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MoO_(4)∶Dy^(3+)/Sm^(3+)白光荧光粉的设计、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孟晓燕 甘欣 +4 位作者 王春洋 朱瑶贤 杨流赛 吴丽丹 董洪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aMoO_(4)基质及CaMoO_(4)∶x Dy^(3+)(x=0.01~0.05)和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系列荧光粉,研究了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aMoO_(4)基质及CaMoO_(4)∶x Dy^(3+)(x=0.01~0.05)和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系列荧光粉,研究了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y^(3+)单掺、Dy^(3+)/Sm^(3+)共掺杂均未改变CaMoO_(4)的四方晶相结构,但晶胞参数均有所下降;所有样品的微观形貌均为椭球形。在353 nm的光激发下,CaMoO_(4)∶x Dy^(3+)荧光粉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75 nm处,属于Dy^(3+)的^(4)F_(9/2)→^(6)H_(13/2)电偶极跃迁,且其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x=0.03;在298 nm光激发下,CaMoO_(4)∶0.03Dy^(3+)/y Sm^(3+)荧光粉中Sm^(3+)荧光猝灭摩尔浓度为y=0.03,通过CaMoO_(4)基质能量传递得到稀土Dy^(3+)和Sm^(3+)的本征发射,同时观察到Dy^(3+)向Sm^(3+)能量传递;在405 nm的光激发下,CaMoO_(4)∶0.03Dy^(3+)/y Sm^(3+)(y=0.01~0.05)的CIE色坐标由青色区变到白光区,且CaMoO_(4)∶0.03Dy^(3+)/y Sm^(3+)(y=0.03~0.05)荧光粉表现出白光发射。因此,Dy^(3+)/Sm^(3+)共掺杂CaMoO_(4)荧光粉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一基质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O_(4) dy^(3+)掺杂 dy^(3+)/sm^(3+)共掺杂 水热法 发光性能 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TiO_(2)∶Sm^(3+)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洛美沙星
2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6,共9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Sm^(3)+进入TiO_(2)晶格,占据Ti^(4+)的位置,造成TiO_(2)晶格膨胀,引起晶格畸变。稀土掺杂引入的晶格缺陷能够提高TiO_(2)的费米能级,增加表面能量壁垒,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表面的复合概率降低;金属Bi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合稀土元素丰富的能级结构和4f电子跃迁特性,对TiO_(2)进行双重修饰改性,进一步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光照5 h,Bi/TiO_(2)∶Sm^(3+)复合纤维对洛美沙星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7.37%,分别是Sm^(3+)∶TiO_(2)和Bi/TiO_(2)的1.7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_(2)∶sm^(3+)复合纤维 洛美沙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稀土离子掺杂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CaY_(1-x)AlO_(4):xRE^(3+)(RE=Dy,Ho,Sm,Tm)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3
作者 陈彩花 王小军 +2 位作者 蒙丽丽 张丽霞 梁利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9,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Ca Y_(1-x)Al O_4∶xRE^(3+)(RE=Dy,Ho,Sm,Tm)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别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Ca Y_(1-x)Al O_4∶xRE^(3+)(RE=Dy,Ho,Sm,Tm)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别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四方晶系结构的纳米级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掺杂离子均表现出特征的f-f电子跃迁发射,当Dy^(3+)、Ho^(3+)、Sm^(3+)和Tm^(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0.03,0.015,0.015,0.02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分别发射出白光、绿光、橙光和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aYAlO4∶dy^(3+) Ho^(3+) sm^(3+) Tm^(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u^(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荧光粉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4
作者 方芳 刘海晟 +3 位作者 陈喆昊 李本春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EDS)对合成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我们成功制得了纯相荧光粉样品。该样品在近红外980 nm激光器作用下可产生一系列可见上转换发光谱,其光色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呈现从浅绿色到橙色、橙红色和红色的可视性变化,光谱强度在35%Eu^(3+)和20%Yb^(3+)共掺杂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激光功率变化、荧光寿命和温度变化可知GZGGO∶Eu^(3+),Yb^(3+)体系上转换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荧光热稳定性。Eu^(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在高效红光上转换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可视化光色调控也将为多色荧光防伪应用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Eu^(3+) Yb^(3+) 上转换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3∶(Ce^(3+),Eu^(3+))微晶中稀土离子间的级联能量传递 被引量:4
5
