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组稀疏分析的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沛沛 雒明世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因目标所处环境及探测用宽带雷达工作机理等因素的制约,实测距离像样本不仅繁多且可能混有干扰,为克服因此带来的识别困难,优化识别效果,稀疏分析提供了一类压缩样本数据并提升数据分析质量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种依据分组稀疏分析策略... 因目标所处环境及探测用宽带雷达工作机理等因素的制约,实测距离像样本不仅繁多且可能混有干扰,为克服因此带来的识别困难,优化识别效果,稀疏分析提供了一类压缩样本数据并提升数据分析质量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种依据分组稀疏分析策略开展雷达一维距离像稀疏分解,从而识别目标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识别算法的噪声鲁棒性,提升其实用性,算法在样本稀疏分析环节依信噪比开展了分解参数的调整。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同类识别算法,文中方法求解过程简洁,适用范围也相对更广;而较之一些不同类型的常规算法,文中方法则具备更好的噪声鲁棒性及更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自动目标识别 高分辨距离像 稀疏分析 正交过完备组合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的稀疏分量分析新方法
2
作者 刘迅 卓卫东 +1 位作者 何肖斌 张培旭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结合时频掩码技术和模糊C均值聚类,提出一种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振动响应的能量信息建立时频掩码,通过时频掩码求解结构模态响应,采用单自由度模态参数识别技术从模态响应中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结构振动响应... 结合时频掩码技术和模糊C均值聚类,提出一种结构运营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振动响应的能量信息建立时频掩码,通过时频掩码求解结构模态响应,采用单自由度模态参数识别技术从模态响应中识别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结构振动响应能量峰值处的时频系数被依次提取,经单源点检测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其聚类,将第一个聚类中心作为模态振型。通过数值案例和框架结构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和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模态参数识别 盲源分离 稀疏分量分析 时频掩码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秩稀疏重建分析的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军 宋维琪 +3 位作者 陈俊安 谭明 胡建林 董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2-1329,I0005,I0006,共10页
边缘检测方法众多,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不同方法有其自身的不足和边缘检测能力的限制,特别是对噪声干扰、多边缘干涉及弱小目标边缘的检测效果不理想。为此,首先分析断层边缘和缝洞边缘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断层边缘和缝洞边缘的... 边缘检测方法众多,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不同方法有其自身的不足和边缘检测能力的限制,特别是对噪声干扰、多边缘干涉及弱小目标边缘的检测效果不理想。为此,首先分析断层边缘和缝洞边缘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断层边缘和缝洞边缘的地震响应特征,把低秩稀疏分析理论引入边缘检测,研究边缘信息、背景信息及噪声信息的低秩稀疏分解与重建;为了提高边缘检测能力和分辨率,在压缩感知稀疏表示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深度稀疏化表示,结合向量稀疏表示和矩阵稀疏表示,通过低秩稀疏分析理论,形成一种全新的边缘检测方法——低秩稀疏重建分析的边缘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1)地震资料平稳小波分解;(2)多尺度小波系数优化;(3)根据多尺度优化小波系数建立张量矩阵并进行建模;(4)张量矩阵奇异值分解;(5)矩阵奇异值低秩优化;(6)多尺度双稀疏和双优化结果融合与重建。模型分析和实际资料应用效果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抗噪性、适用性较强,对于断层和缝洞边缘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分解 低秩稀疏分析 向量稀疏表示 矩阵稀疏表示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滤波和稀疏分量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盲分离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豫川 伍星 +1 位作者 迟毅林 刘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为有效分离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高故障诊断正确率,针对旋转机械调制故障信号非线性、强噪声干扰以及故障源信号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滤波(Morphological Filtering,MF)和稀疏分量分析(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相结合... 为有效分离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高故障诊断正确率,针对旋转机械调制故障信号非线性、强噪声干扰以及故障源信号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滤波(Morphological Filtering,MF)和稀疏分量分析(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SCA)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观测信号进行形态滤波提取信号中重要调制特征并使信号满足稀疏性要求,应用SCA分离滤波后的观测信号。在完备及欠定条件下对故障轴承加速度信号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提取滚动轴承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滤波 稀疏分量分析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份分析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杜小勇 胡卫东 郁文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1-495,共5页
