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异构多层多小区的多级服务质量跳频稀疏码分多址通信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琦 钟俊 刘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77-2985,共9页
该文主要解决未来大规模接入场景下,无线异构多层多小区通信网络设计及其多级服务质量(QoS)实现等问题。针对多层异构大规模接入网络的通信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跳频(FH)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多层异构传输方案(FH/SCMA)。该通信方... 该文主要解决未来大规模接入场景下,无线异构多层多小区通信网络设计及其多级服务质量(QoS)实现等问题。针对多层异构大规模接入网络的通信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跳频(FH)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多层异构传输方案(FH/SCMA)。该通信方案中,小区内大规模用户数据通过SCMA技术复用,异构网络的层间小区和层内小区通过跳频码分多址进行区分。由于传统跳频只能提供同一级别的频点碰撞率(即同一误码率),无法保证异构网络多级QoS需求,因此该文进而提出一类新的具有两级汉明相关值的跳频序列集合,利用交织技术给出了这类跳频序列的设计方法。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多级QoS跳频及其异构多层FH/SCMA通信性能,该文从序列设计和系统分析方面进行了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采用了新型跳频SCMA技术的多层异构网络可保证大规模用户接入、有效抑制多层小区干扰和衰落信道影响;同时,又可实现异构多层网络多级QoS传输质量需求(多级误码率(BER))。该文的研究成果从信号处理与传输角度,为多层异构网络设计及其多级QoS传输需求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多层网络 稀疏码分多址 跳频 多级服务质量 跳频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收发端改进方案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庄陵 刘思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0-326,共7页
为降低传统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的译码复杂度,同时保证系统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 BER)性能,考虑信道质量因素提出SCMA系统收发端改进方案。在接收端,提出基于信道质量动态选择节点改进消息传... 为降低传统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SCMA)系统的译码复杂度,同时保证系统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 BER)性能,考虑信道质量因素提出SCMA系统收发端改进方案。在接收端,提出基于信道质量动态选择节点改进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MPA),在串行策略基础上对节点更新顺序进行合理排序,减少算法迭代次数,以降低译码复杂度;同时为补偿付出的BER性能代价,在发送端基于信道质量设计动态自适应更新因子图方案,为用户节点匹配高信道增益的资源节点组合,并且考虑到用户的公平性,令上轮更新因子图时信道增益最低的用户节点优先匹配。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改进方案在保证BER性能和各用户公平性前提下有效降低系统译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信道质量 因子图 消息传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技术发展及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拓峰 倪淑燕 +3 位作者 崔亮 程乃平 宋鑫 陈世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9-1798,共10页
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移动通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中,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备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力强、系统兼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正交多址方案。为了在未来移动... 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移动通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中,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备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力强、系统兼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正交多址方案。为了在未来移动通信中进一步发展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综述了现有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首先,分析了现有的码本设计方案,指出了其设计特点以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在解码算法方面,给出了目前两种常见的解码算法,简述了其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一些新兴的解码算法;再次,就SCMA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而言,从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SCMA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SCMA技术在应用层面潜在的发展的方向;最后,总结了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的发展挑战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技术 码本设计 解码算法 稀疏码分多址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HARQ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赖恪 雷菁 +1 位作者 刘伟 文磊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69,共13页
为了应对后5G以及未来6G时代对可靠性、时延以及吞吐量的严苛要求,针对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编码(NC)辅助的新型HARQ方案。该方案在多用户场景下,将各用户传输过程中处于2个不同时隙... 为了应对后5G以及未来6G时代对可靠性、时延以及吞吐量的严苛要求,针对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的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编码(NC)辅助的新型HARQ方案。该方案在多用户场景下,将各用户传输过程中处于2个不同时隙的错误包利用NC进行异或操作后重传。这样一来,一方面,只需要一次重传即可完成2个数据包的信息传输;另一方面,重传的数据包在接收端将会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同时,考虑到LDPC和SCMA译码结构的相似性,以及NC译码器的单校验节点特征,基于消息传递算法(MPA),设计了SCMA、LDPC以及NC的联合迭代算法。该算法使接收端能够充分利用当下以及先前传输所获取的软信息,进而发挥NC所带来的编码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获得比SCMA的传统HARQ方案更高的吞吐量以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网络编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燚 来阳 朱弘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08,共6页
对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以最大化系统总能效和最差链路用户能效为优化目标,提出2种功率分配算法。将分数目标优化函数形式转化为含有参量的凹函数形式,并利用KKT条件求解得到能效最优的用... 对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能效最优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以最大化系统总能效和最差链路用户能效为优化目标,提出2种功率分配算法。将分数目标优化函数形式转化为含有参量的凹函数形式,并利用KKT条件求解得到能效最优的用户功率分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2种功率分配算法分别解决了给定模型下系统所有用户和最差链路用户的能效优化问题,均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2种能效优化算法的对比结果验证了能效最优不能保证传输速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稀疏码分多址 能效 消息传递算法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分多址系统一种改进的检测算法
