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天山首例印支期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巴希库勒铍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
1
作者 吴世保 杨文臣 +5 位作者 黄玉 陈建中 雷如雄 徐子涵 熊旺 吴昌志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9-2194,共16页
花岗伟晶岩作为造山带岩浆活动的关键产物,是全球稀有金属的主要来源。天山造山带是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一个复合造山带,也是花岗质岩浆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但仅在东天山镜儿泉地区发育一个小型花岗伟晶岩型Li-Be矿床。巴希库勒铍矿床... 花岗伟晶岩作为造山带岩浆活动的关键产物,是全球稀有金属的主要来源。天山造山带是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一个复合造山带,也是花岗质岩浆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但仅在东天山镜儿泉地区发育一个小型花岗伟晶岩型Li-Be矿床。巴希库勒铍矿床位于西南天山的霍拉山一带,区内海西期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其中发育多条富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脉,显示出可观的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中分离出的锆石和磷灰石单矿物,以及岩石薄片中的原位铌钽族矿物进行系统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U-Pb定年分析,分别获得了以下同位素年龄结果:253.8±2.2Ma(MSWD=0.51,n=9)、256.6±3.7Ma(MSWD=2.5,n=28)以及251.3±6.1Ma(MSWD=1.8,n=28)。由此可见,巴希库勒花岗伟晶岩型铍矿床形成于印支期,此发现亦为西南天山地区首次记录的印支期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鉴于西南天山与阿尔泰和东天山地区在印支期具有相似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条件,其花岗岩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也应相当可观,应在今后的地质研究和找矿部署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矿床 U-Pb定年 印支期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范博 王国光 倪培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613,共18页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普遍富集挥发分(B、P、F和H2O)和成矿元素,具有低黏度、低成核率、强元素溶解能力和强迁移性。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温压条件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形成于过冷却条件下,温度可能低至350℃。花岗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演化和富成矿元素地壳物质小比例深熔是形成成矿花岗伟晶岩的两种主要机制。流体不混溶和组成带纯化是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的重要手段。中国规模最大的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研究该类矿床的理想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矿床 稀有金属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扎乌龙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锂、铍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8
3
作者 熊欣 李建康 +2 位作者 张珈铭 严清高 王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5-2100,共16页
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处,其西部矿体被称为青海草陇矿床,是我国西部松潘-甘孜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扎乌龙矿床Li 2O资源储量预估高达157万t,最主要的锂、铍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和锂辉石。前人以扎... 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处,其西部矿体被称为青海草陇矿床,是我国西部松潘-甘孜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扎乌龙矿床Li 2O资源储量预估高达157万t,最主要的锂、铍矿石矿物为绿柱石和锂辉石。前人以扎乌龙伟晶岩脉内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了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尚缺乏锂铍矿物学和同位素方面的研究来加深对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及成矿作用方面的理解。14号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脉是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矿床出露面积最大、锂储量最高的伟晶岩脉,也是研究该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的理想对象。该伟晶岩脉具有一定的内部分带性,由边部至核部分为:石英-白云母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绿柱石和锂辉石矿物结构和化学组成表明,扎乌龙14号脉锂铍矿化主要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岩浆阶段,主要形成均一或振荡环带结构的原生绿柱石和锂辉石;第二阶段为热液阶段,主要表现为流体与原生矿物发生再平衡,原生锂辉石发生蚀变形成云母等矿物,原生绿柱石边部和内部缝隙产出相对富Cs_(2)O或Na 2O含量的次生绿柱石。14号伟晶岩中原生和次生绿柱石的Cs_(2)O含量(0.71%~2.28%)均低于世界上许多其他Li-Ta-Cs伟晶岩脉,表明其岩浆结晶分异程度相对较低。Ⅲ和Ⅳ带原生锂辉石均呈现出不均匀的δ^(7)Li值(-1.70‰~1.67‰),表明锂辉石结晶于流体出溶的环境。次生锂辉石相对略低的δ^(7)Li值(-1.90‰~-0.03‰)表明了热液阶段锂的再活化沉淀对于锂同位素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次生绿柱石较原生绿柱石的Cs_(2)O含量增加有限,热液作用未形成高度富铯或锂的矿物如铯馏石和锂云母,表明热液作用对于原生稀有金属矿物的改造有限。