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的多用户接入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祚铭 李方晓 +1 位作者 罗胜瀚 石乐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20,共14页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传统网络防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主动防御凭借其动态随机的特性,成为当前应对网络攻击的有效方法之一。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通过动态随机地调整端信息,使系统在端口关闭的情况下仍...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传统网络防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主动防御凭借其动态随机的特性,成为当前应对网络攻击的有效方法之一。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通过动态随机地调整端信息,使系统在端口关闭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从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然而,该技术在传输速率和用户容量方面存在不足,仅支持一对一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通信策略,即将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和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相结合,以提高系统的接入用户容量和整体传输速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情况下,该策略提高了系统的用户数量和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 主动网络防御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码分多址接入技术中单、多维编解码器的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邵钟浩 马骏 张国强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在简要介绍光码分多址 ( OCDMA)接入技术中各种单、多维光扩频编码原理的基础上 ,对相应各种光编 /解码器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并对光编
关键词 光扩频编码 光编解码器 码分多址 接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HARQ方案 被引量:3
3
作者 赖恪 雷菁 +1 位作者 刘伟 文磊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69,共13页
为了应对后5G以及未来6G时代对可靠性、时延以及吞吐量的严苛要求,针对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编码(NC)辅助的新型HARQ方案。该方案在多用户场景下,将各用户传输过程中处于2个不同时隙... 为了应对后5G以及未来6G时代对可靠性、时延以及吞吐量的严苛要求,针对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编码(NC)辅助的新型HARQ方案。该方案在多用户场景下,将各用户传输过程中处于2个不同时隙的错误包利用NC进行异或操作后重传。这样一来,一方面,只需要一次重传即可完成2个数据包的信息传输;另一方面,重传的数据包在接收端将会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同时,考虑到LDPC和SCMA译码结构的相似性,以及NC译码器的单校验节点特征,基于消息传递算法(MPA),设计了SCMA、LDPC以及NC的联合迭代算法。该算法使接收端能够充分利用当下以及先前传输所获取的软信息,进而发挥NC所带来的编码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获得比SCMA的传统HARQ方案更高的吞吐量以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网络编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技术发展及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拓峰 倪淑燕 +3 位作者 崔亮 程乃平 宋鑫 陈世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9-1798,共10页
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移动通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中,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备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力强、系统兼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正交多址方案。为了在未来移动... 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移动通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中,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备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力强、系统兼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正交多址方案。为了在未来移动通信中进一步发展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综述了现有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首先,分析了现有的码本设计方案,指出了其设计特点以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在解码算法方面,给出了目前两种常见的解码算法,简述了其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一些新兴的解码算法;再次,就SCMA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而言,从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SCMA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SCMA技术在应用层面潜在的发展的方向;最后,总结了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的发展挑战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技术 码本设计 解码算法 稀疏码分多址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城域/接入网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洪玺 徐安士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频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网的网络结构 ,提出了基于频域编码的上/下路复用器的实现方案 ,比较了光码分多址和波分多址技术的优缺点 。
关键词 频域编码 码分多址 城域网 接入 复用器 波分多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收发端改进方案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庄陵 刘思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0-326,共7页
为降低传统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的译码复杂度,同时保证系统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 BER)性能,考虑信道质量因素提出SCMA系统收发端改进方案。在接收端,提出基于信道质量动态选择节点改进消息传... 为降低传统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的译码复杂度,同时保证系统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 BER)性能,考虑信道质量因素提出SCMA系统收发端改进方案。在接收端,提出基于信道质量动态选择节点改进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MPA),在串行策略基础上对节点更新顺序进行合理排序,减少算法迭代次数,以降低译码复杂度;同时为补偿付出的BER性能代价,在发送端基于信道质量设计动态自适应更新因子图方案,为用户节点匹配高信道增益的资源节点组合,并且考虑到用户的公平性,令上轮更新因子图时信道增益最低的用户节点优先匹配。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改进方案在保证BER性能和各用户公平性前提下有效降低系统译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信道质量 因子图 消息传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A的多址接入技术
7
作者 蔡觉平 李建新 刘乃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2-565,共4页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数据网络中已广为应用 .文中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之上 ,建立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 ,并对其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特性进行了分析 ,在扩频码数目、长度均...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数据网络中已广为应用 .文中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之上 ,建立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 ,并对其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特性进行了分析 ,在扩频码数目、长度均相等并且匹配滤波器分辨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址接入技术 码分多址 无线数据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协议设计与簇内多址干扰性能分析
