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改进l_0-LMS算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曲庆 金坚 谷源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4-609,共6页
该文研究和改进了l0-LMS算法以提高对稀疏系统进行辨识的性能。首先依据均方误差反映出的收敛深度信息动态调节步长,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利用估计误差绝对值加权修正零吸引函数,减小了稳态失调误差。然后定性分析了改进算法中各... 该文研究和改进了l0-LMS算法以提高对稀疏系统进行辨识的性能。首先依据均方误差反映出的收敛深度信息动态调节步长,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利用估计误差绝对值加权修正零吸引函数,减小了稳态失调误差。然后定性分析了改进算法中各个参数的取值对收敛速度和稳态性能的影响。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新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原l0-LMS算法和若干现有稀疏系统辨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稀疏系统辨识 l0-LMS 变步长 零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1-范数约束的递归互相关熵的稀疏系统辨识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千 马文涛 桂冠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9-1086,共8页
为了有效解决脉冲噪声环境下的稀疏系统辨识(Sparse system identification,SSI)问题,以l1-范数为约束构建稀疏递归互相关熵准则(Recursive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RMCC)算法来解决脉冲噪声对于辨识性能的影响。结合带遗忘算子... 为了有效解决脉冲噪声环境下的稀疏系统辨识(Sparse system identification,SSI)问题,以l1-范数为约束构建稀疏递归互相关熵准则(Recursive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RMCC)算法来解决脉冲噪声对于辨识性能的影响。结合带遗忘算子的互相关熵准则和l1-范数作为代价函数,推导出一种递归形式的算法,其相对于传统的最大相关熵算法具有快的收敛速度及小的稳态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脉冲噪声干扰环境下的SSI问题具有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相关熵 l1-范数限制 递归 稀疏系统辨识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方根变步长l_p范数LMS算法的稀疏系统辨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其玉 张爱华 +1 位作者 曹文周 张瑞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针对稀疏未知系统的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p(0<p<1)范数的稀疏约束变步长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算法将系统迭代过程中产生的预测误差的平方根引入到步长控制中,设置了平衡系数以平衡系统的收... 针对稀疏未知系统的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p(0<p<1)范数的稀疏约束变步长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算法将系统迭代过程中产生的预测误差的平方根引入到步长控制中,设置了平衡系数以平衡系统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使步长在迭代过程中能够得到实时的调整。同时,将lp范数作为惩罚约束项作用在代价函数中,使得自适应过程具有吸引零滤波器系数的能力。由于lp范数约束比l1范数更加接近l0范数,系统辨识结果较为精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系统辨识中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均优于现有的稀疏系统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系统辨识 变步长 最小均方算法 lp范数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稀疏系统辨识的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佳 赵知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在α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为了提高稀疏系统自适应辨识算法的稳态性能,提出了基于无噪先验误差功率函数的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基本算法(BVSS-RZA-LMP)和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改进算法(IVSS-RZA-LMP).两种算法分别根... 在α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为了提高稀疏系统自适应辨识算法的稳态性能,提出了基于无噪先验误差功率函数的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基本算法(BVSS-RZA-LMP)和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改进算法(IVSS-RZA-LMP).两种算法分别根据无噪先验误差功率和加权的无噪先验误差功率计算新的步长;步长随无噪先验误差功率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当算法达到稳态时, IVSS-RZA-LMP算法不再调整权矢量,改进了BVSSRZA-LMP算法稳态性能.α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的系统辨识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较稀疏时, IVSS-RZA-LMP算法能够在较快收敛的情况下获得非常小的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稳定分布 无噪先验误差功率 变步长加权零吸引最小平均p范数 稀疏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改进的零吸引LMS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辛龙坤 孟金 +1 位作者 易胜宏 刘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41-1845,共5页