6
作者 武汉 郝保明 邵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5-2170,共6页
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球形译码算法(SD)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基于SD的算法只能用于某些特定星座结构的检测,导致其应用受限。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星座且性能达到最大似然(ML)算法性能的改进球形译... 稀疏码分多址(SCMA)系统中基于球形译码算法(SD)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基于SD的算法只能用于某些特定星座结构的检测,导致其应用受限。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星座且性能达到最大似然(ML)算法性能的改进球形译码(ISD)算法。该算法将用户星座图拆分,并将用户星座图转换为多层树结构,利用对树结构的搜索完成译码操作,并且对树的搜索是从高层向低层进行的。因此,可以将SCMA检测转换成最小化树结构部分度量问题;同时,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对星座图的结构无任何限制,所以该算法适用于任意类型的星座图。此外,由于SCMA的稀疏性,每一层的部分度量均与分配给每个资源元素的用户无关,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球形译码 星座图 最大似然 信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的多用户接入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祚铭 李方晓 +1 位作者 罗胜瀚 石乐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20,共14页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传统网络防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主动防御凭借其动态随机的特性,成为当前应对网络攻击的有效方法之一。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通过动态随机地调整端信息,使系统在端口关闭的情况下仍...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传统网络防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主动防御凭借其动态随机的特性,成为当前应对网络攻击的有效方法之一。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通过动态随机地调整端信息,使系统在端口关闭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从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然而,该技术在传输速率和用户容量方面存在不足,仅支持一对一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通信策略,即将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和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相结合,以提高系统的接入用户容量和整体传输速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情况下,该策略提高了系统的用户数量和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端信息完全跳扩混合技术 主动网络防御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码多址接入在空间探测安全通信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宴华 李塞斯 文磊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5期523-529,共7页
稀疏码分多址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备选方案之一,具有优异的过载传输特性。在构造稀疏码分多址的码本过程中,涉及星座旋转、多维映射及稀疏扩频等技术。受到物理层安全通信的启发,考虑在多用户通信链路中,将合法用户信道相位作为... 稀疏码分多址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备选方案之一,具有优异的过载传输特性。在构造稀疏码分多址的码本过程中,涉及星座旋转、多维映射及稀疏扩频等技术。受到物理层安全通信的启发,考虑在多用户通信链路中,将合法用户信道相位作为星座旋转角度,以此当成秘钥融入稀疏码分多址的安全通信中,以降低信息的截获概率。计算机仿真表明,提出的算法在确保过载传输性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空间探测通信链路的安全性,为稀疏码分多址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物理层安全 过载传输 秘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行MIMO-SCMA系统的异步分组检测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 周宁浩 侯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0-1109,共10页
针对宏小区稀疏码分多址技术(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上行链路中远近用户到达基站存在的用户时延问题,提出了按不同时延进行用户分组的异步检测算法,利用前后符号间相同的信息进行迭代,形成了一种基于连续传播的消息传... 针对宏小区稀疏码分多址技术(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上行链路中远近用户到达基站存在的用户时延问题,提出了按不同时延进行用户分组的异步检测算法,利用前后符号间相同的信息进行迭代,形成了一种基于连续传播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serial propagation,SP-MPA)。另外,针对MIMO-SCMA系统中运用的部分边缘化检测算法造成的误码率性能下降的问题,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部分边缘化消息传递算法(dynamic threshold partial marginalization algorithm,DTPM-MPA)。仿真结果表明,SP-MPA有效降低了异步传输的符号干扰带来的高误码率,并且DTPM-MPA能够在计算复杂度与误码率之间做出灵活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多输入多输出 异步 消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啸天 季雪京 马金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16,共8页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 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系统中,由于相同子载波上叠加多个用户数据,且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叠加的SCMA系统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SCMA系统码本的稀疏性,设计了一种多用户时隙复用的新型导频结构,使不同用户的导频数据在相同时隙叠加后仍能够保证子载波资源相互正交,同时降低了导频资源时隙开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局部正交叠加的导频结构,利用子载波间相关性估计相邻子载波的信道衰落系数,进一步降低导频资源时隙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在总时间开销相同的前提下,正交叠加方法的信道估计均方误差性能相比于现有方法提升了3 dB,局部正交叠加性能进一步提升了1.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正交叠加 信道估计 导频结构 时隙开销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凯 余贝 王光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0-2326,共7页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进行迭代解码中,功能节点(function node,FN)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罗法得到了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在不同信噪比(s...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进行迭代解码中,功能节点(function node,FN)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采用蒙特卡罗法得到了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在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的统计规律,然后针对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值与外部信息值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门限判决减少FN负荷的部分外部信息传递的(partial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PEIT)消息传递算法(PEIT-MPA)。