总体而言,与加拿大Tanco和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相比,扎乌龙14号脉伟晶岩熔体的分异程度较低,出溶的富Cs流体有限,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晚阶段热液交代作用,成矿作用以伟晶岩熔体的结晶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锂辉石 绿柱石 伟晶岩熔体分异 稀有金属 成矿作用 松潘-甘孜造山带 扎乌龙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那俄花岗伟晶岩型铍矿床矿石矿物的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明添学 唐忠 +8 位作者 李蓉 何小虎 田素梅 殷伟 覃勇凯 包丛法 李良 杨斯琦 张子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97,共19页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 滇西那俄铍矿床是近年评价的小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为石榴子石钠长石化花岗伟晶岩脉,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长100~1150 m,厚度0.43~3.70 m,w(BeO)为0.007%~1.790%,w(Ta_(2)O_(5))为0.0032%~0.0533%,w(Rb_(2)O)为0.041%~0.317%。有用组分以铍矿为主,共伴生钽、铷矿;少数矿石以钽矿为主,共伴生铍、铷矿。矿石矿物以绿柱石、铌钽铁矿、白云母、钾长石为主,区内最明显的找矿标志是含绿柱石伟晶岩,其次是含石榴子石钠长石化伟晶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绿柱石属于无碱绿柱石-低碱绿柱石,分子式为Be_(2.8928~2.9481)AI_(1.9766~2.0225)Si_(6)O_(18);云母中w(Li_(2)O)为0.5001%~2.4279%,w(Rb_(2)O)为0.7303%~2.3042%,属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钾长石中含有较高的w(Rb_(2)O),为0.4861%~1.0334%,分子式为K_(0.8932~0.9713)[Al_(1.0013~1.0151)Si_(2.9809~2.9990)O_(8)];石榴子石能谱谱系以发育Mn、Fe双峰为特征,以锰铝榴石(Spe)和铁铝榴石(Alm)为主,锰铝榴石体积分数达67.02%~69.07%,属岩浆成因锰铝榴石。本区Be元素主要赋存于绿柱石中,Rb元素赋存于钾长石和白云母中,Li元素赋存于白云母—多硅白云母—富锂多硅白云母中。白云母和绿柱石成分显示那俄地区花岗质岩浆初始Li并不富集,在伟晶岩演化晚期岩浆中高度富集F-Li流体活动是该地区稀有金属异常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那俄铍矿床 伟晶岩型铍矿床 花岗伟晶岩 绿柱石 云母 钾长石 石榴子石 稀有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形成时代:来自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20
5
作者 乔耿彪 伍跃中 刘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1593,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中央造山带的最西段,地处塔里木陆块西南缘(图1a),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沉积变质型铁矿、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等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历史... 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中央造山带的最西段,地处塔里木陆块西南缘(图1a),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沉积变质型铁矿、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等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资源潜力巨大。本区已发现阿克塔斯锂矿(图1b)、红柳滩锂矿、509道班西锂矿和白龙山锂铷多金属矿等,预测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目前对该区域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矿床形成时代认识依旧较为笼统,还没有明确的年代学数据支撑。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通过对花岗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白云母矿物开展40Ar/39Ar定年来确定矿床成矿年龄,为西昆仑—喀喇昆仑构造演化及其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矿产勘查工作 沉积变质型铁矿 花岗伟晶岩 白云母 伟晶岩 矿床形成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振华 车合伟 +1 位作者 马星华 高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626,共13页
稀有金属矿是重要的战略性储备资源,其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研究也一直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矿床类型特征、岩浆岩、碳酸岩体与稀有金属矿化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与戍矿机制和成矿年代学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 稀有金属矿是重要的战略性储备资源,其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研究也一直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矿床类型特征、岩浆岩、碳酸岩体与稀有金属矿化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与戍矿机制和成矿年代学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稀有金属矿床以花岗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为主,与稀有金属矿化有关的岩体的地球化学组成可以有效指示稀有金属矿化趋势,锆石常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特征(高Th/U比值(1—10)、Y/Ho〈20、Sm/Nd〉0.5、Nb/Y〉0.08和Hf〉2wt%)。流体不混溶作用在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中常见,成矿多经历了从岩浆-热液多个阶段,流体成分较复杂,除B、F等外,最近还发现了较少见的碳酸盐矿物,其成矿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花岗岩型 花岗伟晶岩 微量元素 流体不混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被引量:49
7
