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与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微 程娇娇 +5 位作者 张凌燕 殷慧 孟颖 罗利霞 李淑荣 孟佩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rare-earth-elements-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有独特而优异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特点,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具有发光强度高、荧光寿命长、激发能量低、组织穿...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rare-earth-elements-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有独特而优异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特点,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具有发光强度高、荧光寿命长、激发能量低、组织穿透能力强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近年来,REEs-UCNPs在生物医学、活体荧光成像、太阳能电池和卫生检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其环境和人群暴露日益突出。随着纳米毒理学的深入研究,REEs-UCNPs的生物学毒性效应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被研究者关注,然而目前有关REEs-UCNPs的生物学毒性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REEs-UCNPs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生物毒性、毒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REEs-UCNPs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 生物毒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NaGdF_(4):Yb^(3+),Tm^(3+)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赵伟馨 彭孔浩 +6 位作者 武玥 郭文 高鹤然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9,共7页
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aGdF_(4):Yb^(3+),Tm^(3+),优化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ODE体积比例、NH_(4)F添加量等条件,利用XRD、TEM、FTIR、荧光光谱和Zeta电位等方法探究其对材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 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aGdF_(4):Yb^(3+),Tm^(3+),优化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ODE体积比例、NH_(4)F添加量等条件,利用XRD、TEM、FTIR、荧光光谱和Zeta电位等方法探究其对材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稀土离子掺杂比为Gd69%∶Yb30%∶Tm1%(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00℃,OA∶ODE体积比例为5∶15,NH_(4)F添加量为4 mmol。然后利用配体交换法制备PEI-NaGdF_(4):Yb^(3+),Tm^(3+),表征分析表明,与修饰前相比,PEI修饰后的纳米材料晶型形貌未改变,尺寸均一,粒径为(26.48±1.03)nm,分散性和水溶性良好,荧光强度略有降低,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可发蓝色上转换荧光。Zeta电位分析表明,PEI-NaGdF_(4):Yb^(3+),Tm^(3+)表面具有正电荷,利于细胞靶向摄取,为精准医疗造影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 配体交换法 聚乙烯亚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明 杜怡泽 +3 位作者 王猛 颜浩 胡宸溢 徐致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10-2517,共8页
近十年来,将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应用于手印显现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已经逐渐成为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的手印显现方法具有高对比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 近十年来,将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应用于手印显现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已经逐渐成为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的手印显现方法具有高对比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实践应用前景。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报道形式主要为研究类文章,鲜有涉及综述类文章。本综述从手印显现方法的更新和发光增强模式的创新两方面归纳总结了稀土上转换发光微/纳米材料在手印显现中的研究进展。在手印显现方法的更新方面,总结了基于非特异性吸附和特异性吸附的手印显现方法;在发光增强模式的创新方面,总结了基于“单激发→单发射”“单激发→多发射”“多激发→多发射”的荧光增强模式。本综述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为手印显现方法的深入发展和手印物证价值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手印 手印显现 微米材料 纳米材料 稀土 上转换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4
作者 白安琪 彭孔浩 +5 位作者 王子昂 陈廷相 罗利霞 张凌燕 李淑荣 孟佩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1,38,共6页
重点综述了基于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或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体系来实现对金属离子定量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REEs-UCNPs在生物医学、卫生分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 重点综述了基于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或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体系来实现对金属离子定量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REEs-UCNPs在生物医学、卫生分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金属离子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兵 黄小萃 +2 位作者 钟洲 车明国 葛亮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6,22,共4页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是一种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纳米材料,将UCNPs掺入有机光伏电池中,可以扩大有机光伏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综述了UCNPs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是一种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纳米材料,将UCNPs掺入有机光伏电池中,可以扩大有机光伏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综述了UCNPs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伏电池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近红外光 光电转换效率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国永 梁旭阳 +9 位作者 赵宇 胡海良 王环江 郑锦霖 李廷耀 任富 李和平 王志康 罗迎春 陶文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0-692,共13页
近年来,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较广。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并应用于这一较新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重点论述UCNPs的结构设计、组分遴选、工艺优化与形貌调控,力求构列出其组成、结构... 近年来,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较广。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并应用于这一较新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重点论述UCNPs的结构设计、组分遴选、工艺优化与形貌调控,力求构列出其组成、结构、形貌与上转换发光效率间内在的规律性,以提高其上转换发光效率,进一步阐述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特点,着重围绕UCNPs在生物监测、细胞与小动物活体内的生物成像,如肿瘤疾病的治疗等生物医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重点论述。指出目前研究仍主要存在UCNPs制备方法较为单一、发光效率不佳等问题,生物成像也仅限于小鼠等小型动物。