根据小角度条件下的逆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模型,利用稀疏成份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FFT的二维联合超分辨算法和二维解耦超分辨成像算法.该算法能从补偿后的较低分辨率测量数据中获得更高分辨率的ISAR图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凸现目标的特征结构... 根据小角度条件下的逆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模型,利用稀疏成份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FFT的二维联合超分辨算法和二维解耦超分辨成像算法.该算法能从补偿后的较低分辨率测量数据中获得更高分辨率的ISAR图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凸现目标的特征结构,有利于目标识别.同时,二维解耦算法能与运动补偿过程相结合,以提高补偿精度.针对典型空间目标的成像结果表明,基于FFT的二维联合算法获得的图像较为干净,目标背景对比度高;二维解耦算法运算速度更快.算法能满足实时或准实时成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稀疏成份分析 超分辨 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份分析的几何绕射模型参数估计 被引量:8
6
作者 杜小勇 胡卫东 郁文贤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对目标特性分析和目标识别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几何绕射模型为基础,综合利用多频段的频域测量数据,给出了散射中心位置、幅度和散射类型参数的融合估计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模型信息,...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对目标特性分析和目标识别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几何绕射模型为基础,综合利用多频段的频域测量数据,给出了散射中心位置、幅度和散射类型参数的融合估计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模型信息,具有超分辨能力,给超宽带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绕射模型 稀疏成份分析 信号综合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稀疏典型性相关分析的图像检索方法 被引量:23
7
作者 庄凌 庄越挺 +2 位作者 吴江琴 叶振超 吴飞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5-1304,共10页
图像语义检索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找到图像底层特征与语义之间的关联,由于文本是表达语义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提出通过研究文本与图像两种模态之间关系来构建反映两者间潜在语义关联的有效模型的思路.基于该模型,可使用自然语言形式(... 图像语义检索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找到图像底层特征与语义之间的关联,由于文本是表达语义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提出通过研究文本与图像两种模态之间关系来构建反映两者间潜在语义关联的有效模型的思路.基于该模型,可使用自然语言形式(文本语句)来表达检索意图,最终检索到相关图像.该模型基于稀疏典型性相关分析(spars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sparse CCA),按照如下步骤训练得到:首先利用隐语义分析方法构造文本语义空间,然后以视觉词袋(bag of visual words)来表达文本所对应的图像,最后通过Sparse CCA算法找到一个语义相关空间,以实现文本语义与图像视觉单词间的映射.使用稀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可以提高模型可解释性和保证检索结果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Sparse CCA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证实了所提出的图像语义检索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检索 文本 语义 稀疏典型性相关分析 视觉单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分量分析在欠定盲源分离问题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邱天爽 毕晓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6-970,共5页
伴随着国内外对盲源分离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独立分量分析等经典算法之外逐步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算法。稀疏分量分析就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信号的稀疏分解,克服了独立分量分析非欠定性的要求,解决了欠定情况下的盲源分离问题。... 伴随着国内外对盲源分离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独立分量分析等经典算法之外逐步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算法。稀疏分量分析就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信号的稀疏分解,克服了独立分量分析非欠定性的要求,解决了欠定情况下的盲源分离问题。本文将以稀疏分量分析为主要对象,归纳总结了近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稀疏分量分析 欠定 稀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稀疏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油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孔德明 陈红杰 +2 位作者 陈晓玉 董瑞 王书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74-3479,共6页
