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扎乌龙地区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二者的成矿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建国 周明召 +5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靳文楷 章荣清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0-1402,共23页
锂-铍等稀有金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早已将其列为禁止出口矿产名录,其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中国锂-铍矿产资源丰富,成矿背景优越,但地表第四纪覆盖严重,且分布不均。近年甜水海-松潘-甘... 锂-铍等稀有金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早已将其列为禁止出口矿产名录,其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中国锂-铍矿产资源丰富,成矿背景优越,但地表第四纪覆盖严重,且分布不均。近年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资源逐步被勘探发现,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川西石渠县扎乌龙锂矿作为该造山带中部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点,厘清该矿床锂资源聚集主控因素及其稀有金属富集规律将为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下一步战略找矿行动提供指导和重要决策依据。本文对扎乌龙地区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脉、白云母钠长伟晶岩脉、电气石钠长石伟晶岩脉、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体以及岩体边部的含电气石细晶岩、十字石黑云母片岩等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利用LA-ICP-MS独居石U-Th-Pb同位素定年技术,确定扎乌龙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3~211 Ma,含电气石细晶岩约形成于210 Ma,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约形成于210~200 Ma,富锂伟晶岩可能在205 Ma集中产出。结合前人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扎乌龙矿区由二云母花岗岩、电气石细晶岩到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和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形成时代逐步年轻。210 Ma以后,岩浆演化逐步进入岩浆-热液阶段,在约10 Ma时间内发生了持续、多期次的岩浆侵位活动。此外,结合花岗岩向伟晶岩逐步降低的REE、K/Rb、Nb/Ta和Zr/Hf等微量特征值,以及高演化伟晶岩独居石矿物Nd、Eu负异常现象,表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在扎乌龙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 片麻岩穹隆 稀有金属伟晶岩 花岗岩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规律
2
作者 凤永刚 梁婷 +5 位作者 岑炬标 王梦玺 谭细娟 高景刚 郭腾龙 王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3-2728,共26页
东秦岭(即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产出约7000条伟晶岩脉体,集中分布于峦庄、官坡、龙泉坪和商南四个伟晶岩密集区。本文对东秦岭伟晶岩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赋存状态、成矿时代、成矿条件及构造控矿要素进行了梳... 东秦岭(即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产出约7000条伟晶岩脉体,集中分布于峦庄、官坡、龙泉坪和商南四个伟晶岩密集区。本文对东秦岭伟晶岩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赋存状态、成矿时代、成矿条件及构造控矿要素进行了梳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规律。空间分布上,具有Li-Be等稀有金属矿化的伟晶岩在区域上多沿灰池子复式岩体以北的栾川-朱夏断裂和蔡川断裂分布,少量产出于在商丹缝合带北侧的商南地区(如大苇园、凤凰寨等),而并非以灰池子岩体为中心呈同心状分布。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时代为445~370Ma,尽管与东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存在交集(440~400Ma),但年代学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东秦岭出露的花岗岩体并非众多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母源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同时指示出,秦岭岩群可能通过深熔形成官坡、商南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但商南富锂伟晶岩比官坡富锂伟晶岩具有较高锆石εHf(t)值及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揭示出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源区多样性。伟晶岩的空间分布与俯冲-碰撞密切联系,并且形成时代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具有耦合性,体现出构造-深熔-成矿特征,稀有金属伟晶岩可以产出于北秦岭造山带碰撞及伸展的多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侵位机制 伟晶岩时代 成矿规律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机制
3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1 位作者 唐冬梅 马留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9-2752,共24页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著名稀有金属产地,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官坡地区以伟晶岩脉数量多、含矿伟晶岩脉占比高、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全(锂、铍、铌、钽、铯)、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锂矿化伟晶岩和多种稀有...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著名稀有金属产地,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官坡地区以伟晶岩脉数量多、含矿伟晶岩脉占比高、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全(锂、铍、铌、钽、铯)、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锂矿化伟晶岩和多种稀有金属矿物为特色,是东秦岭伟晶岩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伟晶岩密集区。