针对当前的稀疏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普遍存在的收敛速度和稳态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MSD)不能同时达到一个较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吸引最小均方(Improving Zero-attracting LMS,IZA-LMS)算法。在滤... 针对当前的稀疏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普遍存在的收敛速度和稳态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MSD)不能同时达到一个较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吸引最小均方(Improving Zero-attracting LMS,IZA-LMS)算法。在滤波器估计较大或较小的冲激响应时,IZA-LMS算法的零吸引函数分别采用重新加权的零吸引LMS(Reweighting ZA-LMS,RZA-LMS)算法的零吸引函数和改进的l_(0)-norm惩罚函数,使算法同时满足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MSD值。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IZA-LMS算法比目前的诸多稀疏LMS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且稳态MSD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 稀疏系统辨识 最小均方算法 零吸引 稳态均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收发隔离方法
6
作者 郝治理 刘春生 周青松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18,共7页
针对干扰信号耦合路径稀疏存在时,常规的系统辨识方法对稀疏系统的辨识精度下降,无法妥善解决雷达干扰机的收发隔离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收发隔离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是在求解路径衰减系数之前,通过加入稀疏约束完成了... 针对干扰信号耦合路径稀疏存在时,常规的系统辨识方法对稀疏系统的辨识精度下降,无法妥善解决雷达干扰机的收发隔离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稀疏系统辨识的收发隔离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是在求解路径衰减系数之前,通过加入稀疏约束完成了对主要耦合路径的提取,然后再采用相关方法计算所对应的系数,克服了由于系统噪声对衰减系数为零的路径作用而带来的估计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稀疏环境下,两种方法对干扰耦合路径的辨识精度要高于最小二乘法。在信噪比较高的环境下,两种方法均适用,但第二种方法的复杂度较高,而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只有第二种方法能够满足隔离需求。它们不影响侦察机同时接收的雷达信号,有效地解决了雷达干扰机的收发隔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扰机 收发隔离 稀疏系统辨识 最小二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角回归的稀疏辨识与优化PID控制
7
作者 刘艳君 武禹辰 +1 位作者 陈晶 丁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06-2714,共9页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 针对过程复杂且结构未知的对象,在保证模型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信息构建简单模型来简化控制器的求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控自回归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最小角回归算法的稀疏辨识方法。首先将系统模型转化为过参数化的高维稀疏模型,然后将最小角回归算法用于稀疏系统辨识,并提出绝对角度停止准则,使算法经过少量的迭代即可获得模型的稀疏参数估计,并同时获得有效的时滞和阶次估计。结合辨识得到的受控自回归模型,引入一种基于指定相位点频率和增益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数值仿真和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控制仿真表明,该稀疏辨识算法在低数据量下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角回归 稀疏系统辨识 时滞阶次联合估计 停止准则 优化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最小角回归算法的Hammerstein模型辨识
8
作者 刘艳君 范晋翔 陈晶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4-1652,共9页
针对一类未知时滞和阶次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绝对角度停止准则最小角回归(AS-LAR)的稀疏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辨识出Hammerstein模型的时滞、阶次和参数.首先,通过引入最大非线性阶次和输入回归长度,将系... 针对一类未知时滞和阶次的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绝对角度停止准则最小角回归(AS-LAR)的稀疏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辨识出Hammerstein模型的时滞、阶次和参数.首先,通过引入最大非线性阶次和输入回归长度,将系统表示成具有稀疏参数向量的高维辨识模型;然后,提出一种绝对角度停止准则,对最小角回归算法进行改进,并基于改进的AS-LAR算法获得稀疏参数向量的估计;最后,基于参数向量稀疏结构,估计出系统的时滞和阶次,并从估计的参数向量中提取和分离出系统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值.数值仿真和水箱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辨识方法有效,且与其它辨识方法相比,具有估计精度高、计算量小、速度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MERSTEIN模型 稀疏系统辨识 最小角回归算法 模型选择准则 时滞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强化学习的风电系统自适应负荷频率控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丽 孙元章 +2 位作者 徐箭 廖思阳 彭刘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83,共10页
