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选择性稀疏采样的细粒度图像分类
1
作者 孙红 陈玉娟 宋冬豪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0-1465,共6页
常用的细粒度分类方法通过提取局部信息学习细粒度特征,容易忽视周围环境因素影响问题,造成分类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框架,称为选择性稀疏采样.通过类峰值响应产生稀疏注意定位有信息的对象部分,根据图像内容选择... 常用的细粒度分类方法通过提取局部信息学习细粒度特征,容易忽视周围环境因素影响问题,造成分类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框架,称为选择性稀疏采样.通过类峰值响应产生稀疏注意定位有信息的对象部分,根据图像内容选择动态数量的稀疏注意,生成判别性和补充性两个分支进行视觉表示,使得特征部分和全局信息相辅相成.对于容易产生混淆的部分,引入了一个“梯度增强”损失,只关注每个样本的混淆类,为补充性分支提供更多的细节特征.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常用数据集的基准测试中分别达到了88.6%,92.8%和94.8%的精确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度图像分类 选择稀疏采样 类峰值响应 梯度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FDTD/TDPO混合优化算法
2
作者 王林茜 陈娟 牟春晖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51,共6页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和时域物理光学(time-domain physical optics,TDPO)的混合算法提出用稀疏采样优化近场外推的方法,解决了大口径反射面天线电磁计算用时过长、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传统混合算法中...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和时域物理光学(time-domain physical optics,TDPO)的混合算法提出用稀疏采样优化近场外推的方法,解决了大口径反射面天线电磁计算用时过长、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传统混合算法中馈源的近场外推到反射面天线的步骤计算量较大,稀疏采样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间隔采样,减少了此步骤的计算量,从而节省了用时。给出了馈源为喇叭天线、抛物面口径为100个波长的抛物面天线算例,所得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最大相对误差仅有-36.03 dB,用时最快可缩短为原来的2.51%,与CST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吻合度较高,用时缩减了93.18%,验证了本文优化算法可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FDTD) 时域物理光学(TDPO) 混合方法 稀疏采样 抛物面天线 远区辐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采样傅里叶望远镜成像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欣悦 董磊 王建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1-527,共7页
为了实现傅里叶望远镜快速成像,提出了一种稀疏采样图像重构方法,并对利用稀疏傅里叶样本精确重构目标图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并考虑目标图像在变换域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建立稀疏采样图像重构问题的优化模型。然... 为了实现傅里叶望远镜快速成像,提出了一种稀疏采样图像重构方法,并对利用稀疏傅里叶样本精确重构目标图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并考虑目标图像在变换域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建立稀疏采样图像重构问题的优化模型。然后,构造适当的随机稀疏采样模板,对目标图像的傅里叶分量进行采样测量。最后,利用随机稀疏测量样本,通过非线性优化精确重构目标图像。实验结果显示,对实际的卫星图像,利用20%~30%随机测量样本非线性重构图像与利用全部测量样本直接重构图像的均方误差仅为4%~6%,表明利用随机稀疏傅里叶样本能够实现精确的图像重构,而且大大减少了测量样本的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实现快速成像对傅里叶望远镜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望远镜 稀疏采样 压缩感知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采样下陡角度构造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礼农 陈树民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2-1459,共8页
针对稀疏采样,特别是crossline方向稀疏采样的三维地震数据,提出了一个基于波动方程方法的陡角度构造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文中针对一类混合域(空间和波数)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建立反假频的单程波算子和通过(形式上)填充空道... 针对稀疏采样,特别是crossline方向稀疏采样的三维地震数据,提出了一个基于波动方程方法的陡角度构造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文中针对一类混合域(空间和波数)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建立反假频的单程波算子和通过(形式上)填充空道重建理想采样的地震数据,有效地实现了陡倾角地层的准确成像.这一算法策略解决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在复杂构造成像上的优势.二维理论数据(Marmousi模型)和三维实际地震资料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这一方法对现行的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采样 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阵列SAR回波稀疏采样及其三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向阳 王静 +2 位作者 牛德智 杜宇扬 刘许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2,共9页
针对高分辨前视阵列SAR三维成像系统面临的距离采样率高和回波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利用地面散射源在三维空间中的稀疏性,提出距离频域和沿航向时域二维稀疏采样并稀疏重构地面三维图像的方法.从前视阵列SAR角度观察三维地面,地面散射源... 针对高分辨前视阵列SAR三维成像系统面临的距离采样率高和回波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利用地面散射源在三维空间中的稀疏性,提出距离频域和沿航向时域二维稀疏采样并稀疏重构地面三维图像的方法.从前视阵列SAR角度观察三维地面,地面散射源在距离向和沿航向二维空间中是稀疏的,在该二维方向上联合稀疏采样有望实现最佳的稀疏采样效果.为避免距离向时域稀疏采样造成的三维成像复杂化,提出利用子脉冲结合距离频域稀疏采样的方法来实现距离向稀疏采样.同时,结合地面散射源连续性特点,提出低信噪比情况下稳健的信号重构方法.与传统三维匹配滤波成像方法相比,本方法降低了距离采样率和回波数据量,并直接重构地面散射源信息以实现三维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前视阵列SAR 稀疏采样 压缩感知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密度稀疏采样的微波辐射干涉测量反演成像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朱路 陈素华 +2 位作者 刘江锋 刘媛媛 杜江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6-1239,1252,共5页
