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及其在盲源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婷婷 余先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给出相关理论证明和实现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稀疏源信号的线性混合信号沿混合矩阵列向量方向线性聚类的特性进行盲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独立成分分析失效的情况下(源信号相关或高斯分布)仍然能...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给出相关理论证明和实现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稀疏源信号的线性混合信号沿混合矩阵列向量方向线性聚类的特性进行盲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独立成分分析失效的情况下(源信号相关或高斯分布)仍然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潜在的稀疏源.对分离出的信号及源信号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分离出的信号与源信号完全线性相关.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能准确地重构稀疏源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类 相关系数分析 盲源分离 稀疏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D模型参数估计的时域稀疏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金荣 文贡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准确高效地估计GTD模型参数对目标特性研究和目标识别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雷达宽带时域信号能量集中的特点,建立稀疏成分分析的时域模型,实现GTD模型参数估计.该时域模型,根据高分辨率一维像自适应地缩小散射中心分布的可能区域,缩减... 准确高效地估计GTD模型参数对目标特性研究和目标识别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雷达宽带时域信号能量集中的特点,建立稀疏成分分析的时域模型,实现GTD模型参数估计.该时域模型,根据高分辨率一维像自适应地缩小散射中心分布的可能区域,缩减字典的列数;利用GTD模型的时域响应构建时域字典,并截断字典中值较小的元素使字典成为稀疏矩阵.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求解方法.与现有频域模型相比,时域模型的字典不但维数减少而且是一个稀疏矩阵,能极大地降低字典的数据量和模型求解计算量.通过实验验证了时域字典的性能和参数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D模型 参数估计 稀疏成分分析 时域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多直流馈入城市电网直流落点系统侧谐波阻抗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劲帅 杨洪耕 +1 位作者 徐方维 潘爱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16-2025,共10页
多直流馈入城市电网具有高电缆化率,在电网中易产生感容耦合,从而引发谐振与谐波放大。计算直流落点系统侧谐波阻抗对治理上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直流落点背景谐波大且落点侧谐波阻抗并非远大于系统侧,现有方法难以求解。为此,该文... 多直流馈入城市电网具有高电缆化率,在电网中易产生感容耦合,从而引发谐振与谐波放大。计算直流落点系统侧谐波阻抗对治理上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直流落点背景谐波大且落点侧谐波阻抗并非远大于系统侧,现有方法难以求解。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改进复独立分量算法,在复独立分量法分离出的谐波源信号基础上进行局部搜索,由稀疏成分分析构造稀疏筛选判据,通过稀疏筛选与非高斯性二次筛选找出与真实源信号吻合的局部信号,进而求取系统侧谐波阻抗。该算法在背景谐波较大且落点侧谐波阻抗非远大于系统侧时仍然适用。通过仿真与实际案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流馈入城市电网 直流落点 系统侧谐波阻抗 独立分量法 稀疏成分分析 非高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欠定工作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鑫 王成 +2 位作者 李海波 赖雄鸣 陈叶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05-2415,共11页
针对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可识别模态数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欠定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从线性时不变小阻尼结构的模态振型、模态坐标的性质和稀疏成分分析的基本假设出发,找出模态振型与混... 针对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可识别模态数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欠定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从线性时不变小阻尼结构的模态振型、模态坐标的性质和稀疏成分分析的基本假设出发,找出模态振型与混合矩阵之间、模态坐标响应与稀疏成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欠定工作模态参数识别问题转化为稀疏成分分析问题。首先,从基于传统盲源分离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和稀疏成分分析流程,建立了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框架和流程步骤;其次,针对欠定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振型的解释和评价问题,提出欠定条件下识别振型的特点及评价方法;最后,讨论了可识别模态数、模态遗漏、虚假模态及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理论比较。通过5自由度仿真数据集下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态参数识别 稀疏成分分析 欠定 模态振型评估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部分稀疏成分分析的J波提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桂敏 李灯熬 赵菊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估计混合矩阵过程中,利用反馈部分稀疏成分分析法(FPSCA),将传统K-means方法唯一估计出的正常心电信号反馈为已知信号,检测QRS波,从而得到S点的位置,然后寻找S点两侧具有相同幅值的点的位置,估计出混合矩阵的另一列,使得混合矩阵的估... 在估计混合矩阵过程中,利用反馈部分稀疏成分分析法(FPSCA),将传统K-means方法唯一估计出的正常心电信号反馈为已知信号,检测QRS波,从而得到S点的位置,然后寻找S点两侧具有相同幅值的点的位置,估计出混合矩阵的另一列,使得混合矩阵的估计更加精确,从而能够从观测信号中将隐藏的J波提取出来。实验证明,该方法提高了J波的提取精度,恢复出了源信号的顺序,降低了临床检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波 反馈部分稀疏成分分析 相同幅值 S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函数的稀疏成分分析混合矩阵估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旭 郭崇慧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2-654,共13页
