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稀土-过渡金属磁光薄膜热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熊锐 李佐宜 +4 位作者 卢正启 林更其 胡作启 杨晓非 邱进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非晶 Dy Fe Co磁光薄膜。样品的克尔回线、转矩曲线的测试显示 ,薄膜具有优良的磁和磁光性能。退火研究表明 ,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 ,矫顽力下降 ,垂直磁各向异性能减少 ,但克尔角变化不明显 ,其内在机制与薄膜...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非晶 Dy Fe Co磁光薄膜。样品的克尔回线、转矩曲线的测试显示 ,薄膜具有优良的磁和磁光性能。退火研究表明 ,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 ,矫顽力下降 ,垂直磁各向异性能减少 ,但克尔角变化不明显 ,其内在机制与薄膜中的微缺陷和应力的弛豫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 磁光薄膜 薄膜 退火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过渡金属薄膜磁各向异性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何一鸣 钱显毅 黄致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对稀土-过渡金属薄膜的磁各向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其它模型以及薄膜成膜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单离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发现:组分为R31Co69薄膜中稀土元素R为Tb时的Ku值最大,接近3.1×106 erg/cm3.对于TbCo... 对稀土-过渡金属薄膜的磁各向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其它模型以及薄膜成膜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单离子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发现:组分为R31Co69薄膜中稀土元素R为Tb时的Ku值最大,接近3.1×106 erg/cm3.对于TbCo非晶垂直磁化膜而言,具有非球对称电荷分布的非S态离子Tb与局部电场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其垂直磁各向异性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 薄膜 磁各向异性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二酮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萱 罗世霞 朱淮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综述了β-二酮类配体的结构与配位特点,根据其配位特点分别介绍β-二酮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形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及其在工业催化、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Β-二酮 过渡金属配合物 稀土金属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Nd_2Fe_(17-x-y)Nb_xAl_y的中子衍射分析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立梅 韩松柏 +1 位作者 刘蕴韬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9-1733,共5页
通过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及磁测量等研究了Nb、Al双取代对Nd2Fe17-x-yNbxAly化合物结构和磁性能的协同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d2Fe17-x-yNbxAly的晶胞体积几乎随Al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Al含量相同时,Nb的加入引起晶胞体积的增大... 通过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及磁测量等研究了Nb、Al双取代对Nd2Fe17-x-yNbxAly化合物结构和磁性能的协同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d2Fe17-x-yNbxAly的晶胞体积几乎随Al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Al含量相同时,Nb的加入引起晶胞体积的增大。中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Nb优先占据6c晶位,Al优先占据18h晶位。磁测量结果表明,0.0≤y≤3.0时,单取代的Nd2Fe17-yAly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随Al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双取代的Nd2Fe16.5-yNb0.5Aly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却随Al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升高,这表明Nb、Al双取代对磁性能的改善会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 双取代 X射线衍射 中子衍射 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g_2Cu_(1-x)Ni_x(x=0~0.90)合金的相结构及储氢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扈琳 韩树民 +1 位作者 杨诚 裴立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利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LaMg2Cu1-xNix(x=0,0.10,0.25,0.50,0.75,0.90)合金,并在0.06MPa氩气保护下于723K退火6h得到测试所用合金铸锭。XRD表明合金LaMg2Cu1-xNix含有ThCr2Si2型的LaMg2Cu2相和CeMg3型的LaMg3相以及少量未知相,随着... 利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LaMg2Cu1-xNix(x=0,0.10,0.25,0.50,0.75,0.90)合金,并在0.06MPa氩气保护下于723K退火6h得到测试所用合金铸锭。XRD表明合金LaMg2Cu1-xNix含有ThCr2Si2型的LaMg2Cu2相和CeMg3型的LaMg3相以及少量未知相,随着x的增加,LaMg2Cu2相的晶胞体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Mg3相的晶胞体积几乎不变。通过SEM观察,发现Ni可以有效的减小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的粉化。当x<0.50时,Ni对合金的吸氢速率降低;而当x≥0.50时,Ni的加入可以极大的提高合金的吸氢速率,合金在50s左右就能达到最大吸氢量的90%。当x=0.50时,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储氢性能,合金在473K下吸氢量为3.741wt%,49s就可达到最大吸氢量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基储氢合金 相结构 P-C-T 吸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共掺杂TiO_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 姚明明 +3 位作者 陶珍东 卢萍 孙国新 秦占波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毛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过渡金属与稀土金属离子共掺杂纳米TiO2薄膜,并用甲基橙进行了该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电子能谱测定对共掺杂T iO2纳米薄膜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毛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过渡金属与稀土金属离子共掺杂纳米TiO2薄膜,并用甲基橙进行了该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电子能谱测定对共掺杂T iO2纳米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薄膜主要为锐钛矿相,膜表面无开裂现象,TiO2颗粒分布均匀,能谱图中有共掺杂离子的明显特征峰。混合掺杂比单元素离子掺杂催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TIO2薄膜 过渡金属离子 稀土金属离子 共掺杂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Gd-Fe薄膜的显微结构与磁性
