFF,DTU和MipNeRF360标准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在关键评价指标上,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以及学习感知图像块相似度(LPIPS),均达到甚至超越了现有方法的性能水平,能够有效提升重建质量。此外,该方法基于深度约束完成点云补全,从全局到局部利用深度信息优化重建质量,并在多项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提升,展现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稀疏视角 DCSplat 3DGS 深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角回归的稀疏辨识与优化PID控制
20
作者 刘艳君 武禹辰 +1 位作者 陈晶 丁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06-2714,共9页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稀疏模型,然后将最小角回归算法用于稀疏系统辨识,并提出绝对角度停止准则,使算法经过少量的迭代即可获得模型的稀疏参数估计,并同时获得有效的时滞和阶次估计。结合辨识得到的受控自回归模型,引入一种基于指定相位点频率和增益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数值仿真和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控制仿真表明,该稀疏辨识算法在低数据量下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角回归 稀疏系统辨识 时滞阶次联合估计 停止准则 优化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