石油污染的出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油类识别方法的研究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荧光光谱法获得石油光谱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降维方法来提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实现对油类的定... 石油污染的出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油类识别方法的研究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荧光光谱法获得石油光谱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再通过降维方法来提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分类,从而可以实现对油类的定性分析,因此研究一种更高效的数据降维方法以及识别分类算法极其重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利用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对FS920光谱仪测得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分类识别,获得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油类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海水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配制成浓度为0.1 mol·L-1的胶束溶液,将其作为溶剂配制柴油、航空煤油、汽油以及润滑油各2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FS920光谱仪测得样本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分别利用SPCA和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SVM和K最近邻(KNN)两种模式识别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四种模型PCA-KNN, SPCA-KNN, PCA-SVM以及SPCA-SVM的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由四种模型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5%, 90%, 90%和95%,其中,在同种分类算法中,利用S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均比PCA的准确率高5%,因此可知,SPCA的稀疏性具有突出主要成分的作用,在提取光谱特征时能够减小非必要成分的影响,并且载荷矩阵的稀疏化可以去除变量之间的冗余信息,优化降维特征信息,为后续分类提供更有效的数据特征信息;在同种特征提取算法下,利用SVM算法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均比KNN算法得到的准确率高5%,表明SVM算法在分类中更具有优势。因此,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SPCA和SVM算法,实现了对石油的准确识别与分类,为今后对石油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特征提取 稀疏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稀疏分量分析检测柴油品质参数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扬 戴曙光 葛丁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3,共8页
由于光谱盲源分离中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CA)在柴油品控参数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时预测效果不理想,稳定性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稀疏特性下的盲源分离近红外光谱分析思路——近红外光谱稀疏分量分析法,并用该方法预测了柴油沸点、密度、... 由于光谱盲源分离中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CA)在柴油品控参数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时预测效果不理想,稳定性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稀疏特性下的盲源分离近红外光谱分析思路——近红外光谱稀疏分量分析法,并用该方法预测了柴油沸点、密度、芳烃总量等品控参数。首先利用柴油校正集光谱样本训练冗余字典并完成光谱在该字典下的稀疏变换,接着完成混合矩阵估计,最后用混合矩阵与柴油品控参数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针对混合矩阵估计中光谱稀疏度不为一时聚状特征模糊导致无法确定聚类数的问题,提出将AP聚类算法应用于聚类过程。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稀疏分量分析法对柴油沸点、密度、芳烃总量预测的相关系数(R)、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达到了98.91%,99.68%,99.43%和2.84,0.88×10-3,0.59,性能优于ICA及全谱偏最小二乘(PLS)等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作为一种柴油品控参数检测的有效盲源分离定量分析方法,并可推广于其它光谱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柴油检测 独立分量分析 稀疏分量分析 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的阶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军圣 李宝庆 +2 位作者 彭延峰 吴占涛 杨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2-548,共7页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是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分解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实现信号的自适应分解。为解决ASTFA方法初始相位函数的选择问题,采用了分辨率...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是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分解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实现信号的自适应分解。为解决ASTFA方法初始相位函数的选择问题,采用了分辨率搜索改进的ASTFA方法,并进一步结合阶次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ASTFA的阶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ASTFA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同时获得分量的瞬时幅值,然后对瞬时幅值进行阶次分析从而提取故障特征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变速齿轮传动过程中的时变非平稳振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仿真与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变速齿轮的故障特征信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 故障诊断 齿轮 阶次分析 时变非平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势函数稀疏分量分析算法的变压器振声自适应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亮 刘晗 +2 位作者 徐亮 张黎 赵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7-517,共11页
