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貌Lu_(2)O_(3):Yb,Tm/MC540上转换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
1
作者 王国薇 韩丽君 +2 位作者 潘思文 张洪光 张英博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随后原位负载光敏剂部花青(MC540),制备了Lu_(2)O_(3):Yb,Tm/MC540上转换纳米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等对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晶相、表面基团和形貌进行...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随后原位负载光敏剂部花青(MC540),制备了Lu_(2)O_(3):Yb,Tm/MC540上转换纳米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等对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晶相、表面基团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Lu_(2)O_(3):Yb,Tm/MC540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动力抗肿瘤性能。结果表明,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与MC54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匹配良好;在980 nm激光照射下,Lu_(2)O_(3):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出的蓝色荧光可以有效激发MC540产生活性氧;3种不同形貌的Lu_(2)O_(3):Yb,Tm/MC540上转换纳米材料均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造成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_(2)O_(3):yb tm/MC540 形貌 光动力 上转换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VO_(4)∶Yb^(3+),Ln^(3+)(Ln=Er^(3+),Tm^(3+))发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2
作者 张洋珲 徐振庭 +1 位作者 韩昆伯 李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90,198,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GdVO_(4)∶Yb^(3+),Er^(3+)/Tm^(3+)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掺杂浓度和激发功率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GdVO_(4)∶Yb^(3+),Er^(3+)/Tm^(3+)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掺杂浓度和激发功率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发光粉为四方结构的GdVO_(4)。稀土离子掺杂没有影响晶体结构,高浓度Yb^(3+)离子掺杂会引起晶面间距减小。样品形貌呈现稍有团聚的均匀球状颗粒。样品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出来自Er^(3+)离子和Tm^(3+)离子的绿色和蓝色上转换发光。GdVO_(4)∶10%Yb^(3+),1%Er^(3+)和GdVO_(4)∶10%Yb^(3+),0.75Tm^(3+)发光粉具有较强的发光强度。高浓度稀土离子掺杂由于交叉弛豫过程导致发光效率下降。样品的色坐标显示,改变掺杂稀土离子浓度和激发功率可调控发光粉发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GdVO_(4)∶yb^(3+) Er^(3+)/tm^(3+) 上转换发光 发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u^(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荧光粉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3
作者 方芳 刘海晟 +3 位作者 陈喆昊 李本春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EDS)对合成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我们成功制得了纯相荧光粉样品。该样品在近红外980 nm激光器作用下可产生一系列可见上转换发光谱,其光色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呈现从浅绿色到橙色、橙红色和红色的可视性变化,光谱强度在35%Eu^(3+)和20%Yb^(3+)共掺杂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激光功率变化、荧光寿命和温度变化可知GZGGO∶Eu^(3+),Yb^(3+)体系上转换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荧光热稳定性。Eu^(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在高效红光上转换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可视化光色调控也将为多色荧光防伪应用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Eu^(3+) yb^(3+) 上转换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可见发光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凯霞 郝志武 +1 位作者 林维秋 梁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4,544,共4页
制备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60TeO2-10A lF3-10PbF2-10NaF-2Tm2O3-8Yb2O3),在980nm红外光泵浦激发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谱、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和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对数关系。观察到峰值为477nm蓝光和6... 制备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60TeO2-10A lF3-10PbF2-10NaF-2Tm2O3-8Yb2O3),在980nm红外光泵浦激发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谱、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和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对数关系。观察到峰值为477nm蓝光和651nm红光可见发射,分别是稀土Tm3+的激发态1G4→3H6,1G4→3F4跃迁;在806nm附近,观察到较强的红外发射(3H4→3H6),分析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可见发射机制,证实了稀土Tm3+上转换发射是在稀土Yb3+的敏化作用下,通过能量传递(ET)和激发态吸收(ESA),实现了激发态1G4向基态3H6、激发态3F4跃迁的三光子吸收过程和激发态3H4→3H6的双光子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yb3+ 氟氧化物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纳米Al_2O_3材料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5