针对微波辐射干涉测量在频域中进行测量值具有低频信息较少、高频信息丰富,且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分布比较集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密度稀疏采样的微波辐射干涉测量方法。该方法将测量的频域信息进行分块,根据不同块所包含信息量的不... 针对微波辐射干涉测量在频域中进行测量值具有低频信息较少、高频信息丰富,且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分布比较集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密度稀疏采样的微波辐射干涉测量方法。该方法将测量的频域信息进行分块,根据不同块所包含信息量的不同,利用变密度进行稀疏采样。考虑微波辐射图像本身具有的梯度稀疏性和局部光滑性特征,建立全变差正则化约束的成像模型,并采用交替迭代算法进行微波辐射图像最优重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变密度稀疏采样方法和交替迭代重构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演高分辨率微波辐射图像;在总采样率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反演图像的分辨率,且对低采样率情况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干涉测量 变密度稀疏采样 全变差 交替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自适应α-β滤波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良群 谢维信 +1 位作者 黄敬雄 廖桂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5138-5140,共3页
针对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下的被动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α-β滤波算法。算法首先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推导了α-β滤波器的最优参数选择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非均匀稀疏采样被动传感器上报数据的特点,提出利用上报时间... 针对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下的被动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α-β滤波算法。算法首先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推导了α-β滤波器的最优参数选择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非均匀稀疏采样被动传感器上报数据的特点,提出利用上报时间间隔和目标速度来设计跟踪指数,且根据被动传感器系统的实际观测情况,推导了观测误差标准差的表达式;最后,在保证算法稳定性的前提下,给出了自适应滤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能够准确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性能要好于工程中常用的α-β滤波器,且算法设计简单,能够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稀疏采样 被动传感器系统 自适应Α-Β滤波 机动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空间碎片群目标成像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江 邓佳欣 +1 位作者 廖桂生 朱圣棋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1期82-89,共8页
低重频、短数据条件下的雷达成像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星载平台观测的碎片目标多以群目标形式出现。针对窄带条件下的空间碎片群目标成像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空间碎片群目标成像方法。由于空间碎片通常存在高速自旋现象,且... 低重频、短数据条件下的雷达成像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星载平台观测的碎片目标多以群目标形式出现。针对窄带条件下的空间碎片群目标成像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空间碎片群目标成像方法。由于空间碎片通常存在高速自旋现象,且碎片之间因质量、密度等物理差异存在明显的转速差,利用观测时间内碎片群的多周期观测数据与转速差异性,结合回波的自相关特性,能有效实现碎片群的转速检测。由于碎片在空域具有强稀疏特性,结合碎片转速,利用观测矩阵抽取数据,可以实现等效插值操作,并且将稀疏重构得到的数据进行重排,即可得到各个目标的像。抽取操作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其他碎片的回波能量,并解决在低重频条件下的多普勒模糊问题。理论分析证明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够在低重频条件下实现对碎片群目标的分别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函数 多普勒模糊 稀疏采样 空间碎片群目标 I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阵列优化的APG-MUSIC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虎 蒋迺倜 +1 位作者 刘溶 李洪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0-1396,共7页
针对稀疏阵列下2维波达方向(DOA)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阵列优化的加速逼近梯度(APG)算法与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相结合的2D-DOA估计方法。首先,建立稀疏阵列下的2D-DOA估计信号模型,并证明其具备低秩特征,满足零空间性... 针对稀疏阵列下2维波达方向(DOA)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阵列优化的加速逼近梯度(APG)算法与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相结合的2D-DOA估计方法。首先,建立稀疏阵列下的2D-DOA估计信号模型,并证明其具备低秩特征,满足零空间性质(NSP)。其次,为提高稀疏阵列下矩阵填充方法重构接收信号矩阵性能和以此为基础的2D-DOA估计精度,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A)的稀疏采样阵列优化方法。最后,将APG和MUSIC算法相结合,在重构完整平面阵列接收信号矩阵的基础上完成2维波达方向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2维波达方向估计精度前提下,大幅提高阵元利用率,有效降低空间谱平均旁瓣,与常规2D-DOA估计方法相比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采样阵列优化 矩阵填充 2维波达方向估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无线多媒体传感网图像压缩算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剑 韩崇 +2 位作者 施金宏 薛浩天 孙力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解决无线多媒体传感网存在的网络能耗高、节点性能低以及存储空间小等问题,结合WMSNs的特点引入压缩感知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域稀疏采样的分布式多媒体传感网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考虑多传感器节点的协作性,实现了图像在傅里叶... 为解决无线多媒体传感网存在的网络能耗高、节点性能低以及存储空间小等问题,结合WMSNs的特点引入压缩感知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域稀疏采样的分布式多媒体传感网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考虑多传感器节点的协作性,实现了图像在傅里叶域上的分块自适应压缩采样与传输。通过公开图像数据集中与现有的其他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的仿真对比实验,表明了所提算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重构误差、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而且能更好地适合WMSNs网络低能耗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多媒体传感网 分块压缩感知 傅里叶变换 稀疏采样 自适应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采样数据大转角ISAR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颖妮 杨予昊 于俊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45,51,共6页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高分辨成像时,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徙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稀疏ISAR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通过傅里叶变...