作者 魏亚光 施朝淑 +3 位作者 王正 陶冶 王渭 戚泽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 O3∶(Ce3+ ,Eu3 + )的紫外与真空紫外 (UV VUV)激发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 ,除了Gd2 O3 基质与Ce3+ ,Eu3 +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 ,还存在着Gd3+ 与Ce3 + 、Eu3 +间的能量传递 ,即存在Gd3+ →...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 O3∶(Ce3+ ,Eu3 + )的紫外与真空紫外 (UV VUV)激发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 ,除了Gd2 O3 基质与Ce3+ ,Eu3 +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 ,还存在着Gd3+ 与Ce3 + 、Eu3 +间的能量传递 ,即存在Gd3+ →Ce3+ →Eu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Ce^3+ Eu^3+) UV-VUV 激发谱 稀土发光 级联能量传递 微晶 稀土离子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_2O_3对Mo_2NiB_2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林 潘应君 +2 位作者 柯德庆 徐源源 王盼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以NiB、Mo、Cr、V、Ni等几种粉末为基本原料,并以稀土Sm_2O_3为添加剂,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Mo_2NiB_2基金属陶瓷。利用XRD、SEM、EDS、洛氏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添加Sm_2O_3对Mo_2NiB_2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NiB、Mo、Cr、V、Ni等几种粉末为基本原料,并以稀土Sm_2O_3为添加剂,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Mo_2NiB_2基金属陶瓷。利用XRD、SEM、EDS、洛氏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添加Sm_2O_3对Mo_2NiB_2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0.9%的Sm_2O_3后,金属陶瓷晶粒明显细化,组织分布更加均匀,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也得到提高。当Sm_2O_3添加量为0.6%时,所得试样的晶粒最为细小,晶粒尺寸大致在0.8~3.0μm,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HRA88.7和15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Mo2NiB2 稀土添加剂 sm2O3 真空液相烧结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WO_4∶Eu^(3+),M^(3+)(M=Tb,Sm,Bi,Dy)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丽霞 梁利芳 +2 位作者 唐上惠 易敏 庞起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0-444,共5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aWO4∶Eu3+以及CaWO4∶Eu3+,M3+(M=Tb,Sm,Bi,Dy)系列钨酸盐基荧光粉,利用XRD表征产物CaWO4∶Eu3+(5%)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结构和CaWO4的标准物相结构相似,为四方晶系结构;研究了CaWO4∶Eu3+的发光性能以及第二掺...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aWO4∶Eu3+以及CaWO4∶Eu3+,M3+(M=Tb,Sm,Bi,Dy)系列钨酸盐基荧光粉,利用XRD表征产物CaWO4∶Eu3+(5%)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结构和CaWO4的标准物相结构相似,为四方晶系结构;研究了CaWO4∶Eu3+的发光性能以及第二掺杂离子M3+(M=Tb,Sm,Bi,Dy)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73 nm紫外光激发下,掺入Tb3+和Sm3+离子对CaWO4基质发光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增强荧光粉中Eu3+离子617 nm处的红光发射强度;掺入Bi3+和Dy3+离子能明显降低CaWO4基质的发光强度,同时能增强荧光粉中Eu3+离子617 nm处的红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盐基荧光粉 水热合成 Eu^3+ Tb^3+ sm^3+ Bi^3+ dy^3+的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_2O_3掺杂钙硼硅发光玻璃的光致发光行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乔荫颇 朱振峰 +1 位作者 华斯嘉 茆世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 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对其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Sm2O3掺杂发光玻璃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并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光谱学测试表明,掺杂发光玻璃在404n...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 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对其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Sm2O3掺杂发光玻璃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并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光谱学测试表明,掺杂发光玻璃在404nm激发下出现Sm3+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位于565.8、602.8和650.4nm。同时,Sm2O3掺杂发光玻璃的荧光发射强度随Sm2O3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Sm2O3掺杂猝灭浓度约为0.10%(摩尔分数)。此外,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Sm2 O3掺杂发光玻璃呈现出红橙色发光,表明其具有将紫外光转换成红橙光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光转换和光发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sm2O3 发光玻璃 光致发光 浓度猝灭 光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RE(Val)Cl_3·6H_2O(RE=Nd, Sm)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新民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巍 戚传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2-946,共5页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过程,给出了各配合物样品失水阶段第一步反应和氨基酸骨架断裂阶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nA)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RE(Val)Cl3·6H2O(RE=Nd sm) 热分解机理 活化能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纳米Al_2O_3材料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全光日 杨兰浩 +3 位作者 普旭力 胡斌 江祖成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0,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以纳米Al_2O_3为吸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9.0范围内,分析物可被定...