8
作者 杜传报 全厚德 +2 位作者 马万治 崔佩璋 王晓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6-1265,共10页
在战术应用场景下,面向某型电台的双通道网络组网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实际码分组网存在的码分资源浪费问题。为了提高双通道网络控制通道的抗干扰能力,引入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技术,提出了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CSRP-CDMA)协议。并... 在战术应用场景下,面向某型电台的双通道网络组网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实际码分组网存在的码分资源浪费问题。为了提高双通道网络控制通道的抗干扰能力,引入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技术,提出了载波侦听随机分组码分多址接入(CSRP-CDMA)协议。并建立了基于CSRP-CDMA的时隙扩频Ad Hoc网络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分组传输成功概率和吞吐量表达式,分析了扩频增益、分组负荷和分组头长度比值以及接收信号信噪比等因子对吞吐量性能的影响。和适用于RPCDMA的传统MAC协议做了网络性能仿真比较。理论数值和仿真结果显示,CSRP-CDMA协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协议,其归一化网络吞吐量理论值达到0.75,能够有效保证控制通道的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扩频Ad HOC网络 码分多址接入 多用户检测器 多址干扰 网络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CDMA无线多媒体接入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现
9
作者 邱玲 朱近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给出了已完成的“宽带CDMA无线多媒体接入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可变传输速率的宽带CDMA扩频调制方法、部分平衡功率控制算法、自适应接入速率的无线接入方法.基于上述技术,给出了由基站和多媒体终端... 给出了已完成的“宽带CDMA无线多媒体接入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可变传输速率的宽带CDMA扩频调制方法、部分平衡功率控制算法、自适应接入速率的无线接入方法.基于上述技术,给出了由基站和多媒体终端组成的实验系统参数,该系统实现了传输速率为8kbps的语音通信和144kbps速率的数据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码分多址 多址接入技术 系统实现 无线移动通信 多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通用滤波多载波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金鑫 万海斌 +2 位作者 黎相成 陈海强 覃团发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典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有稀疏码分(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多用户共享(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图样分割(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等。为了研究这三种... 典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有稀疏码分(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多用户共享(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图样分割(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等。为了研究这三种典型的NOMA技术与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技术结合后的性能,将三种典型的NOMA与UFMC结合,然后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误码率性能,通过仿真对比得出UFMC-SCMA系统相比其他两种结合系统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为了更进一步验证UFMC-SCMA系统的优点,还将其与热门的OFDM-SCMA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UFMC-SCMA系统具有码本的稀疏性以及近似最优的信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检测方案,并采用子频带滤波,有效降低了误码率并提高了频谱效率,因而其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多用户共享接入 图样分割多址接入 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燚 来阳 朱弘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08,共6页
对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以最大化系统总能效和最差链路用户能效为优化目标,提出2种功率分配算法。将分数目标优化函数形式转化为含有参量的凹函数形式,并利用KKT条件求解得到能效最优的用... 对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以最大化系统总能效和最差链路用户能效为优化目标,提出2种功率分配算法。将分数目标优化函数形式转化为含有参量的凹函数形式,并利用KKT条件求解得到能效最优的用户功率分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2种功率分配算法分别解决了给定模型下系统所有用户和最差链路用户的能效优化问题,均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2种能效优化算法的对比结果验证了能效最优不能保证传输速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稀疏码分多址 能效 消息传递算法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a2000 1x的无线接入安全 被引量:3
12
作者 隋爱芬 姚惠明 李智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47,共4页
cdma20001x无线接入安全基于对称密钥技术,为用户提供匿名服务、基于质询/应答的认证服务、语音保密、控制信令加密和用户数据加密,采用CAVE、专用长码掩码、ORYX和E-CMEA四种安全算法。安全协议依赖于主密钥(A-Key)和移动台的电子序列... cdma20001x无线接入安全基于对称密钥技术,为用户提供匿名服务、基于质询/应答的认证服务、语音保密、控制信令加密和用户数据加密,采用CAVE、专用长码掩码、ORYX和E-CMEA四种安全算法。安全协议依赖于主密钥(A-Key)和移动台的电子序列号(ESN),A-Key仅对移动台和归属位置寄存器/认证中心是可知的,不直接参与认证和保密,而是用于产生共享秘密数据(SSD),再由SSD生成子密钥用于语音、信令和用户数据的保密。本文研究上述安全机制,分析其安全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20001X 无线接入安全 对称密钥技术 认证 保密 安全算法 码分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3)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长川 罗涛 佟学俭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前两讲已经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本原理和OFDM的相关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本讲我们将介绍OFDM中的多址接入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和频分多址,并简要探讨各种多址方式的特点;然后以数字音频广播、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以及IEEE... 前两讲已经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本原理和OFDM的相关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本讲我们将介绍OFDM中的多址接入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和频分多址,并简要探讨各种多址方式的特点;然后以数字音频广播、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以及IEEE 802.11a无线局域网系统为例,介绍OFDM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 信号处理技术 多址接入方式 时分多址 码分多址 频分多址 数字音频广播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低轨卫星两步随机接入方案及其FPGA实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震 崔高峰 王卫东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8-1765,共8页
