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5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凸稀疏与低秩分解的车载雷达抗干扰方法
1
作者 李家强 危雨萱 +1 位作者 任梦豪 陈金立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稀疏特性构建优化模型,将干扰抑制问题转化为了优化问题;然后,在使用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作为稀疏惩罚的情况下,借助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在指定误差范围内结束迭代,分别求解出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实现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精准分离。与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跳过了繁琐的干扰检测步骤,且干扰抑制后的信号与纯净参考信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7。仿真模拟以及后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达间干扰的抑制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干扰抑制 低秩 稀疏 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关联的道路行程速度稀疏数据修复与解释性算法
2
作者 徐韬 任其亮 +1 位作者 张磊 程龙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为研究拓扑路网中稀疏数据路段行程速度与其空间关联道路间的耦合影响,以路网中空间距离分布为基础,明确了道路空间关联指数(road spatial correlation index,RSCI)定义和计算方法,构建了一种面向道路行程速度稀疏数据修复和可解释性模... 为研究拓扑路网中稀疏数据路段行程速度与其空间关联道路间的耦合影响,以路网中空间距离分布为基础,明确了道路空间关联指数(road spatial correlation index,RSCI)定义和计算方法,构建了一种面向道路行程速度稀疏数据修复和可解释性模型。首先,在传统轮盘算法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选择操作和算子的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利用自适应机制优化个体选择概率,通过设置常数λ解决后续优秀个体选择概率偏低缺陷,提高模型收敛性能。其次,利用IGA和K折交叉验证(K-fold cross validation,K-Fold CV)实现极限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中n_estimators、Learning_rate、Min_child_weight、Max_depth超参数寻优。然后,利用SHAP(shap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方法对XGBoost模型各特征重要性开展全局解释和个体样本溯源分析。最后,以目标道路行程速度为输出、连接道路行程速度为特征输入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IGA-XGBoost组合算法f_(MAE)、f_(RMSE)分别为1.95、2.66,R^(2)为0.941,较GA-XGBoost提高0.4%,模型运行时间为1.532 s,较GA-XGBoost运行时间减少7.6%,组合算法预测精度更高,迭代效率有明显提升;以SHAP值标定特征重要性下,连接道路特征重要性与其RSCI呈正相关,RSCI数值越大,连接道路对预测结果贡献越高;在连接道路数量不足时,以SHAP值排名前3的连接道路对目标道路数据填补时,模型f_(MAE)、f_(RMSE)、R^(2)分别为2.53、3.30、0.905,仍能取得较好的数据修复精度,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行程车速数据修复填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稀疏数据修复 改进遗传算法 XGBoost SHA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的涡致振动系统建模
3
作者 季廷炜 王亮 +2 位作者 谢芳芳 张鑫帅 郑畅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432,共12页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 以二维和三维圆柱涡致振动(VIV)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稀疏辨识(SINDy)的方法,识别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和尾流振荡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到VIV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不同缩减速度下圆柱VIV位移和速度响应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SINDy算法,识别了带有附加阻尼的二维VIV系统的结构响应模型.该模型与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锁定(lock-in)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基本保持不变,结构的无量纲最大振幅保持在较高水平;当涡致振动系统处于非锁定区域时,附加阻尼随缩减速度变大而呈现线性下降的特征,结构的无量纲振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SINDy方法识别的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和三维VIV系统结构响应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二维VIV系统流固耦合模型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预测值能够表征原系统的运动特征,对二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6%,结构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5%,对三维VIV系统结构位移和速度响应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辨识 涡致振动 流固耦合 降阶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稀疏表示的牙隐裂OCT三维图像融合
4
作者 石博雅 董潇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2个扫描视角进行成像,经过三维图像配准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对于低频子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最大L1范数”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采用“绝对最大”规则融合,最后通过DTCW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融合后的牙隐裂图像可以得到裂纹的完整信息,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分级,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独采用各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和边缘信息评价因子(Q)的值分别平均提高到36.7、6.0、27.9和0.74,有效提高了OCT牙隐裂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光学相干层析 稀疏表示 双树复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与GAN的线损分层定位