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以纳米Al_2O_3为吸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9.0范围内,分析物可被定量吸附,用1.0mol·L^(-1)盐酸溶液可将吸附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方法对La^(3+)、Eu^(3+)和Yb^(3+)的检出限分别为10.2 ng·mL^(-1)、5.2 ng·mL^(-1)和1.7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9%、4.2%和2.9%(n=11,c=0.5 μg·mL^(-1))。所得实验数据显示,该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比色谱用氧化铝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吸附 稀土离子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Dy^3+掺杂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的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其在紫外光区域内不同波段光的激发下,以下转换的方式辐射出多个可见光发射峰,其中主要的发射峰波长为484、574、600和646nm等;样品用作电池盖板后,单/非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较相应的空白玻璃/电池组件分别增加了0.07%及0.013%,即稀土玻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提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sm3+、dy3+ 下转换 玻璃盖板 AM1.5太阳光模拟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_2O_3对WCoB-TiC复相陶瓷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超 潘应君 +1 位作者 彭骏松 张改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WC、TiB2、Co粉末为基本原料,添加稀土Sm2O3为抑制剂,采用真空液相反应烧结技术制备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利用XRD、SEM和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稀土Sm2O3后,WCoB-TiC复相陶瓷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晶粒... 以WC、TiB2、Co粉末为基本原料,添加稀土Sm2O3为抑制剂,采用真空液相反应烧结技术制备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利用XRD、SEM和EDS对其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稀土Sm2O3后,WCoB-TiC复相陶瓷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晶粒的长大得到抑制;随着稀土Sm2O3的过量加入,复相陶瓷中有棒状晶粒出现,晶粒有粗化的趋势。在1400℃下烧结时,当Sm2O3添加量为0.3%时,制成的WCoB-TiC复相陶瓷材料密度达到10.01g/cm3,硬度HRA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oB-TiC复相陶瓷 稀土sm2O3 晶粒长大抑制剂 RARE earth sm2 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4Al_(14)O_(25)∶RE^(3+)(RE=Eu,Ce,Tb)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明营 裴治武 洪广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Sr4Al14O25∶RE3+(RE=Eu,Ce,Tb)样品,研究了其中Eu3+,Ce3+和Tb3+的光谱性质,以及Ce3+与Tb3+共掺时的能量传递现象;发现Eu3+,Ce3+和Tb3+占有两个格位,与Eu2+在此基质中的情况相似;在Tb3+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了...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Sr4Al14O25∶RE3+(RE=Eu,Ce,Tb)样品,研究了其中Eu3+,Ce3+和Tb3+的光谱性质,以及Ce3+与Tb3+共掺时的能量传递现象;发现Eu3+,Ce3+和Tb3+占有两个格位,与Eu2+在此基质中的情况相似;在Tb3+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察到了来自5D3与5D4的发射,表明两能级间无辐射跃迁过程不显著;Ce3+对Tb3+有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发光性质 Sr4Al14O25 RE^3+ 高温固相反应 无辐射跃迁 能量传递 铝酸锶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Al_3BO_7:RE(RE=Ce,Gd,Tb)中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洪鹏 洪广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Al3BO7RE(RE=Ce,Gd,Tb),研究了Ce3+,Gd3+和Tb3+的光谱特性.发现铈离子周围存在较强的晶场,使基态的4f能级劈裂较大,从而导致铈离子的特征发射峰重叠较大;Ce3+的...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Al3BO7RE(RE=Ce,Gd,Tb),研究了Ce3+,Gd3+和Tb3+的光谱特性.发现铈离子周围存在较强的晶场,使基态的4f能级劈裂较大,从而导致铈离子的特征发射峰重叠较大;Ce3+的5d能级明显低于Gd3+的6I、6P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l3BO7:RE 稀土离子 光谱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1.03)Ce_(0.8)Dy_(0.2)O_(3-α)固体电解质的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蓉 马桂林 李宝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00-1204,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该样品为钙钛矿型斜方晶单相结构。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氢泵(氢的电化学透过)方法研究了它在600~1000℃下的...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该样品为钙钛矿型斜方晶单相结构。