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离子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芳 蔡千喜 +1 位作者 胡巧开 陆江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20-1822,1825,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离子(Nd3+,Sm3+)掺杂TiO2的催化剂,以染料活性嫩黄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2种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Nd3+掺杂TiO2比Sm3+掺杂TiO2的降解效果好,当活性嫩黄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pH=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离子(Nd3+,Sm3+)掺杂TiO2的催化剂,以染料活性嫩黄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2种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Nd3+掺杂TiO2比Sm3+掺杂TiO2的降解效果好,当活性嫩黄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pH=3,Nd3+掺杂TiO2投放量为3 g/L,H2O2加入量为0.3 mL/L时,其降解率可达到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 TIO2 光催化 活性嫩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改性TiO_2光催化剂 被引量:5
2
作者 燕宁宁 张莹 +1 位作者 吴晶 柳清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72-74,78,共4页
TiO2较宽的禁带宽度和低的量子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对TiO2进行改性以克服上述两方面问题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稀土元素因其独有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在离子掺杂改性TiO2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主要介绍了稀土离子掺杂改... TiO2较宽的禁带宽度和低的量子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对TiO2进行改性以克服上述两方面问题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稀土元素因其独有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在离子掺杂改性TiO2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主要介绍了稀土离子掺杂改性TiO2所形成杂质能级的位置对改善其光催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综述了稀土离子掺杂对TiO2的晶型、晶粒尺寸和光谱吸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活性 稀土离子掺杂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稀土离子掺杂ZBLAN玻璃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云白 王虹 +2 位作者 徐征 张光寅 陈晓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研究了Er3+,Pr3+和Yb3+共掺杂ZBLAN玻璃在960nm激光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特性.温度变化范围为室温到300℃.结果表明P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极大后,随温度的增加下降.Er... 研究了Er3+,Pr3+和Yb3+共掺杂ZBLAN玻璃在960nm激光泵浦下的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特性.温度变化范围为室温到300℃.结果表明Pr3+离子的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极大后,随温度的增加下降.Er3+发光强度随温度增加单调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温度 稀土离子掺杂 ZBLAN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及制备方法对钛酸盐发光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姝颖 孙彤 +3 位作者 刘连利 王莉丽 侯冰 吴朝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3,共6页
钛酸盐发光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由于钛酸盐具有较低声子能量和高振动频率,宜用作发光基质材料。综述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对钛酸盐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钛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形... 钛酸盐发光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由于钛酸盐具有较低声子能量和高振动频率,宜用作发光基质材料。综述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对钛酸盐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钛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形貌及性能等特点,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 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烧结温度La/Ce稀土离子掺杂CBN陶瓷的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彭志航 曾祥雄 +1 位作者 向阳 曹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多元稀土离子La/Ce掺杂CaBi_(2)Nb_(2)O_(9)(CBN)陶瓷,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晶体结构、显微形貌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000~1150℃时,陶瓷物相结构表现出单一铋层状晶...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多元稀土离子La/Ce掺杂CaBi_(2)Nb_(2)O_(9)(CBN)陶瓷,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晶体结构、显微形貌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000~1150℃时,陶瓷物相结构表现出单一铋层状晶体结构;而当烧结温度为1200℃时,陶瓷中出现Ca_(2)Nb_(2)O_(7)的第二相杂质。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陶瓷的晶粒尺寸明显增大,陶瓷晶粒的显微形貌由圆球状向圆盘状变化。对不同烧结条件制备的掺杂CBN陶瓷样品的介电性能、直流电阻性能以及压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随烧结温度的增加,掺杂CBN陶瓷的居里温度由935℃下降至915℃,高温(500℃)直流电阻率由3 MΩ·cm下降至0.76 MΩ·cm。烧结温度为1150℃时,La/Ce-CBN陶瓷性能最优,压电常数d 33达16.6 pC/N,850℃高温老化2 h后,d 33下降至15.1 pC/N,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i_(2)Nb_(2)O_(9) 压电 烧结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刚 陈健濠 +2 位作者 肖子凡 平文亮 董国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3-1677,共15页