官坡地区由北西至南东依次产出火炎沟锡铌钽矿、南阳山、七里沟-前台和蔡家沟锂矿。稀有金属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呈弱分带(均一结构和分层结构)和复杂分带(主要为对称分带);伟晶岩类型主要是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少量为复杂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总体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和Ti,具有低的Nb/Ta值,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明显,显示伟晶岩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特征。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火炎沟含锡伟晶岩相比,南阳山、七里沟和蔡家沟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是锂矿化伟晶岩)岩浆具有更高的分异演化程度。官坡地区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伟晶岩岩浆活动,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成岩成矿峰期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424~408Ma)和早-中泥盆世(399~384Ma)。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于北秦岭碰撞阶段、汇聚减弱-地壳抬升背景和造山后伸展阶段,集中于造山作用晚期。电气石B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来自元古宙陆壳变质沉积岩。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与区域上出露的花岗岩不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可能为北秦岭单元熔融产物。弱分带火炎沟锡铌钽矿化伟晶岩岩浆就位后未经历明显的分异作用;弱分带锂矿化伟晶岩岩浆是富锂岩浆在其就位后未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即达到锂饱和的沉淀锂矿物,在该体系进入流体阶段后继续沉淀锂矿物完成稀有金属矿化;复杂分带锂矿化或锂铍铌钽铯矿化伟晶岩在岩浆就位后通过结晶分异形成稀有金属饱和熔体,开始沉淀稀有金属矿物,随着熔体和挥发分不断演化,形成富挥发分和稀有金属的熔体,沉淀不同稀有金属矿物组合,并通过碱质流体(部分天水加入)交代进一步完成稀有金属沉淀和再分配。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的形成过程和岩浆就位后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共同完成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围岩蚀变和区域构造等方面研究为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找矿提供了潜在的矿化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伟晶岩岩浆来源 成矿机制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北段木吉地区三叠纪岩体与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明田 董志国 张连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3-2016,共14页
近年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延绵数千千米,向我国最西边延伸至西昆仑北段木吉地区,该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研究了该地区四个三叠纪岩体,包括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 近年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延绵数千千米,向我国最西边延伸至西昆仑北段木吉地区,该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研究了该地区四个三叠纪岩体,包括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工作,以探讨岩体成因及其与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之间的关系。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的侵位时代在214~220Ma之间。其中白云母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于其它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富集Rb、K、U、Th、P、Nb、Ta,亏损Sr、Ba、Zr、Hf、Ti及重稀土,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和Eu负异常,为强分异花岗岩;具有更高的I_(Sr)(t)值(0.71734~0.72044)、更负的ε_(Nd)(t)值(-8.30~-7.78)和ε_(Hf)(t)值(-4.96~-0.85)。由于木吉地区白云母花岗岩尤其富集P等挥发分元素和Li、Be等碱金属元素这些重要特征,因此本文倾向于认为白云母花岗岩可能遭受了后期伟晶岩流体大规模出溶及迁出的强烈影响,即富挥发分伟晶岩流体的大量出溶、聚集和迁出改变了残留熔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如Ca-Na-K的选择性迁出打破了同位素体系平衡,致使白云母花岗岩同位素体系不能反映其源区特征。同时挥发分出溶、聚集和迁出在萃取熔体和围岩中Li、Be等碱金属元素的同时,也加速了含矿伟晶岩流体的开放迁移,从而沿断裂系统长距离迁移至围岩中卸载成矿。因此,挥发分聚集可能是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P异常可能是一有效的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异常 挥发分聚集 稀有金属伟晶岩 三叠纪岩体 西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伟晶岩过度冷却与侵位之关系——基于野外地质观察及年代学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凤永刚 梁婷 +5 位作者 雷如雄 鞠明辉 张忠利 高景刚 周义 吴昌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结晶过程是认识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前人利用冷却模型所推测出的侵入变质围岩的伟晶岩冷却时间为几天至几千年,但对侵位于花岗岩中伟晶岩的结晶过程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对新疆大喀拉苏及镜儿泉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结晶过程是认识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前人利用冷却模型所推测出的侵入变质围岩的伟晶岩冷却时间为几天至几千年,但对侵位于花岗岩中伟晶岩的结晶过程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对新疆大喀拉苏及镜儿泉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野外地质观察及年代学研究显示,两处伟晶岩的侵位模式不同,侵位时花岗岩围岩的温度有别。