为了实现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高效率低时延的用户接入,提出了适用于低轨卫星系统的两步随机接入方案,对随机接入信道的数据发送、信道结构、前导码设计以及映射关系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 为了实现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高效率低时延的用户接入,提出了适用于低轨卫星系统的两步随机接入方案,对随机接入信道的数据发送、信道结构、前导码设计以及映射关系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针对传统MAX-LOG-MPA算法FPGA处理时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节点并行迭代更新的FPGA接收机设计来降低处理时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信道结构以及FPGA实现的可行性,相比传统接入方式可接入的用户数量更多,同时采用并行节点迭代更新的接收机将迭代处理时延降低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随机接入 信道设计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 FPGA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组码分多址系统话音/数据业务性能分析
15
作者 顾晓琳 胡培亮 宋文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基于话音和数据业务各自不同的服务质量 ( Qo S)要求 ,提出了一种综合话音 /数据业务的码分多址 ( CDMA)系统接入控制方案 .设定话音业务优先级高于数据业务 ,且限制话音用户最大可用码道数量 ,以保证数据业务的吞吐量 .仿真结果表明 ,... 基于话音和数据业务各自不同的服务质量 ( Qo S)要求 ,提出了一种综合话音 /数据业务的码分多址 ( CDMA)系统接入控制方案 .设定话音业务优先级高于数据业务 ,且限制话音用户最大可用码道数量 ,以保证数据业务的吞吐量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充分利用了通话间隙 ,从而避免浪费有限的频带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址接入技术 综合话音/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啸天 季雪京 马金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16,共8页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一种多用户时隙复用的新型导频结构,使不同用户的导频数据在相同时隙叠加后仍能够保证子载波资源相互正交,同时降低了导频资源时隙开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局部正交叠加的导频结构,利用子载波间相关性估计相邻子载波的信道衰落系数,进一步降低导频资源时隙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在总时间开销相同的前提下,正交叠加方法的信道估计均方误差性能相比于现有方法提升了3 dB,局部正交叠加性能进一步提升了1.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正交叠加 信道估计 导频结构 时隙开销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森斯坦整数优化的SCMA码本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芳 刘健 冯永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9-1536,共8页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海量数据连接,然而传统的正交接入技术无法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种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资源块的有效分配保证了海量用户信息的可靠传输。在SCMA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海量数据连接,然而传统的正交接入技术无法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种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资源块的有效分配保证了海量用户信息的可靠传输。在SCMA技术中,码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传统码本设计方法存在的误码率降低受限问题,通过艾森斯坦整数对资源块上的母星座进行构造,并引入网格编码调制技术(TCM)的子集分割思想,从而提出一种艾森斯坦整数优化(EIO)码本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比华为码本、传统艾森斯坦整数码本及TCM码本,EIO码本可以达到更低的误码率,为SCMA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码本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艾森斯坦整数 码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并结合策略的SCMA多用户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若男 常俊 +2 位作者 余江 和家慧 字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无线空口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海量连接的需求。针对上行SCMA通信系统接收端使用的基于串行消息传递算法(MPA)的多用户检测迭代运行时间长,导致系统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串并结合S...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无线空口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海量连接的需求。针对上行SCMA通信系统接收端使用的基于串行消息传递算法(MPA)的多用户检测迭代运行时间长,导致系统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串并结合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充分融合了串并行消息传递特点。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串行MPA多用户检测算法,所提算法可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且每轮迭代运行时间减少,从而减小了时延,实现了误比特率性能与系统时延、系统复杂度之间理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多用户检测 消息传递算法 串并结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乐义 兰茹 +1 位作者 段鹏飞 韩强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44-2455,共12页
端信息扩展技术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示身份信息,各项端信息与所传递的数据本身无关,从而隐藏用户的真实信息.然而,端信息扩展序列资源利用率低、自相关性弱,无法实现多用户并发安全通信.对此,将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端信息扩展技术使用多项端信息组成的扩展序列来表示身份信息,各项端信息与所传递的数据本身无关,从而隐藏用户的真实信息.然而,端信息扩展序列资源利用率低、自相关性弱,无法实现多用户并发安全通信.对此,将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引入端信息扩展序列生成过程中,提出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中的码本设计分配、码字加载发送策略.进一步,从安全性能和通信服务质量2方面对原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CMA的端信息扩展多用户安全通信系统可实现用户信息的隐蔽传输,服务器端能够正确区分用户信息.采用稀疏编码后,系统具有较低误比特率,且在一定过载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多址接入 端信息扩展技术 网络安全 资源利用率 多用户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驱动辅助MPA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凯 郭红耀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7-1613,共7页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有应用前景的空口技术,在高吞吐量以及大规模连接中极具优势。针对SCMA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驱...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有应用前景的空口技术,在高吞吐量以及大规模连接中极具优势。针对SCMA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辅助MPA法(Model-driven Assisted MPA,MD-MPA)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MD-MPA在MPA算法迭代过程中节点更新后的信息矩阵和输出的概率矩阵之后添加权重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更新参数。经训练所得权重参数可加快算法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获得更佳的译码效果。仿真结果表明,MD-MPA相较于MPA算法,误码率降低了20%,复杂度降低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 多用户检测 消息传播算法(MPA) 模型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