7
作者 单凤兰 李吉学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75-77,共3页
采用断面显微术方法,在透射电镜中观察了真空蒸发淀积Gd-Fe非晶薄膜的显微结构特征;用薄膜磁性交流回线仪研究了Gd-Fe薄膜的磁性能;讨论了显微结构与磁的各向异性关系。
关键词 非晶态 薄膜 稀土 过渡金属 re-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新型的1,10-菲罗啉桥联多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热力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玲 林海 林华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51-1656,共6页
合成了2个新型的多齿配体:2,9-二-[1'-(2″-苯并咪唑基)-2'-氮杂-正丙基]-1,10-菲罗啉(L1)和2,9-二-[2'-(2″-苯并咪唑基)-3'-氮杂-正丁基]-1,10-菲罗啉(L2)并且用元素分析和1HNMR谱作了表征。在25±0.1℃,运用pH... 合成了2个新型的多齿配体:2,9-二-[1'-(2″-苯并咪唑基)-2'-氮杂-正丙基]-1,10-菲罗啉(L1)和2,9-二-[2'-(2″-苯并咪唑基)-3'-氮杂-正丁基]-1,10-菲罗啉(L2)并且用元素分析和1HNMR谱作了表征。在25±0.1℃,运用pH电位滴定法对这2个新的配体及其与过渡金属离子M髤(M=Co,Ni,Cu,Zn)和稀土金属离子Ln髥(Ln=La,Nd,Sm,Eu,Gd)的配合物进行了热力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比为1∶1,但是,这2个系列的配合物在稳定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罗啉 过渡金属 稀土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底层对SmTbCo薄膜磁性能与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晋芳 李佐宜 +1 位作者 鄢俊兵 林更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5-598,共4页
采用两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洞排列有序的多孔氧化铝基底,并在其上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SmTbCo垂直磁化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加入阳极氧化铝底层后可以将SmTbCo薄膜的矫顽力从370kA/m提高到530kA/m,并且随着氧化铝底层孔... 采用两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洞排列有序的多孔氧化铝基底,并在其上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SmTbCo垂直磁化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加入阳极氧化铝底层后可以将SmTbCo薄膜的矫顽力从370kA/m提高到530kA/m,并且随着氧化铝底层孔洞直径的减小,上层SmTbCo磁性薄膜的矫顽力与剩磁矩形比随之增大.由薄膜断面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阳极氧化铝底层由于其自组织效应所形成规则密集的六角边形多孔结构能够明显促使上层的SmTbCo磁性薄膜生成柱状结构.这一柱状结构提高了薄膜的矫顽力,从而拓宽了SmTbCo薄膜材料在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 垂直磁化膜 稀土-过渡金属(re-tm) SmTbCo/AAO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4
10
作者 钱东 闫早学 +4 位作者 石毛 陈启元 卢周广 黄可龙 刘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考察了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过渡金属(Fe3+、Zn2+、Co2+、Ni2+、Cr3+和Sn4+)和稀土元素(La3+、Pr3+、Nd3+、Ce4+、Sm3+、Tb3+、Eu3+、Gd3+、Y3+和Dy3+)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以及通过超声波处理反应过程中的溶胶所制备得到的TiO... 考察了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过渡金属(Fe3+、Zn2+、Co2+、Ni2+、Cr3+和Sn4+)和稀土元素(La3+、Pr3+、Nd3+、Ce4+、Sm3+、Tb3+、Eu3+、Gd3+、Y3+和Dy3+)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以及通过超声波处理反应过程中的溶胶所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0.5%Sn4+、0.5%La3+、0.5%Y3+和0.5%Eu3+(质量分数)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在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反应中,其光催化活性提高2%~7%;其它的掺杂则使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降低0.5%~25%;在TiO2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对溶胶进行超声辐照可使其光催化活性提高15%以上,这是提高TiO2纳米颗粒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 过渡金属 稀土元素 掺杂 超声辐照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TbMn_6Sn_6的磁性和磁相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光华 张海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89-1492,共4页
采用分子场理论模型对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性、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TbMn6Sn6的易磁化方向随温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时的磁化曲线,描述了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基于单... 采用分子场理论模型对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性、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TbMn6Sn6的易磁化方向随温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时的磁化曲线,描述了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基于单离子模型计算了Tb离子和化合物的一阶和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Mn次晶格和Tb次晶格磁晶各向异性能之间的相互竞争是导致自旋重取向相变的物理机制,而稀土离子的四阶晶场项对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 自旋重取向 磁相变 磁晶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底层对DyCo薄膜磁性能与结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晋芳 李佐宜 +3 位作者 程伟明 鄢俊兵 林更琪 谢长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84-1986,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DyCo/Cr非晶垂直磁化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有无Cr底层的DyCo薄膜都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加入Cr底层能将DyCo薄膜的矫顽力从163kA/m提高到290kA/m。