变压器振动发出的声信号可反映其运行状况,为解决振声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BSS)的变压器振声自适应提取方法。首先分析了变电站内噪声分类及特点,并将含噪振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稀疏域,据此改进了... 变压器振动发出的声信号可反映其运行状况,为解决振声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BSS)的变压器振声自适应提取方法。首先分析了变电站内噪声分类及特点,并将含噪振声信号从时域变换到稀疏域,据此改进了基于势函数的稀疏分量分析(SCA)算法,增加了势函数局部极值排序环节;然后模拟了噪声源数目、振声幅值以及振声频率组成变化共3种特殊情况下的变压器振声提取,采用相关系数和二次残差对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选取某220 k V变电站主变压器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解决盲源分离排列模糊的问题,使振声信号在分离信号中始终排在第1位,同时可判断混入噪声源数目,实现变压器振声与多路噪声的自适应分离;该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提取不同情况下的变压器振声,相关系数均〉0.97,二次残差均〈-29 d B;现场实验成功分离出变压器振声信号、实验人员的2路语音信号以及2路干扰信号,并认为声信号反射是干扰信号的主要成因,变压器体声源是分离振声信号幅值波动的主要原因。该改进算法可对变压器振声进行自适应提取,但信号反射及体声源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势函数 稀疏分量分析 快速FOURIER变换 变压器振声 自适应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及其在盲源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婷婷 余先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给出相关理论证明和实现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稀疏源信号的线性混合信号沿混合矩阵列向量方向线性聚类的特性进行盲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独立成分分析失效的情况下(源信号相关或高斯分布)仍然能...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给出相关理论证明和实现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稀疏源信号的线性混合信号沿混合矩阵列向量方向线性聚类的特性进行盲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独立成分分析失效的情况下(源信号相关或高斯分布)仍然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潜在的稀疏源.对分离出的信号及源信号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分离出的信号与源信号完全线性相关.基于线性聚类的稀疏成分分析法能准确地重构稀疏源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类 相关系数分析 盲源分离 稀疏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补分析子空间追踪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宗念 林盛鑫 +1 位作者 毛焕章 黄仁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1473,1478,共4页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分析模型下的子空间追踪算法信号重构概率不高、重构性能不佳的缺点,研究了此模型下的稀疏补子空间追踪信号重构算法;通过选用随机紧支框架作为分析字典,设计了目标优化函数,改进优化了稀疏补取值方法,改进了算...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分析模型下的子空间追踪算法信号重构概率不高、重构性能不佳的缺点,研究了此模型下的稀疏补子空间追踪信号重构算法;通过选用随机紧支框架作为分析字典,设计了目标优化函数,改进优化了稀疏补取值方法,改进了算法迭代过程,实现了改进的稀疏补分析子空间追踪新算法(IASP)。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的信号完全重构概率明显高于分析子空间跟踪(ASP)等5种算法的信号完全重构概率;对于含高斯噪声的信号,所提算法重构信号的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明显超过ASP等3种算法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但略低于贪婪分析追踪(GAP)等2种算法的整体平均峰值信噪比。所提算法可用于语音和图像信号处理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分析模型 子空间分析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定混叠稀疏分量分析的超平面聚类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海林 姚楚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6-1828,共3页
已有的大多数稀疏分量分析算法都是假定源信号是充分稀疏的,或经过小波变换、Fourier变换等后是充分稀疏的,该论文对源信号的稀疏性要求放宽了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超平面聚类的欠定混叠稀疏分量分析算法。算法在观察信号向量集中寻... 已有的大多数稀疏分量分析算法都是假定源信号是充分稀疏的,或经过小波变换、Fourier变换等后是充分稀疏的,该论文对源信号的稀疏性要求放宽了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超平面聚类的欠定混叠稀疏分量分析算法。算法在观察信号向量集中寻找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经过分析位于同一个超平面的观测信号向量的数目,确定所有超平面的法向量,通过求解与聚类后的超平面法向量都正交的向量,辨识出混叠矩阵A的所有列向量。数值仿真试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分量分析 欠定混叠 稀疏 超平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的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宝庆 程军圣 +1 位作者 吴占涛 彭延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解决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STFA)方法中初始相位函数的选择问题,采用遗传算法(GA)对ASTFA的初始相位函数进行优化,提出了GA-ASTFA方法。进一步研究了GA-ASTFA方法抑制模态混淆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GA-ASTFA能较好地抑制模态混淆,分... 为解决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STFA)方法中初始相位函数的选择问题,采用遗传算法(GA)对ASTFA的初始相位函数进行优化,提出了GA-ASTFA方法。进一步研究了GA-ASTFA方法抑制模态混淆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GA-ASTFA能较好地抑制模态混淆,分解得到的分量信号精度高,且可抑制分解中的伪分量。最后将GA-ASTFA方法用于转子碰摩故障诊断,实验分析结果表明,GA-ASTFA方法能有效提取转子碰摩故障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 经验模态分解 模态混淆 转子碰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的多目标显著性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大川 李静 +1 位作者 刘赛 李东民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9,共12页