作者 全光日 杨兰浩 +3 位作者 普旭力 胡斌 江祖成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0,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以纳米Al_2O_3为吸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9.0范围内,分析物可被定...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以纳米Al_2O_3为吸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9.0范围内,分析物可被定量吸附,用1.0mol·L^(-1)盐酸溶液可将吸附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方法对La^(3+)、Eu^(3+)和Yb^(3+)的检出限分别为10.2 ng·mL^(-1)、5.2 ng·mL^(-1)和1.7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9%、4.2%和2.9%(n=11,c=0.5 μg·mL^(-1))。所得实验数据显示,该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比色谱用氧化铝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吸附 稀土离子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增强β-NaGdF_4∶Yb^(3+),Tm^(3+)纳米晶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明理 张家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为了增强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克服外延增长钝化壳增大尺寸的不足,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制备核壳纳米结构,研究了样品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性质。首先,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直径为10 nm的β-Na Gd F4∶Yb3+,T... 为了增强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克服外延增长钝化壳增大尺寸的不足,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制备核壳纳米结构,研究了样品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性质。首先,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直径为10 nm的β-Na Gd F4∶Yb3+,Tm3+纳米晶;然后,将制备的纳米晶与Gd3+在油酸-十八烯混合溶液中在300℃进行交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面Yb3+和Tm3+被Gd3+取代,钝化壳的形成抑制了内部Yb3+的表面去激发过程,增强了内部Yb3+(2F5)→Tm3+(3H5,3F2,3)的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逐渐增强。交换30min后,Tm3+的3H4→3H6近红外发光增强达到最大,为对照样品的6.5倍,而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在生物成像方面,上转换纳米晶的尺寸必须与生物分子相匹配,同时发光强度要高,阳离子交换法既能增强近红外发光,又能保持原来小的尺寸,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Gd F4∶yb^3+∶tm^3+纳米晶 离子交换 能量传递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离子掺杂浓度对NaYF_4:Yb^(3+),Tm^(3+)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承周 孔祥贵 +1 位作者 宋曙光 李晓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9-964,共6页
利用高温热溶剂法合成了不同Yb3+和Tm3+掺杂浓度的NaYF4∶Yb3+,Tm3+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形貌和发光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Yb3+和Tm3+离子掺杂浓度对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 利用高温热溶剂法合成了不同Yb3+和Tm3+掺杂浓度的NaYF4∶Yb3+,Tm3+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形貌和发光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Yb3+和Tm3+离子掺杂浓度对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有很大影响。随着Tm3+离子浓度的提高,Tm3+离子之间的浓度猝灭和交叉弛豫效应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愈来愈显著,导致纳米粒子的发光猝灭;同样,随着Yb3+浓度的提高,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这是因为Yb3+离子浓度掺杂过高导致发光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NAYF4 yb3+ tm3+ 交叉弛豫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LaF_3纳米体系中掺杂Yb^(3+)离子对Tm^(3+)离子荧光发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安莹 姚程 +4 位作者 乔晓粉 高当丽 田宇 崔敏 郑海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8-512,共5页
为研究Yb3+离子浓度变化对Tm3+离子在蓝色波段荧光强度的影响,以NaF和La(NO3)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m3+和Yb3+共掺的Tm3+/Yb3+∶LaF3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对LaF3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的结果显示,纳米晶体结构呈六方相.透射电镜的观测结... 为研究Yb3+离子浓度变化对Tm3+离子在蓝色波段荧光强度的影响,以NaF和La(NO3)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m3+和Yb3+共掺的Tm3+/Yb3+∶LaF3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对LaF3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的结果显示,纳米晶体结构呈六方相.透射电镜的观测结果显示,纳米颗粒样品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在波长为800nm的激光激发下,观测到了上转换蓝光发射,其中包括波长为474nm和479nm的较强的荧光辐射(相应的跃迁为1G4→3H6)和波长位于450nm的强度较弱的荧光发射(相应的跃迁为1D2→3F4).通过观测不同Yb3+离子浓度条件下共掺Tm3+/Yb3+∶LaF3样品的荧光光谱,研究了Yb3+离子掺杂浓度对于Tm3+离子的荧光发射的影响,并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G4→3H6跃迁产生的荧光发射(474nm),当Yb3+离子浓度增大时,反向能量传递速率的增加导致了荧光强度的增大.然而,当Yb3+离子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Yb3+离子激发态能级寿命的减少将引发荧光强度的下降.相比较而言,Yb3+离子的浓度的变化对于1D2→3F4跃迁产生的位于450nm处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yb3+:LaF3纳米晶体 水热法 上转换荧光发射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 LD激发下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玻璃上转换发光的研究