大规模风电接入给系统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影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模型的在线强化学习方法,用于系统的负荷频率控制。建立低秩自编码器特征提取网络,从所量测的低维数据中发现隐藏特征;基于... 大规模风电接入给系统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影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模型的在线强化学习方法,用于系统的负荷频率控制。建立低秩自编码器特征提取网络,从所量测的低维数据中发现隐藏特征;基于特征网络,建立非线性动态系统稀疏辨识学习模型,感知系统动态模型的潜在物理状态,提升模型在线学习效率;通过结合模型预测控制,进行实时决策控制。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对系统全局模型准确性的依赖问题,加强控制器对系统动态模型的自适应性,且能有效跟踪风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波动。最后,以接入四型风机的负荷频率控制模型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频率控制 低秩自编码器 非线性动态系统稀疏辨识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M的偏差补偿稀疏NLMAD算法研究
10
作者 马占军 张佳庚 +1 位作者 马文涛 桂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36-2740,共5页
针对输入信号受噪声干扰和输出观测噪声具有脉冲特征的稀疏系统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IM的偏差补偿(normalized least mean absolute deviation,NLMAD)算法,利用NLMAD算法可有效抵御脉冲输出观测噪声。首先应用无偏准则设计偏差补偿NL... 针对输入信号受噪声干扰和输出观测噪声具有脉冲特征的稀疏系统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IM的偏差补偿(normalized least mean absolute deviation,NLMAD)算法,利用NLMAD算法可有效抵御脉冲输出观测噪声。首先应用无偏准则设计偏差补偿NLMAD算法来有效解决由于输入噪声导致的估计偏差问题;考虑到稀疏系统辨识问题,将CIM作为稀疏约束惩罚项引入到偏差补偿NLMAD算法提出了新的稀疏自适应滤波算法——CIMBCNLMAD算法。将所提算法应用于输入和输出均含有噪声的稀疏系统辨识和回声干扰抵消场景中,实验表明CIMBCNLMAD算法的稳态性能优于其他自适应滤波算法,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补偿 稀疏系统辨识 互相关熵诱导的维度(CCIM) NLMAD算法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Haar子带变换双滤波器自适应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昊翔 洪远泉 罗欢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4-1181,共8页
为提高双滤波器结构(Dual filter structure,DFS)一级滤波器W1(k)的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Haar子带变换(Partial Haar transform,PHT)算法。新算法先对W1(k)的输入信号进行PHT变换以压缩滤波器长度;然后通过优化收敛步长使后验误... 为提高双滤波器结构(Dual filter structure,DFS)一级滤波器W1(k)的收敛速度,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Haar子带变换(Partial Haar transform,PHT)算法。新算法先对W1(k)的输入信号进行PHT变换以压缩滤波器长度;然后通过优化收敛步长使后验误差最小化以提高收敛速度;最后通过分时保存、维护算法的归一化因子以降低算法计算复杂度。通过提高W1(k)的收敛速度,新算法可以更少的迭代次数获得稳定的延时估计,从而提高DFS的整体收敛速度。以回声消除为应用背景对新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性能显著优于其他传统的自适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系统辨识 双滤波器结构 自适应算法 HAAR变换 延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中心互相关熵的比例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柯捷 张余明 +2 位作者 慕德俊 张佳庚 马文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69,共5页
针对传统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于非零均值非高斯噪声干扰环境下稀疏系统参数估计存在稳态精度低的问题,以变中心互相关熵为代价函数,引入比例更新机制,应用随机梯度法设计一种新的稀疏自适应滤波算法。变中心互相关熵的中心可位于任何位置,... 针对传统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于非零均值非高斯噪声干扰环境下稀疏系统参数估计存在稳态精度低的问题,以变中心互相关熵为代价函数,引入比例更新机制,应用随机梯度法设计一种新的稀疏自适应滤波算法。变中心互相关熵的中心可位于任何位置,其可很好地匹配非零均值的误差分布,而比例更新机制为每个权值参数赋予可变的步长参数,因此可增强算法的跟踪能力。进一步设计在线学习方法来估计核宽度和中心位置,以提高算法性能。另外根据能量守恒关系研究了算法的收敛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传统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于非零均值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的稀疏参数估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中心互相关熵 比例更新 梯度法 稀疏系统辨识 非零均值非高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差补偿比例更新互相关熵算法
13
作者 郑栋桥 张志禹 +1 位作者 马文涛 邱进哲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5,共11页
为了解决输入信号含有噪声和非高斯输出噪声的稀疏系统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偏差补偿比例更新互相关熵算法。基于互相关熵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消除非高斯观测噪声的影响,进一步应用无偏准则来解决含噪输入信号带来的估计偏差问题。另... 为了解决输入信号含有噪声和非高斯输出噪声的稀疏系统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偏差补偿比例更新互相关熵算法。基于互相关熵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消除非高斯观测噪声的影响,进一步应用无偏准则来解决含噪输入信号带来的估计偏差问题。另外,将比例更新机制引入算法,通过自适应调节步长参数以增强算法的跟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于输入信号受噪声干扰和非高斯输出噪声环境下的稀疏系统辨识问题具有强的鲁棒性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补偿 稀疏系统辨识 互相关熵 含噪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