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高分辨成像时,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徙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稀疏ISAR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数据变换到距离频率域,对每一距离单元数据,根据方位向稀疏采样的位置构造相应的Keystone基矩阵,利用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重建目标在各距离频域单元的多普勒域系数,最后,通过距离向逆傅里叶变换和方位向自聚焦完成ISAR成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距离徙动 稀疏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电力接地网雷达检测系统成像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继明 倪向萍 武昕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2,共5页
接地网隐蔽的敷设位置造成检测的局限性,而利用雷达系统能够实现无开挖情况下的便捷检测。论文针对接地网雷达智能检测系统的成像处理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接地网检测场景的目标分布特点,以稀疏采样理论为基础,利用接地导体强反射性所呈现... 接地网隐蔽的敷设位置造成检测的局限性,而利用雷达系统能够实现无开挖情况下的便捷检测。论文针对接地网雷达智能检测系统的成像处理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接地网检测场景的目标分布特点,以稀疏采样理论为基础,利用接地导体强反射性所呈现的信号稀疏性实现了有效的数据低维投影测量,提高了系统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效率。在低维数据基础上,利用信号重建获取目标的二维轮廓,得到二维成像输出。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成像算法的有效性,在获得高分辨率输出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数据处理量。此外,由于距离向的信号重建处理,使距离向旁瓣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雷达检测 稀疏采样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双基地机载雷达杂波谱补偿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锦辉 廖桂生 李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0-1125,共6页
在双基地机载雷达中,由于地面杂波存在距离依赖性,使得基于距离单元回波数据平均的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存在误差,导致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杂波抑制性能严重下降。基于配准的方法沿杂波空时分布曲线采样,补偿杂波距离依赖性,然而该方法由于... 在双基地机载雷达中,由于地面杂波存在距离依赖性,使得基于距离单元回波数据平均的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存在误差,导致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杂波抑制性能严重下降。基于配准的方法沿杂波空时分布曲线采样,补偿杂波距离依赖性,然而该方法由于采样点过多导致运算量巨大。针对该问题,利用双基地机载雷达杂波散射点的复幅度受收发天线调制,具有稀疏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采样的杂波谱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采样门限来降低采样点数,减小重构杂波数据的运算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重构杂波的运算量,减小双基地机载雷达杂波的距离依赖性,提高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杂波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机载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稀疏采样 杂波谱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稀疏采样的HRRP合成及ISAR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丰 张群 +3 位作者 段艳丽 顾福飞 李开明 毕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2,共6页
在分析传统的线性调频(LFM)信号体制ISAR高分辨距离像(HRRP)合成及二维成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稀疏采样的高分辨距离像合成及ISAR成像方法。该方法对经过二维稀疏采样后的ISAR回波信号进行二维重构处理,... 在分析传统的线性调频(LFM)信号体制ISAR高分辨距离像(HRRP)合成及二维成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稀疏采样的高分辨距离像合成及ISAR成像方法。该方法对经过二维稀疏采样后的ISAR回波信号进行二维重构处理,在大幅降低LFM信号采样率、减少子脉冲个数的前提下,获得高质量的HRRP和二维ISAR像;为缓解数字信号处理机的采样负担、降低已方雷达信号的被截获概率奠定了基础。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观察了其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高分辨距离像 逆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二维像 二维稀疏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数据的电动公交车电池SOC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鲍伟 葛建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7-374,共8页
为提高电动公交车电池SOC预测的精度,基于某电池监控云平台电池数据库中存储的以30 s为采样周期的稀疏采样的电池运行数据,对电动公交车电池SOC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稀疏采样数据源,分析了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的运行过程及其... 为提高电动公交车电池SOC预测的精度,基于某电池监控云平台电池数据库中存储的以30 s为采样周期的稀疏采样的电池运行数据,对电动公交车电池SOC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稀疏采样数据源,分析了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的运行过程及其SOC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当前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流、电池模组温度均值及前一时刻SOC值作为预测变量,而选择当前电池组SOC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进行训练,并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寻找SVM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提出了基于稀疏采样数据的电动公交车电池SOC单步预测方法。接着通过对训练数据集的再划分,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稀疏采样数据的电动公交车SOC自主预测方法,摆脱了在SOC长期预测过程中对于BMS估计的真实SOC值的依赖。试验结果表明,SOC单步预测方法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1.82%,SOC自主预测方法的最大绝对误差也只有5.89%,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根据在不同运行路线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试验结果,SOC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荷电状态 稀疏采样数据 支持向量机 贝叶斯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稀疏采样下的双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伟伟 廖桂生 朱圣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44-2450,共7页
