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网格稀疏反演混叠采集数据分离技术
1
作者 袁全社 张建峰 +3 位作者 张鹏 李江 欧阳敏 钟亚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文中在传统稀疏反演分离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变网格稀疏反演。该方法通过在迭代反演过程中逐渐改变数据的网格尺度,优化迭代收敛过程,因此更符合反演时先强轴后弱轴、从低频至高频的信号提取本质,从而获得更佳的分离效果。此外,野外采集施工中常见的缺炮空道会对稀疏反演的分离精度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混叠分离的质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空道补偿技术以改善最终的处理效果。室内模拟以及野外实采混叠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信号分离的保真度上优于常规稀疏反演混采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叠采集 稀疏反演 变网格 混采分离 混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稀疏反演的地震资料拓频处理
2
作者 程亮 张志军 +1 位作者 谭辉煌 郭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6-712,共17页
由于地层固有的吸收衰减作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振幅衰减、频率降低和相位畸变的现象.这种由地层黏弹性引起的地震波衰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可以用品质因子Q定量化表征.为了消除地层吸收衰减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非... 由于地层固有的吸收衰减作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振幅衰减、频率降低和相位畸变的现象.这种由地层黏弹性引起的地震波衰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可以用品质因子Q定量化表征.为了消除地层吸收衰减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非稳态稀疏反演方法补偿因地层黏弹性而损失的地震频率和振幅,重构地震高频信息,并进一步可评估和优选最优的Q模型及其对应的非稳态反演重构的地震数据.基于谱比法,可截取不同长度时窗的衰减地震数据估算出一系列的等效Q模型;构建p范数(0<p<1)约束下的非稳态稀疏反演框架,同时消除地震子波滤波效应和Q滤波效应,得到不同长度时窗下谱比法求取的Q值所对应的地层反射系数;选择合适的地震子波对非稳态反演得到的反射系数进行整形处理,重构高频地震数据;分别计算并最优化处理不同Q模型所重构的高频地震数据深浅层能量相对误差,挑选最优的Q值及对应的非稳态反演补偿后的地震数据.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优选更合理的Q模型,提高了地震数据衰减补偿精度,拓宽了地震频带宽度,丰富了地震资料频率成分,且与常规稳态方法相比较,地震深浅层分辨率和振幅更一致,极大地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衰减 Q模型 高分辨率 非稳态稀疏反演 衰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和稀疏反演的地震数据低频补偿 被引量:23
3
作者 韩立国 张莹 +1 位作者 韩利 余青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259-264,共6页
目前波形反演是地下速度成像技术研究的热点,但地震采集数据低频能量的缺失制约着波形反演的效果。笔者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稀疏约束反演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方法。第一步,利用反射系数的稀疏性,根据压缩感知概念,构造L1范... 目前波形反演是地下速度成像技术研究的热点,但地震采集数据低频能量的缺失制约着波形反演的效果。笔者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稀疏约束反演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方法。第一步,利用反射系数的稀疏性,根据压缩感知概念,构造L1范数约束的稀疏反演问题,在Fourier域通过有限带宽重构全带宽频谱,实现对地震数据全带宽拓频。这个过程借助快速迭代阈值法求解反问题。第二步,截取拓频后数据的低频能量和原数据的高频能量构成最终的低频补偿地震数据。模拟数据例子和实际数据例子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10 Hz以下的频率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反演 L1范数约束 压缩感知 低频补偿 快速迭代阈值法 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稀疏反演多次波预测及曲波域匹配相减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通 王德利 +3 位作者 冯飞 程浩 魏敬轩 田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5-1874,共10页
传统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研究是基于二维假设的,这种算法对多次波贡献考虑过于局限,难以应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情况。3DSRME算法过于笨拙,对数据要求过于苛刻,很难有效推广和应用。三维稀疏反演多次波预测方法利用柯西概率密度... 传统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研究是基于二维假设的,这种算法对多次波贡献考虑过于局限,难以应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情况。3DSRME算法过于笨拙,对数据要求过于苛刻,很难有效推广和应用。三维稀疏反演多次波预测方法利用柯西概率密度函数,将垂直测线方向上稀疏的多次波能量贡献道集转换到模型空间,有效重构同相轴能量顶点——菲涅尔带,从而有效拾取多次波能量,准确预测多次波。采用曲波域匹配相减技术对多次波进行去除,相较于传统的最小平方匹配相减方法,Curvelet域具有多方向、多尺度的特性,能够更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建立三维倾斜层状速度模型,对模拟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试算,并与常规2D SRME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表面多次波 SRME 多次波贡献 稀疏反演 曲波域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范数约束被动源数据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浩 王德利 +1 位作者 冯飞 王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4-684,共11页