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氢泵(氢的电化学透过)方法研究了它在600~1000℃下的质子和氧离子导电特性,并与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a1.03Ce0.8Dy0.2O3-α的质子导电性优于BaCe0.8Dy0.2O3-α。Ba1.03Ce0.8Dy0.2O3-α在600~1000℃下氢气氛中的质子迁移数约为1,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而BaCe0.8Dy0.2O3-α在氢气氛中600~800℃下是一个纯质子导体,在高于800℃时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这两个样品在氧气氛中均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具有几乎相同的氧离子迁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合成 离子导电性 Ba1.03Ce0.8dy0.2O3 BaCe0.8dy0.2O3 铈酸钡 气体浓差电池 非化学计量性 固体 氧化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稀土配合物Gd_xSm_(1-x)(TTA)_3phen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运涛 马骏 +1 位作者 海啸 陈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8-82,共5页
合成了系列钆钐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Gdx Sm1- x (TTA)3phen(x=0~0.9).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结果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U V/vis )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能有效的吸收紫... 合成了系列钆钐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Gdx Sm1- x (TTA)3phen(x=0~0.9).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结果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U V/vis )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能有效的吸收紫外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有机配体TTA和phen(270 nm和351 nm处);荧光光谱(FS)结果表明,Gd3+对于Sm3+具有荧光增效,当Gd3+的摩尔分数为0.6时,Gd0.6Sm0.4(TTA)3phen类配合物的特征荧光(562 nm ,596 n m和643 n m处)强度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 Gd3+ 光致发光 双核稀土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2W8V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处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安民 汪新衡 +1 位作者 匡建新 赵虎军 《工具技术》 2011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4%RE、520℃×2h、1.05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3Cr2W8V压铸模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3Cr... 在4%RE、520℃×2h、1.05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3Cr2W8V压铸模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3Cr2W8V钢制汽车车灯座铝合金压铸模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R2W8V钢 压铸模 稀土离子氮碳共渗 冷热疲劳性能 高温抗氧化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La^(3+)、Ce^(3+)、Tb^(3+)、Y^(3+)对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
18
作者 李霞 刘会雪 +1 位作者 杨晓达 刘湘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447,共3页
关键词 稀土离子 LA^3+ CE^3+ TB^3+ Y^3+ 肌醇磷脂信号系统 蛋白激酶C PLC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rO_3∶Ln(Ln=Pr^(3+),Sm^(3+),Tb^(3+),Dy^(3+),Tm^(3+))荧光粉的制备与光谱调控
19
作者 董晓睿 付作岭 +1 位作者 王长庚 张方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131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稀土离子Pr3+、Sm3+、Tb3+、Dy3+、Tm3+掺杂的正交相CaZrO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适当近紫外或蓝光激发下,CaZrO3∶Pr3+产生很强的绿光发...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稀土离子Pr3+、Sm3+、Tb3+、Dy3+、Tm3+掺杂的正交相CaZrO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适当近紫外或蓝光激发下,CaZrO3∶Pr3+产生很强的绿光发射,CaZrO3∶Sm3+可发射550~700 nm的红橙光,Tm3+在CaZrO3中可获得良好的蓝光发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CaZrO3中的掺杂离子可实现其发光颜色的调控,稀土离子掺杂CaZrO3荧光粉是很有潜力的新型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RO3 稀土离子 发光性质 光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WO_4∶Dy^(3+),Sm^(3+)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
20
作者 姜晓岚 吕树臣 张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Dy^(3+)、Sm^(3+)共掺杂CaWO_4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为体心四方晶系。荧光光谱显示Dy^(3+)特征发射强度远大于Sm^(3+)特征发射,煅烧温度达到950℃时,Dy^(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明显增加。基质与稀土离子之...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Dy^(3+)、Sm^(3+)共掺杂CaWO_4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为体心四方晶系。荧光光谱显示Dy^(3+)特征发射强度远大于Sm^(3+)特征发射,煅烧温度达到950℃时,Dy^(3+)的特征发射峰强度明显增加。基质与稀土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Dy^(3+)离子和Sm^(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CaWO4∶dy3+ sm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