大喀拉苏1号伟晶岩(年龄为(248.4±2.1)~(228.4±0.3)Ma)主要侵位于较冷花岗岩围岩(年龄为(261.4±2.1)Ma)的席理面,边缘可能出现过度冷却。最新铌钽铁矿U-Pb年代学显示,镜儿泉1号锂辉石伟晶岩形成时代为(250.8±1.0)Ma,熔体侵位于温度较高的花岗岩(年龄为(252.9±1.9)Ma)内部断层,其冷却结晶受花岗岩温度及区域地热梯度制约,冷却时间可能超过3 Ma。综上所述,过度冷却模型的适用性、铌钽铁矿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解释同位素年龄与冷却模型所得结晶时间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花岗岩 结晶过程 过度冷却 侵位模式 围岩 铌钽铁矿U-Pb年代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奇台达坂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对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孔会磊 李文渊 +3 位作者 任广利 李侃 赵晓健 张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3-2084,共22页
晚三叠世钙碱性I型花岗岩在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分布,岩体中常见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西昆仑地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十分发育,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锂铍成矿带。近年来,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而奇台达坂花岗岩体... 晚三叠世钙碱性I型花岗岩在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分布,岩体中常见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西昆仑地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十分发育,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锂铍成矿带。近年来,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而奇台达坂花岗岩体与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锂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本文选择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以准确厘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及其与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之间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测试表明,暗色包体形成于212.9±1.6Ma,寄主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13.7±2.0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这些年龄资料为该地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均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暗色包体SiO_(2)含量较寄主二长花岗岩低,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并具有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0789~0.70839,ε_(Nd)(t)为-5.42~-4.02,εHf(t)值为-4.8~4.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909~1516Ma;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0833~0.71011,ε_(Nd)(t)为-6.36~-5.05,εHf(t)值为-4.7~1.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097~1509Ma。据此本文认为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古老下地壳角闪岩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综合西昆仑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奇台达坂黑云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后碰撞伸展阶段,表明至少在晚三叠世(213Ma)古特提斯洋就已经闭合并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这为西昆仑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大红柳滩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晚三叠世花岗岩体本身具有连续分异演化的特征,作为形成于整个岩浆演化过程中期的奇台达坂花岗岩体,对大红柳滩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二长花岗岩 暗色包体 稀有金属伟晶岩 奇台达坂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镜儿泉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中石榴子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过程和稀有金属矿化的指示
7
作者 依力扎提·居马洪 凤永刚 +2 位作者 雷如雄 吴昌志 唐国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3,共18页
石榴子石是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中的常见副矿物之一,能够保留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矿化等重要信息。镜儿泉稀有金属矿床是东天山最为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其岩浆演化过程及Li-Be-Nb-Ta等稀有金属富集成矿动力学背景仍不清楚。对该... 石榴子石是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中的常见副矿物之一,能够保留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矿化等重要信息。镜儿泉稀有金属矿床是东天山最为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其岩浆演化过程及Li-Be-Nb-Ta等稀有金属富集成矿动力学背景仍不清楚。