对于被动源地震数据,运用常规的互相关算法得到的虚拟炮记录中,不仅含有一次波反射信息,还包括了表面相关多次波.然而,通过传统的被动源数据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EPSI)方法,可以求得只含有一次波,不含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虚拟炮记录.本文改... 对于被动源地震数据,运用常规的互相关算法得到的虚拟炮记录中,不仅含有一次波反射信息,还包括了表面相关多次波.然而,通过传统的被动源数据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EPSI)方法,可以求得只含有一次波,不含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虚拟炮记录.本文改进了传统的被动源数据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问题的求解方法,将被动源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求解问题转化为双凸L1范数约束的最优化求解问题,避免了在传统的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过程中用时窗防止反演陷入局部最优化的情况.在L1范数约束最优化的求解过程中,又结合了2DCurvelet变换和小波变换,在2DCurvelet-wavelet域中,数据变得更加稀疏,从而使求得的结果更加准确,成像质量得到了改善.通过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源 稀疏反演 L1正则化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成像数据稀疏反演的不连续及非均质地质体检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惊涛 于彩霞 +3 位作者 彭苏萍 马德波 李明 张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08-3416,共9页
本文针对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不连续及非均质地质信息识别问题,研究基于地震成像数据的稀疏反演方法.由于该类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为弱信号,因此利用平面波破坏滤波器由地震成像数据中去除强反射同相轴.在此基础上,对剩余的地震数据进... 本文针对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不连续及非均质地质信息识别问题,研究基于地震成像数据的稀疏反演方法.由于该类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为弱信号,因此利用平面波破坏滤波器由地震成像数据中去除强反射同相轴.在此基础上,对剩余的地震数据进行非线性加强滤波,并构建L1稀疏反演模型.为有效求解L1模型,采用非光滑泛函L1范数逼近和拟牛顿求解算法.该方法考虑稀疏先验信息,能够提高反演结果信噪比.缝洞模型测试验证该方法在检测断点、微断裂、散射点等小尺度地质体上的有效性,塔北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破坏 非线性加强滤波 地震稀疏反演方法 不连续及非均质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维红 井洪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96-2507,共12页
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预处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3DSRME)是数据驱动的方法,理论上来说,可有效压制复杂构造地震数据表面多次波.但该方法因对原始地震数据采集要求高而很难在实际资料处... 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预处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3DSRME)是数据驱动的方法,理论上来说,可有效压制复杂构造地震数据表面多次波.但该方法因对原始地震数据采集要求高而很难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广泛应用.本文基于贡献道集的概念,将稀疏反演方法引入到表面多次波压制中,应用稀疏反演代替横测线积分求和,无需对横测线进行大规模重建,进而完成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这样可有效解决实际三维地震数据横测线方向稀疏的问题.基于纵测线多次波积分道集为抛物线的假设,为保证预测后三维表面多次波和全三维数据预测的多次波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上基本一致,文中对预测数据实施基于稳相原理的相位校正.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基于稀疏反演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可在横测线稀疏的情况下,有效压制三维复杂介质地震资料中的表面多次波,从而更好地提高海洋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提供可靠的预处理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反演 表面多次波 贡献道集 多次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震源地震混合采集数据分离技术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立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多震源地震混合采集数据(混叠数据)目前还不能直接采用传统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处理,必须先进行分离。基于滤波思想的分离算法可以初步实现对混叠数据的分离,但是当有效信号完全淹没在强噪声中时,该算法的分离效果较差,有效信号会受到损... 多震源地震混合采集数据(混叠数据)目前还不能直接采用传统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处理,必须先进行分离。基于滤波思想的分离算法可以初步实现对混叠数据的分离,但是当有效信号完全淹没在强噪声中时,该算法的分离效果较差,有效信号会受到损害。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震源数据分离算法,实现步骤是:首先输入野外采集的混叠数据,将其从炮集抽取为共检波点域或共炮检距域道集,使得来自邻炮的记录数据变成非相干噪声;然后通过稀疏反演,采用L1模的阈值噪声压制算法估计出混叠数据的噪声;最后从混叠数据中减去估计得到的噪声,从而分离出有效信号。模拟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混叠数据进行有效分离,很好地压制混叠噪声和保护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震源地震采集 混叠数据 时间延迟编码 稀疏反演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间距地震记录的插值辅助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亚同 穆向阳 姜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2,6,共6页