9
作者 程丽红 曹望和 夏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2-324,共3页
制备了一种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氟氧玻璃材料,其组分为61.97PbF2-30.98GeO2-3Al2O3-0.05Tm2O3-4Yb2O3.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nmLD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476nm的蓝色荧光,它来源于1G4→3H6的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 制备了一种Tm3+和Yb3+共掺杂的PGETYA氟氧玻璃材料,其组分为61.97PbF2-30.98GeO2-3Al2O3-0.05Tm2O3-4Yb2O3.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nmLD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476nm的蓝色荧光,它来源于1G4→3H6的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的红色荧光来源于1G4→3H4和3F3→3H6的跃迁.测量并讨论了蓝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强度与LD工作电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稀土离子tm3和yb3+ 氟氧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Tm^(3+)共掺硼硅酸盐玻璃光致发光温度特性和能级劈裂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 李成仁 +2 位作者 明成国 王宝成 徐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9-1193,共5页
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Er3+∶Yb3+∶Tm3+共掺硼硅酸盐玻璃.在978 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测量了样品在300~573 K下光致发光谱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室温时上转换绿光和红光等波段的光谱劈裂.分析了Er3+,Yb3+和Tm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 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Er3+∶Yb3+∶Tm3+共掺硼硅酸盐玻璃.在978 nm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测量了样品在300~573 K下光致发光谱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室温时上转换绿光和红光等波段的光谱劈裂.分析了Er3+,Yb3+和Tm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Er3+∶Yb3+∶Tm3+共掺硼硅酸盐玻璃的481 nm蓝光、517和534 nm绿光、以及657 nm红光等光致发光强度单调下降,在490 K时几乎消失.但90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谱则随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强,而且其中心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在室温时,光谱劈裂明显,高温时劈裂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tm3+共掺硼硅酸盐玻璃 上转换光致发光 温度特性 光谱劈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NaYF_4∶Tm^(3+),Yb^(3+)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家跃 杨志萍 杜海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NaYF4∶Tm3+,Yb3+材料为六方相晶体,其颗粒大小约为50~60 nm,产物结晶良好,含有少量杂相。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了蓝、绿色上转换发光。讨论了上转换发光的可能机理,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Tm3+的1D2→3H5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间接敏化 共沉淀法 NaYF4∶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及光学温度传感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中立 吴红梅 +3 位作者 唐立丹 李煜 郭宇 姚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1,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淬火法成功的合成了Tm^(3+)/Yb^(3+)共掺杂的含有不同浓度Tm^(3+)的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Yb^(3+)和Tm^(3+)成功掺入到玻璃基质中.在980nm激发下,样品在801nm(3H4→3H6)发射最强,在476nm(1G4→3... 采用高温熔融淬火法成功的合成了Tm^(3+)/Yb^(3+)共掺杂的含有不同浓度Tm^(3+)的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Yb^(3+)和Tm^(3+)成功掺入到玻璃基质中.在980nm激发下,样品在801nm(3H4→3H6)发射最强,在476nm(1G4→3H6)和651nm(1G4→3F4)发射较弱;分析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3+)浓度依赖关系,确定了上转换发光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1%Tm2O3;探讨Tm^(3+)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和Tm^(3+)的浓度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在980nm激发下Tm^(3+)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Yb^(3+)→Tm^(3+)的量传递,Tm^(3+)的浓度猝灭机理为Tm^(3+)-Tm^(3+)之间的交叉弛豫导致的无辐射能量传递,根据能量匹配的原则,给出可能的交叉弛豫通道.