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稀土污染修复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闽聪 《福建茶叶》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本文针对茶园土壤稀土污染问题,提出污染修复的技术途径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并对这些修复技术作出比较。
关键词 茶园 稀土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和有机配体(EDTA)对已污染红壤中稀土元素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宇峰 姚敏 +2 位作者 邵春燕 丁竹红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选用不同污染程度的红壤,采用化学成分模拟自然雨水,加入有机配体(EDTA),并调节pH值(5.6、4.0、3.0),作为萃取剂,研究了酸雨和有机配体(EDTA)对已污染红壤中稀土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pH值下,萃取率随着EDTA的浓度升高而升高;E... 选用不同污染程度的红壤,采用化学成分模拟自然雨水,加入有机配体(EDTA),并调节pH值(5.6、4.0、3.0),作为萃取剂,研究了酸雨和有机配体(EDTA)对已污染红壤中稀土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pH值下,萃取率随着EDTA的浓度升高而升高;EDTA浓度一定时,随着萃取溶液的pH值降低,萃取率降低。在相同条件下,萃取率大小的顺序为Nd>Pr>Ce>La,与EDTA及4种稀土元素的条件络合常数大小顺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污染 稀土污染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污染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馨彤 彭渤 +3 位作者 吴晶 邬思成 吴能球 董英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24,共13页
稀土元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稀土分布特征,评价沉积物稀土污染程度,并对沉积物稀土污染进行生态危害预测分析。... 稀土元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稀土分布特征,评价沉积物稀土污染程度,并对沉积物稀土污染进行生态危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其总稀土(ΣREE)含量为106~775 mg/kg(均值为319 mg/kg)。但自株洲河段向下游湘阴段,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株洲等各河段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都为轻稀土富集的上地壳稀土配分模式。根据沉积物的Eu/Eu*值,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分为页岩型(S-型)和花岗岩型(V-型)两类稀土配分模式。其中V-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为118~775 mg/kg,(均值为370 mg/kg),明显高于S-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106~396 mg/kg,均值为292 mg/kg),显示V-型的人为源带入特征。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污染达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主要发生在株洲、湘潭河段的沉积物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沉积物稀土污染达中度生态风险危害水平,应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配模式 人为源稀土 稀土元素污染 稀土元素生态风险 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研究稀土离子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4
作者 胡善洲 刘鹏 李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107,共5页
用微量热法研究Y^(3+)、Tm^(3+)、Yb^(3+)这3种稀土离子在不同剂量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得出相应的代谢热曲线.在低浓度稀土离子的作用下,细菌生长的速率加快、停滞期缩短、最大放热功率增加,说明细菌的生长受到了刺激;在稀土离子高浓度... 用微量热法研究Y^(3+)、Tm^(3+)、Yb^(3+)这3种稀土离子在不同剂量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得出相应的代谢热曲线.在低浓度稀土离子的作用下,细菌生长的速率加快、停滞期缩短、最大放热功率增加,说明细菌的生长受到了刺激;在稀土离子高浓度的时候,细菌生长的速率减慢、停滞期延长、最大放热功率减小,说明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对比Y^(3+)、Tm^(3+)、Yb^(3+)3种稀土离子,可以看到其生物无机效应与其离子半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离子半径越小,生物无机效应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污染 生物效应 代谢热 微量热法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