针对经典的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FRSI)算法无法进行大间距地震记录插值重建问题,结合常规插值与非均匀采样信号重建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插值辅助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IA-FRSI)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常规插值法的辅助下,于大间距地震记录的间... 针对经典的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FRSI)算法无法进行大间距地震记录插值重建问题,结合常规插值与非均匀采样信号重建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插值辅助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IA-FRSI)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常规插值法的辅助下,于大间距地震记录的间隙中生成若干"控制道",用于减少空间采样间距,使之满足FRSI的重建前提条件;然后借助经典FRSI完成缺失地震道的重建.大间距理论模型以及实际海洋和陆上地震记录重建实验表明:IA-FRSI算法重建精度高;重建记录不仅保持了原始地震记录特征,而且波形连续自然,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间距地震记录 稀疏反演傅立叶重建 非均匀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稀疏反演方法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家文 赵波 李合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8,2,共6页
SRME的自适应相减过程易损伤有效信号,本文采用的反演方法克服了SRME的上述局限。首先阐述了基于稀疏反演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理论,推导了脉冲响应与震源子波的更新公式;然后通过模拟算例对比分析了稀疏反演法与SRME的多次波压制效果;... SRME的自适应相减过程易损伤有效信号,本文采用的反演方法克服了SRME的上述局限。首先阐述了基于稀疏反演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理论,推导了脉冲响应与震源子波的更新公式;然后通过模拟算例对比分析了稀疏反演法与SRME的多次波压制效果;最后通过实际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 自适应相减 脉冲响应 震源子波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任浩 李宗杰 +1 位作者 薛姣 顾汉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基于超完备子波库的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在自适应分解地震道时未能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故难以直接、准确地去除噪声。为此提出了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噪方法,以多个连续地震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方向矢量中值滤波法计算同相轴倾... 基于超完备子波库的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在自适应分解地震道时未能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故难以直接、准确地去除噪声。为此提出了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噪方法,以多个连续地震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方向矢量中值滤波法计算同相轴倾角,以中间道为标准将同相轴校正后再水平叠加;然后采用基于基追踪降噪的稀疏反演方法分解叠加道,选择与叠加道中有效信号匹配的子波作为中间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最后根据其它道相对中间道的校正量,对中间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进行反校正,分别构建各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将基于有效信号匹配子波构建的子波库代替超完备子波库,在搜寻最佳匹配子波时选择性地提取地震道中有效信号,可直接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单道信号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去除噪声的可行性;合成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且去噪后剖面的横向连续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连续地震道 稀疏反演 叠加道 超完备子波库 去噪 横向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稀疏反演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旭明 王丽 +1 位作者 陶长江 鲍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3-871,共9页
针对利用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人工拾取一次波同相轴来估计初始震源子波及其迭代更新可能存在的识别错误和拾取参数设置误差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稀疏反演多次波压制方法(AEPSI),解决了初始震源子波及震源子波迭代更新问题。该方法... 针对利用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人工拾取一次波同相轴来估计初始震源子波及其迭代更新可能存在的识别错误和拾取参数设置误差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稀疏反演多次波压制方法(AEPSI),解决了初始震源子波及震源子波迭代更新问题。该方法将EPSI过程表示为双线性算子一次波脉冲响应和震源子波的约束优化问题,用理论震源子波作为优化问题的初始点求取一次波脉冲响应。根据输入数据、一次波、多次波的期望能量关系,确定震源子波的初始振幅,并将求取地震子波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置信域(trust region)优化算法进行迭代求解。在迭代过程中,震源子波的主频、振幅、相位等特性自适应地逐步逼近实际地震子波。模型和实际数据算例表明,自适应稀疏反演多次波压制方法正确有效、稳定收敛,对初始震源子波误差具有较高的容忍度,处理过程完全由数据驱动,不需要通过输入记录的多维互相关来估计初始震源子波,避免了求取一次波脉冲响应时的人工拾取和时窗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波 多次波 稀疏反演 震源子波 自适应 置信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理论的自动叠加速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文君 殷俊锋 +1 位作者 王华忠 冯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91-2800,共10页
