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矿坑水纳米颗粒特征及启示
1
作者 王嘉龙 张鹏 +5 位作者 左蕾 崔中旭 邵光宇 谭肖波 于晓兵 刘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4,共7页
为证实稀土元素可以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选取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区矿坑水为研究对象,对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坑水中含有大量(含)稀土纳米颗粒和其他类型纳米颗粒。其... 为证实稀土元素可以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选取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区矿坑水为研究对象,对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坑水中含有大量(含)稀土纳米颗粒和其他类型纳米颗粒。其中,(含)稀土纳米颗粒成分主要为C、F、La、Ce,其他类型的纳米颗粒含O、S、C、Al、Si、K等元素。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稀土元素在矿坑水中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同时,(含)稀土纳米颗粒成分与矿区稀土矿体(氟碳铈矿、萤石)成分类似,能够反映矿体的成分信息,进而为利用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研究矿体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稀土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携带有一些有毒元素,可能会影响矿区的生态系统,因此应该对稀土矿床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坪稀土矿床 (含)稀土纳米颗粒 矿坑水 矿体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壳结构实现纳米颗粒的多色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放达 陈欢 +2 位作者 赵丹 秦冠仕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将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检测可实现快速、实时、同步大规模检测目标生物分子的目的,利用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多色荧光探针可有效地避免生物组织自荧光对检测信号的影响。本文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氟化物纳米粒子,并通过... 将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检测可实现快速、实时、同步大规模检测目标生物分子的目的,利用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多色荧光探针可有效地避免生物组织自荧光对检测信号的影响。本文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氟化物纳米粒子,并通过在核与壳不同位置共掺杂不同浓度的敏化离子和发光离子来改变发光离子各发射峰之间的相对强度。利用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发射光谱实现了纳米粒子的多色上转换发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X射线衍射分析、发光光谱等测量手段对多色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进行了形貌、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尺寸小于30 nm,呈球形。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呈现从红色到蓝紫色的颜色可变的上转换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多色发光 稀土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TiO_2介孔复合体系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文 张旭东 +2 位作者 李鹏 贾兴涛 胡曰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8-512,共5页
采用结构导向-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浸泡沉淀法制备了CeO2/TiO2介孔组装 纳米复合粉体,通过TEM,XRD,BJH和BET等技术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 于光催化降解3B艳红染料和干电流变体中.结果表明,将稀土粒子CeO2组装到介孔TiO2... 采用结构导向-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浸泡沉淀法制备了CeO2/TiO2介孔组装 纳米复合粉体,通过TEM,XRD,BJH和BET等技术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 于光催化降解3B艳红染料和干电流变体中.结果表明,将稀土粒子CeO2组装到介孔TiO2的 纳米孔道中形成的复合体系的光催化、光吸收和介电特性不同于纳米TiO2颗粒,表现出了明 显的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颗粒 介孔TIO2 复合体系 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功能化高效发光的La_(1-x)Eu_xF_3纳米晶合成及细胞成像(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凡 王中跃 +3 位作者 张艳艳 余柯涵 翁丽星 韦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6-1452,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一锅法制备了聚丙烯酸功能化单分散的La_(1-x)Eu_xF_3纳米颗粒(La_(1-x)Eu_xF_3@PAA NP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和荧光性能进... 采用水热合成一锅法制备了聚丙烯酸功能化单分散的La_(1-x)Eu_xF_3纳米颗粒(La_(1-x)Eu_xF_3@PAA NP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该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7±3)nm,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将纳米颗粒与He La癌细胞共同孵育,体外成像结果表明材料对He La癌细胞显示出低细胞毒性。用水热法制备的La_(1-x)Eu_xF_3@PAA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光学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颗粒 水热法 水分散液 高效发光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龚大兴 田恩源 +10 位作者 肖斌 惠博 赖杨 徐璐 王晓慧 徐莺 秦建华 黄庆 何良伦 覃英 张嘉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60%。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稀土元素源自西侧剥蚀区,经搬运-沉积-改造后富集;赋存状态方面,古陆相沉积型稀土除独立矿物态(<1%),类质同象态(<1%)和离子吸附态(0.02%~24%)外,75%以上的稀土元素以纳米矿物颗粒的形态被“束缚”在黏土矿物层状结构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显示其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镨、钕、铽、镝占比累计达23.34%;通过短流程的选冶一体化工艺技术,全元素稀土浸出率达到90%以上,综合回收率达80%以上。这一新类型稀土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有望成为中国新的关键稀土元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组 沉积型稀土 稀土纳米矿物颗粒 黏土岩 古陆相沉积环境 川滇黔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ite Light Emission Enhancement in Sm^(3+)-doped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Glasses by Ag Nanoparticles
6
作者 CHANG Yuanxing ZHANG Dandan +4 位作者 YIN Guanchao WANG Yesen WANG Mingzhong QIU Jianbei XU Yinshe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9-1261,共13页
Sm^(3+)-doped materials exhibit red and orange emissions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showing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both laser and display material fields.However,the inherent small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cr... Sm^(3+)-doped materials exhibit red and orange emissions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showing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both laser and display material fields.However,the inherent small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cross-sections of Sm^(3+)result in low luminous efficiency,posing challenges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solid-state lighting.Here,the excellent white emission of Sm^(3+)doped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LAS)glass was realized by introducing the Ag aggregates through Ag ion exchange.Under 395 nm excitation,the Ag-doped samples exhibit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with color coordinates close to the equal energy white point E(0.33,0.33)and a color ren⁃dering index(CRI)of 81.8.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effect of Ag nanoparticles enhances the luminescence of Sm^(3+),while the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Ag^(+)and Sm^(3+)also promotes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_(3) and the exchange time,a series of high-quality full-spectrum white light emissions were obtained,indicating that the Ag ion-exchanged Sm^(3+)-doped LAS glass has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state lighting devices.Moreover,variations in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can effectively tune the emission color,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tun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material in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NPs luminescent properties rare earth ions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gl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基团修饰的核-壳型NaYF_4/NaLuF_4∶Yb^(3+),Tm^(3+)纳米粒子设计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郎言波 陈欢 +2 位作者 宋维业 赵丹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通过异质核诱导,利用溶剂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具有疏水表面的上转换发光稀土核-壳Na YF4/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其进行了结构、形... 通过异质核诱导,利用溶剂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具有疏水表面的上转换发光稀土核-壳Na YF4/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光谱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核为立方相,壳层为六角相。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尺寸平均在20 nm以下,分布较为均匀。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核-壳型纳米粒子发射出较强的紫色和紫外荧光,且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同尺寸立方相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这表明利用异质核诱导的方法制备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掺杂纳米颗粒 异质核-壳诱导纳米粒子 疏水基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邹璐琪 李立煌 +3 位作者 李丹阳 艾超超 任磊 孙本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5-301,共7页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中AFB_(1)存在会减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纳米颗粒层析至T线时与AFB_(1)半抗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下转换荧光信号衰减,进而实...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中AFB_(1)存在会减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纳米颗粒层析至T线时与AFB_(1)半抗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下转换荧光信号衰减,进而实现对AFB_(1)的高效检测。该方法在AFB_(1)质量浓度1~40 ng/m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287 ng/mL。该方法利用稀土掺杂荧光纳米颗粒的长寿命发光及近红外荧光特性,有效降低了生物背景荧光干扰并提高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该方法在AFB_(1)的快速高灵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荧光纳米颗粒 荧光免疫层析 黄曲霉毒素B_(1)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