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痕量汞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磊 许森 +3 位作者 赵雅梦 陆鸿宇 于博昊 张维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7-1532,共6页
以稀土金属铽离子为发光中心离子,鸟苷酸(GMP)为配体制备得到了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稀土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加入小牛胸腺DNA溶液进一步增强荧光强度,形成“turn-on”荧光类型的稀土配合物,利用汞离子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以及与配体GMP的... 以稀土金属铽离子为发光中心离子,鸟苷酸(GMP)为配体制备得到了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稀土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加入小牛胸腺DNA溶液进一步增强荧光强度,形成“turn-on”荧光类型的稀土配合物,利用汞离子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以及与配体GMP的相互作用使荧光猝灭,形成“turn-on-off”类型稀土荧光探针,实现了汞离子的检测。Hg2+质量浓度在50~1200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程度呈线性关系(I0-I)/I0=0.0002C+0.0107,相关系数(r2)为0.9915,检出限为1.5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对河水中Hg2+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8.1%~99.8%,RSD为0.2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CT-DNA 铽离子 荧光光谱法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4-(1H-1,2,4-三氮唑)苯甲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智利 聂启祥 +2 位作者 郑盛润 钟昀 熊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3-1510,共8页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一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4-(1H-1 2 4-三氮唑)苯甲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交替链状稀土配位聚合物[Er(dpa)(pya)(H_2O)]_n和[Nd_2(pya)_6(H_2O)_4]_n的水热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洪苓 程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稀土氧化物与2,2'-联苯二甲酸及异烟酸反应得到了两个新颖的一维交替链状配位聚合物[Er(dpa)(pya)(H2O)]n和[Nd2(pya)6(H2O)4]n(H2dpa=2,2'-联苯二甲酸;Hpya=异烟酸)。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 在水热条件下,稀土氧化物与2,2'-联苯二甲酸及异烟酸反应得到了两个新颖的一维交替链状配位聚合物[Er(dpa)(pya)(H2O)]n和[Nd2(pya)6(H2O)4]n(H2dpa=2,2'-联苯二甲酸;Hpya=异烟酸)。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性质的表征。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同属单斜晶系,并具有相同的空间群P21/n,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0.8830(3)nm,b=1.0585(3)nm,c=2.0891(6)nm,β=98.429(4)°,Dc=1.883g·cm-3,V=1.9314(10)nm3,Z=4;配合物2:a=0.9689(4)nm,b=1.9783(9)nm,c=1.1642(6)nm,β=112.106(7)°,Dc=1.756g·cm-3,V=2.0675(17)nm3,Z=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链 稀土配位聚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自组装 合物 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位聚合物[M(tddc)(NO_3)(H_2O)_4]·2H_2O(M=Eu,Dy)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卓馨 郭翠莲 +2 位作者 许桂林 李一志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2-967,共6页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稀土配位聚合物[M(tddc)(NO3)(H2O)4]·2H2O[M=Eu(1),M=Dy(2)],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分析,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两者的晶系都属于三斜晶系,P...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稀土配位聚合物[M(tddc)(NO3)(H2O)4]·2H2O[M=Eu(1),M=Dy(2)],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分析,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两者的晶系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荧光实验表明配合物1在常温下具有很强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稀土配位聚合物 网状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具stp三维拓扑构型的稀土配位聚合物{[Ln_2(pda)_3(H_2O)_2]·2H_2O}_n(Ln=Nd,La)