叠加速度分析技术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的时间域速度建模方法.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速度谱计算和拾取两个步骤.至今为止,多数研究工作通过提高速度谱的分辨率以及抗噪声能力,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谱从而有利于拾取.... 叠加速度分析技术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的时间域速度建模方法.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速度谱计算和拾取两个步骤.至今为止,多数研究工作通过提高速度谱的分辨率以及抗噪声能力,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谱从而有利于拾取.本文的目标是将叠加速度分析技术转为一个全自动化的处理流程.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出发,将叠加速度估计转化为稀疏反演框架下的模型参数估计问题,并通过稀疏反演算法自动反演叠加速度,进而提高叠加速度建模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给出了正问题的定义,即层状介质中CMP道集的预测模型,利用叠加速度、垂向双程走时(t_0)以及反射子波以及CMP道集时距关系(如双曲时距关系)可以预测CMP道集.接着,速度分析反问题可以描述为已知观测的CMP道集,估计模型参数(叠加速度及t_0时间等).利用模型参数的稀疏性作为约束条件并用L_0范数作为模型稀疏性的度量准则,叠加速度分析可以转化为L_0范数约束下的稀疏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思想的匹配追踪算法求解上述反问题,实现了自动叠加速度建模并为后续的高精度速度反演方法提供较好的初始模型.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分析 速度谱 自动速度建模 CMP道集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稀疏反演的混合震源数据分离与一次波估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铁兴 王德利 +2 位作者 孙婧 胡斌 刘思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5-904,共10页
混合震源采集(下称混采)技术是当前地震勘探的潮流。但是由混采获得的数据中包含相互重叠的由多个震源激发产生的炮记录,会对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产生严重干扰。本文针对现有的基于混采数据的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EPSI)方法,提出了一种改... 混合震源采集(下称混采)技术是当前地震勘探的潮流。但是由混采获得的数据中包含相互重叠的由多个震源激发产生的炮记录,会对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产生严重干扰。本文针对现有的基于混采数据的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EPSI)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三维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与一次波估计方法。我们将混采EPSI方法的地下一次波响应估计过程转化为基于L1范数的双凸优化问题,并用基于L1范数的谱投影梯度(SPGL1)算法进行求解,确保取得全局极值,从而稳定反演过程。此外,我们还用二维曲波变换和一维小波变换组成三维联合稀疏变换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能在确保求解精度的同时较以往的三维曲波稀疏约束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模拟混采数据和海上实际混采数据,将试算结果与传统混采数据EPSI方法对比,全面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采数据分离 一次波估计 三维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反演多次波去除策略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兰淑 刘伊克 卢回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801-4813,共13页
多次波去除是海上勘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终成像结果的质量.表面相关多次波去除方法(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是一种基于反馈迭代模型的数据驱动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数据本身预测多次波,进一... 多次波去除是海上勘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终成像结果的质量.表面相关多次波去除方法(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是一种基于反馈迭代模型的数据驱动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数据本身预测多次波,进一步对其进行匹配相减获得一次波结果,这往往导致与多次波重叠的一次波被错误地去除.稀疏反演一次波估计方法(Estimation of Primaries by Sparsity Inversion,EPSI)在原理上同样基于反馈迭代模型,通过求解一次波和表面相关多次波总残差最小化问题直接获得一次波.该方法无多次波的匹配相减过程,可减少与多次波发生重叠的一次波产生损失.另外,EPSI可以很好地解决SRME无法解决的近道缺失问题.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对比表明SRME对数据完整性以及一次波和多次波的分布情况有较强的依赖性,而EPSI几乎不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EPSI相比SRME方法计算成本高,尚未在工业界广泛应用,但随着高性能计算的普及,该方法的实用性有望得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反演 一次波 表面相关多次波 多次波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武 刘玉敏 +4 位作者 杨建华 张晟瑞 王程 白玉胜 石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128,129,共11页
基于稀疏反演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能够避免传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对有效波的损伤,但是计算成本较高。研究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将所有频率成分整体导入设备端,并将中间结果存储于设备端,实现所有频... 基于稀疏反演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EPSI)能够避免传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对有效波的损伤,但是计算成本较高。研究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将所有频率成分整体导入设备端,并将中间结果存储于设备端,实现所有频率成分的同步运算,并减少主机端和设备端的数据传输时间。SMAART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新GPU加速策略的EPSI方法的计算效率较常规EPSI方法的提升11倍,较基于传统GPU加速策略的EPSI方法的提升4倍。基于新的GPU加速策略的稀疏反演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正确有效,计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加速策略 稀疏反演 地震数据传输 表面多次波 计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规则化和稀疏反演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云峰 聂红梅 +2 位作者 张丽梅 唐博文 王增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3-681,共9页