对该矿床的白云母花岗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开展了电子探针(EPMA)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仪原位微区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镜儿泉白云母花岗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主要以锰铝-铁铝榴石的固溶体形式产出,两端元组分总和超过95%,表现为富Mn、贫Ca的特征;白云母花岗岩中石榴子石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并具有Eu负异常,而锂辉石伟晶岩中石榴子石则以重稀土元素亏损和Eu负异常显著为特征,且Y、Sc、HREE含量在伟晶岩阶段有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镜儿泉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石榴子石为典型的岩浆成因,石榴子石中Li、Na、Y、REE等元素具有耦合替代现象,随着岩浆分异程度增加,REE和Y含量呈递减趋势。此外,富锂伟晶岩中石榴子石具有较高的Nb、Ta含量,对伟晶岩铌钽矿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花岗岩 石榴子石 微量元素 微区分析 岩浆演化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中生代伟晶岩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振华 陈华勇 韩金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共26页
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具有大规模、多时代、多类型特点,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形成了以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为代表的、三叠纪世界级大、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大量精确定年数据表明,中生代是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成矿... 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具有大规模、多时代、多类型特点,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形成了以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为代表的、三叠纪世界级大、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大量精确定年数据表明,中生代是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成矿期,其中三叠纪(250~202 Ma)是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高峰期。本区仅有少量稀有金属伟晶岩与同时期的花岗岩有直接成因联系(如阿尔卡斯特Be-Nb-Mo伟晶岩)。中生代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出规模远超过同时代花岗岩,其形成与赋矿花岗岩存在显著时差(约200 Ma)和地球化学特征的不连续,如ε_(Hf)(t)及Nb/Ta、Zr/Hf、K/Rb等比值不同,表明伟晶岩与花岗岩无成因关系。著名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属三号伟晶岩脉虽与阿拉尔花岗岩形成年龄相近(220~211 Ma),但它们之间距离超过10 km,地球化学特征也有较明显差异,而被认为两者无直接成因联系。与常见稀有金属伟晶岩不同,阿尔泰中生代稀有金属伟晶岩与赋存花岗岩的时、空及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成矿规模巨大,本文将其称为"阿尔泰型伟晶岩"。其源区为不成熟地壳与变泥质古老地壳物质混合源,在陆内伸展减压背景下发生小比例(<10%)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独立伟晶岩岩浆,即深熔伟晶岩,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熔体-流体共存系统形成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阿尔泰 稀有金属伟晶岩 中生代 深熔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仁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概述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建康 李鹏 +3 位作者 黄志飚 周芳春 张立平 黄小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共25页
湘北仁里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田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由仁里铌钽铍矿床、永享-传梓源锂铍铌钽矿床和黄柏山锂铍铌钽矿床组成,是我国近年来东部新发现的特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田。该矿田内各伟晶岩脉围绕矿田北部的幕阜山西南缘花岗... 湘北仁里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田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由仁里铌钽铍矿床、永享-传梓源锂铍铌钽矿床和黄柏山锂铍铌钽矿床组成,是我国近年来东部新发现的特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田。该矿田内各伟晶岩脉围绕矿田北部的幕阜山西南缘花岗岩杂岩体成群成带分布,自杂岩体向外,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依次产出。仁里矿床5号脉是区内规模最大的铌钽矿脉,表现出岩浆和热液两阶段成矿的特征;永享-传梓源矿床206号脉是区内规模最大的锂辉石伟晶岩脉,锂辉石遭受了强烈的晚阶段热液交代作用,多转化为腐锂辉石;黄柏山矿床603号脉是区内新发现的锂辉石伟晶岩矿脉,具有交代作用弱、品位高的特点。仁里5号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该矿脉的热液阶段成矿作用较为发育,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估算5号脉核部带形成于约550℃、约350 MPa。综合已有资料,仁里矿田表现出:燕山期(约130 Ma)陆内造山作用成矿,陆内造山作用使高成熟度的沉积基底,即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深熔产生花岗质岩浆;在岩浆的多阶段侵入活动中,晚阶段二云母花岗岩浆分异出伟晶岩熔体;伟晶岩在经历热液交代作用改造后,富集铌钽,但贫化Li。因此,陆内造山过程中变泥质岩深熔作用、“体中体”式岩浆分异模式、岩浆和热液两阶段成矿作用叠加构成了仁里矿田的成矿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仁里矿田 幕阜山花岗岩杂岩体 陆内造山 热液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锆石、锡石与铌钽铁矿U-Pb和白云母40Ar/39Ar测年对比研究--以阿尔金中段吐格曼北锂铍矿床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杭 洪涛 +5 位作者 杨智全 陈建中 柯强 王学海 牛磊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69-2892,共24页