作者 周芳春 刘翔 +9 位作者 李建康 黄志飚 肖国强 李鹏 周厚祥 石威科 谭黎明 苏俊男 陈虎 汪宣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91,共15页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类型分带,且脉体呈NE-SW向分布。相对于北东部的伟晶岩,南西部的伟晶岩具有较高的分异度,铌钽矿化程度高,仁里矿区为幕阜山地区铌钽矿化浓集中心,是幕阜山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主要产地。较大规模伟晶岩脉具有较完善的分带,铌钽矿化主要产在伟晶岩内部的中-粗粒白云母钠长石带和锂云母石英带。各伟晶岩脉总体上具有地表品位低,深部品位升高的特点,在标高411 m时,品位达到最高值(Ta_2O_5品位0.438%),说明仁里矿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仁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边及深部的找矿方向,建立了复式岩体"体中体"成矿模型。区域找矿需要重视浅部低品位伟晶岩脉的深部评价,按照"北找钽铌、南找锂"的原则开展外围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床 花岗伟晶岩 成矿特征 "体中体"成矿模型 仁里 幕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床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5号脉ZK708号钻孔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芳春 李鹏 +11 位作者 刘翔 李广 黄志飚 李建康 成永生 苏俊男 张立平 陈虎 黄小强 雒小荣 桂云 文春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3-775,共23页
仁里矿床是中国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针对其稀有金属矿化富集规律、成岩成矿演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等问题,以5号主矿脉钻孔ZK708全孔岩芯及岩体内、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和全岩地球... 仁里矿床是中国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针对其稀有金属矿化富集规律、成岩成矿演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等问题,以5号主矿脉钻孔ZK708全孔岩芯及岩体内、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伟晶岩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仁里矿床伟晶岩岩性比较复杂,不同岩性伟晶岩相互穿插,为同期次不同阶段的结果,经历了多阶段的岩浆-热液活动,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化与多阶段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铌钽等稀有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粗-中粒、粗粒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中,随着伟晶岩粒度的增加,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化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②仁里矿床伟晶岩为LCT(Li-Cs-Ta)型伟晶岩,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岩浆-热液活动,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尤其是富P、F热液流体)为Li、Nb、Ta等稀有元素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热源和物质来源,促使Li、Nb、Ta等稀有元素的进一步释出和富集;不同世代矿物出现在伟晶岩熔体-溶液不同演化阶段。磷灰石和粒状、叶片状钠长石可做为本区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 花岗伟晶岩 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成岩与成矿演化 仁里矿床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块那俄铍矿床成矿时代和流体包裹体特征
9
作者 明添学 何小虎 +5 位作者 唐忠 陈雷 杨清标 薛戈 王云晓 苏肖宇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8-1255,共18页
铍(Be)广泛应用于国防尖端科技和战略新兴领域,是一种国家亟需的战略性资源。寻找铍的潜力资源区是快速解决我国铍资源困境的“捷径”。腾冲地块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过程,其中早白垩世—新生代以来岩... 铍(Be)广泛应用于国防尖端科技和战略新兴领域,是一种国家亟需的战略性资源。寻找铍的潜力资源区是快速解决我国铍资源困境的“捷径”。腾冲地块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过程,其中早白垩世—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与岩浆作用相关的锡(钨)稀有金属矿床(点)。地质调查评价表明该区域可能形成潜在的铍、铷、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那俄铍矿床是其中发育的典型花岗伟晶岩型矿床,含矿花岗伟晶岩侵入到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围岩中。本文通对花岗伟晶岩和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并对花岗伟晶岩中绿柱石和石英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从而探讨那俄铍矿床成矿年代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那俄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年龄为46.9~44.3 Ma,二长花岗岩围岩年龄为122.9 Ma,表明那俄铍矿床形成于始新世,二长花岗岩围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两者不存在成因关联。结合腾冲地块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历史,我们认为那俄铍矿床可能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构造背景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为典型的造山期后LCT伟晶岩型铍矿床。绿柱石和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那俄铍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NaCl-H_(2)O包裹体以及少量纯液相水包裹体、CO_(2)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72.0~299.4℃)、低盐度(0.70%~3.87%NaCleq)、低密度(0.723~0.913 g/cm^(3))的特征。