稀疏成分分析是信号处理中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的新方法,本文研究了稀疏成分分析中的混合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无需预知源个数利用一种相似性函数估计混合矩阵的方法.首先,估计相似性函数中的核参数,使得算法适应不同的稀疏信号.然后,... 稀疏成分分析是信号处理中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的新方法,本文研究了稀疏成分分析中的混合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无需预知源个数利用一种相似性函数估计混合矩阵的方法.首先,估计相似性函数中的核参数,使得算法适应不同的稀疏信号.然后,给出了估计混合矩阵的不动点算法.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通过适当地选取参数,能够准确有效地估计出具有不同源个数的混合矩阵,对不太稀疏的源也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成分分析 欠定盲源分离 相似性函数 不动点算法 凝聚层次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分分析和小波包变换的心电信号去噪
7
作者 陈园 李灯熬 +3 位作者 赵菊敏 张桂敏 朱贝贝 吕竞昂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4-767,共4页
针对心电信号的识别这一生物医电信号处理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将稀疏成分分析和小波包变换两种方法相结合,去除了心电噪声,得到了清晰的心电信号。仿真结果与传统的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算法相比较,本算法具有更高的分离精度。
关键词 稀疏成分分析 小波包变换 心电信号 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和Laplace相关滤波的欠定系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8
作者 杨吉 《南方农机》 2020年第3期33-36,39,共5页
针对传统欠定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中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多模态信号的精度差以及提取分离出的单模态信号模态参数值的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增强稀疏成分分析方法(Enhanced 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和Laplace相关滤波的欠定系统模态... 针对传统欠定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中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多模态信号的精度差以及提取分离出的单模态信号模态参数值的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增强稀疏成分分析方法(Enhanced 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和Laplace相关滤波的欠定系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增强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将含有多阶模态的激振响应信号分离成一组单模态信号,再对单模态信号经Laplace相关滤波后得到各阶模态参数。其中增强稀疏成分分析方法是把稀疏成分分析方法的一步聚类变为两步聚类,从而提高多模态信号的分离精度,分离出来的单模态信号直接使用Laplace相关滤波的方法可同时提取出频率值和阻尼比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仿真信号的模态参数提取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系统 增强稀疏成分分析 Laplace小波 模态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稀疏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油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孔德明 陈红杰 +2 位作者 陈晓玉 董瑞 王书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74-3479,共6页
石油污染的出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油类识别方法的研究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荧光光谱法获得石油光谱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降维方法来提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实现对油类的定... 石油污染的出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油类识别方法的研究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荧光光谱法获得石油光谱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降维方法来提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实现对油类的定性分析,因此研究一种更高效的数据降维方法以及识别分类算法极其重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利用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对FS920光谱仪测得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分类识别,获得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油类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海水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配制成浓度为0.1 mol·L-1的胶束溶液,将其作为溶剂配制柴油、航空煤油、汽油以及润滑油各2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FS920光谱仪测得样本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分别利用SPCA和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SVM和K最近邻(KNN)两种模式识别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四种模型PCA-KNN, SPCA-KNN, PCA-SVM以及SPCA-SVM的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由四种模型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5%, 90%, 90%和95%,其中,在同种分类算法中,利用S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均比PCA的准确率高5%,因此可知,SPCA的稀疏性具有突出主要成分的作用,在提取光谱特征时能够减小非必要成分的影响,并且载荷矩阵的稀疏化可以去除变量之间的冗余信息,优化降维特征信息,为后续分类提供更有效的数据特征信息;在同种特征提取算法下,利用SVM算法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均比KNN算法得到的准确率高5%,表明SVM算法在分类中更具有优势。