此外,在980nm激发以3F2,3和3H4作为热耦合能级研究分析了Tm^(3+)在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中的温度传感性能,结果表明灵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Tm^(3+)掺杂的氟氧化物碲酸盐玻璃可以作为光纤传感材料,且在高温灵敏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浓度猝灭 稀土掺杂 温度传感 光学材料 光谱 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纳米晶NaYF4:Er^3+,Tm^3+,Yb^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岳 翟海青 +1 位作者 杨魁胜 张月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 以EDTA为络合剂,用水热法合成了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YF4纳米晶。XRD和TEM的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属于六方晶系。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和Er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表明,474,525,539,650 nm的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408 nm的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讨论了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纳米晶 NaYF4:Er^3+ 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杂玻璃和玻璃陶瓷中蓝色上转换发光中的能量传递过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铭 余华 +2 位作者 张明浩 侯春霄 赵丽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m3+/Yb3+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和玻璃陶瓷材料,在980nm的激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出明亮的蓝色上转换荧光。通过对玻璃和玻璃陶瓷样品的对比,发现Tm3+离子和Yb3+离子之间存在着Tm3+(3H4)→Yb3+(2F5/2)的反向能量传输通...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m3+/Yb3+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和玻璃陶瓷材料,在980nm的激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出明亮的蓝色上转换荧光。通过对玻璃和玻璃陶瓷样品的对比,发现Tm3+离子和Yb3+离子之间存在着Tm3+(3H4)→Yb3+(2F5/2)的反向能量传输通道,并且与晶场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分析了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蓝色上转换发光过程,随着敏化剂Yb3+浓度的增加,在玻璃中正向和反向能量传递的竞争作用使得Tm3+离子在Yb3+离子的最佳浓度时上转换发光最强;而在玻璃陶瓷中,Tm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始终随着Yb3+离子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上转换发光 tm3+/yb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LAN玻璃中Nd^(3+),Tm^(3+),Yb^(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志萍 杜海燕 +1 位作者 孙家跃 王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9-149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d,Tm和Yb掺杂的ZBLAN玻璃上转换材料。Tm3+,Yb3+的摩尔浓度分别固定为0.01%,0.3%,Nd3+摩尔浓度变化范围为0.1%~2%。在室温下,测试了样品在300~1 000nm间的吸收光谱。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d,Tm和Yb掺杂的ZBLAN玻璃上转换材料。Tm3+,Yb3+的摩尔浓度分别固定为0.01%,0.3%,Nd3+摩尔浓度变化范围为0.1%~2%。在室温下,测试了样品在300~1 000nm间的吸收光谱。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光谱。实验发现,样品在798 nm红外光激发下发出了较强的多波段(红,蓝和绿)的可见光。由上转换可见光各波段的发射谱线,给出了能级跃迁机制。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Nd3+的2H7/2到基态4I9/2的跃迁,红光来源于Nd3+的2H11/2到基态4I9/2的跃迁。研究发现,在Nd3+,Tm3+,Yb3+∶ZBLAN玻璃样品中存在激发态吸收,能量转移和交叉弛豫等上转换过程。其发光机理是Nd3+,Tm3+和Yb3+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根据Nd3+摩尔浓度不同其上转换发光强度不同,分析了掺入稀土的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影响。当Nd3+浓度为1.5%(摩尔分数)时上转换发光最强,大于1.5%后发光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d3+ tm3+ yb3+ ZBLAN玻璃 稀土离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近红外发光及能量传递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星辰 周亚训 +3 位作者 王森 魏淑林 戴世勋 王训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8-1035,共8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TeO2-ZnO-Na2O的Tm3+离子单掺和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量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荧光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量,测量得到了不同Yb3+...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TeO2-ZnO-Na2O的Tm3+离子单掺和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量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荧光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量,测量得到了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下玻璃样品的Tm3+离子上转换发光谱.结果显示,在980nm泵浦光激励下玻璃样品发射出强烈的近红外上转换荧光.对Tm3+离子上转换发光分析表明,强烈的Tm3+离子近红外上转换发光主要来自于Yb3+/Yb3+离子间的共振能量传递以及基于单声子和双声子辅助的Yb3+/Tm3+离子间的非共振能量传递过程,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声子贡献比和能量传递系数.最后,计算分析了Tm3+∶3 F4→3 H6能级间跃迁的1.8μm波段吸收截面、受激发射截面和增益系数.研究表明,Yb3+/Tm3+共掺TeO2-ZnO-Na2O玻璃可以作为近红外波段固体激光器的潜在增益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tm3+/yb3+共掺 能量传递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Tm^(3+)共掺CdF_2:PbF_2基玻璃中的荧光特性及其上转换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利文 刘政威 肖思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79-783,共5页