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年代学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测年方法较多,但不同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亟待开展。我们选择吐格曼北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3条含矿伟晶岩开展锆石、锡石、铌钽铁矿及白云母四种矿物不同方... 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年代学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测年方法较多,但不同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亟待开展。我们选择吐格曼北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3条含矿伟晶岩开展锆石、锡石、铌钽铁矿及白云母四种矿物不同方法的测年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ρ31白云母-锡石伟晶岩中锡石238U/206Pb-207Pb/206Pb谐和年龄为468±8.7Ma (MSWD=1.1,N=39)、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458.7±2.3Ma (MSWD=7.2,N=16);2)ρ38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454.7±4.0Ma (MSWD=8.0,N=10)、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350.2±1.6Ma (MSWD=4.7);3)ρ87含铌钽铁矿-白云母-石英伟晶岩中铌钽铁矿206Pb/238U谐和年龄为464.1±2.7Ma (MSWD=5.2,N=39)。可以看出,铌钽铁矿与锡石的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能代表花岗伟晶岩岩浆结晶的年龄;2件样品的蜕晶化锆石U-Pb年龄也可以对比,可能代表岩浆锆石蜕晶化后经流体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导致U-Pb同位素系统重置的时间。白云母Ar-Ar年龄明显晚于铌钽铁矿、锡石和锆石的U-Pb年龄,鉴于ρ38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脉中白云母与锂辉石发生了强烈变形与蚀变,认为变形的白云母记录的是叠加变形与热液蚀变的时间。由此推断吐格曼北锂铍花岗伟晶岩形成于468~454Ma,这意味着阿尔金山地区中-晚奥陶世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基于花岗伟晶岩矿物成因与吐格曼北锂铍花岗伟晶岩不同方法测年对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铌钽铁矿与锡石的U-Pb年龄可代表伟晶岩岩浆结晶的年龄,蜕晶化的锆石U-Pb年龄记录的是岩浆锆石蜕晶化后经流体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导致U-Pb同位素系统重置的时间,含钾矿物的40Ar/39Ar年龄能够约束伟晶岩的变形与蚀变年龄;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约束可以更好地限定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的各个阶段成矿事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锡石U-Pb定年 铌钽铁矿U-Pb定年 白云母Ar-Ar定年 稀有金属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郑辉 王登红 +2 位作者 龚羽飞 陈毓川 陈世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与阿尔泰成矿省相似,东天山在印支期也发生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这表明,东天山地区的成矿演化与阿尔泰地区具有可比性,从而为2个地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印支期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 白云母^40Ar-^39Ar法测年 镜儿泉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
12
作者 张辉 唐勇 吕正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0-320,共1页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ter等(1997)在德国东部Ehrenfriedersdorf高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 阿尔泰造山带 密切相关 锂云母花岗岩 碱性长石 熔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标志 岩浆岩 德国东部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稀有金属成矿规律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鹏 张立平 +3 位作者 李建康 黄志飚 周芳春 姜鹏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841,共23页
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中国典型的具良好成矿潜力的大型复式岩基,近年来在其周边发现了仁里等超大型高品位矿床。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显示,幕阜山岩基是由深部同源岩浆支撑的跨地壳岩浆系统,经岩浆多次脉... 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中国典型的具良好成矿潜力的大型复式岩基,近年来在其周边发现了仁里等超大型高品位矿床。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显示,幕阜山岩基是由深部同源岩浆支撑的跨地壳岩浆系统,经岩浆多次脉动上涌而形成的“体中体”模式复式岩基。文章通过梳理幕阜山岩浆时-空-物质演化特征,认为岩基总体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侵入时代由老至新(154~138 Ma),岩浆演化程度逐渐升高(黑云母花岗岩K/Rb比值为388~133,二云母花岗岩K/Rb比值由190~160),稀有金属成矿组合由单一至多样(Be矿化至Be+Nb+Ta+Li综合矿化),成矿强度逐渐变大的趋势,暗示岩基西南缘成矿条件最优。幕阜山西南缘仁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相关岩体位于矿床东北部,由东北至西南伟晶岩类型由低到高呈现出清晰的水平分带,矿床西侧和西南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根据以上区域稀有金属的成矿规律,笔者团队在幕阜山西南缘黄柏山地区发现1处稀有金属伟晶岩密集区,并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开展了“高覆盖区化探低值异常解译”的勘探,于伟晶岩密集区外围的植被高度覆盖区取得了进一步的找矿成果,为成矿理论指导资源精细勘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稀有金属伟晶岩 成矿规律 找矿应用 黄柏山伟晶岩密集区 幕阜山复式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 被引量:70
14