5
作者 杜月 王慧琴 +2 位作者 余兆媛 钱亚林 魏敏俊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线损数据中存在噪声数据,维度与线损数据一致,导致线损定位结果不精准。为此,提出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与GAN的线损分层定位方法。构建线损分层定位GAN结构,判别假数据和真数据,获取线损分层数据。依据分层采集结果,计算分层供入、供出... 线损数据中存在噪声数据,维度与线损数据一致,导致线损定位结果不精准。为此,提出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与GAN的线损分层定位方法。构建线损分层定位GAN结构,判别假数据和真数据,获取线损分层数据。依据分层采集结果,计算分层供入、供出电量和统计线损,以此作为分层存在异常线损的依据。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的定位原理,通过在代价函数中增加散度,引导输出结果稀疏。根据确定的稀疏编码所在空间,借助SVM分类核函数,定位线损所在层次。由实验结果可知,所研究方法统计的四种线损变化范围分别是3.0~4.0 kW·h、1.0~3.0 kW·h、0.4~0.7 kW·h、4.2~4.8 kW·h,对应的窃电位置分别为表箱1层、表箱2层、表箱3层、表箱4层,具有精准的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稀疏自编码器 生成对抗网络 线损分层定位 SVM分类 稀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目标与干扰信号稀疏分类识别方法
6
作者 刘冰 郝新红 +2 位作者 秦高林 时明心 刘佳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8-506,共9页
为提升复杂电磁环境战场中调频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基于稀疏表示理论,将稀疏表示系数重构用于调频无线电的目标和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提出一种目标信号和扫频式干扰信号的分类识别方法,解决了调频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提升复杂电磁环境战场中调频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基于稀疏表示理论,将稀疏表示系数重构用于调频无线电的目标和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提出一种目标信号和扫频式干扰信号的分类识别方法,解决了调频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采集了模拟目标及干扰信号作用于无线电引信的检波端输出信号,构建了目标信号过完备字典和干扰信号过完备字典,分别将测试信号在2类字典上进行稀疏分解并重构,依据重构误差对测试样本类别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稀疏表示的调频无线电引信目标和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方法,可以对目标和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能够满足较低的虚警概率。研究成果对于调频无线电引信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无线电引信 抗干扰 电子战 稀疏表示 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贝叶斯优化的翼型设计可解释性研究
7
作者 林健 吕宏强 +3 位作者 黄增辉 刘子敬 虞建 刘学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I0001,共13页
贝叶斯优化框架具有优化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适合解决高维黑盒优化问题,适用于飞机翼型设计领域。然而其优化过程不透明,难以直观理解机器优化结果和翼型典型物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如何解释贝叶斯优化进程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一问题... 贝叶斯优化框架具有优化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适合解决高维黑盒优化问题,适用于飞机翼型设计领域。然而其优化过程不透明,难以直观理解机器优化结果和翼型典型物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如何解释贝叶斯优化进程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贝叶斯优化框架的翼型优化可解释性方法,使用具有物理意义的典型几何特征参与优化进程,在贝叶斯优化过程中对翼型特征进行稀疏,同时获得可解释性信息。在以RAE2822为基准翼型的超临界翼型优化算例上验证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优化气动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翼型设计维度,使其在保证气动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具备了一定的可解释性,能直观地了解翼型各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程度,辅助翼型设计人员进行决策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优化 可解释性 翼型物理特征 翼型设计 维度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多群粒子群优化稀疏分解在薄涂层超声测厚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易奕 黄华 +3 位作者 王志刚 王海涛 卢超 李秋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基于稀疏分解匹配追踪算法将装配式钢结构防护涂层超声检测信号表示在过完备Gabor时频库中,进一步提取涂层的时域信息来获得涂层的厚度信息。针对匹配追踪算法复杂度高、计算量庞大的问题,利用动态多群粒子群算法收敛快寻优能力强的特... 基于稀疏分解匹配追踪算法将装配式钢结构防护涂层超声检测信号表示在过完备Gabor时频库中,进一步提取涂层的时域信息来获得涂层的厚度信息。针对匹配追踪算法复杂度高、计算量庞大的问题,利用动态多群粒子群算法收敛快寻优能力强的特性对匹配追踪算法进行优化。基于混沌策略生成惯性权重,并将学习因子和惯性权重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联立在一起,而在位置更新中增加时间因子和混沌扰动策略的影响因素,平衡了算法的局部寻优和全局寻优能力。仿真与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检测精度得到较大提升,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并且极大地提升了稀疏分解运算的效率,与金相检测结果对比,防火涂层检测相对误差为-4.65%,防腐涂层的检测相对误差为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涂层 超声检测 稀疏分解 混沌扰动 动态多群粒子群优化(DMS-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多目标跟踪的稀疏多假设匹配和模型优化