针对具有多个显著目标且背景较为复杂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的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在不同的尺度空间上利用目标先验知识快速获取包含预选显著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 针对具有多个显著目标且背景较为复杂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图和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PCA)的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在不同的尺度空间上利用目标先验知识快速获取包含预选显著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同时,在超像素分割的基础上构造全连接图,并计算超像素级的显著图.然后,利用目标先验知识提取并优化超像素显著图的显著性区域,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提取优化后的显著性像素点的主要特征,获取相应尺度的显著图.最后,将多个尺度下的显著图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显著图.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超像素与像素显著性计算的优势,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在公开的多目标数据集SED2和HKU_IS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复杂背景下的多个显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检测 全连接图 稀疏主成分分析 目标先验 超像素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值优化的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延峰 刘贞涛 +2 位作者 程军圣 杨宇 刘燕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6,共7页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是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需要事先确定较为准确的初始值,缺乏自适应性.针对ASTFA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初值优化的ASTFA方法.该方法使用残余量的能量...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是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需要事先确定较为准确的初始值,缺乏自适应性.针对ASTFA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初值优化的ASTFA方法.该方法使用残余量的能量作为优化目标函数,使用不同的初始值对信号进行分解,当残余量的能量最小时,则认为该初始值为最优初始值.因此,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寻找最优的初始值,增加了ASTFA方法的自适应性.采用仿真信号将该方法与原ASTFA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适应地得到更准确的分解结果.对仿真信号和滚动轴承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STFA在抑制端点效应和模态混淆、抗噪声性能、提高分量的准确性等方面要优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并能有效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 内禀模态函数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补分析模型下迭代硬阈值正交投影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宗念 李金徽 +1 位作者 黄仁泰 闫敬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87-2389,2393,共4页
为了从含噪声的测量矢量中重构信号,研究了稀疏补分析模型理论及其迭代硬阈值正交投影算法。通过采用稀疏补正交投影修改了稀疏补分析模型下迭代硬阈值算法的迭代追踪过程;分析了迭代步长和稀疏补取值大小对算法收敛速度和重构性能的影... 为了从含噪声的测量矢量中重构信号,研究了稀疏补分析模型理论及其迭代硬阈值正交投影算法。通过采用稀疏补正交投影修改了稀疏补分析模型下迭代硬阈值算法的迭代追踪过程;分析了迭代步长和稀疏补取值大小对算法收敛速度和重构性能的影响,找出了选取最优迭代步长和最佳稀疏补取值方法;提出并实现了稀疏补分析模型下迭代硬阈值正交投影算法,给出了算法收敛的充分条件和重构信号误差范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平均运算时间仅仅为AIHT、AL1和GAP算法的19%、11%和10%;算法重构信号的综合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比AIHT算法提高了0.89 dB,但比AIHT、AL1算法稍逊色。算法在满足给定条件下能够以高概率实现含噪信号重构,重构信号的综合平均PSNR与典型算相比没有明显下降,但运算时间大为缩短,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分析模型 迭代 硬阈值 正交投影 信号重构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核主元分析的在线非线性过程监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忠盖 刘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73-1777,共5页
核主元分析(KPCA)适合非线性过程的监控,但存在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稀疏KPCA(SKPCA)的过程监控方法,先使用SKPCA对正常建模数据进行加权,少数权值大的数据基本能代表全部正常数据的信息,因此稀化了建模数据,然后根... 核主元分析(KPCA)适合非线性过程的监控,但存在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稀疏KPCA(SKPCA)的过程监控方法,先使用SKPCA对正常建模数据进行加权,少数权值大的数据基本能代表全部正常数据的信息,因此稀化了建模数据,然后根据稀化后的正常数据建立过程的KPCA模型,并提出监控指标,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监控的实时性,最后以化工分离过程为对象,就KPCA与SKPCA的监控效果和实时性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基于SKPCA监控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核主元分析 在线监控 非线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