作者 王登红 刘丽君 +4 位作者 侯江龙 代鸿章 于扬 代晶晶 田世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继承并发展的"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不仅适用于华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在其他矿区和矿种的勘查中也起到了指导勘查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实践为...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继承并发展的"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不仅适用于华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在其他矿区和矿种的勘查中也起到了指导勘查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实践为例加以探讨,重点介绍甲基卡式"五层楼+地下室"模型的要点,并与南岭式"五层楼+地下室"模型加以对比阐述其共性与个性,说明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五层楼+地下室"模型对于指导热穹隆构造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也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具体的成矿条件、具体的找矿问题加以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而不应生搬硬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层楼+地下室”模型 甲基卡式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 南岭式 石英脉型钨矿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木吉地区卡拉瓦拉伟晶岩型锂铍矿电气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5
作者 龙雨兵 王核 +5 位作者 张晓宇 黄亮 孙志强 张嵩 董瑞 王振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21,共17页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石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其成因机制并追踪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本文对卡拉瓦拉矿床中贫矿伟晶岩(BK)与含矿伟晶岩(MK)中的两类典型电气石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发现卡拉瓦拉的电气石可分为碱性系列和X位空位系列,主要由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组成。BK型电气石主要分布于贫锂的花岗岩及其伟晶岩和细晶岩中,而MK型电气石则全部分布于富锂的花岗伟晶岩和细晶岩中。从BK型到MK型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显示,Fe和Mg含量逐渐减少,而Li、Al和F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复杂的元素交换过程导致了电气石成分的多样性。此外,电气石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含量范围为0.1×10^(-6)~10×10^(-6),其中Sr、Pb和Sn的富集指示电气石受到了热液流体的显著影响。而BK型和MK型电气石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的不一致,则进一步表明存在局部熔体/流体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稀有金属伟晶岩 西昆仑 岩浆-热液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顺庭 祝新友 王京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6-257,共2页
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铍、铷、铯、铌、钽、锆、铪、钒、钛、钨、钼、铼等。它们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赋存状态分散、复杂,难以开发和提取。然而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等领... 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铍、铷、铯、铌、钽、锆、铪、钒、钛、钨、钼、铼等。它们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赋存状态分散、复杂,难以开发和提取。然而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 稀有金属元素 稀有元素花岗岩 细粒花岗岩 稀有金属矿化 物理化学性质 碱性岩 赋存状态 花岗岩型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矿区伟晶岩成因与矿化潜力研究:来自石英SEM-CL和微量元素的指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冲 申萍 +3 位作者 冯浩轩 罗耀清 楚翔凯 任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906,共18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矿床是世界瞩目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Li-Be-Nb-Ta-Rb-Cs-Hf矿床。尽管前人对3号脉伟晶岩矿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潜力以及伟晶岩成因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发育在可可托海...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矿床是世界瞩目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Li-Be-Nb-Ta-Rb-Cs-Hf矿床。尽管前人对3号脉伟晶岩矿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潜力以及伟晶岩成因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发育在可可托海矿区不同规模的伟晶岩脉以及淡色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英SEM-CL和原位微量元素技术手段,查明各伟晶岩脉和花岗岩的稀有金属禀赋差异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的Li和Al含量可以用来指示伟晶岩的矿化潜力。与1号和2号伟晶岩脉相比,3号伟晶岩脉具有更宽的分异范围,以石英中Ge/Ti变化于1.83×10^(-6)~159×10^(-6)范围为特征,更高的Li含量,其中外侧带平均Li含量为39×10^(-6),因而成矿潜力最大。此外,证实了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为矿化花岗岩,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演化程度与3号脉伟晶岩外侧带相当,而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为贫矿花岗岩。更重要的是,本文利用各伟晶岩结构分带内的石英中Ge/Ti-Ge以及Ge/Ti-Al/Ti图解,确定了各伟晶岩脉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指示它们可能源于相同的花岗岩母岩。与世界上典型的RMG(花岗岩浆演化后残余熔浆结晶)和DPA(直接深部地壳熔融)成因的伟晶岩相比,可可托海矿区含矿伟晶岩和花岗岩中石英微量元素与RMG成因伟晶岩存在地球化学亲和性,这指示它们来源于花岗质岩浆的残留熔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 石英微量元素 成矿潜力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仁里-传梓源5号伟晶岩脉云母和长石成分的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晗 陈振宇 +4 位作者 李建康 李鹏 熊欣 王臻 周芳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866,共16页