9
作者 徐长琦 王好贤 +1 位作者 王军 周志权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8,共13页
伴随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目标跟踪作为海洋安全的重要部分,需要兼顾高实时性与高准确性。针对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常出现模糊匹配错误以及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器推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多假设匹配的轻量化红外多目标跟踪算法。首... 伴随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目标跟踪作为海洋安全的重要部分,需要兼顾高实时性与高准确性。针对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常出现模糊匹配错误以及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器推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多假设匹配的轻量化红外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从定量角度分析费用矩阵的匹配过程,结合深度级联匹配算法与多假设跟踪算法,设计并实现了稀疏多假设匹配算法,在稀疏化费用矩阵、减少匹配过程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费用矩阵匹配精度;其次,针对深度学习模型参数多、存在冗余参数的问题,采用层自适应剪枝算法对YOLOv8s模型进行剪枝,在不牺牲模型准确度的同时,减少模型的参数量与浮点运算量,使得YOLOv8s模型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下部署。在视频序列跟踪实验中,MOTA指标较其他算法提高了0.2%~1.2%,证明稀疏多假设匹配算法提升了目标跟踪效果;在剪枝实验中,相比于原模型,剪枝后的YOLOv8s模型的平均精度(mAP@50)提升了0.1%,参数量下降为42.0%,浮点运算量下降为66.4%,实现了推理准确度与推理速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多目标跟踪 稀疏多假设匹配 伪深度信息 层自适应幅度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稀疏体压特征人员识别方法
10
作者 肖鸿洲 李长云 +2 位作者 王志兵 甘英华 任国鑫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在注重隐私或无光环境下,主流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员识别方法不太适用。基于稀疏体压特征,文中提出一种将CNN与Bi⁃LSTM相融合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人员识别新方法。首先,对获得的稀疏体压数据使用CNN进行空间特征提取;然后,使用Bi⁃LSTM神... 在注重隐私或无光环境下,主流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员识别方法不太适用。基于稀疏体压特征,文中提出一种将CNN与Bi⁃LSTM相融合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人员识别新方法。首先,对获得的稀疏体压数据使用CNN进行空间特征提取;然后,使用Bi⁃LSTM神经网络获取长远的上下文信息,抽取潜藏在时序规律中的上下文特征;最后,将抽取的空间与时序特征并联融合,结合注意力机制进行权重参数优化,使模型更关注于最具类别区分度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拥有更快的收敛速度,识别准确率达到9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识别 体压特征 注意力机制 双向长短期记忆 神经网络 稀疏体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延迟加权的非凸稀疏时频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赵文强 王正伟 +3 位作者 周军 石生超 马海峰 李富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7,286,共7页
时频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如何有效提高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布可读性成为时频分析的难点。将稀疏理论与时频分析方法相结合,可实现高分辨率的时频表示。在理想脉冲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将群延迟算子引入广义极大极小凹正... 时频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如何有效提高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布可读性成为时频分析的难点。将稀疏理论与时频分析方法相结合,可实现高分辨率的时频表示。在理想脉冲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将群延迟算子引入广义极大极小凹正则稀疏时频表示模型,提出基于群延迟加权的非凸稀疏时频表示。首先,建立基于广义极大极小凹正则的非凸稀疏时频模型,并给出保证目标函数凸性的参数条件。其次,推导群延迟算子并建立加权策略,提出前向后向分裂算法以求解加权非凸稀疏时频表示模型。再次,利用仿真信号对所提方法在时频聚集性和重构性等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滚动轴承的模拟信号和实验信号进行故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稀疏理论 时频分析 群延迟 非平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A估计的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
12
