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固红及稀土核固红极谱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闵静 李南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在由酸性至碱性的水溶液中均获得了核固红的极谱吸附波,证实在酸性底液中核固红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对pH由7至11的碱性底液中核固红电还原的ECE机制作了研究,还获得并研究了在pH11附近,乙二胺-氯化钾底液中的稀土-核固... 在由酸性至碱性的水溶液中均获得了核固红的极谱吸附波,证实在酸性底液中核固红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对pH由7至11的碱性底液中核固红电还原的ECE机制作了研究,还获得并研究了在pH11附近,乙二胺-氯化钾底液中的稀土-核固红体系的极谱络合吸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红 稀土核固红 极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用于酰胺硼氢化还原
2
作者 王诗怡 陈超龙 +2 位作者 孔祥建 郑兰荪 龙腊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酰胺还原加氢是获得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高效但极具挑战性的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乙酰丙酮(Hacac)构筑的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Ce_(10)... 酰胺还原加氢是获得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高效但极具挑战性的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乙酰丙酮(Hacac)构筑的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Ce_(10))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的酰胺硼氢化还原反应,产率可达50%~99%。此外,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抗抑郁药物苯乙胺的克级合成。通过核磁共振、单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该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还原 稀土配合物 均相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四核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抗菌活性
3
作者 苗常青 陈凤姣 +6 位作者 李文钰 魏淑杰 姚宇晴 王可怡 王妮 辛晓艳 方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5-2465,共11页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3))_(2)(CH_(3)OH)_(2)]·x CH_(3)OH[Ln=Eu(1)、Tb (2)、Tm (3),x=3 (1)、0 (2)、0 (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明:1~3的结构相似,配位单元主要由4个Ln^(Ⅲ)、6个dbm-、2个L^(2)-、2个μ_(2)-OCH_(3)及2个配位的CH_(3)OH组成。4个中心LnⅢ通过6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呈线型四核结构。固体荧光实验测试表明:1和2在室温下表现出稀土的荧光特征发射峰。此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2)L和稀土离子相比,1~3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3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为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DNA作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自由基与五氟丙酸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宗慧 张伟 +3 位作者 廖代正 还振威 祁玉清 王耕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80-683,共4页
合成并表征了5种以2-(4’-氯苯基)-4,4,5,5-四甲基-3-氧化-1-氧自由基咪唑桥联的新型五氟丙酸稀土(Nd,Gd,Dy,Ho,Er)双核配合物,由Nd(Ⅲ)、Dy(Ⅲ)、Ho(Ⅲ)和Er(Ⅲ)四种配合物的... 合成并表征了5种以2-(4’-氯苯基)-4,4,5,5-四甲基-3-氧化-1-氧自由基咪唑桥联的新型五氟丙酸稀土(Nd,Gd,Dy,Ho,Er)双核配合物,由Nd(Ⅲ)、Dy(Ⅲ)、Ho(Ⅲ)和Er(Ⅲ)四种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讨论了配合物的共价性随稀土离子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弱的原因,对Gd(Ⅲ)配合物的变温(4~300K)磁化率数据通过用最小二乘法与理论磁化率拟合,得交换积分J为正值,表明配合物中Gd(Ⅲ)与自由基间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自由基 稀土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锌-茜素氨羧络合剂异核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南强 吴大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本文报道了稀土-锌-茜素氨羧络合剂异核络合物的极谱吸附波的形成条件,络合物组成的测定及电极过程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稀土络合物 极谱吸附波 茜素氨羧络合剂 测定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N-荒酸镍与稀土多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刚 唐宁 谭民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93-497,共5页
本文报道了稀土与丙氨酸-N-荒酸镍[H2NiL2]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2(NiL2)3·xH2O(RE=La、Nd、Sm-Er、Yb;x=1、4、8),并研究了配合物的摩尔电... 本文报道了稀土与丙氨酸-N-荒酸镍[H2NiL2]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2(NiL2)3·xH2O(RE=La、Nd、Sm-Er、Yb;x=1、4、8),并研究了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丙氨酸-N-荒酸镍及其稀土多核配合物均具一定的抗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丙氨酸 荒酸镍 H2NiL2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异双核稀土席夫碱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云山 姜菲 张立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2个异双核三价稀土席夫碱配合物:{[Ce1.5Sm0.5(clapi)]2}.2CH3CN(1)和{[La1.5Sm0.5(clapi)]2}.2CH3CN(2).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2个异双核三价稀土席夫碱配合物:{[Ce1.5Sm0.5(clapi)]2}.2CH3CN(1)和{[La1.5Sm0.5(clapi)]2}.2CH3CN(2).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67056(2)nm,b=1.14700(3)nm,c=1.38734(3)nm,α=109.4240(10)°,β=98.0520(10)°,γ=105.8050(10)°,Z=1,Dc=1.650Mg/m3,F(000)=740,R1=0.0582,wR2=0.1184[I>2σ(I)].研究了配合物1和2在CH2Cl2中的室温荧光性质,2个配合物都显示了Sm3+较弱的红色荧光,研究结果证明荧光惰性稀土离子能够影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双稀土席夫碱配合物 荧光性质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橡胶硫化促进剂—稀土-钴多核配合物的研制 被引量:6