5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仁里-传梓源矿区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地表分带性良好。文章选取仁里5号脉深部钻孔开展矿物学研究,研究其深部的分带规律。根据对深部钻孔(ZK708)岩芯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认为,5号伟晶岩脉深部可划分为4个带:Ⅰ、Ⅱ、... 5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仁里-传梓源矿区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地表分带性良好。文章选取仁里5号脉深部钻孔开展矿物学研究,研究其深部的分带规律。根据对深部钻孔(ZK708)岩芯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认为,5号伟晶岩脉深部可划分为4个带:Ⅰ、Ⅱ、Ⅲ、Ⅳ带。Ⅰ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石英,典型特征为文象结构;Ⅱ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钠长石;Ⅲ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白云母;Ⅳ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石榴子石。云母和长石的成分特征显示,从外带(Ⅰ、Ⅱ带)至内带(Ⅲ、Ⅳ带)云母由白云母系列逐渐向锂云母系列转变;由Ⅰ带→Ⅱ带→Ⅳ带→Ⅲ带,云母中的Li、F、Cs、Ta、Sn、Nb含量升高,Sr、Ba含量下降;钾长石的中Li、Rb、Cs呈现类似的上升趋势,指示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升高。碱性长石中P的含量呈现出由Ⅰ~Ⅱ带略微降低,Ⅲ带升高而Ⅳ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Ⅲ带内发育铌钽铁矿,表明P元素的升高可能与铌钽的富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伟晶岩 矿物学 化学成分 仁里-传梓源铌钽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中段吐格曼北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多阶段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杭 洪涛 +5 位作者 杨智全 刘善科 王学海 马垠策 牛磊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85-3103,共19页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多阶段成岩成矿是近年来伟晶岩型矿床成因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吐格曼北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是阿尔金中段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一些伟晶岩脉发育并保存复杂的分带及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现象。...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多阶段成岩成矿是近年来伟晶岩型矿床成因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吐格曼北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是阿尔金中段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一些伟晶岩脉发育并保存复杂的分带及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现象。本文在介绍吐格曼北锂铍伟晶岩中多期多阶段成岩成矿现象的基础上,选择ρ31伟晶岩脉中包含锡石与锂辉石角砾的白云母钠长花岗岩(20AE43-3)、ρ87伟晶岩脉深部的细晶花岗岩(ZK8702-79.3)与TC87探槽中发育含铌钽铁矿细晶花岗岩(20TC8701-1-1)及其中的含铌钽铁矿-白云母伟晶岩(20TC8701-1-2)开展锆石与铌钽铁矿的LA-ICP-MS测年研究。结果显示:1)ρ31伟晶岩脉中含锡石与锂辉石角砾的白云母钠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6.0±1.1Ma;2)ρ87伟晶岩脉深部的细晶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5.4±1.5Ma;3)ρ87伟晶岩脉TC87探槽中含铌钽铁矿细晶花岗岩及其中铌钽铁矿-白云母伟晶岩的铌钽铁矿U-Pb年龄分别为434.6±2.8Ma与414.7±3.0Ma。综合前人发表的测试分析结果,本文指出吐格曼北锂铍矿区存在三期成岩成矿作用:468~454Ma、436~434.6Ma与415.4~414.7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花岗岩发育特征,我们认为吐格曼北锂铍矿区发育的三期锂铍花岗岩-伟晶岩成岩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阿中地块与阿南地块的后碰撞伸展阶段、阿中地块与阿北地块的碰撞阶段以及阿尔金地块与东昆仑地块的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铌钽铁矿U-Pb定年 稀有金属伟晶岩 吐格曼北锂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5号伟晶岩脉铌钽矿物特征与岩浆热液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晗 陈振宇 +3 位作者 李建康 李鹏 王臻 周芳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6-722,共17页
湖南仁里5号花岗伟晶岩是1条分异程度很高的伟晶岩脉,其岩相带分为2类:外部带(Ⅰ—Ⅱ)和内部带(Ⅲ—Ⅴ)。文章用电子探针定量分析(EPMA)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SE)研究了5号脉中的铌钽矿物。研究揭示:铌铁矿-钽铁矿存在于大部分结构带中,而... 湖南仁里5号花岗伟晶岩是1条分异程度很高的伟晶岩脉,其岩相带分为2类:外部带(Ⅰ—Ⅱ)和内部带(Ⅲ—Ⅴ)。文章用电子探针定量分析(EPMA)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SE)研究了5号脉中的铌钽矿物。研究揭示:铌铁矿-钽铁矿存在于大部分结构带中,而铌锰矿和细晶石主要局限于Ⅴ带。Ⅰ—Ⅲ带的铌钽铁矿在结构上表现为中心富集Nb元素,边缘富集Ta元素的韵律环带结构,在Ⅳ带出现富钽细脉交代铌铁矿的复杂结构,Ⅴ带的内部结构不明显,Nb、Ta元素在Ⅴ带发生突变:Nb元素含量升高,Ta元素含量降低,表明伟晶岩浆可能在Ⅳ—Ⅴ带发生了转变。从外部带到内部带钠长石增加而微斜长石减少,Ⅲ带F元素含量不断增高,铌钽矿化主要发生在白云母钠长石带(Ⅲ带)和锂云母石英核中(Ⅴ带),表明挥发分(如F)有效促进了稀有金属元素的迁移和富集(Ⅲ带),同时晚期富钠等碱金属的流体促进了仁里铌钽元素的富集(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伟晶岩 矿物学 化学成分 仁里铌钽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