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问题.目前,二维数据驱动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成为工业界压制海洋表面多次波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二维SRME算法没有考虑横测线方向上多次波的贡献,导致在处理实际三维海洋... 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问题.目前,二维数据驱动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成为工业界压制海洋表面多次波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二维SRME算法没有考虑横测线方向上多次波的贡献,导致在处理实际三维海洋资料时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将二维SRME算法扩展到三维空间后可以得到三维SRME算法,但是由于目前实际采集的三维海洋资料的观测系统存在拖缆漂移,而且横测线方向采样过于稀疏,直接应用三维SRME算法无法准确预测表面多次波.本文提出的通过数据规则化配合稀疏反演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能够解决这种实际资料和三维SRME算法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研究数据规则化与反规则化技术,使得数据分布满足三维SRME的要求;通过研究稀疏反演技术,有效解决了横测线方向采样稀疏对于多次波预测的影响,三维实际海洋资料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表面多次波 数据规则化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二维磁异常稀疏反演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重阳 张玉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00-4913,共14页
磁异常反演是获取地下场源磁化率分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球勘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磁异常反演中,对比光滑反演,稀疏反演的结果具有边界分明,物性参数分布集中的特点,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稀疏反演,本文首先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基于L_(1... 磁异常反演是获取地下场源磁化率分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球勘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磁异常反演中,对比光滑反演,稀疏反演的结果具有边界分明,物性参数分布集中的特点,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稀疏反演,本文首先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基于L_(1)范数目标函数,利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可分离凸函数的特点,将极小化L_(1)范数的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通过对子问题求解获得原问题的解;为了增强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适应性,本文结合广义软阈值函数将交替方向乘子法推广于L_(p)(0<p<1)范数的反演中.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了三种常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与基于L_(2)范数的反演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得到了边界清晰,磁化率分布更集中的反演结果.最后,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L_(1)和L_(p)(0<p<1)范数的反演应用到青海省尕林格铁矿保护区获得的实际磁异常数据中,获得了较为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稀疏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反演 交替方向乘子算法 L_(p)(0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方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宋家文 李培明 +3 位作者 王文闯 王成祥 李合群 王宝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3,I0005,共7页
混叠采集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地震采集效率,但是由于连续激发,混采数据中存在严重的邻炮干扰噪声,而且混采数据规模巨大,这要求后续的信噪分离算法精确、稳定、快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方法。在三维共检波点道集上... 混叠采集技术能极大地提高地震采集效率,但是由于连续激发,混采数据中存在严重的邻炮干扰噪声,而且混采数据规模巨大,这要求后续的信噪分离算法精确、稳定、快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方法。在三维共检波点道集上,首先通过三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时空域数据变换到频率—波数—波数域(FKK);然后采用硬阈值函数提取相干信号,利用相干信号预测混叠噪声;最后以数据残差为驱动,不断收缩阈值,迭代更新模型,实现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精确、稳定、快速地分离高混叠度的地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混采 信噪分离 三维共检波点道集 FKK域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同步震源地震数据分离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艳辉 陈文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同步震源混合地震数据的有效分离方法是同步震源采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时间随机抖动的混合采集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同步震源混合地震记录分离方法。首先将未混合的共炮点记录作为训练样本,基于字典学习,得到学习型字典... 同步震源混合地震数据的有效分离方法是同步震源采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时间随机抖动的混合采集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同步震源混合地震记录分离方法。首先将未混合的共炮点记录作为训练样本,基于字典学习,得到学习型字典;然后基于稀疏反演构造分离混合地震记录的反问题表达式,并将待分离记录基于学习型字典的稀疏表示作为约束项,利用交替迭代策略进行求解。复杂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算例表明,与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的稀疏反演结果相比,利用字典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分离结果的精度,为后续的地震信号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震源采集 字典学习 稀疏反演 地震记录分离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