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主瓣杂波抑制能力,但是其采样数据量过大的问题给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带来沉重负担。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二维稀疏采样下的双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主瓣杂波抑制能力,但是其采样数据量过大的问题给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带来沉重负担。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二维稀疏采样下的双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距离和方位两维域进行随机稀疏采样,然后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对双通道的SAR回波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构造变换矩阵将目标能量支撑区从所有场景散射点的能量支撑区中进行分离,采用基于加权的最小l1范数优化模型进行杂波抑制与运动目标成像。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原始数据量,在杂波散射点的空间分布稀疏性较差的情况下,仍可以较好地检测地面运动目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二维稀疏采样 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加权l1范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的电能质量信号采集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昕 王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12-315,共4页
由于电能质量信号当中含有丰富的高频分量,如果使用基于传统的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频率进行采样,会对采样系统以及后续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的电能质量信号采集方法。通过模拟信息转... 由于电能质量信号当中含有丰富的高频分量,如果使用基于传统的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频率进行采样,会对采样系统以及后续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采样的电能质量信号采集方法。通过模拟信息转换器将模拟电能信号转化为离散信号,采用基于压缩感知原理的稀疏采样方式对电能质量信号进行重构,从而高效准确地获取电能质量信号,发现可能的故障信号,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高居民和工业用电质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对电能质量信号进行重构,所得信号与实际信号之间误差较小,可以高效准确地采集电能质量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监测 稀疏采样 压缩感知 模拟信息转换器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的改进高斯粒子滤波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良群 谢维信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3-1328,共6页
粒子滤波(PF)技术的研究一直是非线性滤波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下传感器观测的滤波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运动特性的改进型高斯粒子滤波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深入分析了传统粒子滤波不能有效对非均匀稀... 粒子滤波(PF)技术的研究一直是非线性滤波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非均匀稀疏采样环境下传感器观测的滤波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目标运动特性的改进型高斯粒子滤波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深入分析了传统粒子滤波不能有效对非均匀稀疏采样观测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原因,通过引入目标观测、目标观测的有效时间间隔、目标速度等目标特性,综合改善高斯粒子滤波器在时间更新阶段预测粒子和预测协方差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观测更新阶段重要性密度函数的估计精度,实现对目标状态的精确估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维非线性非高斯例子,提出方法要稍好于传统的PF、辅助粒子滤波(APF)和高斯粒子滤波(GPF);而对于实际的非均匀稀疏采样观测样本,提出方法要远好于PF、APF和GPF,能够有效对目标进行状态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稀疏采样 高斯粒子滤波 目标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采样数据大转角高分辨ISAR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颖妮 谢洁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09,624,共7页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ISAR高分辨成像时,转动分量引起的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走动和空变二次相位问题,研究了一种稀疏采样数据ISAR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将Ke...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ISAR高分辨成像时,转动分量引起的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走动和空变二次相位问题,研究了一种稀疏采样数据ISAR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将Keystone变换和稀疏恢复相结合,实现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距离走动校正和缺失采样位置一维像重建,接着采用基于LVD变换的二阶相位估计方法对二阶转动相位进行估计并补偿,完成高分辨成像。计算机仿真和暗室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成像 距离走动 稀疏采样 LVD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采样技术的激光雷达三维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申龙 时东锋 胡顺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提高基于距离选通的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成像效率及实时性,提出了一种由CCD单帧曝光图像反演获取场景三维和强度信息的方法,应用于距离选通激光雷达成像系统。提出的方法利用稀疏采样矩阵对回波信号进行编码,用相关算法对距离进行解码,... 为提高基于距离选通的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成像效率及实时性,提出了一种由CCD单帧曝光图像反演获取场景三维和强度信息的方法,应用于距离选通激光雷达成像系统。提出的方法利用稀疏采样矩阵对回波信号进行编码,用相关算法对距离进行解码,用压缩感知技术对信息进行复原。通过模拟仿真与室内成像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数据量,提高系统成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三维成像 距离选通 稀疏采样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