薄膜断面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Cr底层能够诱...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DyCo/Cr非晶垂直磁化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有无Cr底层的DyCo薄膜都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加入Cr底层能将DyCo薄膜的矫顽力从163kA/m提高到290kA/m。薄膜断面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Cr底层能够诱导上层的DyCo薄膜形成柱状结构。这一柱状结构导致了薄膜矫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磁化膜 稀土-过渡金属(RE—TM) DyCo/Cr薄膜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_2}和{Cu_2}单元构建的超分子网络(英文)
13
作者 方伟慧 王志龙 杨国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7-1922,共6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稀土-过渡金属有机骨架Er(pyba)3(H2O)2CuI(Hpyba=4-吡啶-3-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2种不同的{Er2}和{Cu2}单元经...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稀土-过渡金属有机骨架Er(pyba)3(H2O)2CuI(Hpyba=4-吡啶-3-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2种不同的{Er2}和{Cu2}单元经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稀土-过渡金属有机骨架 一维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A/CaF_(2):Tb^(3+)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宋立美 孟鑫明 +1 位作者 王璇 冯满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6-129,134,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形貌单一、水分散性好的DPA/CaF_(2)∶Tb^(3+)(DPA为2,6-吡啶二甲酸)发光纳米晶,并对纳米晶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常见过渡金属离子Cd^(2+)、Co^(2+)、Cr^(3+)、Cu^(2+)、Fe^(3+)、Mn^(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形貌单一、水分散性好的DPA/CaF_(2)∶Tb^(3+)(DPA为2,6-吡啶二甲酸)发光纳米晶,并对纳米晶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常见过渡金属离子Cd^(2+)、Co^(2+)、Cr^(3+)、Cu^(2+)、Fe^(3+)、Mn^(2+)、Ni^(2+)、Zn^(2+)对纳米晶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Co^(2+)、Cr^(3+)、Fe^(3+)、Mn^(2+)这4种离子对DPA/CaF_(2)∶Tb^(3+)纳米晶的发光具有强的猝灭作用,其中Fe^(3+)的猝灭作用最强,浓度为5×10^(-4) mol/L的Fe^(3+)对DPA/CaF_(2)∶Tb^(3+)纳米晶在543nm处的荧光强度猝灭了92.75%,并探讨了Fe^(3+)猝灭纳米晶的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2 6-吡啶二甲酸 氟化钙纳米晶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的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配合物稳定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蕊 林海 林华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7-1382,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长链多齿配体2,9-二-(n-2’,5’,8’-三氮杂壬烷基)-1,10.菲罗啉(L1)和2,9-二-(n-4’,7’,10’-三氮杂十一烷基)-1,10-菲罗啉(L2).研究了该配体及其与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配体和金属离子... 合成并表征了两个长链多齿配体2,9-二-(n-2’,5’,8’-三氮杂壬烷基)-1,10.菲罗啉(L1)和2,9-二-(n-4’,7’,10’-三氮杂十一烷基)-1,10-菲罗啉(L2).研究了该配体及其与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比都是1:1.对两个系列配合物的规律性及其差异以及对结果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稀土配合物都具有能催化水解生物大分子的11-1物种.此性质表明它们是潜在的切割DNA和磷酸二酯水解酶的良好模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罗啉 过渡金属离子 稀土金属离子 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DyMn_6Sn_6的磁晶各向异性及自旋重取向相变研究
16
作者 秦江 郭光华 +3 位作者 张海贝 韩念梅 门高夫 宋文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6-368,372,共4页
采用交换相互作用的分子场理论模型对金属间化合物DyMn6Sn6的自旋重取向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DyMn6Sn6的易磁化方向以及Dy和Mn离子磁矩与c轴夹角随温度的变化。基于单离子模型计算了Dy离子的一阶和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R和... 采用交换相互作用的分子场理论模型对金属间化合物DyMn6Sn6的自旋重取向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DyMn6Sn6的易磁化方向以及Dy和Mn离子磁矩与c轴夹角随温度的变化。基于单离子模型计算了Dy离子的一阶和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R和K2R随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为了很好的描述该化合物的自旋重取向相变,必须考虑Dy离子的四阶晶场项及相应的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2R、K2R与K1R和Mn离子磁各向异性常数K1t之间的相互竞争是导致DyMn6Sn6自旋重取向相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 自旋重取向 磁晶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光记录新材料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峰 霍学强 +1 位作者 刘兴民 郭聚卿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0期41-43,共3页
介绍了磁光记录的物理原理和最新技术。非晶态稀土—过渡金属合金膜的发现加速了磁光记录的发展 ,在高密度多层膜记录中 ,由于他的宽温热磁特性 ,他记录的热磁斑直径仅数十纳米。为读出这么小的斑点 ,还必须加快发展更新的读出技术。
关键词 磁光记录 非晶态稀土-过渡金属合金膜 宽温热磁特性 热磁斑直径 磁克尔效应 法拉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