最后论述UCNPs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效率 生物成像 生物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卫生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娇娇 孟佩俊 +6 位作者 彭微 张凌燕 靳敏 李淑荣 梁青青 张丽萍 罗利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备反斯托克斯发光的独特转换性质,具有光学/化学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激发光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且对组织损伤小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卫生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REEs-UCNPs)作为新兴一代的荧光纳米探针,具备反斯托克斯发光的独特转换性质,具有光学/化学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激发光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且对组织损伤小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卫生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REEs-UCNPs对卫生样品中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激素、生物毒素、活性氧自由基和生物大分子等分析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展望了REEs-UCNPs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卫生分析 金属离子 有机化合物 活性氧自由基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掺杂的二氧化锆纳米材料中Yb^(3+)和Tm^(3+)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晃清 秦冠仕 +4 位作者 林海燕 吴长锋 秦伟平 张继森 赵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掺Yb3+ 和 0 2 (0 4 ,1)mol%Tm3+ 的纳米材料 ;用发射波长为 980nm的激光激发样品 ,测量了掺 0 2mol%Tm3+ 的纳米材料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上转换光谱 ;测量了在相同退火温度、不同泵浦电流下的上转换发射光...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掺Yb3+ 和 0 2 (0 4 ,1)mol%Tm3+ 的纳米材料 ;用发射波长为 980nm的激光激发样品 ,测量了掺 0 2mol%Tm3+ 的纳米材料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上转换光谱 ;测量了在相同退火温度、不同泵浦电流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 ;并研究了蓝色上转换发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二氧化锆纳米材料 镱离子 铥离子 上转换发光 稀土离子 上转换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林敏 赵英 +7 位作者 董宇卿 周丽宏 胡杰 沙保勇 韩玉龙 陈咏梅 徐峰 卢天健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6-43,35,共8页
荧光探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传统荧光标记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半导体量子点,目前面临诸多应用局限,如发光强度不稳定、检测灵敏度低、生物毒性高、自荧光强等。... 荧光探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传统荧光标记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半导体量子点,目前面临诸多应用局限,如发光强度不稳定、检测灵敏度低、生物毒性高、自荧光强等。有鉴于此,人们开发了La系金属离子掺杂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生物标记材料,该材料受近红外光激发后发出近红外或可见光范围内的高能量光子。这种带有特殊光学性质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荧光标记材料克服了传统荧光标记材料的缺点,从而成为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稀土纳米材料上转换功能的特殊物理机制及其制备和表面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检测、载药、即时诊断器件开发等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稀土纳米材料 上转换效应 制备 表面修饰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志钢 宋岳林 +2 位作者 田启威 胡俊青 李富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7-31,33,共6页
综述了水热合成、三氟乙酸稀土盐热分解和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疏水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的最新进展;随后介绍了5种将疏水UCNPs转化成生物兼容的UCNPs的表面修饰方法;最后介绍了笔者课题组在UCNPs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 综述了水热合成、三氟乙酸稀土盐热分解和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疏水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的最新进展;随后介绍了5种将疏水UCNPs转化成生物兼容的UCNPs的表面修饰方法;最后介绍了笔者课题组在UCNPs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NA纳米传感器、生物成像和生物系统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制备 表面功能化 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氟化物Y_(0.97)Er_(0.03)F_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晃清 秦伟平 +6 位作者 秦冠仕 吴长锋 赵丹 邓文渊 张继森 任新光 赵贵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通过燃烧法和控温热反应法制备了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利用XRD和TEM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测量了发射波长为980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所得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关键词 Y0.97Er0.03F3 纳米材料 稀土氟化物 制备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纳米材料在脑肿瘤成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尹娜 王樱蕙 张洪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27,共19页
脑肿瘤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其预后差、复发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以获得脑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信息,实现精准的早期诊断,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方式... 脑肿瘤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其预后差、复发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以获得脑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信息,实现精准的早期诊断,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方式,以及诊断、治疗一体化的新范式。稀土纳米材料(Rare earth-based nanoparticles,RENPs)因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输送、肿瘤治疗和生物成像等领域。RENPs具有独特的光学、磁学特性和高X射线吸收能力,可通过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对脑肿瘤进行高分辨率成像。RENPs的发射光可调谐,特别是其近红外第二生物学窗口(Second near-infrared,NIR-Ⅱ,1000~1700 nm)的发射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低的背景荧光干扰,适合用于荧光成像探针及光响应性治疗的光刺激。重要的是,RENPs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表面易功能化等特点,可与抗体、肽和药物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以增强穿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有利于靶向治疗和高对比度成像。因此,本综述重点介绍了RENPs在脑肿瘤成像和治疗领域的设计策略和应用,最后探讨了RENPs在肿瘤诊疗领域现有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材料 稀土掺杂 脑肿瘤 生物成像 肿瘤治疗 诊疗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探针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敬晗 陈冠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5-2355,共21页