微纳激光器能够将器件的物理尺寸缩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在集成光路和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材料中,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稳定性好、光谱丰富(紫外‑中红外)等独特优点,是一种理... 微纳激光器能够将器件的物理尺寸缩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在集成光路和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材料中,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稳定性好、光谱丰富(紫外‑中红外)等独特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激光增益微纳材料。近年来,各种设计巧妙的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的涌现,以及新型微纳光学谐振腔的设计和制造,大大促进了新兴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的发展。本文将从微纳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出发,简要介绍新型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微纳光学谐振腔的基本原理;然后综述近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讨论其制备工艺及激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纳米材料 光学微腔 微纳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铽镧掺杂对硫氧化钆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静 许乃岑 +1 位作者 沈加林 金凡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晶体结构也依然保持不变。但硫氧化钆荧光粉容易发生团聚现象,使得样品颗粒尺寸较大,降低了样品颗粒的堆积密度,提高了能量的散射率,导致获得的光不均匀。用于显示设备时,粉末粒径大会导致在同一视域里像素数量较少,分辨率较差。本文以Gd_(2)O_(2)S为研究对象,采用硫熔法制备了硫氧化钆荧光粉,引入稀土离子Tb^(3+)、La^(3+)作为掺杂离子,通过优化稀土离子的掺杂量,获得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尺寸均匀性相对较好的Gd_(2)O_(2)S基荧光粉。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技术,探讨稀土掺杂对Gd_(2)O_(2)S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①荧光粉为纯六方晶体结构;②Tb^(3+)、La^(3+)替代Gd^(3+)进入Gd_(2)O_(2)S的晶格位置。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图显示:①掺入Tb^(3+)后,在544nm处会发生^(5)D_(4)→^(7)F_(5)的浓度猝灭,是由于电偶极-电偶极跃迁引起的;②发光强度在Tb^(3+)掺杂浓度为2mol%时最大;③La^(3+)的掺杂增强了硫层的电负性,所以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之间的排斥力也逐渐增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发光强度也随之增强;④当La^(3+)掺杂浓度为60mol%时,发光强度为未掺杂La^(3+)样品的1.9倍。本文通过计算电多级级数分析离子间能量转移的过程,从而确定了发光材料Tb^(3+)、La^(3+)的最佳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稀土离子掺杂 硫氧化钆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Er^3+掺杂Bi2WO6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金云 彭代江 +3 位作者 王燕舞 赵炜迪 龙飞 邹正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5-872,878,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稀土离子Er^(3+)掺杂Bi_2WO_6光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Er^(3+)掺杂Bi_2WO_6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DFT计算结果表明,Er^(3+)掺杂后在价带顶形成了Er杂质能级,Bi_2WO_6的带隙减小,有利于光生电子的生成...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稀土离子Er^(3+)掺杂Bi_2WO_6光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Er^(3+)掺杂Bi_2WO_6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DFT计算结果表明,Er^(3+)掺杂后在价带顶形成了Er杂质能级,Bi_2WO_6的带隙减小,有利于光生电子的生成和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实验结果表明,Er^(3+)掺杂量对Bi_2WO_6的显微形貌影响不大。掺杂Er^(3+)后,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掺杂4%摩尔比的Er^(3+)时,产品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150分钟后,可降解91.5%的罗丹明B,较未掺杂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提高了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WO6 稀土离子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晶体结构 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Eu3+,Tb3+,Ce3+)掺杂ZnAl2O4/SiO2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崔祥水 陈文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0-407,共8页
采用凝胶法分别制备出4.5ZnO-5.5Al2O3-90SiO2(ZAS)以及ZAS∶RE3+(RE=Eu,Tb,Ce)透明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 采用凝胶法分别制备出4.5ZnO-5.5Al2O3-90SiO2(ZAS)以及ZAS∶RE3+(RE=Eu,Tb,Ce)透明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ZAS∶RE3+(RE=Eu,Tb,Ce)微晶玻璃包含ZnAl2O4晶相和SiO2非晶相,ZnAl2O4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 nm,稀土离子的掺杂没有显著改变原来的ZnAl2O4晶体结构。TEM结果表明,900℃时ZnAl2O4从ZAS体系中析出。PL光谱显示,Eu3+存在5D0→7F2跃迁,ZAS∶Eu3+在611 nm处发出强烈的红色光;由于Tb3+的5D4→7F5跃迁,ZAS∶Tb3+在541 nm处发出明亮的绿色光;ZAS∶Ce3+在381 nm处显示了蓝光发射,对应于Ce3+的5d→4f轨道跃迁。ZAS∶RE3+(RE=Eu,Tb,Ce)的PL发射光谱存在着浓度猝灭现象,Eu3+、Tb3+和Ce3+的最佳单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20%、20%和3%。CIE色度图表明,ZAS∶RE3+(RE=Eu,Tb,Ce)的色坐标分别位于红光、绿光和蓝光区域。实验结果表明,ZAS∶RE3+(RE=Eu,Tb,Ce)微晶玻璃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全色显示的白光LED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S微晶玻璃 溶胶-凝胶法 稀土离子掺杂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光所研发出掺杂稀土离子的磷酸盐全固态光子晶体光纤