仿真结果表明,PEIT-MPA在几乎不改变系统误比特率和迭代收敛速度的条件下,降低了MPA复杂度,且SNR越高时,PEIT-MPA复杂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消息传递算法 外部信息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并结合策略的SCMA多用户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若男 常俊 +2 位作者 余江 和家慧 字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无线空口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海量连接的需求。针对上行SCMA通信系统接收端使用的基于串行消息传递算法(MPA)的多用户检测迭代运行时间长,导致系统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串并结合S...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是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无线空口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海量连接的需求。针对上行SCMA通信系统接收端使用的基于串行消息传递算法(MPA)的多用户检测迭代运行时间长,导致系统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串并结合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充分融合了串并行消息传递特点。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串行MPA多用户检测算法,所提算法可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且每轮迭代运行时间减少,从而减小了时延,实现了误比特率性能与系统时延、系统复杂度之间理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多用户检测 消息传递算法 串并结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旋转的SCMA码本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凯 周博文 +1 位作者 王光宇 余贝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4-2362,共9页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在过载条件下比特错误概率(bit error ratio,BER)较高的问题,首先分析了SCMA码本设计过程中的相位旋转角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从控制合成星座图上星座点的相对距离的角度,提出了... 针对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在过载条件下比特错误概率(bit error ratio,BER)较高的问题,首先分析了SCMA码本设计过程中的相位旋转角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从控制合成星座图上星座点的相对距离的角度,提出了两种优化相位旋转角度的方案:基于最大化最小欧式距离的旋转(rotation based on maximizing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M-rotation)方案和基于指数平均的旋转(rotation based on exponential average,E-rotation)方案。在BER方面,E-rotation方案整体性能较好,但在高信噪比条件下(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M-rotation方案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在译码复杂度方面,两种方案对原始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的译码复杂度无影响,但采用E-rotation方案时,接收端采用PEIT-MPA,译码复杂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码本设计 相位旋转 合成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MA与极化码的联合检测译码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杰林 张剑波 王俊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39-2742,共4页
将极化码与SCMA多址系统相结合,并针对传统的独立检测译码方案(independent detection and decoding,IDD)因缺乏对译码输出信息的再利用而导致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SCMA以及极化码联合检测译码方案(joint detection and decoding,J... 将极化码与SCMA多址系统相结合,并针对传统的独立检测译码方案(independent detection and decoding,IDD)因缺乏对译码输出信息的再利用而导致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SCMA以及极化码联合检测译码方案(joint detection and decoding,JDD)。该方案在接收端借助译码获得的内信息辅助更新SCMA多用户检测器的初始先验信息,在检测器与译码器之间实现软信息的回溯迭代,从而得到更显著的系统性能增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了JDD方案的系统性能相比IDD方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误码率相较IDD方案提升了大约2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稀疏码分多址 联合检测译码 性能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森斯坦整数优化的SCMA码本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芳 刘健 冯永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9-1536,共8页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海量数据连接,然而传统的正交接入技术无法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种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资源块的有效分配保证了海量用户信息的可靠传输。在SCMA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海量数据连接,然而传统的正交接入技术无法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是一种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资源块的有效分配保证了海量用户信息的可靠传输。在SCMA技术中,码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传统码本设计方法存在的误码率降低受限问题,通过艾森斯坦整数对资源块上的母星座进行构造,并引入网格编码调制技术(TCM)的子集分割思想,从而提出一种艾森斯坦整数优化(EIO)码本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比华为码本、传统艾森斯坦整数码本及TCM码本,EIO码本可以达到更低的误码率,为SCMA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码本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艾森斯坦整数 码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驱动辅助MPA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凯 郭红耀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7-1613,共7页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有应用前景的空口技术,在高吞吐量以及大规模连接中极具优势。针对SCMA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驱...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有应用前景的空口技术,在高吞吐量以及大规模连接中极具优势。针对SCMA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辅助MPA法(Model-driven Assisted MPA,MD-MPA)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MD-MPA在MPA算法迭代过程中节点更新后的信息矩阵和输出的概率矩阵之后添加权重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更新参数。经训练所得权重参数可加快算法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获得更佳的译码效果。仿真结果表明,MD-MPA相较于MPA算法,误码率降低了20%,复杂度降低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 多用户检测 消息传播算法(MPA) 模型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MA-D2D混合网络卷积自编码器