8
作者 万霞 章伟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常温常压 ,无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 ,合成出了几种新的RE(Ⅲ ) -Co(Ⅱ )多核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其组成为 :RE2 Co3(Gc) 6·12H2 O .红外光谱数据证明RE(Ⅲ )与配体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 ,而Co(Ⅱ )与配体中的两个硫原子配... 在常温常压 ,无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 ,合成出了几种新的RE(Ⅲ ) -Co(Ⅱ )多核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其组成为 :RE2 Co3(Gc) 6·12H2 O .红外光谱数据证明RE(Ⅲ )与配体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 ,而Co(Ⅱ )与配体中的两个硫原子配位 .同时还对该类配合物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硫化促进剂 稀土-钴多配合物 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 配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氢氧化钾和硝酸钾熔融法分解硅酸盐样品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通在 汪小琳 +3 位作者 刘亦农 陈银亮 孙颖 李玉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介绍了用KOH和KNO_3熔融法分解硅酸盐样品的方法。分解后的试样溶液可用于痕量稀土核素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处理硅酸盐样品,分解温度低于300℃,样品量可达10g。
关键词 熔融法 硅酸盐 稀土核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La_2O_3·4PbO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10
作者 翟玉春 佟树勋 王宝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9-41,共3页
用ZrO_2(Y_2O_3)固体电解质构成电池:Pb,la_2O_3,La_2O_3·4PbO|ZrO_2(Y_2O_3)|Pb,PbO,以铁丝做电极引线,测定了复合氧化物La_2O_3·4PbO在873~1... 用ZrO_2(Y_2O_3)固体电解质构成电池:Pb,la_2O_3,La_2O_3·4PbO|ZrO_2(Y_2O_3)|Pb,PbO,以铁丝做电极引线,测定了复合氧化物La_2O_3·4PbO在873~1153K温度区间的标准生成自由能△G6 ̄0=—202000+114T(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标准生成自由能 稀土核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tics of nitric acid leaching of low-grade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phosphogypsum 被引量:5
11
作者 ZENG Chu-xiong GUAN Qing-jun +4 位作者 SUI Ying YUWei-jian BU Yong-jie LIU Chu-feng ZHANG Zhen-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69-1880,共12页
Phosphogypsum(PG)is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rare earth elements(REEs).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REE leaching from PG.However,few in-depth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s of this leaching process... Phosphogypsum(PG)is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rare earth elements(REEs).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REE leaching from PG.However,few in-depth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s of this leaching process.In this study,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REEs from PG in nitric aci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explored in depth.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leaching recovery for ΣREE was 58.5%,75.9%and 83.4%at 30,60 and 80℃,respectively.Additionally,among La,Ce,Y and Nd,Y had the highest leaching rate.A new shrinking core model(SCM)based on the dissolution reaction of a cylindrical solid particle with interfacial transfer and diffusion across the product layer a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was deduced and could well fit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REEs from PG.The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the leaching of La,Ce,Y and Nd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cylindrical SCM.In summary,the cylindrical SCM was a more suitable fitting model than the spherical SCM,and the interfacial transfer and diffusion across the product layer were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for REE leaching from the PG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GYPSUM rare earth elements leaching kinetics shrinking core model nitr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