1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4-254,共1页
具有高损伤阈值和非线性阈值以及良好散热能力的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PCF)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稀土离子掺杂的软玻璃全固态光纤概念。该方案利用低折射率的玻璃取代了空气孔... 具有高损伤阈值和非线性阈值以及良好散热能力的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PCF)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稀土离子掺杂的软玻璃全固态光纤概念。该方案利用低折射率的玻璃取代了空气孔,避免了空气孔的存在带来的缺陷,使得全光纤激光器成为可能,同时软玻璃的使用也显著地提高了光纤的泵浦吸收率和非线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稀土离子掺杂 全固态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磷酸盐 非线性阈值 研发 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稀土钒酸钇RE:YVO_4晶体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树坤 熊巍 +2 位作者 黄晓辉 陈昱 王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采用Czochralski方法生长了透明均匀的含Tm3 + ,Er3 + ,Yb3 + 稀土离子的YVO4晶体 ,室温下测量了各晶体试样在 32 6和 6 5 8nm泵浦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 ,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和稀土离子的各晶体试样中的荧光光谱性质 。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钒酸钇晶体 荧光光谱性质 上转换发光 相互敏化作用 能量转移 激光二极管 固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硼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冉爽 蔡金宇 +3 位作者 王莹 田鹏 于湛 刘丽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7,共3页
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硼酸盐发光材料已成为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其他基质材料相比,硼酸盐具有结构丰富稳定、热稳定性好、禁带较宽、易于合成的特点,在发光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综述了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 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硼酸盐发光材料已成为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其他基质材料相比,硼酸盐具有结构丰富稳定、热稳定性好、禁带较宽、易于合成的特点,在发光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综述了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燃烧法、喷雾热解法、硝酸盐热分解法等主要的稀土离子掺杂硼酸盐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结构稀土掺杂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发光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稀土掺杂协同核壳包裹对氟化物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增强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丹阳 丁明烨 +5 位作者 戴建斌 胡琪唯 潘雅静 李雨亭 陈大钦 季振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为提高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效率,提出协同增强的策略,将核壳包裹和非稀土离子掺杂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效率实现"1+1>2"的增强效果。以Na Gd F_4作为基质材料,Yb^(3+)和Er^(3+)分别作为敏化离子和... 为提高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效率,提出协同增强的策略,将核壳包裹和非稀土离子掺杂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效率实现"1+1>2"的增强效果。以Na Gd F_4作为基质材料,Yb^(3+)和Er^(3+)分别作为敏化离子和发光离子,以Li^+离子和Na Gd F_4作为非稀土掺杂离子和包裹壳层来构建核/壳纳米结构,研究两种增强方式的协同作用对Na Gd F4∶Yb^(3+)/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离子掺杂与包裹Na Gd F4壳层共同作用使得β-Na Gd F4∶Yb^(3+)/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增强了39倍,明显优于单一方式的增强效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实验结果发现,Li+离子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基于以上实验结果,给出了非稀土离子掺杂核壳纳米晶协同增强上转换发光效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 核壳包裹 β-Na Gd F4∶Yb3+/Er3+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TiO_2纳米线阵列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改兰 田玉明 +1 位作者 李昊昉 赵媛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溶胶-电泳沉积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上制备了TiO2光催化纳米线,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糖葫芦状M/TiO2(M代表La3+、Ce3+、Nd3+)纳米线阵列体系。采用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表明M/TiO2纳米线阵列保持了模板的有序性;对甲基橙的可见... 采用溶胶-电泳沉积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上制备了TiO2光催化纳米线,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糖葫芦状M/TiO2(M代表La3+、Ce3+、Nd3+)纳米线阵列体系。采用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表明M/TiO2纳米线阵列保持了模板的有序性;对甲基橙的可见光降解实验表明,稀土金属离子掺杂TiO2纳米线阵列体系具有非常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表明,La3+、Ce3+、Nd3+掺杂增强了TiO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未掺杂的TiO2禁带宽度为3.24eV,掺La3+、Ce3+、Nd3+的M/TiO2禁带宽度分别减小至2.6eV、2.8eV、2.0eV,这和光催化性能是大致相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电泳沉积法 TiO2纳米线阵列 稀土金属离子掺杂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发光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5,共3页