17
作者 许耀华 周鑫源 +3 位作者 黄兴 蒋芳 王翊 王跃 《高技术通讯》 CAS 2023年第12期1244-1252,共9页
为满足物联网通信大连接、低功耗的需求,高效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在应用了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的蜂窝网络中增加设备对设备(D2D)用户对,两者共享频谱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满足大规模连接和低功耗... 为满足物联网通信大连接、低功耗的需求,高效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在应用了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技术的蜂窝网络中增加设备对设备(D2D)用户对,两者共享频谱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满足大规模连接和低功耗的通信需求。然而,当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相同的频谱资源时会导致严重的用户间干扰,导致多用户检测精度降低,译码复杂度增高。本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SCMA-D2D混合网络自编码器设计,通过端到端的联合训练,设计出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用CNN单元实现混合网络的编码,学习SCMA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有效码本;将混合网络的多用户检测问题建模为一个基于共享层机制的多任务分类解码问题,建立多用户分类解码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编码器能够生成对系统适应性更强的码本,结合接收端的多任务分类解码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混合网络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同时减小译码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CNN)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CMA) 设备对设备(D2D)通信 无线通信 多用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概率选择更新的SCMA系统译码方案
18
作者 邵凯 周娟红 +1 位作者 梁燕 邓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7-1864,共8页
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是针对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出的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方案,其接收端采用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在迭代更新过程中存在冗余计算,因而复杂度过高。针对这一问题,首... 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是针对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出的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方案,其接收端采用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在迭代更新过程中存在冗余计算,因而复杂度过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利用蒙特卡罗法对接收信号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变化,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值呈现一定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基于条件概率选择更新的MPA(conditional probability selection update MPA,CPSU-MPA)。该算法选取一定比重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值进行更新,同时对未参与更新的外部信息进行舍弃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降低译码复杂度,且误码率性能牺牲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 稀疏码分多址 消息传递算法 条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卫星物联网中基于压缩感知的SCMA信号重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庞明亮 王朝炜 +3 位作者 王文远 崔高峰 江帆 王卫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卫星物联网是未来6G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面部署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ce Surface,RIS)则能进一步增强天地之间信号的传输能力;然而海量设备的接入和检测,以及RIS的引入带来的较高复杂度,给系统设计与实现带来挑... 卫星物联网是未来6G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面部署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ce Surface,RIS)则能进一步增强天地之间信号的传输能力;然而海量设备的接入和检测,以及RIS的引入带来的较高复杂度,给系统设计与实现带来挑战。针对卫星物联网设备和业务稀疏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信号重构算法,旨在提高系统的接入用户数和检测成功率,同时降低检测的复杂度。首先,介绍了RIS辅助的卫星物联网系统架构,构建了天地信道模型和星上接收信号模型。然后考虑到卫星物联网地面终端的稀疏性和业务的稀疏性,结合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和压缩感知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合理设计SCMA中的稀疏码字,将多用户检测转化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信号重构。最后提出了一种演进的近似消息传播算法(Evolved Approximate Message-Passing,EAMP)来实现压缩感知中的信号重构。仿真结果表明,RIS辅助的SCMA系统与功率域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相比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性能,同时EAMP算法相比传统的SIC算法具有更高的正确检测概率和更低的算法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物联网 稀疏码分多址 可重构智能反射面 压缩感知 近似消息传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置信度稳定性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茂 周志刚 王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稀疏码分多址(即非正交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有在有限频谱资源下过载通信的特点,能够显著提升频谱利用率。得益于稀疏码分多址码本的稀疏性,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成为经典多用户检测... 稀疏码分多址(即非正交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有在有限频谱资源下过载通信的特点,能够显著提升频谱利用率。得益于稀疏码分多址码本的稀疏性,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成为经典多用户检测算法。在传统MPA方法中,尽管与最大似然译码具有相近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性能,但指数运算的复杂度仍然很高。据此,设计一种基于置信度的动态边缘选择更新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节点运算。每次迭代中,利用因子图模型中功能节点到变量节点的置信度稳定性信息,动态判定是否需要节点更新运算。仿真结果表明,动态边缘选择方案使得算法的复杂度得到显著降低,并且能够与BER取得良好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码分多址 消息传递算法 动态边缘选择 置信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