响应式光学传感器在特异性检测和微定量分析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凭借独特的荧光性能、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自体荧光干扰,可作为新兴光学标记物实现更深层组织的高灵敏度生物... 响应式光学传感器在特异性检测和微定量分析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凭借独特的荧光性能、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自体荧光干扰,可作为新兴光学标记物实现更深层组织的高灵敏度生物检测。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基于UCNP荧光纳米探针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前景及关键应用,包括离子、活性氧、气体和生物分子的特异性检测。此外,本综述还讨论了上转换检测的传感机制以及纳米探针的设计原理,评估了上转换纳米探针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未来挑战,旨在为UCNP在生物检测及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 生物检测 响应式荧光纳米探针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对NaYF_4∶Yb^(3+),Tm^(3+)/Er^(3+)纳米材料上转换荧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荣璇 王慧云 +3 位作者 郑彤 叶松 林健 王德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温和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能的Yb3+-Tm3+和Yb3+-Er3+共掺的纳米NaYGdF4。在该体系中,通过调节Gd3+在基质中的掺杂量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相变、尺寸以及上转换荧光性能。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Gd3+的掺入在促进NaYF4... 利用温和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能的Yb3+-Tm3+和Yb3+-Er3+共掺的纳米NaYGdF4。在该体系中,通过调节Gd3+在基质中的掺杂量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相变、尺寸以及上转换荧光性能。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Gd3+的掺入在促进NaYF4纳米颗粒由立方相到六方相转变的同时有助于减小其尺寸。上转换光谱研究表明,在Yb3+-Tm3+和Yb3+-Er3+共掺体系中,可通过优化Gd3+的掺杂量来有效提高产物的上转换荧光强度。同时,通过研究Tm3+和Er3+在不同可见光波段的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关系探讨了上转换发光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掺杂 NaYGdF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渊 曹天野 李富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43-2048,共6页
通过水热法,以油酸和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协同表面配体,一步水热合成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YF4:20%Yb 1%Tm)。稀土纳米粒径尺寸平均为16 nm,在水溶液中稳定单分散,具有较强上转换发光。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用于上... 通过水热法,以油酸和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协同表面配体,一步水热合成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YF4:20%Yb 1%Tm)。稀土纳米粒径尺寸平均为16 nm,在水溶液中稳定单分散,具有较强上转换发光。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用于上转换发光细胞成像。并进一步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表现出高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水热合成 水溶性 淋巴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基质对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中能量转换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可云 李萝园 +2 位作者 付立民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6-2142,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形貌规整的Yb^(3+),Er^(3+)共掺NaREF4(RE^(3+)=Lu^(3+),Y^(3+),Yb^(3+))纳米材料,借助稳态发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表征了3种基质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行为的特性,并评估了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NaLuF_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形貌规整的Yb^(3+),Er^(3+)共掺NaREF4(RE^(3+)=Lu^(3+),Y^(3+),Yb^(3+))纳米材料,借助稳态发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表征了3种基质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行为的特性,并评估了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NaLuF_4∶20%Yb^(3+),2%Er^(3+)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稳态发光强度、较高的绿红比(540 nm/654 nm)和较长的发光寿命,NaYbF_4∶2%Er^(3+)纳米材料具有较弱的上转换发光强度、较低的绿红比(540 nm/654 nm)和较短的发光寿命.结合实验数据及能量传递机制,探讨了不同基质(NaLuF_4,NaF_4,NaYbF_4)在稀土掺杂纳米材料中对上转换能量传递机制的影响,解释了NaLuF_4基质纳米材料是较好基质材料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基质材料 能量传递机制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梦 何月 +1 位作者 刘昕雯 袁荃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出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核酸适配体能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地与靶标物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诊断等领域。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与核酸适配体结合构建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出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核酸适配体能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地与靶标物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诊断等领域。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与核酸适配体结合构建的检测体系,可实现对目标物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病原微生物、细胞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 核酸适配体 分析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国程 郭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58,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合成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方法,概述了优化和操纵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多种策略,总结了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关键词 稀土 上转换 纳米材料 合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敏 王武斌 +2 位作者 吴靓 丁忙 陈中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2-148,共7页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来实现。利用上转换纳米材料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低能短波光子转换成高能可见光的特性,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响应范围,达到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来实现。利用上转换纳米材料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低能短波光子转换成高能可见光的特性,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响应范围,达到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主要介绍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包括其发光机制与基质材料的选择。回顾了在近阶段主要使用的热分解法、水热法等制备方法,分析了其他一些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染敏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从提升上转换材料发光性的角度来讨论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异质离子掺杂、表面等离子体耦合与量子点敏化等手段提升上转换效率,而染料耦联上转换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材料壳包覆等方法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材料 太阳能电池 异质离子掺杂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 量子点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Ba_(0.65)Zr_(0.35)F_(2.70)上转换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学荣 杨魁胜 王晶晶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8-1281,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EDTA为络合剂制备了Ba0.65Zr0.35F2.70∶Er3+,Yb3+上转换纳米晶。采用XRD、TEM对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和形貌分析,确定了样品纳米晶的粒径尺寸,其粒径在20~40 nm之间。当Yb3+∶Er3+物质的量比为4∶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 采用水热法,以EDTA为络合剂制备了Ba0.65Zr0.35F2.70∶Er3+,Yb3+上转换纳米晶。采用XRD、TEM对样品进行物相、结构和形貌分析,确定了样品纳米晶的粒径尺寸,其粒径在20~40 nm之间。当Yb3+∶Er3+物质的量比为4∶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523 nm、546 nm、650 nm的发射峰均属于双光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纳米 稀土掺杂Ba0.65Zr0.35F2.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