稀土离子掺杂铝酸盐发光材料是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其他基质材料相比,铝酸盐具有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余辉时间长、无污染等特点,在光学研究领域越发受到重视。综述了7种不同的铝酸盐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法、共沉淀... 稀土离子掺杂铝酸盐发光材料是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其他基质材料相比,铝酸盐具有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余辉时间长、无污染等特点,在光学研究领域越发受到重视。综述了7种不同的铝酸盐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燃烧法和硝酸盐热分解法等,简述了相应的实验原理及优缺点。并对稀土掺杂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发光材料 制备方法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位稀土Y^(3+)掺杂增强BNBST弛豫铁电陶瓷的介温稳定性与储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文 孟月 +2 位作者 宋福生 李志鹏 沈宗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3,共9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_(0.5)Na_(0.5))_(0.65)(Ba_(0.3)Sr_(0.7))_(0.35)Ti_(1-x)Y_(x)O_(3)(缩写为BNBSTY_(100x),x=0、0.02、0.04、0.06、0.08、0.10)陶瓷,系统研究了B位稀土Y3+掺杂对BNBST陶瓷的相结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储能特...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_(0.5)Na_(0.5))_(0.65)(Ba_(0.3)Sr_(0.7))_(0.35)Ti_(1-x)Y_(x)O_(3)(缩写为BNBSTY_(100x),x=0、0.02、0.04、0.06、0.08、0.10)陶瓷,系统研究了B位稀土Y3+掺杂对BNBST陶瓷的相结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储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Y^(3+)掺杂量较少时(x≤0.04),陶瓷呈现单一的赝立方钙钛矿结构;当Y^(3+)掺杂量较大时(x≥0.06),出现了第二相Y_(2)Ti_(2)O_(7)。Y^(3+)掺杂后,陶瓷晶粒逐渐细化且致密度及均匀性良好,陶瓷的介电峰逐渐被抑制并拓宽展平,介温稳定性获得改善,提高了高温条件下的阻抗值。同时,陶瓷的P-E电滞回线显著变细,所制备的BNBSTY_(6)陶瓷在100 kV·cm^(-1)的低电场下实现了高的有效储能密度(Wrec=1.27 J·cm^(-3))和储能效率(η=89%),并具备良好的温度、频率稳定性和抗疲劳循环特性,可作为陶瓷电容器候选材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陶瓷 弛豫铁电 稀土离子掺杂 BNT B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壳核结构及形貌和晶型结构对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荧光性能 壳核结构 稀土磷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离子在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丽娟 吕少哲 +3 位作者 孙聆东 许京军 宋峰 张光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转移函数方法分析了Er3 + 在铒镱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发光过程 ,Er3 + 绿色辐射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功率的非平方关系是由于Er3 + 和Yb3 + 之间的强交叉弛豫过程引起的。讨论了在稀土离子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 用转移函数方法分析了Er3 + 在铒镱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发光过程 ,Er3 + 绿色辐射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功率的非平方关系是由于Er3 + 和Yb3 + 之间的强交叉弛豫过程引起的。讨论了在稀土离子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提高Er3 + 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函数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转换发光 铕^3+ 镱^3+ 纳米材料 稀土离子掺杂 全固态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或镧掺杂YAG:Ce^(3+)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秀兰 赵丹 +1 位作者 何选盟 任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0,24,共4页
以硝酸铝、氧化钇、氧化钆、氧化镧及硝酸铈为原料,尿素为燃烧剂,硝酸为溶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Gd3+或La3+掺杂YAG∶Ce3+粉体。利用XRD、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Gd3+或La3+掺杂量等因素对粉体的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和... 以硝酸铝、氧化钇、氧化钆、氧化镧及硝酸铈为原料,尿素为燃烧剂,硝酸为溶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Gd3+或La3+掺杂YAG∶Ce3+粉体。利用XRD、光谱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Gd3+或La3+掺杂量等因素对粉体的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Gd3+或La3+掺杂量的增加,粉体的发射光谱峰值红移幅度增大,发射强度略有降低,掺杂Gd3+粉体的发射光谱峰值最大红移18nm;掺杂La3+粉体的发射光谱峰值最大红移1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燃烧法 稀土离子掺杂 YAG:Ce^3+粉体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r^(3+)和Eu^(3+)共掺杂TiO_2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丽 雷静果 +2 位作者 嵇天浩 杜海燕 孙家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 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但可观察到因上转换发光激发的Eu3+荧光发射峰;Eu3+荧光光谱也未受到Yb3+和Er3+掺杂的影响。通过对掺杂样品上转换发光机理的考察证实,上转换发光过程是双光子过程,但TiO2和Eu3+掺杂对此发光过程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上转换 下转换 稀土离子掺杂 TIO2纳米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