在 98 0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 ,在Er3+ Yb3+ Tm3+ 共掺玻璃样品中得到了如下的 5条较强的上转换荧光带 ,分别是近红外 (80 0nm) ,红 (6 4 5nm) ,绿 (5 4 5和 5 2 5nm) ,蓝 (4 80nm)及紫 (4 0 7nm)。与Er3+ Yb3+ 共掺样品相比 ,Tm3+ 的... 在 98 0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 ,在Er3+ Yb3+ Tm3+ 共掺玻璃样品中得到了如下的 5条较强的上转换荧光带 ,分别是近红外 (80 0nm) ,红 (6 4 5nm) ,绿 (5 4 5和 5 2 5nm) ,蓝 (4 80nm)及紫 (4 0 7nm)。与Er3+ Yb3+ 共掺样品相比 ,Tm3+ 的加入使得 4 80nm的蓝光显著增强 ,这应与Tm3+ 特殊的能级结构有关 ;荧光强度随激发功率变化的双对数曲线表明 4 80nm蓝光发射是双光子激发过程 ,为两个Yb3+ 的合作上转换敏化发光 ,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加 ,4 80nm荧光的logI logP曲线的斜率将变小 ,逐渐向下“弯曲”。作者详细的分析了各条荧光带的上转换机制 ;并用速率方程讨论了稳态情况下 4 80nm蓝色上转换荧光强度随激发功率变化的关系 ,其结果与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荧光特性 上转换机制 离子 离子 离子 共掺杂 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共掺上转材料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敏文 孟繁谊 +2 位作者 苑星海 李勇 刘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用燃烧法制备镱(Yb3+)、铥(Tm3+)共掺杂,氟化钇钠(NaYF4)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样品用980 nm红外光激发能发出强蓝光。结果表明,掺杂Yb3+、Tm3+摩尔分数分别为2.68%、0.024%,温度控制在450~550℃、反应时间约110 min、燃烧剂尿素占摩... 用燃烧法制备镱(Yb3+)、铥(Tm3+)共掺杂,氟化钇钠(NaYF4)为基质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样品用980 nm红外光激发能发出强蓝光。结果表明,掺杂Yb3+、Tm3+摩尔分数分别为2.68%、0.024%,温度控制在450~550℃、反应时间约110 min、燃烧剂尿素占摩尔分数30%时,上转换蓝光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 tm^3+ 共掺杂 上转换材料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iF_4:Er^(3+),Tm^(3+),Yb^(3+)中Tm^(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谡玲 侯延冰 +1 位作者 徐征 裴晓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600,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和Yb3+的浓度保持固定不变,分别为1 mol%和1.5 mol%,Tm3+浓度变化范围是2 mol%~8 mol%。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同时观察到了Er3+,Tm3+和Yb3+的吸收,且Tm3+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在...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YLiF4:Er3+,Tm3+,Yb3+,其中Er3+和Yb3+的浓度保持固定不变,分别为1 mol%和1.5 mol%,Tm3+浓度变化范围是2 mol%~8 mol%。在这种共掺杂体系中,同时观察到了Er3+,Tm3+和Yb3+的吸收,且Tm3+的吸收随着其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在980 nm光的激发下,当Tm3+浓度很小时,这种材料的上转换发光为白光。其中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Er3+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红光既来源于Tm3+的1G4→3F4的跃迁,也来源于Er3+的4F9/2→4I15/2的跃迁。并且这种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着Tm3+浓度的增强而降低,但对应不同能级跃迁的发光强度降低的幅度不同,这是因为Er3+和Tm3+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能量传递 YLiF4:Er^3+ tm^3+ yb^3+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激发下YLiF_4∶Er^(3+),Tm^(3+),Yb^(3+)的发光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谡玲 侯延冰 徐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水热法合成了YL 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2%。当用355 nm光激发时,其发光为蓝色,峰值位于450 nm,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用378 nm激发时,发光为绿色,主要发光峰位于552 nm。980 nm光激... 水热法合成了YL iF4∶Er3+,Tm3+,Yb3+,其中Er3+、Yb3+和Tm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2%。当用355 nm光激发时,其发光为蓝色,峰值位于450 nm,对应于Tm3+的1D2→3F4跃迁。用378 nm激发时,发光为绿色,主要发光峰位于552 nm。980 nm光激发时,发光为白色,发光峰分别位于665(651),552(543),484,450 nm处,并在648 nm处还观察到了一个发光峰,其中最强的发射为红光。YL iF4∶Er3+,Tm3+,Yb3+的蓝光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Er3+的4S3/2和2H11/2到基态4I15/2的跃迁,红光既来源于Tm3+的1G4→3F4的跃迁,也来源于Er3+的4F9/2→4I15/2的跃迁。在上转换发光中,还探测到了紫外光359 nm的发射。监测665 nm得到的激发光谱不同于监测552 nm的激发光谱,在665 nm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对应Tm3+的1G4能级的峰。在双对数曲线中,蓝光484 nm、绿光552 nm和红光665 nm的斜率分别为2.25、2.28和2.21,紫外光359 nm的斜率为2.85。因此在980 nm激发下,蓝光484 nm、绿光552 nm和红光665 nm都是双光子过程,紫外光359 nm的发射是三光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YLiF4:Er^3+ tm^3+ yb^3+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