因此,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SPCA和SVM算法,实现了对石油的准确识别与分类,为今后对石油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特征提取 稀疏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多目标显著性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大川 李静 +1 位作者 刘赛 李东民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9,共12页
针对具有多个显著目标且背景较为复杂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的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在不同的尺度空间上利用目标先验知识快速获取包含预选显著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 针对具有多个显著目标且背景较为复杂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的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在不同的尺度空间上利用目标先验知识快速获取包含预选显著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同时,在超像素分割的基础上构造全连接图,并计算超像素级的显著图.然后,利用目标先验知识提取并优化超像素显著图的显著性区域,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提取优化后的显著性像素点的主要特征,获取相应尺度的显著图.最后,将多个尺度下的显著图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显著图.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超像素与像素显著性计算的优势,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在公开的多目标数据集SED2和HKU_IS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复杂背景下的多个显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测 全连接图 稀疏成分分析 目标先验 超像素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图像噪声估计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3-920,共8页
实现数字图像中噪声参数的精确估计对提高图像处理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对被高斯白噪声所污染的图像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时,其部分主成分的负载向量的均值与高斯白噪声标准差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图像... 实现数字图像中噪声参数的精确估计对提高图像处理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对被高斯白噪声所污染的图像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时,其部分主成分的负载向量的均值与高斯白噪声标准差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图像噪声估计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高斯白噪声污染图像添加多种已知标准差等级的新的高斯白噪声以产生多幅新图像,然后对每幅图像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并求取多个主成分负载向量均值。最后,通过求解一个超定方程组实现图像高斯噪声标准差等级的精确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低噪声(δ0=5)到高噪声(δ0=70)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成分分析 高斯白噪声 图像噪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和自适应阈值选择的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涛 万永静 杨威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100,共6页
图像分割是机器视觉中的基础问题,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依赖于参数调整,但参数调整容易受到局部最小值的影响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降低了分割算法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图像分割过程中的自适应阈值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 图像分割是机器视觉中的基础问题,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依赖于参数调整,但参数调整容易受到局部最小值的影响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降低了分割算法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实现图像分割过程中的自适应阈值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和自适应阈值选择的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感知图像的噪声水平以自适应去噪,其次通过二维直方图感知图像的主干区域内容以自适应获得全局分割阈值,然后通过移动平均法的局部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最后将全局阈值分割和局部阈值分割图像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分割图像结果。在伯克利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阈值分割算法,该算法在分割边缘的准确性和对噪声的鲁棒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主客观上均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自适应阈值选择方法提高了图像的分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分割 稀疏成分分析 全局阈值 局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同稀疏模式的稀疏主成分分析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剑飞 浦蓉 +2 位作者 黄伟 季建杰 郭鹏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4-1091,共8页