作者 徐希鑫 赵化良 +2 位作者 刘志红 张开业 孙琪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针对稀疏线阵波达方向估计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基于阵列孔径原理,利用阵列因子与阵元激励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构建稀疏线阵构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制定合理的旁瓣阈值和旁瓣约束条... 针对稀疏线阵波达方向估计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稀疏线阵双迭代傅里叶优化方法。基于阵列孔径原理,利用阵列因子与阵元激励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构建稀疏线阵构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双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制定合理的旁瓣阈值和旁瓣约束条件,依据稀疏率和阵元数将孔径自适应分区,以阵列峰值旁瓣和孔径为约束,由双层嵌套循环迭代优化阵列麦克风数量和位置,获得更低的阵列峰值旁瓣电平。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方法获得的49.5λ孔径、23%稀疏率的稀疏阵列峰值旁瓣电平为-21.59 dB,主瓣宽度为1.03°,角度分辨率为1°,估计误差小于0.01。与其他方法对比,峰值旁瓣低1 d B,优化效率提升50%,由此可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稀疏线阵 波达方向估计 双迭代傅里叶变换 旁瓣阈值 旁瓣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形学习与稀疏描述方法的辐射源个体指纹识别技术
13
作者 李成 谢阳 +2 位作者 李德峰 蔡玉宝 曹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13-17,22,共6页
在功放非线性模型基础上,从信号双谱中提取个体指纹特征,借助流形学习中的二维监督判决保局投影算法,降低指纹特征维度。进而以欧氏距离和描述误差作为稀疏准则,提出2种匹配分类算法,即K近邻稀疏描述法和K近邻特征空间法,对降维指纹进... 在功放非线性模型基础上,从信号双谱中提取个体指纹特征,借助流形学习中的二维监督判决保局投影算法,降低指纹特征维度。进而以欧氏距离和描述误差作为稀疏准则,提出2种匹配分类算法,即K近邻稀疏描述法和K近邻特征空间法,对降维指纹进行识别分类。通过仿真验证流形学习和稀疏描述在个体指纹识别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全局描述分类法相比,所提出2种算法识别性能更优;与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基于近似熵的个体识别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规避参数选择问题,鲁棒性更强,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个体 指纹识别 非线性模型 流形学习 稀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子阵的大规模阵列的低副瓣稀疏方法
14
作者 兰建锋 唐益民 +2 位作者 沈仁强 林鑫超 薛金阳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的大规模阵列的低副瓣稀疏方法。该方法对迭代傅里叶方法(Iterative Fourier Technique,IFT)和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进行了改进、融合,并引入三种提高运算效率的措施。通过对比实验证明... 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的大规模阵列的低副瓣稀疏方法。该方法对迭代傅里叶方法(Iterative Fourier Technique,IFT)和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进行了改进、融合,并引入三种提高运算效率的措施。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设计了一款基于2×2子阵的大型稀疏阵,阵元数目减少了73.04%,峰值副瓣电平为-25.4 dBc,比满阵低7.84 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稀疏 子阵 对称排布 差分运算 GSA 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迭代重加权OMP的稀疏FIR滤波器设计
15
作者 李怡 赵加祥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滤波器具备线性相位和稳定性的优点,在雷达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电子对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高性能的FIR滤波器通常需要较高的阶数,导致硬件实现成本高、系统功耗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 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滤波器具备线性相位和稳定性的优点,在雷达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电子对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高性能的FIR滤波器通常需要较高的阶数,导致硬件实现成本高、系统功耗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重加权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设计稀疏的线性相位FIR滤波器。该算法采用Frobenius范数简化在每次迭代中求解目标稀疏FIR滤波器的过程,并且引入一个对数函数迭代更新权重。仿真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所提算法设计的滤波器比已有的稀疏滤波器设计方法具有更短的有效滤波器长度和更少的滤波器非零抽头个数,避免了硬件实现时乘法器和加法器的大量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实现成本和系统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FIR滤波器 线性相位 正交匹配追踪 FROBENIUS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稀疏注意力和Autogram的滚动轴承微弱特征提取
16
作者 毛勇 黄勇波 +2 位作者 侯修群 苗碧琪 张钊光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235,共8页
滚动轴承故障信息在分析域中呈现稀疏分布的特点,针对复杂无关信息会严重干扰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稀疏注意力机制结合Autogram的滚动轴承微弱特征提取方法。对声发射时域信号进行平方包络,利用基于改进深度稀疏注意... 滚动轴承故障信息在分析域中呈现稀疏分布的特点,针对复杂无关信息会严重干扰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稀疏注意力机制结合Autogram的滚动轴承微弱特征提取方法。对声发射时域信号进行平方包络,利用基于改进深度稀疏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挖掘关键频段信息;将关键频段作为滤波依据进行滤波处理,获取注意力增强信号;进一步,考虑到滚动轴承缺陷引起的声发射信号具有强周期性与脉冲性,引入Autogram方法,利用平方包络的自相关峭度作为筛选指标优选解调频带,以解决谱峭度等方法在低信噪比及非高斯噪声干扰情况下特征提取效果不佳的问题;最后,计算最优解调子信号的平方包络谱,实现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提取。基于滚动轴承内圈、外圈故障实测信号进行验证,并与Kurtogram、Autogram方法进行对比,证明所提方法可实现滚动轴承声发射信号微弱特征增强与故障特征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稀疏注意力机制 Autogram 特征增强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ESPRIT的稀疏EMVS-MIMO雷达二维测向算法
