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栽培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廖富林
李丽卡
谢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14-3015,3020,共3页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中的生长情况,为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南美蟛蜞菊为材料,采用先在实验室盆栽扦插后在稀土矿废弃地进行栽培的方式,研究南美蟛蜞菊在普通土壤和稀土矿废弃地的生长差异。[结果]南...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中的生长情况,为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南美蟛蜞菊为材料,采用先在实验室盆栽扦插后在稀土矿废弃地进行栽培的方式,研究南美蟛蜞菊在普通土壤和稀土矿废弃地的生长差异。[结果]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里能正常生长,其茎段拥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在种植前期保证充沛的浇水量能够让蟛蜞菊快速生长。[结论]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适宜在稀土矿废弃地上栽培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稀土矿废弃地
扦插
栽培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启艳
翁炳霖
+4 位作者
李宗勋
赵雅曼
陈顺钰
侯晓龙
蔡丽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60-4368,共9页
以福建长汀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冶炼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堆浸废弃地不同植物恢复年限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进行调查测定,分析植物恢复对稀土矿堆浸废弃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
以福建长汀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冶炼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堆浸废弃地不同植物恢复年限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进行调查测定,分析植物恢复对稀土矿堆浸废弃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第3a和4a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但仍显著低于矿区周边未开采对照(P<0.05).植被恢复年4a以后,长汀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则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P<0.05).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细菌丰度及多样存在一定差异.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度降低,但一些特殊细菌群如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等在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中其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具有固氮作用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其相对丰度降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仅存在于未开采对照样地;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相对丰度呈增大趋势.土壤中优势菌群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β-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ethanobacterium属、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与土壤pH、全磷、全钾、速效磷等呈正相关.土壤pH值、全磷、全钾等是影响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到3~4a时,应采取防治措施对其进行人工抚育管理,否则可能会出现前期恢复后期退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微生物演变
16S
RRNA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与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路生
陈光红
温德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2009-2017年,在江西省寻乌县分别以草被、灌草、林草3种植被覆被治理模式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修复阶段的水土保持影响及其成效。结果表明,这3种模式均具有减少地表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良好作用,但差异明显,表现...
2009-2017年,在江西省寻乌县分别以草被、灌草、林草3种植被覆被治理模式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修复阶段的水土保持影响及其成效。结果表明,这3种模式均具有减少地表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良好作用,但差异明显,表现为草被<灌草<林草。稀土矿废弃地在相同气候、地质条件的环境条件下,水土保持量主要受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单位面积水土保持量逐年增加。其中陡坡较缓地形的灌草覆被治理效果高于草被模式,于3~5 a间基本可完成初期的水土保持治理;而较陡的陡坡废弃地,因未实施坡面平整的措施,需要林草群落发育成庞大根系锚固地表减少水土流失而提升其保土效应,延长治理期约至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废弃地
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量
保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栽培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廖富林
李丽卡
谢国文
机构
嘉应学院
广州大学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14-3015,3020,共3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31900045)
文摘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中的生长情况,为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南美蟛蜞菊为材料,采用先在实验室盆栽扦插后在稀土矿废弃地进行栽培的方式,研究南美蟛蜞菊在普通土壤和稀土矿废弃地的生长差异。[结果]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里能正常生长,其茎段拥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在种植前期保证充沛的浇水量能够让蟛蜞菊快速生长。[结论]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适宜在稀土矿废弃地上栽培与应用。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稀土矿废弃地
扦插
栽培
应用价值
Keywords
Wedelia trilobata
Rare earth mine waste land
Cuttage
Plant
Application value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启艳
翁炳霖
李宗勋
赵雅曼
陈顺钰
侯晓龙
蔡丽平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60-4368,共9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7Y001)
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18R012)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8126)
(CXZX2018137)
文摘
以福建长汀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冶炼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堆浸废弃地不同植物恢复年限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进行调查测定,分析植物恢复对稀土矿堆浸废弃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第3a和4a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但仍显著低于矿区周边未开采对照(P<0.05).植被恢复年4a以后,长汀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则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未治理废弃地(P<0.05).长汀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细菌丰度及多样存在一定差异.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度降低,但一些特殊细菌群如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等在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中其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具有固氮作用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其相对丰度降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仅存在于未开采对照样地;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相对丰度呈增大趋势.土壤中优势菌群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β-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ethanobacterium属、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与土壤pH、全磷、全钾、速效磷等呈正相关.土壤pH值、全磷、全钾等是影响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到3~4a时,应采取防治措施对其进行人工抚育管理,否则可能会出现前期恢复后期退化的问题.
关键词
稀土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微生物演变
16S
RRNA
冗余分析
Keywords
ionic rare earth ore
heap leaching wasteland
microbial evolution
16S rRNA
redundancy analysis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与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路生
陈光红
温德华
机构
宜丰林业局
于都县林业局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151BBF60019)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9YB337)。
文摘
2009-2017年,在江西省寻乌县分别以草被、灌草、林草3种植被覆被治理模式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修复阶段的水土保持影响及其成效。结果表明,这3种模式均具有减少地表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良好作用,但差异明显,表现为草被<灌草<林草。稀土矿废弃地在相同气候、地质条件的环境条件下,水土保持量主要受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单位面积水土保持量逐年增加。其中陡坡较缓地形的灌草覆被治理效果高于草被模式,于3~5 a间基本可完成初期的水土保持治理;而较陡的陡坡废弃地,因未实施坡面平整的措施,需要林草群落发育成庞大根系锚固地表减少水土流失而提升其保土效应,延长治理期约至10 a。
关键词
稀土矿废弃地
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量
保土效应
Keywords
Rare earth mine abandoned l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conservation effect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栽培与应用研究
廖富林
李丽卡
谢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演变
李启艳
翁炳霖
李宗勋
赵雅曼
陈顺钰
侯晓龙
蔡丽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与水土保持效应
刘路生
陈光红
温德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