成矿流体压力和深度估算,表明那俄铍矿床形成于浅层低压环境。腾冲地块锂铍地球化学异常中心与腾冲地块主要锡矿化、伟晶岩带分布一致,暗示腾冲地块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锡矿化、伟晶岩带关系密切。结合区域已发现铌钽、铷、锂等矿化点,表明腾冲地块存在较大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该研究结果对理解那俄铍矿床的成因和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腾冲地块的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始新世 花岗伟晶岩 矿床 稀有金属 成矿时代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传梓源206号伟晶岩脉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成永生 张泽文 +11 位作者 徐卓彬 毛春旺 黄建中 周芳春 张立平 黄志彪 苏俊男 陈虎 陈剑锋 文春华 周瑶 王丹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9-2757,共19页
位于湘东北幕阜山南缘的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床。针对矿区内伟晶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等问题,选择206号脉的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及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微... 位于湘东北幕阜山南缘的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床。针对矿区内伟晶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等问题,选择206号脉的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及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贫钙、贫磷、贫镁、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属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富集Rb、Th、Nb、Zr、Hf,相对亏损Ba、Ti、Yb、Lu;锆石颗粒较小(粒径为50~150μm),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大部分锆石为弱振荡环带或无环带,少部分锆石发育韵律环带,前者锆石U质量分数相对较高(>4000×10^(-6)),后者锆石U质量分数相对较低(<4000×10^(-6));但这些锆石大部分w(Th)/w(U)较小(<0.1),具有热液锆石特征。两件锆石U-Pb协和年龄分别为(144.2±1.43)Ma和(145.1±1.79)Ma,可以代表花岗伟晶岩脉的形成时代,表明传梓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花岗伟晶岩脉中锆石Hf同位素标准化值(εHf(t))为-6.3~-5.4,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592~1537 Ma,与幕阜山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似。从大地构造环境来看,区内花岗伟晶岩的形成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紧密相关,主要受制于后造山的伸展构造背景,属冷家溪群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花岗伟晶岩 岩浆演化 湘东北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海深井坳发现绿柱石伟晶岩型铍矿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出安 林振文 +2 位作者 庄文明 阳峰 罗俊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6-2037,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铍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反应堆等领域,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需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中国铍矿探明储量和潜在资源量比较丰富,主要产于新疆、内蒙古、云南及湖南等地,主要矿床类型包括花岗伟... 1研究目的(Objective)铍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反应堆等领域,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需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中国铍矿探明储量和潜在资源量比较丰富,主要产于新疆、内蒙古、云南及湖南等地,主要矿床类型包括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等类型,其中以花岗伟晶岩型最为重要。南岭是闻名的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稀有金属资源基地,其中发现的铍矿多为岩浆热液型云英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伴生矿,个大质纯的绿柱石型伟晶岩矿床鲜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伟晶岩矿床 矿床类型 绿柱石 石英脉型 矽卡岩型 金属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36
12
作者 周芳春 李建康 +6 位作者 刘翔 李鹏 黄志飚 石威科 苏俊男 陈虎 黄小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2-1404,共13页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经验,本次选取5号主矿脉钻孔ZK1616中5-2号矿体的13个矿样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测试结果:SiO2:70.2%~90.1%, Al2O3:5.23%~16.4%, Na2O+K2O:3.49%~11.5%, A/CNK:1.42~3.28,稀碱总量:202.0×10^-6~1155.9×10^-6,稀土元素含量极低,部分超出了测量精度的下限,A/CNK明显高于花岗岩A/CNK指数,具有较高的分异指数。研究表明矿体中伟晶岩跟其围岩(花岗岩)均属高分异、富硅、过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与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稀有金属成矿受岩浆的分异演化控制,分异晚期富含F、H2O、CO2的气、热液流体对围岩的稀有金属元素的释出→迁移,对稀有金属成矿产生了叠加作用。