稀疏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和特征选择的无监督方法。由于计算多个主成分时主载荷向量间不具有相同的稀疏模式,导致难以从原始特征空间中确定出对主成分贡献最大的小部分变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Adaptive sp... 稀疏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和特征选择的无监督方法。由于计算多个主成分时主载荷向量间不具有相同的稀疏模式,导致难以从原始特征空间中确定出对主成分贡献最大的小部分变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Adaptive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SPCA)算法。首先使用组套索模型,通过在载荷向量上施加块稀疏约束得出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公式,随后对稀疏矩阵的不同列使用不同的调整参数获得自适应惩罚,最后运用块坐标下降法对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公式进行两阶段优化,从而找到稀疏载荷矩阵和正交矩阵,实现降维的最优化。对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算法、结构化且稀疏的主成分分析(Structured and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SPCA)算法和ASPCA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ASPCA算法的降维性能更优,能提取更有价值的特征,从而显著提高了分类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成分分析 稀疏模式 主载荷向量 调整参数 块坐标下降法 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滑窗递归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工业过程故障监测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金平 王杰 +3 位作者 唐朝晖 贺俊宾 谢永芳 马天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5-1803,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滑窗递归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时变工业过程的在线故障监测.首先,通过滑窗提取正常过程数据空间的特征信息,并对当前窗口数据块矩阵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构建稀疏主成分分析故障监测模型;然后,根据相邻窗口的相似...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滑窗递归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时变工业过程的在线故障监测.首先,通过滑窗提取正常过程数据空间的特征信息,并对当前窗口数据块矩阵进行稀疏主成分分析,构建稀疏主成分分析故障监测模型;然后,根据相邻窗口的相似度实时调整遗忘因子以自适应更新滑窗大小,使得所建立的稀疏主成分故障监测模型可以有效追踪复杂的时变过程;最后,通过递归更新滑窗稀疏载荷矩阵来动态更新故障监测模型.非线性数值仿真系统与田纳西-伊斯曼过程的故障监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率,适应于长流程时变工业过程在线故障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工业过程 故障监测 滑动窗口 递归稀疏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稀疏可控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亚芳 刘娟 +1 位作者 王才华 蒋万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246,282,共5页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用线性变换选出少数重要变量(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虽然传统PCA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程领域中,但是其结果有时很难解释。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引入稀疏约束项(lasso、fused l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用线性变换选出少数重要变量(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虽然传统PCA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程领域中,但是其结果有时很难解释。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引入稀疏约束项(lasso、fused lasso以及adaptive lasso等),以得到可解释的结果。由于传统稀疏项的稀疏度不容易控制,为此引入一种新的约束项,即稀疏可控惩罚项(Sparse Controllable penalty,SCP),来控制主成分的稀疏程度。与传统的约束项相比,SCP具有长度不敏感、维度不敏感和约束项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的优点。这些优点极大地降低了调节稀疏度的难度。实验表明,稀疏可控主成分分析(Sparse Controllab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CPCA)是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稀疏约束项 稀疏可控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乳制品拉曼光谱特征提取及解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冬冬 鲁齐 +2 位作者 金灿灿 张正勇 王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33-134,共2页
实验采集了三种不同品牌乳制品的拉曼光谱数据,并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稀疏主成分分析法(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处理。PCA特征提取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贡献了超过90%的信息... 实验采集了三种不同品牌乳制品的拉曼光谱数据,并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稀疏主成分分析法(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处理。PCA特征提取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贡献了超过90%的信息,可实现乳制品品牌的分类识别,但是PCA的载荷向量图较为复杂,而SPCA的载荷向量图清晰明了,直观上便能凸显乳制品拉曼光谱的重要特征信息,增强了稀疏主成分的可解释性。进一步结合乳制品拉曼光谱谱图的化学先验信息,可以实现特征提取成分的信息归属解析。因此,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提取解析乳制品拉曼光谱谱图中的有效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成分分析 拉曼光谱 乳制品 特征提取 谱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法鉴别黄花梨的成熟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建华 周新奇 +1 位作者 刘辉军 林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从同一果园的12棵果树上,在8月的4个不同日期各采集5个黄花梨样品,共采集240个样品。