5
作者 陈丽娟 陈霞 +2 位作者 侯青标 杨明星 林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6-792,共7页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将稀土氧化物与邻苯二乙酸(H2pda)反应得到了2个新颖的稀土配位聚合物{[Ln2(pda)3(H2O)2]·2H2O}n(Ln=Nd(1),La(2))。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的表...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将稀土氧化物与邻苯二乙酸(H2pda)反应得到了2个新颖的稀土配位聚合物{[Ln2(pda)3(H2O)2]·2H2O}n(Ln=Nd(1),La(2))。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的表征。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2个化合物为异质同晶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2.629 06(18)nm,b=1.611 72(11)nm,c=0.783 27(5)nm,β=93.173(5)°,V=3.313 9(4)nm3,Z=4,F(000)=1 840,μ=3.173 mm-1,Dc=1.878 g·cm-3,R1=0.022 6,wR2=0.060 9;配合物2:a=2.627 1(14)nm,b=1.614 9(8)nm,c=0.796 6(4)nm,β=92.850(9)°,V=3.375(3)nm3,Z=4,F(000)=1 816,μ=2.570 mm-1,Dc=1.823 g·cm-3,R1=0.0466,wR2=0.1416。化合物中邻苯二乙酸配体连接相邻的稀土金属离子,形成复杂的具有stp拓朴构型的三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乙酸 晶体结构 稀土配位聚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环己烷六酸和刚性草酸配体桥连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与结构研究(英文)
6
作者 王静 徐敏 苏婷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742,共6页
草酸铽与水合环己烷六酸(H6LⅠ.H2O)(顺式椅式构型LⅠ:a,e,a,e,a,e)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新颖的三维稀土配位聚合物[Tb4(LⅡ)(ox)3(H2O)8](LⅡ为反式椅式构型:e,e,e,e,e,e;ox为草酸根),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这个配位聚合物进行... 草酸铽与水合环己烷六酸(H6LⅠ.H2O)(顺式椅式构型LⅠ:a,e,a,e,a,e)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新颖的三维稀土配位聚合物[Tb4(LⅡ)(ox)3(H2O)8](LⅡ为反式椅式构型:e,e,e,e,e,e;ox为草酸根),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这个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60203(4)nm,b=1.08278(8)nm,c=1.29446(9)nm,α=67.908 0(10)°,β=82.109 0(10)°,γ=83.887 0(10)°,V=0.773 07(9)nm3,Z=2。在这个配合物的形成中,顺式构型的H6LⅠ配体发生构型转变形成LⅡ配体,LⅡ配体采取μ8-桥连模式将Tb离子连接成一个具有孔洞的二维(Tb-LⅡ)配位层。由μ2-和μ4-桥连模式构成的一维(Tb-ox)链将二维(Tb-LⅡ)层连接成一个具有孔道的三维配位框架,ox配体和水分子通过配位作用和氢键作用填充在孔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环己烷六酸 草酸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例2-氟异烟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和磁学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新苗 吴威平 +2 位作者 蒋亚辉 杨国平 奚正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首次利用2-氟异烟酸为配体合成并表征了6例一维螺旋链稀土离子配位聚合物,分别为:{[Ln(FINA)3(H2O)2]·H2O}n(Ln=Pr(1),Nd(2),Eu(3),Gd(4)),{[Dy(FINA)3(H2O)2]}。(5)和{[Gd(FINA)2(phen)(0H)]}n(... 首次利用2-氟异烟酸为配体合成并表征了6例一维螺旋链稀土离子配位聚合物,分别为:{[Ln(FINA)3(H2O)2]·H2O}n(Ln=Pr(1),Nd(2),Eu(3),Gd(4)),{[Dy(FINA)3(H2O)2]}。(5)和{[Gd(FINA)2(phen)(0H)]}n(6)(HFINA=2-氟异烟酸,phen=1,10-邻菲罗啉),其中1-4为相同构型。由于镧系收缩效应的影响.配体在1~5中表现出不同的配位模式而稀土离子也呈现不同的配位构型。这些-维链通过分子问强的O-H…O/N氢键和芳环间的π…π作用以及C—H…F氢键等丰富的分子间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有趣的是在化合物1-4中存在可以容纳-个水分子的-维溶剂分子孔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3表现出铕离子的特征红色荧光,荧光寿命为333.81μs;而4则表现出配体特征的荧光。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在2~6中稀土离子间表现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热重分析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2-氟异烟酸 螺旋链 荧光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荧光配位聚合物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艳楷 张敏 +4 位作者 郝远强 张中勋 刘西成 徐建龙 刘保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0-1764,共5页