多阶段、分带性较复杂的伟晶岩更有利于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特征 稀有金属 5-2号矿体 仁里铌钽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矿集区黄柏山锂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 李建康 +4 位作者 张立平 黄志飚 黄小强 韩志辉 姜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9-2024,共16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锂铌钽资源基地,区域锂资源主要集中于锂辉石伟晶岩中。但此类伟晶岩常受到岩浆出溶热液的叠加作用,导致锂不同程度的流失,因此新鲜锂辉石伟晶岩的产出条件与精准定位,成为区域成矿...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锂铌钽资源基地,区域锂资源主要集中于锂辉石伟晶岩中。但此类伟晶岩常受到岩浆出溶热液的叠加作用,导致锂不同程度的流失,因此新鲜锂辉石伟晶岩的产出条件与精准定位,成为区域成矿理论研究与锂资源勘查的突破重点。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幕阜山地区新发现的黄柏山锂铌钽矿床,产出了区域少有的大规模新鲜锂辉石伟晶岩脉。本次研究在黄柏山矿床已开展的化探、探槽、钻探等勘查工作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质条件,精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初步建立了仁里-黄柏山矿田成矿模型,并进一步指出区域找矿方向。黄柏山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矿床内伟晶岩总体沿片岩片理产出,其类型主要为(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和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化组合为Be-Nb-Ta-Li,稀有金属矿物主要为绿柱石、铌钽铁矿和锂辉石。矿床内锂辉石多为新鲜无蚀变(>96%),少数晶体边缘具弱蚀变或锂辉石+石英蠕虫状共生结构,为岩浆演化晚阶段流体出溶导致的弱酸性交代所致。三种类型锂辉石的Li 2O为7.72%~7.82%,基本未发生锂的流失,这与区域构造交汇导致容矿空间封闭性弱,岩浆演化出溶热液第一时间运移扩散有关。黄柏山矿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133.0±1.5Ma),与幕阜山矿集区二云母花岗岩成矿阶段时限(135.8~133.0Ma)一致。本次工作通过对仁里-黄柏山矿田伟晶岩地表类型分带的重新厘定,结合区域已有的成矿母岩及伟晶岩垂向分带研究成果,提出黄柏山矿床、仁里矿床、深部成矿母岩三者从西至东呈现出由高至低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建立矿田“体中体”模型。该模型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特点显示,矿田西南部冷家溪群与幕阜山岩体接触带区域,尤其是高地形地区,仍具有锂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成矿特征 铌钽铁矿U-Pb定年 “体中体”成矿模型 黄柏山矿床 幕阜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草莓红绿柱石的成因与产状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尚宜 彭明生 李勋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对马达加斯加新发现的宝石矿物草莓红绿柱石矿床的地质考察和研究发现,矿体属典型的复杂的锂-铯-钽型稀有金属晶洞花岗伟晶岩.出露于花岗岩的上部,沿片麻岩理呈脉状产出,宽十余米,产状170°~180°∠45°~55°.交代作... 对马达加斯加新发现的宝石矿物草莓红绿柱石矿床的地质考察和研究发现,矿体属典型的复杂的锂-铯-钽型稀有金属晶洞花岗伟晶岩.出露于花岗岩的上部,沿片麻岩理呈脉状产出,宽十余米,产状170°~180°∠45°~55°.交代作用明显,带状构造发育,由矿体边缘至中心部位可分为6个带.草莓红绿柱石主要分布于石英-微斜长石带至石英核内,为伟晶岩晚期形成的矿物,与锂云母、叶钠长石、多色电气石、锂辉石和烟水晶等伴生.矿化富集与钾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直接有关.晶体,多呈不规则块状、六方板柱状或螺柱状;是由晚期富Li-Cs的热液交代变质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红绿柱石 稀有金属晶洞花岗伟晶岩矿床 马达加斯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残余富集和流体叠加对稀土配分的影响:熔融包裹体原位LA-ICP-MS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艺 赖勇 +1 位作者 陈静 舒启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1-292,共2页
稀有金属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富集与成矿模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长期存在"岩浆说"与"交代说"的争论。但由于稀有金属矿床和稀土矿床往往存在多期次强烈的后期流体叠加作用,因此通过常规的岩石学、矿物学、... 稀有金属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富集与成矿模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长期存在"岩浆说"与"交代说"的争论。但由于稀有金属矿床和稀土矿床往往存在多期次强烈的后期流体叠加作用,因此通过常规的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手段得到的结果常会受到影响。包裹体形成之后保持了封闭性和等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包裹体 碱性花岗 稀土配分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伟晶岩 稀有金属矿床 稀土矿床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再发现自然界新矿物
16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6期919-919,共1页
据中国矿业报2019年11月26日报道,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发现的自然界新矿物--氟栾锂云母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正式批准。新矿物“氟栾锂云母”,发现于河南省卢氏南阳山稀有金属矿... 据中国矿业报2019年11月26日报道,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发现的自然界新矿物--氟栾锂云母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正式批准。新矿物“氟栾锂云母”,发现于河南省卢氏南阳山稀有金属矿床,产自LCT(锂铯钽)型花岗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呈现银白色,单偏光下呈灰白色至无色,与多锂云母、栾锂云母、锂绿泥石、锂辉石、锂电气石、铯榴石、钽锰矿、石英和钠长石等矿物共生。氟栾锂云母全型标本现已存放于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花岗伟晶岩 锂绿泥石 地质调查 钠长石 稀有金属矿床 地质博物馆 锂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