从每个样品上采集光谱数据。通过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光谱中与成熟度相关的特征并进行解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黄花梨... 从同一果园的12棵果树上,在8月的4个不同日期各采集5个黄花梨样品,共采集240个样品。从每个样品上采集光谱数据。通过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光谱中与成熟度相关的特征并进行解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黄花梨成熟度的鉴别模型。从所得载荷向量图可知:1 SPCA能有效提取光谱中与成熟度有关的特征,其7个稀疏主成分分别反映了黄花梨的糖类物质、水分、色素和硬度等信息;2 SPCA-ANN的成熟度鉴别模型的预测总识别率为93.33%,高于PCA-ANN的鉴别模型的预测总识别率9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稀疏成分分析 黄花梨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非正式语词的心理-人格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毓 费定舟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04,共13页
针对社会媒体中非正式文本的数据分析经常出现的稀疏数据矩阵,在应用文本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这一特征,降维分析方法分析现实情况下聊天文本中非正式语词表现的认知语用特征、描述非正式语词与人格的关系。使用短文本主... 针对社会媒体中非正式文本的数据分析经常出现的稀疏数据矩阵,在应用文本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这一特征,降维分析方法分析现实情况下聊天文本中非正式语词表现的认知语用特征、描述非正式语词与人格的关系。使用短文本主题模型、心理距离问卷、大五人格问卷测量人格和背景变量,使用计算机文本分析工具对被试提供的即时聊天文本内的语词计频,使用简体中文版语词查询与字词计数字典和认知语用学对稀疏主成分分析后非正式语词维度进行特征表征。在非正式语词降维上,稀疏主成分分析比主成分分析在因子载荷数上更稳定,在累积方差解释率上也相对更优(24.54%>23.40%);降维所得的6因子中"主观评价"与宜人性正相关(r_(0.05)=.16,p=.03<0.05),"随意社交"与宜人性负相关(r_(0.05)=-.16,p=.03<0.05),"认知愉悦"与性别显著正相关(r_(0.05)=.43,p=.00<0.001)。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对非正式语词的降维效果较好,并且比较简体中文版语词查询与字词计数字典的非正式语词维度和降维后所得非正式语词维度,两者在和人格的相关上是相符的,且后者能探索出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析 稀疏成分分析 非正式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小波变换和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复合材料缺陷信号增强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圆 刘薇 +1 位作者 李津蓉 孙勇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64-1670,共7页
脉冲热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由于原始热成像数据包含不均匀背景及检测噪声,缺陷信号的可视化效果较差,无法直接进行缺陷检测及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结合小波变换和稀疏主成分分析(Wavelet Transforming ... 脉冲热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由于原始热成像数据包含不均匀背景及检测噪声,缺陷信号的可视化效果较差,无法直接进行缺陷检测及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结合小波变换和稀疏主成分分析(Wavelet Transforming and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T-SPCA)的特征提取方法,以提高缺陷信号的可视化效果。首先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噪声信号去除,进一步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提取缺陷信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WT-SPCA方法可有效去除不均匀背景及噪声干扰,准确提取缺陷特征。与主成分分析、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特征提取方法相比,WT-SPCA能够有效提高缺陷信号的可视化效果及缺陷区域的信噪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热成像 特征提取 小波变换 稀疏成分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算法的山楂叶产地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小娟 王娅妮 +4 位作者 马晋芳 孙鹏 郭拓 严诗楷 肖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为实现山楂叶产地的快速判别,提出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SPCAFS)与支持向量机(SVM)建模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近红外积分球漫反射光谱法采集6个产地共41批山楂叶123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经数据预处理后,通过SPCAFS对代表性特... 为实现山楂叶产地的快速判别,提出一种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SPCAFS)与支持向量机(SVM)建模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近红外积分球漫反射光谱法采集6个产地共41批山楂叶123份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经数据预处理后,通过SPCAFS对代表性特征波段进行选择,并采用SVM建立山楂叶近红外产地判别模型。模型与连续投影(SPA),正则化自表示(RSR)和稀疏子空间聚类(SSC)3种特征选择算法进行对比,以准确率、精确度和灵敏度作为评价标准,评估所提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显示,SPCAFS的特征波段数相比于全波长建模从1500减少到21,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和精确度分别从78%、76%提升至97%、100%。同时,相比于SPA、RSR、SSC算法,准确率分别提升了6%、3%、3%,精确度分别提升了13%、10%、5%,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于SPCAFS的SVM判别模型可实现山楂叶南北产地的快速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特征选择 山楂叶 产地判别 稀疏成分分析特征选择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