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硅化物合金中PH_3气体的逸出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群 任存治 +3 位作者 涂赣峰 刑鹏飞 李春材 张成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2-314,共3页
通过水化实验 ,对稀土硅化物合金中逸出的PH3 气体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S30 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析了含P稀土硅化物合金的微观结构及P元素的分布特点 ,研究了稀土硅化物合金中PH3 气体的逸出现象与P元素存在形态的关系。结果表... 通过水化实验 ,对稀土硅化物合金中逸出的PH3 气体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S30 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析了含P稀土硅化物合金的微观结构及P元素的分布特点 ,研究了稀土硅化物合金中PH3 气体的逸出现象与P元素存在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合金中只有少量的P以气体形式放出 ,大部分的P仍稳定地存在于水化后的合金中 ;合金中PH3 气体的放出与合金中的RE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硅化物合金 PH3气体 逸出 水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法生产稀土硅化物合金的物料性质(Ⅱ)——气孔率与抗压强度 被引量:2
2
作者 邢鹏飞 涂赣峰 +3 位作者 任存治 李春材 孙利娟 张成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测定了稀土矿加两种不同碳质还原剂的团块在常温下、773K焙烧后、1 573~ 1 773K分别焙烧后的气孔率与压制压力的关系 ,也测定了这两种团块在焙烧前、773K及 1 2 73~ 1 673K分别焙烧后的抗压强度与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关键词 碳热法 稀土硅化物合金 气孔率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法生产稀土硅化物合金的物料性质(Ⅰ)——热物性参数与电阻率 被引量:2
3
作者 邢鹏飞 任存治 +3 位作者 涂赣峰 李春材 孟颖 张成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用非稳态热线法测定了碳热法生产稀土硅化物合金原料的导热系数 ,用激光脉冲法测定了稀土硅化物合金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在 2 88~ 1 573K内 ,原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λ =2 .56×1 0 - 2 + 7.8× 1 ... 用非稳态热线法测定了碳热法生产稀土硅化物合金原料的导热系数 ,用激光脉冲法测定了稀土硅化物合金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在 2 88~ 1 573K内 ,原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λ =2 .56×1 0 - 2 + 7.8× 1 0 - 4 T(W·m- 1 ·K- 1 ) ;在 2 88~ 1 2 73K内 ,稀土合金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λ =1 4.30- 7.4× 1 0 - 3 T(W·m- 1 ·K- 1 )。还测定了原料中两种稀土配碳团块在 773K和 1 2 73K焙烧后的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法 稀土硅化物合金 热物性参数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硅化法制备稀土硅化物(NdSi_2,YSi_2)纳米晶及其性能(英文)
4
作者 马剑华 钱逸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1-904,共4页
本文采用无水的氯化钕和氯化钇及硅粉作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釜中在650℃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还原鄄硅化途径成功地合成了硅化钕(NdSi2)和硅化钇(YSi2)。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他们分别是四方相的二硅化钕和六方相的二硅化钇结构。透射电镜照片... 本文采用无水的氯化钕和氯化钇及硅粉作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釜中在650℃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还原鄄硅化途径成功地合成了硅化钕(NdSi2)和硅化钇(YSi2)。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他们分别是四方相的二硅化钕和六方相的二硅化钇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他们的平均粒径分别是40nm和60nm。样品的光致发光结果说明他们在波长分别为441nm和366nm处能发光。热重曲线显示他们在流动空气的介质中在550℃以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硅化物 纳米晶 还原-硅化 制备 光致发光性能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