17
作者 王建龙 汪皓宇 +2 位作者 王习东 文方青 师俊朋 《信息对抗技术》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电磁矢量传感器多输入多输出(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EMVS-MIMO)雷达是一种新兴技术,可实现二维波达角(2D-DOA)估计。针对单基地稀疏阵列EMVS-MIMO雷达,提出一种基于旋转不变性信号参数估计技术... 电磁矢量传感器多输入多输出(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EMVS-MIMO)雷达是一种新兴技术,可实现二维波达角(2D-DOA)估计。针对单基地稀疏阵列EMVS-MIMO雷达,提出一种基于旋转不变性信号参数估计技术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的降复杂度(reduced-complexity,RC)信号参数估计算法,能够实现对目标2D-DOA的快速估计。首先,对接收阵列数据进行RC处理,以消除阵列冗余数据;其次,利用ESPRIT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俯仰角估计,由于阵列的稀疏性,该估计值具有模糊性;再次,利用矢量叉积技术获得具有无模糊特性的2D-DOA;最后,利用无模糊的俯仰角估计对有周期模糊的估计进行解模糊,获得具有高分辨率、无模糊特性的俯仰角估计。该算法适用于大规模EMVS-MIMO雷达系统,且相比现有的ESPRIT-Like算法拥有更高的估计精度,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矢量传感器 稀疏阵列 DOA估计 降复杂度 ESPRI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加权稀疏分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18
作者 张桂宇 吕群波 《中国新通信》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红外小目标检测在夜视监控、导弹防御、环境监测等遥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众多检测算法,其中,低秩稀疏分解模型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主流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存在对干扰杂波抑制能力弱、对各种复杂场景的鲁棒... 红外小目标检测在夜视监控、导弹防御、环境监测等遥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众多检测算法,其中,低秩稀疏分解模型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主流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存在对干扰杂波抑制能力弱、对各种复杂场景的鲁棒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局部目标先验的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图像几何特征并将其纳入优化函数来减少背景残差。同时,利用全变分正则项更好地抑制图像中的噪声干扰。最后,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优化求解该模型。通过改进的基于低秩加权稀疏分解的检测算法,实现了对复杂场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的高效处理。基于在多个复杂场景下的实验验证,该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算法的检测性能和背景抑制性能,为实际应用中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检测 低秩稀疏分解 局部目标先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稀疏高斯过程的AUV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
19
作者 占晓明 薛阳 刘强 《造船技术》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自治式潜水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的运动仿真和控制器设计均需要精确的操纵模型,但传统的建模方法和操纵方程不能使操纵模型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计算效率低、无法实现预测不确定性... 自治式潜水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的运动仿真和控制器设计均需要精确的操纵模型,但传统的建模方法和操纵方程不能使操纵模型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计算效率低、无法实现预测不确定性传播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稀疏高斯过程(Sparse Gaussian Process,SGP)的AUV模型辨识方法。建立AUV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矩匹配的近似方法处理GP预测不确定性传播,采用基于距离相似度的SGP提高GP的计算效率。使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NPS)的AUV模型进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泛化能力强、准确度高,可方便地用于AUV的动力学模型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式潜水器 动力学模型 辨识方法 稀疏高斯过程 高斯过程 预测不确定性传播 矩匹配 距离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稀疏矩阵向量乘的程序设计综述
20
作者 杜臻 谭光明 孙凝晖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7-823,共17页
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图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是自现代计算机诞生以来经久不衰且挑战依旧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稀疏矩阵向量乘程序设计的发展脉络和各阶段的代表性工作;分析比较了这一领域... 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图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是自现代计算机诞生以来经久不衰且挑战依旧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稀疏矩阵向量乘程序设计的发展脉络和各阶段的代表性工作;分析比较了这一领域4条技术路线,即人工程序设计、自动调优器、稀疏编译器和自动程序设计器,在当今的流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性能稀疏矩阵向量乘程序设计的研究趋势做出预测,力图给学习者和研究者带来有益的知识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矩阵向量乘(SpMV) 稀疏矩阵格式 自动调优 稀疏编译器 高性能计算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