对镧系元素的荧光配位聚合物合成研究的现状,以及此类聚合物在生物传感、磁共振成像和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36篇)。
关键词 稀土荧光聚合物 生物传感 磁共振成像 药物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金属配位聚合物[Ln_2Zn_2(2,5-pydc)_5(H_2O)_2]·4H_2O的合成、结构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春光 邢永恒 +4 位作者 谢妍 李章朋 李静 曾小庆 葛茂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45-1549,共5页
采用水热法通过Ln2O3、Zn(CH3COO)2·2H2O与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的反应合成出两个新型三维杂金属配位聚合物[Ln2Zn2(2,5-pydc)5(H2O)2]·4H2O(Ln=Sm(1),Eu(2);2,5-py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 采用水热法通过Ln2O3、Zn(CH3COO)2·2H2O与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的反应合成出两个新型三维杂金属配位聚合物[Ln2Zn2(2,5-pydc)5(H2O)2]·4H2O(Ln=Sm(1),Eu(2);2,5-py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的结构是相同的,其晶体均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和2中2,5-吡啶二羧酸配体共有两种配位方式.通过配位模式I连接Ln和Zn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层与层之间通过配位模式II进一步连接起来形成三维复杂网状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荧光分析表明,金属Zn的引入有效增强了配合物中稀土金属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稀土-锌聚合物 晶体结构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酸与1,4,5,8-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天磊 闫景辉 +2 位作者 耿爱芳 张宏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5-1921,共7页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理念,利用稀土硝酸铽[Tb(NO3)3]、有机配体BINDI(BINDI=N,N′-双(5-间苯二甲酸)-1,4,5,8-萘二酰亚胺)及Keggin型多酸H4SiW12O40·26H2O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反应,成功合成出多酸基稀土配位聚合物Tb4[SiW12O40]&#...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理念,利用稀土硝酸铽[Tb(NO3)3]、有机配体BINDI(BINDI=N,N′-双(5-间苯二甲酸)-1,4,5,8-萘二酰亚胺)及Keggin型多酸H4SiW12O40·26H2O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反应,成功合成出多酸基稀土配位聚合物Tb4[SiW12O40]·[BINDI)]2·[DMA]16。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荧光光谱仪和电子顺磁共振仪对稀土聚合物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发光性能以及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发现该稀土配位聚合物结晶于Tetragonal晶系,空间群为P42/n,展现出3D手性双螺旋网络结构特征,其中多酸阴离子SiW12O40(简写为{SiW12})镶嵌在稀土有机基团形成的孔道中;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Tb3+与配体(BINDI)配位成键;荧光光谱表明,在380nm的激发波长下,配体显示出最强荧光发射峰,位于441nm处,而化合物的最强发射峰位于471nm处。由于三价铽离子不易被氧化也很难被还原,所以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不能归因于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电子辐射跃迁,且化合物的发射峰与配体的发射峰比较相近,因此荧光主要是配体BINDI的发光。另外Tb(Ⅲ)离子的特殊跃迁发射带没有出现是因为在荧光测试时由于光照的原因导致样品的颜色发生了突变,即发生了光致变色的现象,导致光诱导电子转移以致荧光猝灭。引起金属配合物荧光猝灭的原因通常是光致电子转移,而电子转移的方向是配体中的电子向金属空轨道转移(LMCT)所致,形成配合物后其最大发射峰红移或蓝移是由电子转移导致分子内电子分布的改变,从而引起HOMO-LUMO能隙的减小或增大所致,与配体荧光光谱相比,化合物的发射峰发生了红移。此外,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由于化合物中的BINDI配体在紫外与可见光照射下发生电子转移形成配体自由基,以及多酸在光激发下,发生W^5+→W^6+的过程进一步促进该化合物发生光致变色现象。因此,该化合物具有极其敏锐光致变色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多酸 单晶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